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班会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班会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班会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班会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班会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1/35主要内容青少年普法学习四、青少年犯罪特点和案例三、不良行为走向犯罪一、犯罪离我们有多远二、什么是青少年犯罪五、青少年犯罪伤害了谁六、怎样远离青少年犯罪2/35

一、青少年犯罪离我们有多远

从世界范围来讲,近几年来,伴随当代化进程不停加紧,在世界各国均形成了犯罪低龄化趋势。25岁以下青少年是犯罪大军主体。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展现逐年增多趋势。即“十五六岁现象”

3/35一、青少年犯罪离我们有多远

依据《中国青少年犯罪年鉴》统计,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百分比在不停增加。

1959~1963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率30%,

1976年一下子上升到60%,

1986年又猛跳到72.47%,现在仍上升。

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80%以上。有详细资料显示,我国有2.2亿青少年,平均每分钟就发生一起刑事案件!4/35“药八刀”PK“汪九刀”

一、青少年犯罪离我们有多远5/35

痴迷暴力游戏,刀捅身边人年3月11日晚,16岁少年胡某在网吧里玩一个用刀捅人暴力游戏时,因为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他人“捅”倒。坐在胡某旁边一名同龄少年也在玩同一个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随身携带半尺长尖刀,捅向受害人胸口,致受害人当场死亡,而胡某依旧沉醉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从这个案例能够看出,胡某沉迷在血腥暴力游戏中,已经失去理智,分不清虚拟网络和现实世界了。

因言语之争,酿成凶杀事件陈某,17岁,陈某因怀疑同学张某在背后说自己坏话,还向老师告“黑状”,陈某找张某理论处于下风,一气之下拿刀朝张某乱戳,致使张某当场死亡。陈某,因有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

一、青少年犯罪离我们有多远6/35我国刑法要求——◆什么是犯罪◆犯罪年纪起点二、什么是青少年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全部财产,侵犯公民私人全部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以及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依照法律应该受刑罚处罚,都是犯罪,不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已满十六周岁人犯罪,应该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面岁不满十六周岁人,犯有意杀人、有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应该负刑事责任。●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周岁★不满14周岁人★犯罪—违法7/35青少年犯罪集中罪名二、什么是青少年犯罪性犯罪暴力犯罪侵财类犯罪强奸罪有意杀人罪有意伤害罪寻讯滋事罪偷窃罪抢劫罪8/35不良行为违法犯罪9/35(一)旷课、夜不归宿、抽烟、喝酒;(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有意毁坏财物;(六)参加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要求未成年人不宜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它严重违反社会公德不良行为。

青少年不良行为有哪些?不良行为还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总和。10/35案例:中学生张某原来表现很好,曾屡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以后跟社会上坏孩子来往,逐步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同学东西,打骂同学。学校对其进行屡次批评教育,但他不思悔改,跟一些坏孩子到社会上偷窃少许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接收教训,一天晚上,他趁李大娘儿子出差未归,持刀爬进李大娘家企图偷窃财物,被发觉,张某把李大娘打昏在地,偷走了现金一千元,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请回答:1、张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行为?2、张某哪些行为属于普通违法行为?

3、张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4、张某由好变坏,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过程说明了

什么?

5、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收什么教训?11/35请看下面案例:杜绝不知不觉地走向犯罪!12/35

14岁以前,阿文学习成绩良好,从14岁起,阿文迷上了电子游戏,学习一落千丈。起初他是被人约去电子游戏机室一比输赢,结果毫无经验阿文输得一败涂地。为挽回面子,阿文整日泡机室,越跑越上瘾,他开始尝试各种游戏:街霸、三国志、快打旋风。而阿文家里钱也开始不翼而飞,阿文常夜不归宿。因为玩游戏机输钱,阿文赊了机室老板1万多元,而且负债数额与日俱增。老板不耐烦,拼命催他还钱。阿文心虚了,但他不敢向父母要。走投无路之际,他绑架了邻居家小男孩,向其家人勒索10万元。他没有如愿以偿地拿到钱,便把小男孩勒死了,这时他才16岁。阿文被绳之以法,法院以绑架勒索罪判他无期徒刑。陪同他在高墙度过慢慢长夜只有“悔恨”二字。从游戏机室入高墙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案例13/35青少年犯罪特点

18岁学生王某上课时不恪守纪律,嘻嘻哈哈,又说又闹,扰乱课堂秩序。班长上前阻止,他不但不听,反而拿起凳子向班长头部砸去,致使班长受重伤在被送往医院路上死亡。1.突发性和随意性。普通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经常是受到某种原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应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14/35青少年犯罪特点年2月17日,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5名加害者悉数被杭州警方抓获。令全部些人惊异是:他们竟是死者同学。案件大致经过:被害者阿红,17岁,就读于萧山某高中。因一点小矛盾,阿红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怀恨在心阿洁,纠集其它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支解,随即弃尸野外。2.疯狂性——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时期。因为一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人格,往往轻易走上歧途,而且因为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经常带有很大程度疯狂性。15/353.团伙犯罪居多。

