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三碳和碳的氧化物

基础练

考点1单质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第1-3题:

透明的金刚石、灰黑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空心球体结构的C60都是由碳元素

组成的单质;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C60的分子结构图2

金刚石可用来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石墨很软,有滑腻感。C60常

温下为固体,能与K等金属反应生成超导体材料,如图2所示的独特结构使之有

可能在催化、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1.[2024江苏盐城]下列关于C60的说法中木H阖的是()

A.分子具有空心球体结构

B.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C.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D.有可能在催化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2.[2024江苏盐城]下列摘录中,属于物质结构描述的是()

A.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B.金刚石可用来切割大理石

C.石墨很软D.C60能与K等金属反应

3.[2024江苏盐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

存在着明显差异。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

A.种类不同B.大小不同

C.质量不同D.排列方式不同

4.[2024广西]家用净水器经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其净水方法

是()

A.过滤B.蒸福C.沉降D.吸附

5.[2024重庆A节选]2024年4月,淮南武王墩墓考古有重大发现。墓中出土了

写有文字的竹简等文物。竹简上用墨书写的文字能保留至今,其原因是

考点2碳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6.[2024吉林长春三模]“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

列从不同化学观念的角度对CO和CO2的认识错馍的是()

A.分类观:都是氧化物

B.变化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元素观: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结构观: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似

7.[2024云南]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寤藻的是()

A.CO可用于冶炼金属

B.CO和CO?不能相互转化

C.用墨绘制的画能保存长时间不变色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8.[2024湖南长沙南雅中学二模]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B.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C.CO2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其化学性质又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D.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

9.[2024江苏连云港]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很软有滑腻感,可制造石墨电极

B.CO?能与NaOH反应,可用于人工降雨

C.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

D.NaHCC)3呈白色,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10.[2024河南周口沈丘三模]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支蜡烛同时熄灭,可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B.对比两朵石蕊纸花的变色情况可得出CO?能与水反应

C.用吹风机吹干变色的湿润石蕊纸花,纸花颜色不变

D.向塑料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02+

Ca(OH)2=CaCO3+H20

考点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1.[2024江苏扬州]自然界存在多种元素及物质的循环。如图表示的是自然界

中的()

A.氮循环B.硫循环C.碳循环D.水循环

12.[2024山东东营实验中学一模节选]二氧化碳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

切关系的气体。如图是自然界中部分碳、氧循环图(X为H2cO3;Y为葡萄糖

C6H12。6)。

(1)转化2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

阳能转化为—能。

(2)转化2和转化3反应物相同但生成物不同的原因是0

(3)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褶镶的是(填序号)。

A.无机物和有机物性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C.人人参与大自然中的碳、氧循环,爱因斯坦身上的某一个原子可能会在你

身上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

提升练

13.[2024广东广州]部分含碳物质的类别与相应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

推断木吝短的是()

C.c能与水反应生成dD.c不能直接转化成e

14.[2024山东威海]绿色转化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材料的过程,

以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实现其经济价值。如图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

部分途径:

/—、5C()2的资源化利用

(合成可降解塑粕御取汽雨

(1)海水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转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化工产业中,常用原子经济百分比来衡量工艺效率,公式是:原子经济百

分比二生"黑靠量X1OO%。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

下直接合成乙醇,该反应同时生成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子经济百分比

是。

(3)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聚乙烯等塑料可以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4)除图中实例外,请列举生产、生活中二氧化碳的用途,并指出其应用的性

质(答

一条即可)。

(5)践行绿色理念,共建美丽家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填字母编号)。

A.作物秸秆发酵制沼气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废弃电池深埋地下D.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15.[2024江苏盐城]我国向世界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

和”——CO2排放量和转化量相等,达到相对零排放,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贡献中国力量。

I.了解二氧化碳排放

(1)CO2排放量增加可能引发的后果有—(选填字母序号,下同)。

A.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B.极端天气频发

C.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

D.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

(2)空气中的CO2主要来自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植物的光合作用

(3)实验室制备CO2。根据下列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ABC

①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b.0

②制取CO2可在A〜E中选用装置_______;装置F是在装置B基础上的改进,

其优点是.o

II.探究二氧化碳转化

(4)CO?的吸收是其转化的有效方法。现有三种试剂:水、澄清石灰水、

2%NaOH溶液,你认为最佳的CO?吸收剂是,设计实验

方案证明你的结论:

in.研制低碳行动方案

(5)低碳行动涵盖国际合作、国家工程和个人行为三个层面。请从“个人行为”

