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实验探究》专项测试卷附答案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120分。
1.小东利用钢尺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1)实验步骤如下: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如图所示,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
选填“高低”或“大小”),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②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并保持其振动幅度相
同,仿照步骤①进行多次实验;
(2)实验中钢尺振动的快慢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
(3)实验发现:钢尺振动得越快,—。
2.小晶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根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他们改用细金属丝连“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
验表明:•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名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3.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不选另一个作声源的理由是=
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
距离较长长短
响度较响较响弱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3、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o
4.小明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闹铃声音的响度太大B.闹铃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小明发现听到的
闹铃声音的音调(变高/不变/变低),响度(变大/不变/变小)o
(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
闹铃声音,由此现象(可以/不可以)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5.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某班同学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
小.
(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从
而得出了声音的与振动有关.
(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填“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
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3)把(1)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他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不同.
(4)以上探究方法叫.
6.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李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1)图甲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产生
的,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o
(2)图乙是在探究声音的条件,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的关系,主要运用了o
7.小明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乐器的弦在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的松紧程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高
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实验
所用的琴弦的规格和材料.
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on琴弦的横截面积"IZH?
A钢200.3
B钢200.7
C尼龙丝300.5
D铜400.5
E尼龙丝400.5
(1)要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时,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填写编号字母)的琴弦.
(2)选用编号为。、E的两根琴弦可以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的关系.
(3)实验探究过程通常采用如下步骤:
①分析归纳,②进行实验,③提出问题,④假设与猜想,⑤得出结论.则探究过程合理顺序应该是
(填写序号).
8.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甲乙丙T
(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产生的.
(2)如图甲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乙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甲到乙,塑料尺发出声
音的变大.
(3)如图丙到图丁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丙图实验声音为13x104B,
丁图实验声音为1.2X104-,两个数据的单位是.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
音的变小.
(4)如图戊到图己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
发声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改变.
9.如图,二胡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携带方便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中华民族乐器家
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雅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规格
编号
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1血2
A尼龙801
B尼龙800.5
C尼龙551
D银合金©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4)小雅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5)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代号)。
10.如图所示是小红和小东一起做实验证明固体能够传声的情景。下面是他们的部分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
(1)小东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小红用手轻划桌面并逐渐增加划桌面的力度,使小东通过桌面刚好(选
填“能”或“不能”)听到划桌子声;
(2)小东再把耳朵稍微离开桌面一段距离,小红,在桌面上相同位置再次划桌面,小东几乎听不到划
桌子声,证明了固体能够传声。
11.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凯,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
都不同的一排铜片,铜片在受到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气孔A区B区C区
(1)在图中,a区是低音区,B区是中音区,c区是高音区,理由是:较厚较长的铜片在气流的冲击下的振动
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选填“快”或“慢”);
(2)往气孔用力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3)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o
A这是声音的回声
及铜片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12.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
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
锯条的振幅(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
度与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13.在学习二胡、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
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于是借来一个能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sI横截面积
A铜600.76
B铁600.89
C铜601.02
D铜800.76
E铜1001.02
F铁1000.76
G铁801.02
H尼龙801.02
I尼龙100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可以选用编号为力和—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以选用编号为4和
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三,可以选用编号为H和—的琴弦进行实验。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需
要改变的是:同一根琴弦的o
14.在探究声的特性时,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划过,(填“改变”或“不改变”)纸片划动的速度,观察纸
片振动,可探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边,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的一端,听其响度;(填“改变”
或“不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填“改变”或“不改变”)手拨动锯条的力,观察锯片振动
,可探究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
15.在探究“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中,小东同学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了实验。
023
①他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使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边,然后用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如图23所
示。听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并做相应的记录。
②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以达到改变音调的目的,同时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听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③仿照步骤②,再做几次实验。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东同学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o
(2)请你针对他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
(3)改正实验后,他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选填
“变低”或“变高”)。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看到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16.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
发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内部充有不同气体)、示波器、麦克风等器材设
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图1
(1)调整音叉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让音叉发出的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用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
