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自修】高二语文:必修下册预习+自助训练(第05天)_第1页
【寒假自修】高二语文:必修下册预习+自助训练(第05天)_第2页
【寒假自修】高二语文:必修下册预习+自助训练(第05天)_第3页
【寒假自修】高二语文:必修下册预习+自助训练(第05天)_第4页
【寒假自修】高二语文:必修下册预习+自助训练(第05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寒假自修:选必下册预习(第5天)————————————————诵读摘抄————————————————诸子百家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孔子、庄子、孙子、管子……他们虽然出身不同、阶层不同,但都有睿智的思想,在不同的时空里,思考宇宙人生,探索治国理民之道。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儒家、道家、兵家……他们思想不同,观点各异,但都有自己的追随者。他们自由表达观点,抒发济世救民之志。让我们沿着历史的河流逆流而上,阅读先贤的思想,汲取智者的力量,把诸子的思想发扬光大,用百家的理念指导今天的生活,为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为民族的复兴勇担重任。诸子百家———————————————成语积累————————————————(1)黍离之悲:故国残破的悲思。(2)民生凋敝: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3)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4)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夺,胜过。(5)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6)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也说栉比鳞次。成语填空(1)然而在汉朝,国家刚刚安定不久,______________,便一直坚持高祖皇帝休养生息的国策,根本无力与匈奴开战。(2)这个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______________。(3)每天来我们小镇的游人都来往不绝,就是因为我们的房子______________,错落有致,吸引了很多人。————————————————折叠线—————————————————答案(1)民生凋敝(2)巧夺天工(3)鳞次栉比——————————————古诗文预习———————————————《孔雀东南飞》(三)阿母谓阿女:“适(

)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

)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

)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

)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

)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

)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

)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

)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

)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比

),令母在后单(

)。故(

)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

)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句式: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就这样决定)。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句式:

)。其日牛马(

)嘶,新妇入青庐。奄奄(

)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修辞:

)枝枝相(

)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

)后世人,戒之慎勿忘!高二语文寒假自修:自助训练(第5天)(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材料一:审时度势之妙在择时捉机。权衡时机,尤当精察,毫厘必较,成败由此。择时之妙,如逐如竞,如捕如捉。待时而动,动不妄举。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得进则发如疾电,时不我待,稍纵即失。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节选自《计然篇》,有删改)材料二: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博学无所不通。为人有内无外,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而知着。其行浩浩,其志泛泛,不肯自显诸侯,阴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昔者,越王勾践既得反国,欲阴图吴,乃召计然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吾闻先生明于时交察于道理恐动而无功故问其道。”计然对曰:“兴师者必先蓄积食、钱、布帛,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战则耳目不聪明,耳不能听,视不能见,兵不能使;退之不能解,进之不能行。饥馑不可以动,神气去而万里。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越王曰:“善。今岁比熟,尚有贫乞者,何也?”计然对曰:“是故不等,犹同母之人,异父之子,动作不同术,贫富故不等。如此者,积负于人,不能救其前后,志意侵下,作务日给,非有道术,又无上赐,贫乞故长久。”越王曰:“善。”计然乃传其教而图之,曰:“审金木水火,别阴阳之明,用此不患无功。”越王曰:“善。从今以来,传之后世,以为教。”乃着其法,治牧江南,七年而禽吴也。(节选自《范子计然》,有删改)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吾闻先生A明B于时C交D察于道理E恐动F而无功G故H问其道。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我待”与《岳阳楼记》中的“吾谁与归”句式相同。B.“重迟”指迟钝、迟缓,文中指国家如果不蓄积粮食,士兵就会因饥饿而无力作战。C.“神气”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与现在所说的“神气十足”中的“神气”意义相同。D.“牧”指统治、驾驭,与《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中的“牧”意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时度势的妙处在于选择关键时机。选择时机的妙处,好像追逐猎物和竞跑,又像捕兽和捉鸟。B.计然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传说他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外表貌似平庸,自小聪慧,学自然之理。C.越王勾践刚刚从吴国做奴仆返回越国时,想要暗中图谋洗雪耻辱,吞并吴国,于是就向计然求教。D.计然认为贫穷的人因亏欠多而意志低到了极点,没有特别的种植技术和大王的赏赐,必然长久贫困。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2)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5.材料一中计然认为“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材料二里计然的哪些做法印证了这句话?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送山甫①铨试②二首并寄强甫(其一)刘克庄二昆南北各驱驰,季复随群试有司。蕃衍皆因先世积,荒嬉端为乃翁慈。争名古有笞儿语,任运吾无责子诗③。万一原夫能末缀,采蒲裹粽待归期。【注】①山甫:山甫、强甫均为诗人的儿子。②铨试:王安石变法时改革了选官制度,规定自熙宁四年(1071)起,铨试不再考试诗赋,而是代之以试断公案、时议或律义,合格者方可到地方任官。③责子诗:陶渊明曾作《责子》诗,诗中列数儿子们的不足,结尾有云:“天运苟如此,且尽杯中物。”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甫、强甫兄弟二人各在一方,山甫参加铨试,诗人写此诗相赠。B.颈联“争名”与“任运”构成对比,二者并举更能凸显出诗人的态度。C.诗人在尾联宽慰山甫万一铨试没有选中,依然采蒲裹粽等其归来。D.此诗力避说教,十分亲切自然,字里行间可见诗人对儿子的关怀。7.“荒嬉端为乃翁慈”和“任运吾无责子诗”二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说明君子与小人对于义与利的态度。(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贤才犹豫不决,欲择良木而栖的情景。(3)杜甫《登岳阳楼》中,表现诗人关心国事、潸然泪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在回答孔子的提问时说,希望通过三年努力达到的治国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烛之武退秦师》中,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鸿门宴》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助核对1.句意:我知道先生精通天地四时的变化,明察事物的道理,担心行动却没有功劳,所以向先生求教其中的道理。“于时交”是“明”的后置状语,所以在“于时交”后面要断开,故D处断开。“明于时交”“察于道理”两个结构相同,故E处需断开。“故”为连词,意为所以,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构成因果关联,其前需断开,故G处需断开。故选DEG。2.A.正确。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时不待我;吾与谁归。句意:时机不等待我。/我和谁一同归去呢?B.正确。C.错误。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自以为得意而傲慢的神情。句意:士兵的饱满的神情气色就会一去万里。/形容自以为了不起而表现出的趾高气扬的样子。D.正确。统治,驾驭;放牧,饲养。句意: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