层面策应“低碳行动”,写出你的一个行动打算:

16.[2024江苏连云港]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

段。利用CaO高温捕集CO?是目前很有前景的技术之一。

(1)制备CaO。以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还有少量有机物等杂质)为原料可

采用两种方法制备CaO:

方法一:将蛋壳粉碎后,800。(2煨烧,得到CaO。

方法二:将蛋壳粉碎后,用醋酸(CH3COOH)将蛋壳中的碳酸钙转化为醋酸钙

[Ca(CH3COO)2〕后,800。(2煨烧,得到CaO。

已知:a.醋酸钙在空气中80(TC煨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H3COO)2+

800℃

402—CaO+4C02+3H20o

b.制得的CaO固体越疏松多孔,捕集CO?的效果越好。

①方法一煨烧过程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蛋壳中含有(填字母)。

a.蛋白质b.糖类c.油脂

②含有Ca2+的盐称为钙盐。下列关于方法二中醋酸与碳酸钙的反应,说法正确

的是(填字母)。

a.CaCC)3和Ca(CH3COO)2均属于钙盐

b.无色酚醐溶液遇醋酸溶液显红色

c.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的同时,有CO2气体生成

③研究表明:方法二制得的CaO捕集CO?的效果比方法一的更好,原因是

(2)捕集CO2。64(TC时CaO能与CO2反应生成CaCC)3,固定封存CO2。28gCaO最

多能捕集CO?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CO2的资源化利用。光照条件下,将捕集的CO2催化转化为高价值燃料的

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该转化过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光照时,也在催化剂表面失去e-转化为H+。

第二步:CO2在催化剂表面获得不同数目的e-和H+,分别转化为甲、乙、丙等含

一个碳原子的分子。

①上图中产物甲的化学式为。

②已知生成1个乙分子时有2e-参加反应,则生成一个丙分子时,需要有

e-参加反应。

17.[2024湖南]2024年5月1日,我国利用船舶加装的碳捕捉系统回收首罐液

态二氧化碳的卸船,标志着远洋航行船舶从燃油消耗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

闭环。同学们对“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闭环”非常感兴趣,开展有关二氧化

碳的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调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

同学们调查到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你认为有(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0

任务二:讨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方法

同学们讨论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方法,知道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二

氧化碳排放,你的一种低碳生活方式是(2)

.。有同学想到二氧

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

(3)(填实验现象),补充了可以利用碱溶液或水吸收二氧化碳。

任务三:探究实验室中不同试剂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

实验室提供4种试剂:水、饱和石灰水、质量分数为0.165%的NaOH溶液、质量

分数为40%的NaOH溶液。

【提出问题】上述4种试剂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如何?

【查阅资料】①室温下,饱和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约为0.165%

②利用压强传感器及信息处理终端可将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呈现和分析

【进行实验】

图1图2

步骤1:各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装置已省略),同学们用4只250mL烧瓶集满纯

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步骤2:用4支注射器分别取60mL上述提供的4种试剂,将烧瓶分别连接压强传

感器和注射器(如图1所示)。

步骤3:待烧瓶内气压平稳后,迅速将4支注射器内试剂分别全部注入相对应的

烧瓶中,关闭止水夹,观察压强变化。一段时间后,振荡烧瓶,继续观察压强

变化。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展示烧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2所

示)。

【分析讨论】

根据40%NaOH溶液对应的曲线,分析J〜13s时间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4)

【得出结论】

结合图2数据,从压强和吸收效果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得到的结论是(5)

任务四:形成二氧化碳闭环的意识

在老师指导下,知道上述实验中40%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氢氧化钠有剩

余。为了达到零碳排放和对环境无污染,形成二氧化碳闭环的意识。现处理上

述实验中40%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的液体,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6)

师生对其他烧瓶中的物质也进行了科学处理。

【拓展思维】

我国已经实现了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甲醇和负碳纤维等,“二氧化碳回收

利用形成闭环”是未来碳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探索方向。

实验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2024陕西]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下列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大理石

D2-稀盐酸

B.装药品

心燃着的

浮,小木条

C.收集气体D.气体验满

2.[2024重庆A节选]实验能展现化学的魅力,也是重要的学科素养。实验室制

取CO2是学生必做实验,其主要步骤有:

A.制取气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清洁与整理D.填装药品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下同)。

(2)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若气密性良好,会出现下图中的0

3.[2024山东黄泽改编]图1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

题。

图1

(1)仪器②的名称是o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装置为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若用D装置收集CO2,验

