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诗文背诵与素养拓展)_第1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诗文背诵与素养拓展)_第2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诗文背诵与素养拓展)_第3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诗文背诵与素养拓展)_第4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诗文背诵与素养拓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诗文背诵与素养拓展)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古诗文默写要求:请根据提示默写出相应的诗句。1.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鹳雀楼,()。2.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3.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5.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7.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8.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9.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0.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二、诗句理解要求:请根据诗句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A.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众山,感觉其他山都显得很小。B.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众山,感觉自己的成就很大。C.希望自己能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众山,实现自己的抱负。D.希望自己能像众山一样,成为高山。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A.春天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叫声。B.春天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亮了,但是没有听到鸟叫声。C.春天睡得很香,天亮了,但是鸟叫声很小。D.春天睡得很香,天亮了,鸟叫声很大。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A.独自一人在异乡,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B.独自一人在异乡,每逢佳节就感到孤独。C.独自一人在异乡,每逢佳节就感到快乐。D.独自一人在异乡,每逢佳节就感到烦恼。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A.海内存有知己,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也感觉彼此很近。B.海内存有知己,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也感觉彼此很远。C.海内存有知己,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也感觉彼此不相识。D.海内存有知己,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也感觉彼此很陌生。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A.白天的时候,太阳依山而尽,黄河流入大海。B.白天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黄河流入大海。C.白天的时候,太阳还在山间,黄河流入大海。D.白天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黄河也流入了山间。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A.床前的月光很亮,好像地上的霜一样。B.床前的月光很暗,好像地上的霜一样。C.床前的月光很亮,但是不是霜。D.床前的月光很暗,但是是霜。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A.原上的草离离的,每年都会枯萎和生长。B.原上的草离离的,每年只会枯萎。C.原上的草离离的,每年只会生长。D.原上的草离离的,每年只会枯萎和生长,但是不会枯萎。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王维《鹿柴》)A.千山上的鸟都飞走了,万径上的人踪迹都消失了。B.千山上的鸟都飞走了,万径上的人踪迹都还在。C.千山上的鸟都飞走了,万径上的人踪迹也飞走了。D.千山上的鸟都飞走了,万径上的人踪迹也消失了。9.“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A.昨夜雨下得稀疏,风刮得猛烈,喝醉了酒的人睡得很香。B.昨夜雨下得稀疏,风刮得猛烈,喝醉了酒的人睡得很不安稳。C.昨夜雨下得稀疏,风刮得猛烈,喝醉了酒的人没有睡觉。D.昨夜雨下得稀疏,风刮得猛烈,喝醉了酒的人醒了过来。10.“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A.东风夜晚吹开了花千树,星星像雨一样落下来。B.东风夜晚吹开了花千树,星星像雨一样散落。C.东风夜晚吹开了花千树,星星像雨一样消失。D.东风夜晚吹开了花千树,星星像雨一样飞走了。四、古诗文翻译要求:请将下列古诗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7.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8.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9.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0.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五、文学常识判断要求: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2.《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3.《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4.《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5.《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6.《呐喊》的作者是鲁迅。()7.《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8.《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9.《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凡尔纳。()10.《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六、古诗词赏析要求:请对下列古诗词进行赏析。1.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4.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7.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8.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9.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10.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古诗文默写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9.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10.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解析思路:1.识别出题目中的关键字,如“白日”、“黄河”、“入海”等,根据诗句内容进行默写。2.注意诗句的顺序和字词的正确书写,避免错别字和漏字。3.对于易混淆的字词,如“屠苏”与“酒”,“青天”与“明月”,要准确记忆。二、诗句理解1.A解析思路:1.分析诗句中的“凌绝顶”和“众山小”,理解诗人登高望远的意境,表达自己志向高远。2.根据诗句内容,选择A选项,表达诗人在高山之巅俯瞰众山的感受。2.A解析思路:1.分析诗句中的“春眠不觉晓”和“处处闻啼鸟”,理解诗句描述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象,诗人醒来时听到鸟叫声。2.根据诗句内容,选择A选项,表达诗人春眠后醒来时听到鸟叫声的情景。3.A解析思路:1.分析诗句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理解诗人在异乡生活,每逢佳节更加思念亲人。2.根据诗句内容,选择A选项,表达诗人在异乡每逢佳节思念亲人的情感。4.A解析思路:1.分析诗句中的“海内存知己”和“天涯若比邻”,理解诗人认为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也能感受到与知己的亲近。2.根据诗句内容,选择A选项,表达诗人对知己的深情厚谊。5.A解析思路:1.分析诗句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理解诗句描述的是夕阳下的景象,太阳落山,黄河流入大海。2.根据诗句内容,选择A选项,表达诗句对夕阳和黄河的描绘。6.A解析思路:1.分析诗句中的“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理解诗句描述的是夜晚月光下的景象,月光照在床前,使人误以为是霜。2.根据诗句内容,选择A选项,表达诗句对夜晚月光的描绘。7.A解析思路:1.分析诗句中的“离离原上草”和“一岁一枯荣”,理解诗句描述的是草原上的景象,草木每年都会经历一次枯萎和生长。2.根据诗句内容,选择A选项,表达诗句对草原上草木生长变化的描绘。8.A解析思路:1.分析诗句中的“千山鸟飞绝”和“万径人踪灭”,理解诗句描述的是山野中的景象,鸟儿飞走了,人迹消失了。2.根据诗句内容,选择A选项,表达诗句对山野中寂静景象的描绘。9.A解析思路:1.分析诗句中的“昨夜雨疏风骤”和“浓睡不消残酒”,理解诗句描述的是夜晚雨后风大的景象,诗人喝醉了酒,睡得很沉。2.根据诗句内容,选择A选项,表达诗句对夜晚雨后风大和诗人醉酒的描绘。10.A解析思路:1.分析诗句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和“更吹落、星如雨”,理解诗句描述的是夜晚东风吹开花树的景象,星星像雨一样落下来。2.根据诗句内容,选择A选项,表达诗句对夜晚东风吹开花树和星星如雨的描绘。三、古诗文翻译1.山空无一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2.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然存在,城中的春天草木茂盛。3.床前的月光很亮,仿佛是地上的霜。4.原上的草离离的,每年都会枯萎和生长。5.希望人们都能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到明亮的月亮。6.昨夜雨下得稀疏,风刮得猛烈,喝醉了酒的人睡得很香,酒意未消。7.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情绪低落,几乎要断魂。8.想要看得更远,就再往高处走一层楼。9.你没有看见吗?黄河的水从天上流下来,奔流到海里就不再返回。10.东风夜晚吹开了花千树,星星像雨一样落下来。四、文学常识判断1.正确2.正确3.正确4.正确5.正确6.正确7.正确8.正确9.正确10.正确解析思路:1.根据文学常识,判断各部作品的作者。2.注意作者和作品之间的对应关系,避免混淆。五、古诗词赏析1.此句描绘了黄河奔流到海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2.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感慨,以及对春天草木茂盛的喜悦。3.此句描绘了空山中的寂静景象,以及人说话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4.此句描绘了夜晚雨后风大的景象,以及诗人醉酒后的浓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