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三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五行的概念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特性
(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尚书正义》说:“言五者,各有材干也。谓之行者,若在天,则为五气流注;在地,世所行用也。”
五行最初的涵义与“五材”有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基本元素。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尚书正义》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
《国语·郑语》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
尚书·周书·洪范》说:“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二)五行特性
《尚书·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木曰曲直”
“曲”,屈也;“直”,伸也。
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
“炎”,是焚烧、炎热、光明之义;“上”,是上升。
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
“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
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
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
“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土为万物之母”
“金曰从革”
“从”,顺也;“革”,即变革。
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金之质地虽刚硬,可作兵器以杀戮,但有随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
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
“润”,即滋润、濡润;“下”即向下、下行。
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取象比类法
“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
“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
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已知肝属木(大前提),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小前提),因此可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属于木
五行自
然
界
五色五音五味五化五气五方五季木青角酸生风东春火赤徵苦长暑南夏土黄宫甘化湿中长夏金白商辛收燥西秋水黑羽咸藏寒北冬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五行人体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木肝胆目筋怒呼握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土脾胃口肉思歌哕金肺大肠鼻皮悲哭咳水肾膀胱耳骨恐呻栗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相生与相克
(二)五行制化与胜复
(三)五行相乘与相侮
(四)五行的母子相及
(一)五行相生与相克
1.五行相生
2.五行相克
1.五行相生
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难经》: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2.五行相克
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木水金土火克克克克克(二)五行制化与胜复
1.五行制化
2.五行胜复
1.五行制化
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明·张介宾《类经图翼·运气上》:“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木火土生生克2.五行胜复
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
五行之间按相克规律的自我调节
胜气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五行中一行的太过,即绝对亢盛;二是由于五行中一行的不足而致其所不胜的相对偏盛。
复气则是因为胜气的出现而产生,即先出现胜气,而后有复气产生,以对胜气进行“报复”,使胜气复平。
五行胜复的规律
“有胜则复”
五行中一行亢盛(包括绝对亢盛或相对亢盛),则按相克次序克制,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旺盛,以制约该行的亢盛,使之复归于常。
以木行亢盛为例:木旺克土引起土衰,土衰则制水不及而致水盛,水盛克火而使火衰,火衰则制金不及而致金旺,金旺则克木,使木行亢盛得以平复。
五行胜复,又称“子复母仇”
因五行中的一行亢盛,即为胜气
其所不胜,是为复气,又恰为其所胜之子
复气之母受胜气所害,复气制约胜气,为母复仇,故称“子复母仇”。
(三)五行相乘与相侮
1.五行相乘
2.五行相侮
1.五行相乘
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
木水金土火乘“太过”和“不及”太过导致的相乘,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行进行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引起其所胜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的协调关系失常。
“木旺乘土”
不及所致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行正常限度的克制,使其本身更显虚弱。土虚木乘”
2.五行相侮
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木水金土火侮“太过”和“不及”
太过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克制。
“木亢侮金”
不及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制约其所胜的一行,反而受到其所胜行的“反克”。“木虚土侮”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四)五行的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
2.子病及母1.母病及子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2.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一是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一般称为“子病犯母”。如火旺导致木亢,终至木火皆亢。
二是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终致子母俱不足,一般称为“子盗母气”。如木不足导致水枯,终至木水皆不足。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
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有温热、向上、光明的特性,心主血脉以维持体温恒定,心主神明以为脏腑之主,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脏腑形体,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有清肃之性,以清肃下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具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功能,故以肾属水。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
又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气、五色、五味等与人体的五脏联系
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的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
(3)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肝生心即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心生脾即火生土,如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脾生肺即土生金,如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肺生肾即金生水,如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纳气;肾生肝即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
(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
肾制约心即水克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心制约肺即火克金,如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肺制约肝即金克木,如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制约脾即木克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脾制约肾即土克水,如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
(3)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因有他脏的资助而不至于虚损,又因有他脏的制约和克制,而不致于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