满的方法是

(3)用CO还原CuO时,在F装置中通入CO,一段时间后加热,可观察到硬质玻璃

管中发生的现象为.。该实验中对尾气进行处理的目的是

(4)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固体增氧剂(可与水反应产生。2)、饮料瓶、注射器、

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了简易供氧器,如图2所示。

甲乙

图2

图2中的甲装置与图1中的(填字母)装置作用类似。

4.[2024江西模拟]俊宇同学想要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ABCDE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________(填序号)。

(3)欲干燥CO2气体,应从E中的口通入。

(4)模拟海洋生态系统。

①绿色植物在生态箱中通过呼吸作用和—作用参与碳循环;

②俊宇同学向生态箱中通入C02,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出现的现象为

③测得生态箱内pH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一条减少大气中CO2排放量的具体措施:

5.[2024黑龙江伊春三模节选]点点同学设计家庭小实验:用鸡蛋壳和浓度为

3%的食醋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烧杯、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

所示甲、乙两套装置。

七泉水瓶底部有

许多小

孔的矿

鸡蛋壳

泉水瓶

鸡蛋壳食醋食醋

甲乙

(1)比较甲、乙装置,乙装置的优点是O

(2)实验过程中,为解决反应速率较慢的问题,点点同学将鸡蛋壳研磨的更碎,

请再写出一种解决方法:.o

6.[2024江苏苏州]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气体,并进行相关性质研

究。

细铁丝

干燥紫色

石蕊纸花塑料瓶

1['湿润紫色

上尸石蕊纸花

玻璃管

ABC

已知:CC)2与饱和NaHCC)3溶液不发生反应。

(1)仪器a的名称是。

(2)连接装置A、B,向锥形瓶内逐滴加入稀盐酸。

①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装置B内盛放饱和NaHCC)3溶液,其作用是

③若装置B用来干燥CO?,装置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0

(3)将纯净干燥的CO2缓慢通入装置C,观察到现象:a.玻璃管内的干燥纸花始

终未变色;b.塑料瓶内的下方纸花先变红色,上方纸花后变红色。

①根据上述现象,得出关于CO2性质的结论是

②将变红的石蕊纸花取出,加热一段时间,纸花重新变成紫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该过程参加反应的离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7.[2024四川成都]利用塑料瓶等用品设计如图装置制取和检验二氧化碳。

A发生装置B检验装置C收集装置

(1)塑料瓶①相当于实验室中的(填仪器名称)。

(2)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方法是

(4)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应盛放的药品是。

(5)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此过程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6)反应结束后,装置A中余下的液体可能含有盐酸。设计并进行实验,补

全下表。

步骤现象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

8.[2024河北]小明观察到敞口水草缸(水草和鱼共存)中不断有气体通入,如

图所示,他对此很感兴趣,于是跟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I响水草缸中通入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空气或。2。

【实验1】将气体细化器从水中取出,收集一瓶通入的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

瓶内,发现木条立即熄灭,说明猜想不成立。

【提出新猜想】可能是CO2或N2。

【实验2】将该气体通入中,根据现象确定通入的气体是CO2。

【交流讨论】通入CO2有利于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为

探究n: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自制简易co2发生器并应用于水草缸中。

【回忆旧知】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选择药品】小组讨论后选择了鸡蛋壳、小苏打和白醋等。

【设计装置】利用塑料瓶、输液管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

套发生装置(乙中的夹持装置已省略)。

三口气孔

白醋昱输液管

中流速调节器

」小苏打

乙图1

图2

【分析讨论】

(1)装置甲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向装有白醋的瓶中加入鸡蛋壳,拧

紧瓶塞,使反应发生的具体操作为

(2)与甲相比,装置乙既可控制反应的速率,又可得到持续稳定的气流,故选

择乙与图2所示装置(用于除杂和观察气泡)组装成CO2发生器。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选填字母)。

A.乙中的b口应与图2中的c口相连接

B.为除去CO?中混有的醋酸,X可以是NaOH溶液

C.可根据X中冒出气泡的快慢来调节乙中的流速调节器

【实践应用】小组同学用自制的CO2发生器连接气体细化器向水草缸中通入气

体,实践效果很好。使用气体细化器的作用是

反思拓展:.C02发生器的不合理使用会影响缸中鱼类生存,请写出使用时的

一条注意事项:o

专题三碳和碳的氧化物

基础练

考点1单质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B

[解析]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在1万以上,且C60属于单质不属于

有机物,所以C60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

2.A

[解析]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大理石,属于用途描述,B不符合题意;石墨

很软,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描述,C不符合题意;C60能与K等金属反应,属于

化学性质的描述,D不符合题意。

3.D

4.D

5.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

[解析]墨汁主要成分是炭黑,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

考点2碳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6.D

[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C、0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

