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0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新人教版_第1页
山东省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0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新人教版_第2页
山东省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0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新人教版_第3页
山东省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0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新人教版_第4页
山东省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0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课时规范练20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2024河南郑州一模,2)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则,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A.反映了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C.说明白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规划标准变更,而不是城市规划混乱,故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对城市规划秩序不同主见,没有涉及如何设置城市功能区的主见,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城市的职能问题,且依据史实可知在战国时期,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故C项错误;西周遵循周礼,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管子作为战国时期的人物主见“城郭不必中规则,道路不必中准绳”,强调因地制宜规划城市,好用性更强,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打破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故D项正确。2.(2024广东肇庆二模,26)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等法律极力限制不合规定的商业活动,禁止非商业单位经商,禁止官吏经商;统一商品价格,重要商品由国家专营。秦的这些商业政策()A.为商业活动供应良好的环境B.限制了商业活动的正常发展C.缓和了当时的社会阶级冲突D.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秦朝对商业进行严格的限制,这会阻碍商业发展,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材料中秦朝对商业的严格限制,会激化社会冲突,不能缓和社会冲突,故C项错误;秦朝这些抑商政策并非特地针对旧贵族而言,不能沉重打击旧贵族的势力,故D项错误。3.(2024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四,7)宋代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极言江南粮食种植业之盛。而到明清时,苏湖地区“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仰食于湖广”。造成这一变更的缘由可能是明清时期()A.长期的斗争破坏了苏湖地区的农业B.美洲高产农作物传入湖广地区C.资本主义萌芽在苏湖地区出现D.农业生产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可知与经济相关,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未出现长期的斗争,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湖地区从“种植业之盛”到“全赖客商贩运”的缘由,探究的主体应当是苏湖地区而非湖广地区,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指雇佣劳动关系,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苏湖地区农业种植结构中,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扩大,大大压缩了水稻的耕地面积,故需“仰食于湖广”,故D项正确。4.(2024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7)宋朝“交子”单面套色印刷,长方形,四周有花纹,中间是一段红头文件或一幅历史故事,面值一般印在中上部位,最终是花押,花押的位置有的印在纸币的四角,有的印在纸币的中心。这说明宋代()A.纸币有显著的“防伪”功能 B.活字印刷术得到快速普及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非常快速 D.政府大力推广运用“交子”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宋朝“交子”版面设计,花押的设计有显著的“防伪”功能,故A项正确;材料只说明宋朝“交子”版面设计,没有涉及印刷技术、商品经济发展和政府的货币政策,故B、C、D三项错误。5.(2024四川资阳二模,26)明沈思孝《晋录》记载:(山西)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其合伙而商者,名曰店员,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祖父或以子母息(本息)匄(赐予)贷于人而道亡,贷者业舍之数十年矣,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材料反映了晋商()A.借用族人资本经商 B.合伙经营诚信为本C.经济活动重“契约” D.采纳雇佣劳动关系答案B解析材料不能反映借贷对象,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虽不誓而无私藏。祖父或以子母息(本息)匄(赐予)贷于人而道亡……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可知反映了晋商合伙而商以诚信为本,故B项正确;经济活动重“契约”与材料“虽不誓而无私藏”不符,故C项错误;采纳雇佣劳动关系与材料“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不符,故D项错误。6.(2024重庆11月调研,27)下表反映出16—18世纪中英金、银的比价变更(据《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淌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编制)。导致变更的主要缘由是()年代中国英国1534年1∶6.31∶11.51580年1∶5.51∶11.71635年1∶101∶131751年1∶14.91∶14.5A.传统农耕文明全面衰退 B.英国商人对华贩卖鸦片C.中国外贸长期保持顺差 D.海禁政策阻滞中外贸易答案C解析“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淌及其输入中国”不能体现“农耕文明”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依据表格可以看出,从1534年到1751年,中国的银价下降,而英国商人对华贩卖鸦片会导致白银外流,进而引发银价上升,故B项错误;表格中这一段时间,从金银比价可以看出白银始终处于流入状态,故C项正确;依据表格中、英在1534—1751年间金、银比的变更,可以得出白银均向这两个国家流入,中英两国海外贸易均处于不断扩大之中,故D项错误。7.(2024河南郑州一模,8)下表为乾隆元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状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占有土地及比例1亩以下6927.43亩,2.4%1—10亩122494.62亩,43.6%10—20亩36469.36亩,41.4%20亩以上6142.86亩,12.6%合计2331134.27亩,100%A.土地兼并现象严峻 B.自耕农经济盛行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占有土地1—10亩有122户,共494.62亩,占土地比例的43.6%,占土地10—20亩有36户,共469.36亩,占土地比例的41.4%”得出该地拥有1亩到20亩地的农夫户数和占地比例均超过80%,可知当地农夫拥有肯定的土地资料,属于自耕农经济,故B项正确。8.