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波形如图2甲所示。
(2)分别将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氢气的气球,依次放在音叉和麦克风之间,保持音叉和球之间的距离
不变,让音叉发出声音,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2乙、丙、丁所示,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
(3)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选填“相同”或“不
同”)o
(4)比较图2的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波具有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比较丁与甲后发现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波具有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
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5)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率高于20000Hz的
一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
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17.小明做了如下的实验:
(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电子音乐门铃放在玻璃罩内,可清楚地听到铃声;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
内的空气,铃声将会_____________直至_____________;停止抽气,并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我们又
»抽气
(2)这个实验说明真空________传声。
(3)这里,我们通过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探究结论,这种探究方法叫法,又叫理想实验法。
18.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
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⑶“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19.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此之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和0
(2)如图1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的步骤B补充完整。
A量出甲、乙两人之间的直线距离s,并记录;
8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在______________时立即开始计时;
C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就立即喊“停”,听到丙同学“停”的指令,乙同学立即停止计时;
。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E计算出声音的速度"声,贝加声=
(3)实验过后,三位同学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认识到用这样的方法所测量的声音传播时间可能不是很准确
度,原因是:。
(4)挫折使人进步,甲、乙两同学通过网上交流,认识到手机软件在实验中可以发挥神奇的功效,于是他们
下载了一款名为Phyphox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继续进行实验。该软件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
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能自动开始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能自动停止计时,而
且它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下面是他们第二次实验的过程(如图2):
甲手机"*--------------S----------------------►乙手机
4处图28处
A.找一空旷的广场,分别站于间距为s'的力、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
A甲先在自己的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甲的击掌声后,也在自己的手机边击掌一次。
C.查看甲、乙两手机记录下的时间值,分别为t甲、t乙。问:
①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填”或“<”)t乙。
②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声=。(用t甲、t乙、s表示)
2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甲
(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此探究实验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音,但他几乎没有
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丙所示,小明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_________可以传声.
参考答案
1.【答案】(1)高低;(2)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3)音调越高。
【解析】【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振动越慢;
(3)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解答】解:
(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一端,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几次实验中应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振动越慢,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越容易振动,振
动越快,所以钢尺振动的快慢是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实现的,。
(3)实验发现: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钢尺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点评】本题是一道声学实验探究题,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答案】(1)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
(2)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
(3)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析】(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原因是细金属丝
的传声性能比细棉线的好.
(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地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
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3.【答案】机械闹钟音叉不能持续发声B泡沫
【解析】解:(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音叉声音不稳定,而且还
需要敲击,因此不适合做实验声源;
(2)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方案B较好;靠听到
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4不适合;
(3)由表格数据可知,泡沫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衣物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则待测
材料隔声性能由强到差的顺序为泡沫、锡箔纸、衣物。
故答案为:(1)机械闹钟;音叉不能持续发声;(2)8;(3)泡沫。
(1)根据声源应该选择声音稳定,有节奏的声音进行解答;
(2)实验方案中要能直观的比较,靠听到声音的响度来直观感觉不恰当,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
具有可靠性;
(3)根据距离可以判断隔音效果,距离越长说明隔音效果越差,距离越短说明隔音效果越好。
本题通过比较材料的隔音情况考查了对声源的选择、声音的传播条件的理解与掌握,会设计合理的方案判
断材料的隔音效果。
4.【答案】(1)C;(2)减少;不变;变小;(3)还能听到微弱的;可以
【解析】【详解】(1)抽气一段时间后,听到的闹铃声音仍然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瓶中空气量没有明显减少,
说明瓶塞漏气。
故选C。
(2)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减少,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但声音高低不变。即抽气过程中响度变小,音调
不变。
(3)随着瓶内空气减少,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以此推理,如果完全没有空气,则声音将不能传出,即真空
不能传声。但由于实际操作时,瓶内空气不能完全抽走,所以经过较长的时间后,还能听到微弱的闹铃声
音。
5.【答案】(1)音调;频率;(2)不同;(3)音色;(4)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探究音调时,控制音色和响度不变;探究响度时,控制音色和音调不
变;注意本实验中不变的量是材料和用力的大小。
(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响度的大小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4)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据此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然后得
出结论。
【解答】
(1)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
即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从而得出声音的音调和振动频率有关。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拨动它,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即发
出声音的响度不同;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3)把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时,振动的物体不同,所以听到声音的音色不同。
(4)探究音调时,控制音色和响度不变;探究响度时,控制音色和音调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6.【答案】(1)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振动;转换法;(2)传播;(3)频率;控制变量法。
【解析】(1)甲图中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科学探究方法
是“转换法”。
(2)乙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乙图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
件。
(3)丙图中,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尺子伸出得越长,
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所以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此实验主要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7.【答案】(1)4、B(2)琴弦的材料(3)③④②①⑤
【解析】解:(1)要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时,要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相同而粗细(横截面
积)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用表中编号为4B的琴弦.(2)选用编号为。、E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两根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所以是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3)完成本
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③提出问题、④假设与猜想、②进行实验、①分析归纳、⑤
得出结论.