一氧化碳,故CO和C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式可

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C、0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化合物,不符

合题意;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

子均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

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7.B

[解析]CO具有还原性,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将其还原为对应金属单质,A

正确;CO在。2中燃烧可生成CO2,CO2可被单质碳还原生成CO,B错误;单质

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绘画、书法,C正确;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

作制冷剂,D正确。

8.C

9.C

[解析]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用于制作电极,A错误;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B错误;NaHCOs能与胃液中的HC1反应生成氯

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D错误。

10.B

[解析]A.现象应该是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因为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

燃,且密度比空气的大,错误;B.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红,湿润紫色石蕊纸花

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能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正确;C.用吹风机吹干变色的湿

润石蕊纸花,纸花从红色变为紫色,因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错误;D.向塑料

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

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Ca(OH)2=CaCC)3I+H2O,错误。

考点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1.C

12.(1)化合反应;化学

(2)反应条件不同

(3)B

提升练

13.D

[解析]据题图可知,a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表示碳单质,因此可能是C6o,A

正确;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

化碳与碳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B正确;c为二氧化

碳,d是碳酸,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正确;e是盐,二氧化碳能与

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碳酸盐(如碳酸钠),D错误。

/、叶绿素

14.(1)6CO2+6H2OC6H1206+6O2

一定条件

(2)2co2+6H2二八C2H5OH+3H2。;46%

[解析]C02和电合成C2H50H的原子经济百分比为“股淤°、X100%=

46

X100%=46%o

46+18X3

(3)白色污染

(4)灭火。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合理即可)

(5)AB

15.(1)ABCD(2).AB

(3)①试管;集气瓶

②BC;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2%NaOH溶液;用软塑料瓶收集三瓶等量的二氧化碳,向瓶中分别注入

等体积的三种试剂,拧紧瓶盖,充分振荡,发现注入2%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

瓶变瘪程度最大,说明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合理即可)

(5)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合理即可)

16.(1)①a

②a、c

③获得等量CaO固体,方法二产生的气体比方法一的多,导致方法二生成的

CaO更疏松多孔

800℃

[解析]比较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02T,

800℃

Ca(CH3COO)2+4O2^=CaO+4C02+3H2O,可以看出获得等量CaO固体,

方法二产生的气体比方法一多,导致方法二生成的CaO更疏松多孔。

(2)解:设28gCaO最多能捕集CO?的质量为%。

640℃

CaO+C02=CaCO3

5644

28gx

56_44

28gX

x—22g

答:28gCaO最多能捕集22gC()2。

(3)①CH4

②6

[解析]H2在催化剂表面失去e-转化为H+,每个也参加反应就会失去2e-。根据

催化剂

质量守恒定律分别写出生成乙、丙的化学方程式:CO?+&里=C0+%0、

催化剂

C02+3H2CH30H+H2O,已知生成1个乙分子(CO)时有2e-参加反应,则

生成一个丙分子(CH3OH)时,需要有6e-参加反应。

17.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节能出行(或节约用纸、随手关灯等,合

理即可);变浑浊;G〜Js,烧瓶内压强变小,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

液发生反应;今〜13s,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是因为在12s振荡烧瓶后,大量二

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接触,反应更充分;相同条件下,四种吸收剂中水的吸收效

果最差(或饱和石灰水与0.165%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效果接近,或对于氢氧化钠

溶液来说,浓度越大,吸收效果越好);先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氯化钙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将沉淀过滤出来;再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同时不断

用pH试纸测量溶液pH,至pH=7时停止滴加稀盐酸(合理即可)

[解析]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呈碱性,

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如果直接滴加盐酸会造成二氧化碳再次排放到空

气中,达不到闭环的目的,故先滴加氯化钙溶液,将碳元素变成碳酸钙沉淀;

过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将碱中和,至此再排放的溶液对环境无污染。

实验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A

[解析]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加药品时先加固体,后加液体,加块

状固体应用镶子且应将试管横放,B错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

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应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D错误。

2.(1)BDAC

(2)甲、丙

3.(1)锥形瓶

(2)BD(或CD);CaCO3+2HCl=CaCl2+H20+C02?;将燃着的木条放

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

[解析]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

置选择B或C,收集装置选择D。

(3)黑色固体变为红色;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解析]CuO是黑色固体,生成的铜是红色固体,故玻璃管中看到的现象是黑色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