(2024河南八市其次次测评,5)古代关于租佃关系的相识有三种:一种相识是为富不仁,把地主的富列入不仁之列;另一种相识是各得其所;而更多人认定的则是地主对佃户行仁义,养活了租佃者。据此可知()A.第一种相识更符合实际 B.租佃关系认知呈多样性C.第三种相识更符合史实 D.三种相识均不正确答案B解析租佃关系是地主(租户)与佃农(佃户)的契约关系,第一种关系是从道德层面带贬低性地相识,故A项错误;从对古代租佃关系的三种不同看法看,认为是为富不仁者为贬义,各得其所是客观的中性看法,认为地主行仁义则是褒扬看法,反映了对租佃关系认知的多样性,故B项正确;租佃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仁义是一种儒家道德,认为地主养活了租佃者即行仁义,是从儒家道德来看租佃关系的一种主观褒扬,故C项错误;认为租佃关系是地主与佃户各得其所,是一种较为中肯的看法,故D项错误。9.(2024江西百所名校阶段性诊断,18)据史料记载: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皇帝的警卫人员)韩金吾家,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理由是“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这体现了()A.传统的贱商观念 B.显明的反封建意识C.等级制度的强化 D.理学对人性的桎梏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皇帝的警卫人员)韩金吾家,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理由是‘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可知连婢女都看不起绢商,这是人们头脑中传统的贱商观念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只说“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体现不出反封建意识和等级制度,故B、C两项错误;唐代理学还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10.(2024山东临沂期中,9)明清时期的富商巨贾大多通过将财宝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胜利,来获得社会声望,并爱护其利益。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重农抑商”观念的淡化 B.商人重利轻义的品德C.八股取士制度的施行 D.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强化,故A项错误;商人重利轻义的品德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由于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使商人“将财宝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胜利,来获得社会声望”,故D项正确。11.(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中第三次验收考试,9)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A.阻碍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B.推动了民间正值贸易的发展C.保障了对外贸易出超地位D.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逆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海禁所阻碍的更多的是沿海手工业的发展而非农产品商品化进程,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可知,海禁阻碍了民间正值贸易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中国对外贸易地位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可知,海禁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逆境,故D项正确。12.(2024陕西安康期中,18)清初规定“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为使“盗匪即无人假冒”,规定:“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一有不符,即行根究。”据此分析雍正帝的主要意图在于()A.留意维护国家海权完整 B.起先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C.以天朝观念应对外国人 D.防止人民在海外聚众反清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清代尚未有清楚的维护海权意识,故A项错误;海禁政策自明朝即已出现,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可知海禁主要针对国内的商、渔人员,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清代严防人民出海与反清人士勾结,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24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闻名,营业“直至三更”。城内闻名的“酒楼”,有马行街东货行巷的丰乐楼(原名白矾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此外,“州(指内城)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等等,“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各种货物皆有。——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明清城市特点及影响明清城市发展的因素。参考答案(1)特点:商业职能上升;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出现街市和夜市);出现专业服务性场所(消遣、服务设施完备);区域特征明显,商品种类丰富。(2)特点: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亲密。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区域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人口集中市场旺盛;交通便利。14.(202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协作体期中,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货币演化概况表时间概况商周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运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春秋战国楚国地区运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运用刀币、三晋两周地区运用环钱、秦国地区运用圆形方孔钱续表时间概况秦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唐主要运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宋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元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明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量货币非铸币存在)清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起先铸造银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化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参考答案示例一结论: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验了三次演化,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说明:春秋以后,铜币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出现,宋元明三个时期,政府都发行过纸币。新航路开拓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中国货币体系进入白银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