五校九年级下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五校九年级下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五校九年级下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五校九年级下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五校九年级下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校九年级下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初四年级语文测试卷

一二三总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计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春由磨(lì)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yì)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诡谲(jué)拾级(shè)瞭望(liáo)戛然而止(jiá)

B.涟漪(yī)汲取(jí)譬喻(pì)相形见绌(chù)

C.稽首(qǐ)拘泥(nì)炮制(páo)间不容发(fā)

D.翘首(qiào)诘责(jié)残骸(hái)怒不可遏(è)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青年一代要勇立潮头,只争朝夕,在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B.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是以诈骗为目的的。

C.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

D.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十几年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汉字的规范化书写受到了严重冲击。

B.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也应该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C.广大青少年是否崇德向善,关乎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朝气蓬勃。

D.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有传统文化深厚底蕴打底的缘故。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岳阳楼记》,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却线索分明。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叫《诗三百》,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是民歌民谣,“颂"是祭祀乐歌。

D.“闾”古指居民聚集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故以“闾左"来指代贫苦人民。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大漠沙如雪,_________。

(2)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3)采菊东篱下,___。

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

⑸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____"

是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收复失地、青史留名的英雄之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2分)

东西方文化不同,艺术的表现也不同。一般来说,东方艺术重主观,___。表现在绘画上,西洋画重写实,重形式,而中国画重神韵,重意境。中国画通常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这看起来是以题材为标准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和思想,即中国画概括了自然和人生三个方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水画表现的是_________。

8.综合实践活动。(4分)

2025年2月14日,为期天的一周哈尔滨亚冬会圆满落幕。我国冰雪健儿奋力拼搏,再创佳绩。作为龙江儿女,相信你也一定很自豪。为了表达你的激动和喜悦之情,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⑴请你大声喊出亚冬会的口号:___,___。(2分)

⑵请为你喜欢的一位中国冰雪运动健儿写一句祝贺词。(要写出运动员的名字,体现出他的运动项目或成绩。)(2分)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共计44分)

(一)古诗阅读。(5分)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从回想自己的仕途经历写起,写出诗人为国事历尽艰辛。遭逢:遭遇。起一经:指通过某一部经书的考试而得官。

B.第二句写兴兵抗元四年,抗战的烽火逐渐稀少。干戈:泛指武器,借指战争。寥落:稀少。四周星:四年。

C.颔联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对仗工整,形象鲜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怆然。

D.颈联将“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富含感彩的地名连用,语意双关,悲凉满怀,可谓诗海绝唱。

10.《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思想情感。(3分)

(二)古文阅读。(12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

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武侯。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闻寡人之耳者()

(3)克之()(4)任座趋出()

1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A.向者任座之言直/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B.何以知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1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15.同是为了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任座、翟璜三人所采取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2分)

(三)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6-18题。(5分)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剪纸开始出现。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民间剪纸这样的民间艺术离普通大众的距离也在逐年加大。剪纸分为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两大类。在农村,原本有剪纸参与的民俗在不断消逝;而在大城市,大部分人开始接触这门艺术。虽然,城市中每到逢年过节小商品市场、庙会上也会有剪纸出售,但因为其包装简单,价格低廉,许多人只将剪纸看作一次性消费的小玩意,多是图个喜气,并非节日中缺一不可的东西。在大多数剪纸消费者心目中,剪纸是“传统"乡土”的,跟西方的油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虽然到了传统节日,消费者会购买剪纸作为节日装饰,但他们更相信,在家中挂上一幅西方油画才是品位的象征。这既是中国不重视民间文化、传统工艺的延续,也是在新时代,强势的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价值观冲击的表现。

材料三:

在剪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途径中,一幅幅创新的公益海报让人们眼前一亮,尤其让人们惊喜的是把剪纸艺术融进公益海报的宣传当中。这不仅达到了剪纸文化保护的宣传作用,而且创新了公益海报的表现形式。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用公益海报途径宣传剪纸文化的传承和渗透,不仅让人们领略了剪纸艺术的魅力,而且在诠释慈孝、中国文化、中国智慧等方面也产生了惊人的启示效果。

现如今,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再单单靠着民间口传心授,以相当脆弱的方式代代相传,各种新的方案和途径正悄悄酝酿。公益海报宣传保护剪纸文化作为一种的实践途径,它的出现,立即有种夺人耳目的效果。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广泛流传,艺术优美,蕴含着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华,在公益海报宣传实践途径下,定会效果非凡。

16.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A.剪纸艺术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在许多人看来,剪纸虽是一次性消费的小玩意,但为图喜气,它是节日中缺一不可东西。

c.用公益海报途径宣传剪纸文化的传承和渗透,在传统道德方面有着惊人的启示效果。

D.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优美的艺术,蕴含着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华。

17.材料一使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18.综合以上材料,请你就保护和发扬剪纸艺术,提两点可行性建议。(2分)

(四)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回答19-21题。(9分)

一起做"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者“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的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的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

【注释]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9.下列有关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头引用黄庭坚的《山谷别集》引出了“读书种子"一词的由来,起到了解题的作用。

B.我们管不了别人的事情,做好自己读书的事情就可以了。

C.第④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阐明了“读书种子”的作用。

D.纵观全文,作者的观点是重视读书,做一粒“读书种子",让读书扎根心间。

20.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1.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五)阅读下面叙述性文本,回答22-25题。(13分)

母爱像棉花盛开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婚后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几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像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的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的全部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吗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22.下列关于小说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爱”比作“棉花盛开",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揭示母爱无私的主旨,棉花为了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枯萎了自己。

C.“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得知“我"找到工作后内心的激动和欣慰之情。

D.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实际上是说这些花儿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

23.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2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25.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4分)

三、作文(5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表达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作文题目: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400

400

500

500

600

600

700

700

800

800初四语文测试答案

1、砺;毅。2、B3、A4、A5、C

6、⑴燕山月似钩;⑵晴空一鹤排云上;

⑶悠然见南山;⑷千树万树梨花开

⑸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西方艺术重客观;人与自然的关系。

8、⑴冰雪同梦,亚洲同心;⑵参考:李方慧,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冠军;张小楠,女子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决赛冠军;高亭宇,速度滑冰100米冠军;宁忠岩,速度滑冰1500米冠军;林孝埈,短道速滑500米冠军;韩梅,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冠军。孙龙,短道速滑500米第四名。范可新,公俐,王欣然,杨婧茹,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冠军

9、C;

10、表现了诗人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