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小说阅读(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小说阅读(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小说阅读(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小说阅读(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小说阅读(含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讲义

一、教学目标

1、梳理中考小说考点

2、巩固解题方法

二、知识讲解

1.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

衬人)(此外叙述抒情描写结构)

(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答题思路: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2.故事情节的组成部分及作用。

(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2)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3)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4)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3.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第1页共18页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气氛。

②为情节作铺垫。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突出小说主题。

(二)结构的作用

1.情节安排的评价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

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

喜剧式等。

2.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

合理性探究。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1)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2)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

格。

(3)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小说开头、结尾的作用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

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第2页共18页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2.小说常用的结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

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

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

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

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

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

进行艺术再创造。

三、华山论剑:

绝鉴

隐逸斋是做玉器生意的。老板姓陈,叫陈若尘。原是历史老师,不知什么原

因,辞了职,开了家玉器店,取名隐逸斋。陈若尘四季皆藏好茶,有两个半茶友。

第3页共18页

那两个,一个是他的发小,县教育局长冯有为,用陈若尘的话说,冯有为斯

文还在,可以为友;一个是宝峰寺的方丈法缘和尚,轻易不说话,一开口则是口

吐莲花,让人醍醐灌项。有次喝完茶,法缘和尚盯着陈若尘端详了许久,幽幽地

对他说,施主面相与佛有缘。至于那半个,本县县委书记,是冯有为带过来的。

喝过几次茶后,发现并无半点官场俗气,就被陈若尘列为半个朋友。

陈若尘做玉器生意是因为他善鉴玉,尤其善鉴古玉。曾经有省城玉器玩家高

价购得一枚汉代龙凤纹玉环,却被专家鉴定为高仿品,也不知玉器玩家从哪打听

到陈若尘,跑过来请他鉴定。陈若尘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最后对玩家说从玉质

和线刻技法可以断定是真品。后来玩家又把龙凤纹玉环拿到北京,北京的大师也

鉴定为真品。陈若尘一鉴成名,被人誉为省内古玉鉴定第一。

鉴宝这行只要肯放手是能赚大钱的,所谓放手就是玩家给钱,拿假货让鉴家

出个真品证明。许多玉器玩家都找过陈若尘,陈若尘冷面相拒,再高的价也不做。

隐逸斋的生意不好不坏,陈若尘不像他老婆那样着急上火,说是要老是想着挣钱,

那就是人被钱玩了,不值得。

豁达的陈若尘最近也有些豁达不开,那是因为女儿的事。女儿大学毕业两年,

因右脚残疾,找工作辗转了几十次,都被用人单位拒绝了,弄得女儿连家门都不

愿走出一步。

这事不知怎么给县委书记知道了。这天晚上,县委书记和冯有为喝茶,书记

从包里拿出一份调令递到陈若尘手里,明天叫孩子到财政局报到,孩子学财会的,

正好学以致用。

陈若尘犹豫一会把调令接了,说;古人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这样的大

恩,当得以死相报啊。

时间就这样不急不慢地走。

茶友们很久没来了。陈若尘有些想念,想打电话约他们过来喝茶,拿起电话

又放下了,笑自己像没经过事的人。这天晚上正念着,书记一个人来了,陈若尘

喜得连忙去泡荼。喝了一阵茶,书记从带来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用黄绸裹着的东

西说:若尘,你给看看。

陈若尘小心接过,揭开黄绸,心就扑通、扑通跳了,一只品相良好的青玉碟

子在灯光下发出幽幽的沁人的光。这碟子叫清代菊纹盘,清中期皇家用具,虽说

第4页共18页

不是孤品,但存世的也不足五枚,香港拍卖行前几年拍卖过一枚,拍出了近百万

的价。

仔细看过几遍,确定无疑后,陈若尘才对书记说:这是真品。

书记笑着说:这碟子是家传的,我岂不知它是真品。

那你拿来叫我看是什么意思?