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脾(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脾(土)可克之。这种制化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统一。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相生关系的传变
2.相克关系的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
“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母病及子
母脏之病传及子脏。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即属母病及子。肾精不足不能资助肝血而致的肝肾精血亏虚证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而致的肝阳上亢证肾阳不足不能资助肝阳而致的少腹冷痛证母病及子,多见母脏不足累及子脏亏虚的母子两脏皆虚的病证。
子病及母
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心病及肝,即是子病及母。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虚而致的心肝血虚证心火旺盛引动肝火而形成心肝火旺证子病及母,既有子脏虚引起母脏也虚的虚证,又有子脏盛导致母脏也盛的实证。子脏盛导致母脏虚的虚实夹杂病变——“子盗母气”肝火亢盛,下劫肾阴——肾阴亏虚2.相克关系的传变
一是某脏过盛,而致其所胜之脏受到过分克伐二是某脏过弱,不能耐受其所不胜之脏的正常克制,从而出现相对克伐太过“木旺乘土”(即肝气乘脾)和“土虚木乘”(即脾虚肝乘)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脾胃的运化功能,胸胁苦满、脘腹胀痛、泛酸、泄泻等表现时,称为“木旺乘土”。脾胃虚弱不能耐受肝气的克伐,出现头晕乏力、纳呆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泄泻等表现时,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太过相侮,是指由于某脏过于亢盛,导致其所不胜无力克制而反被克的病理现象。肺金本能克制肝木,由于暴怒而致肝火亢盛,肺金不仅无力制约肝木,反遭肝火之反向克制,而出现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甚则咳逆上气,咯血等肝木反侮肺金的症状,称为“木火刑金”。
不及相侮,是指由于某脏虚损,导致其所胜之脏出现反克的病理现象。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水肿,称为“土虚水侮”。
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清·徐大椿《难经经释》说:“邪挟生气而来,则虽进而易退”;“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按照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难经经释》说:“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所胜,我所克也。脏气既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五脏发病与季节的关系五脏外应五时,是在其所主之时受邪而发病,即春天多发肝病,夏天多发心病,长夏多发脾病,秋天多发肺病,冬天多发肾病。《素问·咳论》说:“五脏各以其时受病……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1.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2.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
“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灵枢·本藏》)
1.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以本脏所主之色、味、脉来诊断本脏之病和以他脏所主之色、味、脉来确定五脏相兼病变。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是心火亢盛之病。若脾虚病人,而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是肝气犯脾;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多见于肾水上凌于心等等。2.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
“主色”和“客色”“主色”是指五脏的本色“客色”为应时之色。“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反之,“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清·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说:“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色脉合参,结合五行生克规律来推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色脉相符;如果不得弦脉而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即克色之脉,为逆,预后不佳;若得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为顺,预后较好。《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所说:“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脏腑用药
2.控制疾病的传变
3.确定治则治法
4.指导针灸取穴
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1.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入肝,赤色、苦味入心,黄色、甘味入脾,白色、辛味入肺,黑色、咸味入肾。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经以补肝之精血丹参味苦色赤入心经以活血安神石膏色白味辛入肺经以清肺热白术色黄味甘以补益脾气玄参、生地色黑味咸入肾经以滋养肾阴等。
2.控制疾病的传变
《难经·七十七难》所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3.确定治则治法
(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六十九难》)
补母是指一脏之虚证,不仅须补益本脏以使之恢复,同时还要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补益其“母脏”,通过“相生”作用而促其恢复。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肝血不足,——补肝血的药物(如白芍等)——补肾益精(如何首乌等)——“水生木”促使肝血的恢复。泻子是指一脏之实证,不仅须泻除本脏亢盛之气,同时还可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泻其“子脏”,通过“气舍于其所生”的机理,以泻除其“母脏”的亢盛之气。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肝火炽盛,——清泻肝火的药物(如龙胆草、柴胡等)——清泻心火(如生地、木通等)——“心受气于肝”,“肝气舍于心”,以消除亢盛的肝火。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
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
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培土生金法是健脾生气以补益肺气的治法。主要用于脾气虚衰,生气无源,以致肺气虚弱之证,若肺气虚衰,兼见脾运不健者,亦可应用。
金水相生法是滋养肺肾之阴的治法,亦称滋养肺肾法。主要用于肺阴亏虚,不能滋养肾阴,或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肺阴的肺肾阴虚证。
(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基本治疗原则——抑强扶弱
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肝气横逆,乘脾犯胃——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之证——“木旺乘土”——疏肝平肝。土气壅滞,或脾胃湿热或寒湿壅脾——侮木,致使肝气不得疏达——“土壅木郁”,——运脾祛邪除湿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脾胃虚弱,肝气乘虚而入——肝脾不和之证,称为“土虚木乘”或“土虚木贼”——健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品代理采购合同范本
- 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 地理 含解析
- 创新创业基础教程 课件 模块三 创业团队组建
- 不跪的中国人课件
- 西藏昌都地区昌都县2025年数学三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现代文学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2025年小升初数学综合练习卷含解析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钢琴(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寻找消失的分数》期中考试分析班会课件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核心素养评估卷有答案
- 2025-2030中国浮吊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31校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918勿忘国耻铭记历史课件-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
- 船舶英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2023-练习版
- 2025年中国景泰蓝摆件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公共关系学电子教案
- 王者荣耀考试试题及答案
- 杭州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真题2024
- 高速公路消防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