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通史版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通史版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通史版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通史版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eq\o(□,\s\up5(01))曲辕犁,安装了犁评,以调整犁耕的深浅,标记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田实行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采纳耕耙技术。(3)浇灌工具:曹魏时出现eq\o(□,\s\up5(02))翻车、唐朝时独创eq\o(□,\s\up5(03))筒车。(4)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主见均田、限田,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农业的发展。(5)经济重心: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起先南移。2.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出现eq\o(□,\s\up5(04))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3)纺织业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快精湛著称,同时还汲取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快速。3.商业[图证历史]曲辕犁[问题探究1]均田制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安排给农夫吗?均田制下的农夫需担当哪些义务?提示:均田制不是没收地主的土地而是将国家干脆驾驭的土地安排给农夫。均田制下的农夫须要担当赋税、兵役、徭役等。[问题探究2]“三教合一”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吗?“三教合一”中的“一”指什么?提示:“三教合一”只是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三教合一”中的“一”指儒学。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动摇。(2)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eq\o(□,\s\up5(01))三教合一”的局面。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领先提出复兴儒学。2.科技(1)雕版印刷术:隋唐独创。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火药:唐末起先用于军事。(3)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4)农学: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3.文学艺术(1)文学①魏晋南北朝:出现《搜神记》等志怪小说。②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同时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产生。a.李白(盛唐):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eq\o(□,\s\up5(02))诗仙”,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eq\o(□,\s\up5(03))浪漫主义诗人。b.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凝重与沉郁的风格,具有剧烈的忧患意识与人道主义色调。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③唐代出现诗的另一种形式——词。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问题探究3]李白和杜甫的诗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风貌?提示:李白生活在盛唐,其诗体现了盛唐张扬特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其诗更多地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问题探究4]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化趋势是什么?提示:由繁到简;字形、字体渐渐规范化、稳定化。[归纳总结]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爽,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期,诗风凝重愁闷,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灵巧识记]书体演化及其特点互动探究史料研读主题1封建经济的复原与发展——魏晋至隋唐的农耕经济一南朝将领陈庆之出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慨:“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伽蓝记》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通典·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三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布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四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缘由。在唐统治的近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四周资源丰富,物产富裕,经济基础雄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漕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王鸿《扬州散记》[教你读史]史料一信息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中原地区战乱较多,农耕经济发展缓慢;孝文帝改革后,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商业经济旺盛。史料二反映了唐朝商业贸易的特点:地区广袤、商路畅通、商旅平安、次数频繁、数量较大。史料三主要说明唐代坊、市分开,商业经营活动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依旧实行“抑商”政策。史料四主要说明唐代扬州城市发展的主要缘由是社会安定、地理位置优越、物产富裕、交通便利。[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二、三归纳魏晋至唐代商业发展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史料四,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唐代商业旺盛的主要缘由有哪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魏晋时期,商业发展一度中断;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商业复原并发展。隋唐时期,商业旺盛,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坊、市分别;城市发展具有多元化。(2)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具有开放性、包涵性;道路畅通。历史说明1.先秦至唐代城市发展的特征(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干脆管理市场交易。(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2.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缘由(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气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主题2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唐代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兴运动一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峻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快速衰弱,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提倡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复原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似乎是一个复古运动,事实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意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二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被破坏。……,接着开展儒学复兴运动。它和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样,实行的相同方式,越过汉唐诸儒,回复到先秦儒典,去重读圣贤著作。这个复兴,不是单纯的一种回复,……它的确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的不同。——摘编自彭永捷《漫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教你读史]史料一主要从经济、阶级关系、思想及文学特点角度阐述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社会背景。从史料看,唐代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南北朝以来的骈体文格式束缚了思想的表达和文学的发展等,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史料二主要从思想角度说明白儒学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史料认为长期战乱使唐代传统儒学价值观受到破坏,佛教传入,和道教一起挑战儒学地位等。[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唐代古文运动的社会价值。有何重要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儒学复兴运动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适应了新兴阶层的需求;变更了人们的观念,推动了儒学的复兴和思想解放;是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示: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文化创新。(2)采纳复古方式,重视传统经典价值;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实现思想文化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等。历史说明唐代复兴儒学的作用(1)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全部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产生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3)韩、柳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以取代佛、道,为宋代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24·全国卷Ⅲ)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状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峻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学问考查唐代的土地制度实力考查获得图表变更的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素养考查历史说明答案A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地占有130亩以下土地的户数占总数的90%以上,反映了当地自耕农占主体,盛行自耕农经济,故A项正确。从表格数据可知,占有较多土地的户数所占比例不大,不能反映土地集中现象突出,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政府将驾驭的无主土地进行安排,表格数据反映不出其是否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表格数据没有体现农业生产效率的状况,故D项错误。2.(2024·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仿照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确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行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学问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实力考查提取信息,调动、运用所学学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素养考查唯物史观答案C解析皇帝好恶影响而不是确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A项错误;B项说法太肯定,解除;肯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肯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是因为其有“丈夫之气”,与唐代尚武、开拓进取的时代风貌一样,故C项正确;D项不是主要缘由,解除。3.(2014·全国卷Ⅰ)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确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学问考查唐代的儒家思想实力考查调动、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素养考查家国情怀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唐代道教与佛教的地位不断变更,但儒学地位始终不曾受到影响。A项“确定”表述太肯定,解除;材料仅反映出唐代不同时期道教社会地位的变更,不能得出道教社会影响最大的结论,B项错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儒学因为符合统治者需求,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盛行,社会基础并不薄弱,D项错误。预料1以茶叶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说明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闻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起先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中期()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更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茶叶成为农夫主要财源D.政府重视优化商业环境答案B解析材料“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征收茶税”,说明白唐代茶叶作为经济作物得到广泛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也得到提高,故选B项。材料体现不出消费观念的“变更”,解除A项;当时农夫的主要财源是粮食种植,而非经济作物种植,解除C项;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解除D项。预料2农业生产力对经济重心的影响《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这说明当时()A.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B.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C.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峻破坏D.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有答案C解析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解除;依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唐朝初期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峻破坏,故C项正确;人烟稀有是当时北方经济落后的表现而不是缘由,故D项错误。预料3从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