书记踌躇着说:若尘,我们是朋友,你帮个忙,给它出份潢品证明。

陈若尘明白了,他这是要把真当假,只不知是为了送个安全还是收个安全,

聪明啊。

陈若尘内心挣扎着煎熬着,良久,站起来踉跄出了茶室。片刻,拿了印鉴纸

笔回来,坐下写好鉴定证明书,盖上自己的印鉴递给书记,懒懒地说,你要它假

就假吧。

然后,端起茶做了个送客的手势,书记尴尬站了起来,从包中拿出一个大红

包,陈若尘不接,把书记半拖半拉推出了门。

第二天,隐逸斋关了门,门上贴着八个字:若尘已死,停止营业。街坊邻居

不信,问陈若尘老婆,老婆又气又恨地说:死了。死了好。他死他的,我活我的。

陈若尘哪去了?有上香的人在宝峰寺看见了他,原来已皈依佛门。

书记也听说了,怎么也想不明白,陈若尘为了一件小事就去做了和尚。

1.简要分析文章第二自然段在文中得作用。(4分)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3.陈若尘最后出家做和尚,小说在前面有多处伏笔,请简要概括。(3分)

4.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绝鉴”得妙处(5分)

第5页共18页

答案:第二自然段写了陈若尘在玉器鉴定方面成为“省内第一”得原因(经过);

突出了陈若尘玉器鉴定得非凡功力;点题“绝鉴”:为下文写许多玉器玩家请陈

若尘鉴定得内容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来回答。

回答内容上的作用,一般先简要概括此段的主要内容,然后点明句中所包含的情

感。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有点题,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等。

2.答案该句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

三点得2分)形象地写出陈若尘不情愿将县委书记的真品鉴定为鹰品,但为了报

恩又不得不为之的矛盾心理;突出了陈若尘对自己今生有此污点的极度伤心、无

奈。(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及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人物描

写进行赏析一般分三步走:一是点明人物描写方法,二是形象地写出人物某方面

的特点,三是表现出什么情感。文中画线句用了“站、拿、坐、写、签、盖”等

一系列动词,是动作描写;“懒懒”一词写出了人物的神态,是神态描写;“你

要它假就假吧”这是人物说的话,是语言描写。

3.答案陈若尘原为历史老师后来辞职,可见他做事率性、决绝;陈若尘的法师

友人,曾说他“与佛有缘”;陈若尘开玉器店,名为“隐逸斋”,透出隐居出

世之意;另外,陈若尘开店,不纯粹是为了挣钱,生性洒脱。(每点1分,答出

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伏笔指文章中在前段里为后段

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本

文中陈若尘的法师友人,曾说他“与佛有缘”;陈若尘开玉器店,名为“隐逸

斋”,透出隐居出世之意;另外,陈若尘开店,不纯粹是为了挣钱,生性洒脱•••返

些内容都为他最后出家做和尚埋下了伏笔。

5.答案“绝鉴”指主人公鉴定能力高超,又指因做了违心事,下定决心不再鉴

宝;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突出了小说主人公为了女儿工作一事做违心事而

主动付出代价的正直品性。(5分)

第6页共18页

拉面王

老梅是个开拉面馆的。别家开拉面馆的大多是夫妻档,最不济也要雇个端碗、

涮锅的。而老梅的面馆只他一人,他既是掌柜,也是大厨兼伙计。你要问了,老

梅这面馆怕是没多少生意吧?错!人家那面馆清早一开门,就有人等着吃拉面呢。

据说,老梅的拉面手艺是在年轻那阵儿,去西北闯荡时,跟一位老面师学的。都

说老梅有绝活,能抻出比头发丝还要细好多的拉面,并能从针孔里穿过去。至于

能穿过去多少根,说法可就不一了。有说能穿十根八根的,也有说能穿十五二十

的。但大家伙谁也没见过,都只是据说。有人建议老梅露两手,叫大伙开开眼。

老梅浅浅一笑,说,雕虫小技,有啥看头?

老梅的拉面馆开在蝉街东头。每天一早,老梅围了围裙,面案前一站,手里

眼里便全是活儿。[A]只见他我一下揪出一拳头醒好的面,啪一声丢在案板上,

双手一搓,两手一捏,凌空一甩,啪,拍打在面案上,再一抻,一合,眨眼的功

夫,就抻好了面。还没等回过神来,早有一大海碗盛着牛肉丁,撒着几片芫荽、

萝卜片,浮着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是红,白是白,绿是绿的香喷喷的拉面,热

气腾腾放在了你面前。而老梅,已经在那厢洗上碗了。吃面的一看,嘿,这人,

真麻溜儿!