8.【答案】振动响度Hz音调音色
【解析[解:(1)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用大力拨时塑料尺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3)保持塑料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塑料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塑料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频率
的单位是Hz;
(4)开口前后物体结构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1)振动;(2)响度;(3)Hz;音调;(4)音色。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响度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的单位是Hz;
(4)不同结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9.【答案】ACAB80控制变量法CABD
【解析】【详解】
(1)为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长短有关;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
度不同的琴弦4C进行研究。
(2)为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
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48进行研究。
(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
琴弦的材料不同,故应选琴弦8、。进行探究,则表格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80。
(4)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长度以及横截面积有关,当探究音调高低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需控制
其他因素不变,所以,实验中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了探究。
(5)经分析: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提出问题(或猜想)、实验研究、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故为C48O。
10.【答案】(1)能;(2)用同样的力度
【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的效果不同,固体传声效果最好,通过气体传声效果较
差,所以为了证明固体能够传声,当手划桌面时,使小东通过桌面刚好听到划桌子的声音。
(2)当控制力度和声音传播的距离相同时,通过桌面能听到,但通过空气听不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11.【答案】(1)慢
(2)不变
(3*
【解析】(1)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图知4区的铜片较厚较长,振动较慢,B区次之,振动较
快;C区的铜片较薄较短,振动最快,故4区发出的音调最低,C区发出的音调最高。所以,4区是低音区,
B区是中音区,C区是高音区,理由是:较厚较长的铜片在气流的冲击下的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慢。
(2)往气孔用力吹气时,其振动幅度变大,即响度变大,但其振动的快慢是不变的,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
变。
(3)由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铜片在继续振动,故
8符合题意,4c不符合题意。
故选瓦
12.【答案】(1)高高频率
(2)变大变大振幅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超出人类的听觉范围
【解析】(1)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锯条
的振幅越大,听其响度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
人耳感觉不到。
(1)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与振动幅度、距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动幅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此题考查了的音调和频率、振幅与响度的关系及人耳的听觉范围的判断,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13.【答案】(1)C;D;G;(2)松紧程度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影响音调的因素有:横截面积、长度、材料;探究音调与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需
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1)想验证猜想一,需要横截面积不同,其他因素相同,故选用a和c;想验证猜想二,需要长度不同,其他
因素相同,故选用a和想验证猜想三,需要材料不同,其他因素相同,故选〃和G。
(2)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
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14.【答案】(1)改变;频率
(2)不改变;改变;幅度
【解析】略
15.【答案】(1)在改变音调的同时,改变了拨动钢尺的力度。
(2)步骤2中,只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
(3)变低;钢尺伸出长度过长时,振动的很慢,发出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
【解析】(1)由题干中的探究目的可知,实验中的因变量是音调的高低,自变量为振动快慢,其他变量应保
持不变。
(2)只改变自变量振动快慢,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其他变量应保持不变,因此要保持拨动钢尺的力
度不变。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
越低。当振动频率低于20Hz时,发出的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16.【答案】振动相同变大放大(或会聚)凸缩小(或发散)凹超
【解析】解:(3)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储物流场地租赁合同范文
- 博物馆展品贷款合同
- 江西省会昌县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物理试题期末试卷含解析
-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基本技能(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不同职业的服装课件图片
-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附中江宁分校2024-2025学年初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监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生物技术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应用英语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何西阿书一概要》课件
- 超市经销商转场协议书
-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操作指引
-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共两套)
- 产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计算同步练习口算题带答案
-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I-第11课课件
- 免疫规划工作经验
- 第一单元字词过关专题卷-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 2024年无人驾驶行业培训资料 - 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应用与法规管理
- 整本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