是个雪天,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大小伙儿哆嗦着站在了老梅的面馆前。老梅

二话没说,从锅里捞出一碗面端给他。一碗热汤面下肚,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第

二天清早,蝉街的老少爷们看见老梅的小面馆里,多了个清清爽爽的年轻人。街

坊们说,老梅收徒了。

年轻人叫红子。寒来暑往,红子跟着老梅学了三年手艺。一天夜里,师徒俩

有了一场对话。

“红子,我看你这两天心神不宁,想啥呢?”

“师父,我没想啥。”

“跟我还不说实话?”

“师父,我想……”

“你想自己单干?”

红子声若蚊蜗:“嗯。”

第7页共18页

老梅说:“说实话,你那两手拉面活儿不坏。但你能不能再跟我一年?就一

年。”

红子没吭声。

老梅叹口气,说:“那就这样吧。我这里有笔钱,你拿去开店。只是记住,

可别丢我的脸。”

半月后,蝉街上新开了一家拉面馆。面馆主人是红子。他的身边,还有个年

轻女人在给他打下手,是红子新娶的媳妇。只是蝉街人觉得还是老梅的拉面地道,

大都上他那去。后来就有话传出,说是红子的媳妇嫌生意不好,跟红子三天两头

闹矛盾。这话传进了老梅的耳朵里,老梅什么话也没说。

不久,老梅的拉面馆突然就关门歇业了。蝉街人听了一片惋惜之声,却也没

奈何,只说,老梅是该好好歇歇啦。

红子的拉面馆生意竟出奇地好起来。这期间,红子的拉面馆就挂起了拉面王

的牌子。起初,蝉街人也有意见,你红子号称拉面王,把老梅搁哪呢?不平归不

平,有这么一天,红子当众给大伙表演了面穿针孔的绝活,十根比头发丝细小的

拉面,顺顺当当就从小小的针眼里穿了过去。这以后,大伙就再也没话可说了,

人们渐渐把老梅给淡忘了。

红子几乎每天都要给蝉街上的人演一场拉面穿针孔的绝活。他的人气越来越

旺,生意委实不坏,但他面馆里盛面的大海碗,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中不溜的

平底碗。

这天,正在生意口上,有个人走进了红子的拉面馆,是老梅。吃面的人纷纷

起立问候。红子见了老梅,一愣,马上堆起笑脸迎了上去:“师父您来了!”老

梅笑了笑,说:[B]“红子,有出息啊,这都成拉面王了。”红子勾下了头,

说:“师父见笑了,都是闹着玩儿的。”老梅又一笑,径直走向水池。净过手,

朝吃面的大伙说:“大伙不是一直都想看我的绝活吗?今儿咱就露两手让你们看

看。”话刚落,众人已旋风般站在了面案前。

老梅一出手,面馆里便一下子静了。他手一张,揪下一块面,一下,两下,

扯过来,拉过去,每个动作都摆得稳、准、利落,有如神助。胳膊抡得圆,接得

紧,身子在一处,精神却贯穿到了四面八方。一时间,看得大伙目瞪口呆。待醒

过神儿,老梅的身手好似满院乱飞的雀儿忽然归了巢。仔细看,老梅的手里变戏

第8页共18页

法似的捏着一根绣花针,针眼里穿着一根线。再细瞧,哪是线,分明是面嘛。只

见老梅轻轻一抖,哗啦一下抖出无数根面条。大家伙挤上前,一一细数,我的个

娘哎,不多不少,整整二十根,全都打针眼里穿过去了。

“真神了!”大伙儿赞。

“拉面王!这才是真正深藏不露的拉面王啊!”众人都这么说。

在一千人的欢呼声里,红子羞红了脸。当天,红子拉面馆的那块拉面王牌子

就被红子摘了下来。与此同时,面馆的平底碗又换成了当初的大海碗。而老梅,

早已飘然而去。

(文/行吟水手,有删改)

18.通读全文,概括老梅的形象特点。(写出四个方面即可)(4分)

【答案】①手艺高超②心地善良(善解人意、豁达大度)③谦逊稳重(不张扬、

不贪名利)④坚守诚信⑤教徒有方(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

19.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A】处画线的句子。(4分)

【答案】运用排比、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梅动作的麻利,语言富有

气势和感染力。

20.依据选文内容,推测老梅、红子下列做法的原因。(4分)

做法原因

不久,老梅的拉面馆突然就关门歇业了。(1)

当天,红子拉面馆的那块拉面王牌子就被红子摘

了下来。与此同时,面馆的平底碗又换成了当初(2)

的大海碗。

(1)老梅是为了把生意让给红子做,生意好了,夫妻俩就不会闹矛盾了。

(2)红子明白了师父的委婉劝诫,知错而改。

21.如何理解【B】处画线句的意思?(3分)

第9页共18页

【答案】这句话表面看是老梅在表扬红子,实际在批评红子挂牌换碗这种贪名图

利的做法,表达了老梅的不满。

四、能力拓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

爬树的男孩

[英]尼古拉斯•保罗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

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一声熟悉的口哨

声,有人来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营房。

“看到了什么?”刚刚躺下,安德烈便拖着痫腿凑过来问道。拉瓦不想回答,

但安德烈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两人约定,拉瓦每天爬上树冠看看周围,看看远方,

下来之后再把看到的新鲜事儿告诉放风人,也就是安德烈。三年了,两人还算默契,

在这座死寂的集中营,每天都有人因为严厉的禁锢而自杀,他们却因为那棵猴面

包树而充满希望。

“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

安德烈一双粗糙的手在拉瓦头上抚摸,要不是因为拉瓦是黑人,连安德烈自

己都会觉得眼前熟睡的少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当然,拉瓦是不会明白安德烈的心

情的,更不会想到,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

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

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白天的时候,很多

纳粹士兵坐在树底下休息,恨得拉瓦牙痒痒。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觉得那棵树属于

自己。

可惜,连安德烈也没想到,梦想会突然破碎。那天晚上,他吹了好几次口哨,

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直到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他知道,出事了。

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但安

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因

为安德烈提供的精确信息,纳粹分子瞬间溃败,整座集中营安全解放。

第10页共18页

安德烈伤得很重,但令随军医护人员奇怪的是,哭得最伤心的竟然是一个黑

人男孩。毫无疑问,这个男孩就是拉瓦。在安德烈昏迷的日子里,他一刻都没有离

开他的“搭档”。尽管医生开玩笑地跟他解释:“只要挂上水(打吊针),一定能起

死回生,你就放心吧。”可是,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

开寸步的意思。

当远处的炮声逐渐平息,安德烈终于睁开了眼睛。可是,拉瓦却不见了,几个

医生都非常好奇地询问安德烈,那个黑人男孩到底是什么人,此刻又突然消失,他

到底去哪了。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在安德烈的带领下,一行医生再次来到集中营。顺着安德烈的手指,他们看到,

那棵猴面包树的半个树冠已经不见了,树叶也是稀稀拉拉。显然,它遭炮击了,在

烈日下显得奄奄一息。

但这跟拉瓦有什么关系?随行医生面面相觑,却听安德烈一声口哨,树干后便

露出了一个脑袋。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医院的吊瓶,准备往上爬。安德烈这次也不

再躲在一旁放风了,而是拖着腿往前奔去,也不知是为了那棵树,还是树后的男

孩。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4期,谢素军译)

1.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与人物有关的内容。(2分)

①拉瓦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德烈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①[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电线吐出一个字

来。

[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口士出三个字:跟我来。

甲、乙两句中加点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②半个月后,盟军季于发起了大反攻。(“终于”一词与前文哪些内容相呼应?)

3.文中写道:“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

思。”请结合语境,揣摩拉瓦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第11页共18页

4.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6分)

1.①示例:拉瓦利用夜色作掩护,偷偷爬上猴面包树,看新鲜事。②示例:安德

烈利用拉瓦搜集情报。

2.①甲句"也没吐出”表现了安德烈宁死不屈。乙句“才吐出”写出了安德

烈此时感慨很多,心情复杂。②“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安德烈是戴高乐将

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

行侦探。/(安德烈)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

3.示例:安德烈伤得这么重,他会死吗?打吊针真的能救活他吗?他被打成这

样,都是我害的。我要一刻不离地守着他,陪着他。

4.第一层级:对问题没有形成理解,或表达逻辑混乱,得0分。示例:那棵猴面

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

第二层级: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未经分析直接得出结论,得『2分。示例:猴面

包树让拉瓦和安德烈感受到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作者要多处写到这棵树。

第三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但结论肤浅,得3-4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安

德烈和拉瓦合作行动的场所;在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中,他们将渴望自由、向往未来

的梦想寄托到这棵树上;猴面包树被炮火炸得奄奄一息,拉瓦试图用医生治疗安

德烈的方法救活它。故事情节与猴面包树紧密相连。

第四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写出自己的发现,并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

拓展,得5-6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小说的情节线索,安德烈和拉瓦的合作、被捕、

受刑、得救,都围绕着这棵树展开,它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猴面包树是小说人物

生死相依的见证,他们在集中营的生活与树已融为一体:拉瓦在树上瞭望,安德烈

在一旁放风;在残酷的环境中,这棵树让他们满怀希望,共同坚守;人遭受酷刑,树

也经受了战火,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一个不离不弃陪伴。猴面包树更是自由、希

望与生命的象征,醒来的安德烈,受伤的树,拿着吊瓶救树的男孩,构成一幅感人

的画面,引发人们对生命、人性与战争的严肃思考。

第12页共18页

(二)阅读下文,回答1-4题。(13分)

天色已晚

朱山坡

①我已经三个月零十七天没有吃肉了,母亲终于答应祖母生日这天吃一顿

肉。为此,她将地里能卖的东西都贱卖了,终于凑足了六块钱。这是三斤肉的钱。

午饭后,我撇开双腿,往镇上的肉行飞奔。每到镇上,我总喜欢坐在肉行临街的长

椅上,倾听从街对面的电影院传出来的人物对白,想象每一个角色的言行举止和

观众各异的表情。

②屠户们看到我,对我说,小子,卢大耳说了,从今天起,“听电影”也要收费

了,因为电影里的门门道道都被你听出来了。我才不相信他们的鬼话。我说,我今

天不是来听电影的,是来买肉的,今天是我祖母生日,我必须买三斤肉回家。屠户

们大为意外,纷纷夸自己的肉,从没如此慷慨地给我那么多的笑容和奉承。我对每

一个肉摊的肉都评头品足一番,却没有掏钱。我知道等到快打洋的时候,那些剩肉

往往被他们忍痛贱卖。我得跟他们耗时间。时候还早。反正我不缺时间。屠户们

看不见我的城府有多深,肤浅地对我冷嘲热讽,特别是老宋,说我妄想用六块钱买

一头猪回家。我不管他们,像往常那样,坐在肉行临街长椅上,安静地“听电影”。

③电影刚好开始。一听片头音乐,便知道是日本电影《伊豆的舞女》。这是

一年来我第三次“听”这个影片了。怪不得今天的电影院门口冷冷清清的,似乎

连检票的卢大耳都不见踪影。但当我听到薰子说话的声音时,心还是禁不住狂奔

乱跳甚至浑身颤抖。她从遥远的日本来到我的小镇,每次都只是和我相隔一条简

陋的街道,一堵破败的墙,甚至只隔着粗鄙委琐的卢大耳。她已经第三次来到我的

身边,也许是最后一次了,我觉得我应该和她相见。

④入门确实没人把守,畅通无阻。我拣一个角落把身子掩藏在座位里,马上就

能看到薰子了!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

一下仪表,双脚相互搓掉对方的污垢……

⑤突然一只手将我从作为上拎起来,是该死的卢大耳!他低声地对我吼道:

“我早料到你是一个小偷,今天偷到电影院来了!”卢大耳把我拖出电影院,扔到

门外的大街上,还大声喊叫:语言里充满了轻薄和挑衅。我本想跟卢大耳争辩,但

电影院里传来了薰子的声音,那声音如此甜美、清澈、纯净,此刻更代表着慈爱和

第13页共18页

正义。薰子在呼唤我了。在剩下的时间里,她一共对着我笑了十一次,我确信,她

已经看到了我,已经向我示意。我们开始了漫长而伤感的告别……

⑥电影院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卢大耳站在后面迫不及待地嚷道,电影结束

T!

⑦电影院的大门眠当一声关上了。此时我才为刚刚花掉了的两块钱发愁。母

亲一再警告我,不要把钱花在别处,也许这是祖母这一辈子最后一次吃肉了,一定

要拿着三斤肉回家。我把口袋里的四块钱捏得紧紧的,快步穿过寂寥的街道。然

而,肉行已经打洋了屠户们早已经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

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蹿动。我惘然不知所措,一屁股坐在临街的长椅

上,对着电影院号啕大哭。

⑧卢大耳在我的肩头上拍了三次我才觉察。我抬眼看他。他没有幸灾乐祸的

意思,把一块肉送到我的面前,说:“三斤!”我不明就里,不敢接。“老宋贱卖给

你的。四块钱。你把钱给我,我明天转给他。”卢大耳说,“老宋说了,就当是他

请你看了一回电影。”卢大耳不像开玩笑。我依然将信将疑。“你不要?那我拿

回家去,我也很久没吃肉了。”卢大耳转身要走。

⑨我马上跑起来,把肉从他手里抢过来,把钱塞到他的手里,没等卢大耳反应

过来,我已经飞奔在回家的路上。

(选自《朔方》,有删改)

1.小说的情节曲折有致,富于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况。(2分)

2.小说的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3.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描写,请选择一句指出具体方法并分析其效果。(4

分)

A.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

仪表,双脚相互搓掉对方的污垢……

第14页共18页

B.肉行已经打烂了,屠户们早已经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

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蹿动。

4.小说中“卢大耳”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2分)

1.①借买肉之机去听电影;②偷看电影却被抓;③因看电影而错过买肉;④受

人帮助买到肉。

2.①交代了当时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极度匮乏的社会背景;②初步展示“我”

的性格特点;③为下文卖肉看电影埋下伏笔。

3.A句运用动作描写,通过“直”“伸”“睁”“整理”“搓”等一系列动

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我”即将与薰子见面时的激动、渴望和真诚。B句运

用环境描写,渲染了肉行打洋后冷清、寂寥的气氛,烘托了“我”希望落空后茫然

无措、孤立无助的心情。

4.①是线索人物,串联了“买肉”和“看电影”;②使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

伏;③从侧面突出了“我”对电影的痴迷;④反映了特定年代存在的人间温情。

五、巩固提升:

老人与壶

(1)县城一条小街镶嵌着一家书店。店面不大,书摆放得螯整齐齐。店主是

五十岁上下的和蔼老人。

(2)在店门前,有老人一手端着茶壶,一手翻着书,坐在躺椅上,一种悠然

的韵味从时光中飘过。老人看得书只有固定的几本一一《孙子兵法》、《论语》

和《三国演义》。

(3)老人喝茶用的壶是固定一把,灰褐色,很陈旧。

(4)有一天,老人安静地坐在书店前举着紫砂壶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论

语》。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

伏。风动处,喧嚣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第15页共18页

(6)这时,一个人身着披风走进了书店,他的眼睛盯着老人手中的紫砂壶,

说:“能否把你手中的茶壶让我看看?”老人这才如梦初醒,放下手中的书,愣

愣地望着眼前的人,很疑惑地问:“你是来买书的,还是口渴了?”

(7)来人讪讪搭语:“我不买书,也不口渴,只是觉得你手中的茶壶很奇特。”

(8)老人听罢,将茶壶递给了他。

(9)来人接过壶,一看,脸上掠过一丝惊喜,这壶古朴典稚,紫黑中进着一

股灵气,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因戴振公在世的时候,有“点泥成金”

的美名,可见他的制金技艺在当时已炉火纯青,无人能媲美。但可惜的是,由于

历史原因,他的壶留在世上很少了。来人仔细看后,见壶底有戴振公印章,更确

定了自己的判断没错。据说,他的壶目前世间存留不足十件,物以稀为贵,这个

人本是文物贩子,见到稀世之品自然爱不释手。

(10)“大伯,这茶壶卖不卖?”文物贩子看完壶后,轻轻放下,轻声问道。

(11)老人抬眼疑惑地望着文物贩子,摇摇头,没有吱声。

(12)“大伯,我给您五万,可以吗?”文物贩子见老人摇头,开了价。

(13)老人依旧摇头。

(14)“十万可以吗?”文物贩子提高了声音。

(15)“我喝茶的工具,祖上留下来的。不卖!”老人发了语,不再理会文物

贩子,喝着茶,翻开了书。

(16)文物贩子悻彳幸离去,走了十几步后,还不住地回头看老人手边的茶壶。

(17)没过几天,那个文物贩子再次登门,进门就开了价:“老伯伯,茶壶卖

给我吧,三十万。这可是天价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