青少年犯罪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地共同作案。首先是因为,对青少年而言,因为缺乏足够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能够相互壮胆,相互挑动,相互依存,降低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另首先是因为,青少年渴望被同龄人关注心理。在独生儿女家庭里,在学习压力巨大学校里都无法得以完全满足,于是他们转向社会,和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交往,结成小团体。这种小团体化不良现象往往就是团体化犯罪前身,假如加上某种人为化组织,最终演变为青少年犯罪黑帮。青少年犯罪特点年10月16日,在某中学就读小强和挚友小鹏、小吉、小勇四人商议后,决定去网吧“拔毛”弄点钱花。黄昏7点左右,4人相约到一家网吧集合。他们看见王某和张某二人准备离开,就快速分工:由小强和小勇站在楼梯口把风,小鹏和小吉二人上前将张某、王某拦下,并持刀威胁、踢打后,搜走张某和王某身上携带1884.5元。得手后,4人共同消费了100元后将剩下钱分了。随即,受害人张某和王某很快找到小强、小吉等人家里讨说法,家长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凑出1900元还给两个受害人。赔钱后,小强、小吉等人认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让4人没有想到是,他们所以进了看管所。涉嫌罪名是抢劫罪。16/354.犯罪动机单一性和犯罪目标荒诞性。青少年犯罪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标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他们有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某个镜头和情节,有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一些作案犯罪伎俩,有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争强好胜,显示自我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青少年犯罪特点17/355.犯罪心理报复性和犯罪心态逆反性。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一样渴望人格上独立和自立,能够取得平等权力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纪增加有时会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当他们含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轻则反感反抗,重则给予报复。青少年犯罪特点犯罪嫌疑人韦某(男,15岁、横县人,在校生)。韦某家与被害人黄某家一同居住在一个单元楼内。之前因为韦某偷窃黄某代销店里东西,被黄某发觉后报警,韦某所以被叫到派出所进行教育处理,之后韦某认为黄某败坏了他声誉,便产生报复杀死黄某念头。年3月3日晚9点多,犯罪嫌疑人韦某从家里拿出之前自制三支单管火药枪和一把尖刀,并往三支火药枪内装填好火药和钢珠,然后悄悄地走上二楼黄某家,先用火药枪将黄某打死,后因害怕黄某妻子和儿子(9岁)听见枪响,又用火药枪和尖刀先后将在另一房间内黄某妻子和儿子杀死。然后又从黄某裤袋里拿出钥匙打开保险柜,将保险柜里面4万多元钱拿走。

18/35青少年犯罪特点

自今年2月中旬以来,9名无业青少年结伙作案,专抢劫单身路人,疯狂实施抢劫作案40余起。日前,兰州城关警方成功打掉这一特大抢劫犯罪团伙。

6.连续性。对一些含有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青少年,普通在首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欲求。产生连续性犯罪。19/357.向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龄化发展。在犯罪伎俩上,青少年犯罪越来越趋向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犯罪伎俩残忍,情节较为严重,而且不计后果。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青少年模仿结果,也是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结果。青少年犯罪特点安徽省涡阳县一特大犯罪团伙组员中有41人是青少年,犯罪时年纪最大20岁、最小13岁,有是在校学生。法院一审审理查明,年夏至年,郭洪振、孙靖康等人纠集社会闲散人员、“两劳”回归人员,在涡阳县洗浴中心、歌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作案56起。他们以请客吃饭、谈恋爱等伎俩为诱饵,在饮料、啤酒里下麻醉药使被害妇女昏迷或灌醉被害人,或直接使用暴力、胁迫等伎俩,对多名女青年实施强奸、轮奸,40余名妇女受害。部分受害人在这一犯罪团伙胁迫下,不得不在当地或到外地省、市卖淫。这一团伙还屡次实施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活动,犯罪性质极为恶劣,伎俩令人发指。20/35青少年为何犯罪电子海洛因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聊天身体健康人格异化角色混乱网络对青少年影响据一些统计资料表明,90%青少年上网是玩网络游,其余是网络聊天和浏览不健康网站,这其中未成年人占有相当大百分比,成为网络游戏主体;80%少年犯罪案件与网络游戏存在关联,网络游戏成为他们违法犯罪直接或间接诱因。21/35青少年为何犯罪复杂心理原因——

1.逆反心理:抗拒社会道德和法律,偏要与成人们要求、纪律对着干。孩子对老师家长归劝“根本听不进去”,就是这种心理表现。这种心理经常驱使少年自暴自弃甚至离家出走、流落街头、自杀、犯罪。

22/352.模仿心理:模仿是自觉或不自觉学习过程。一些武侠小说、影视片、网络游戏都有可能成为少年模仿对象。假如缺乏区分是非能力,就可能受到不良影响而走向犯罪道路。青少年为何犯罪我就想试一试!23/353.义气心理:

“为朋友赴汤蹈火,为哥们两肋插刀”心态在少年犯罪中尤为多见。孩子和人家打架,是因为“那人打了他一个哥们儿”,正是这种意气心理反应。青少年为何犯罪24/354.报复心理:这种心理常产生在一些心胸狭益、自尊心过分膨胀,缺乏道德涵养青少年身上,它通常与人受处罚和批评后而产生否定情绪联络在一起,一旦它演变为犯罪动机后,则常产生危害社会犯罪行为。。青少年为何犯罪25/355.利己心理:这也是少年犯罪中较常见一个心态。尤其在独生儿女犯罪中,更为常见。不少独生儿女备受娇宠,唯我独尊,占有欲十分强烈,假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用犯罪伎俩来取得所需之物。青少年为何犯罪26/35青少年为何犯罪6.寻求刺激心理有些青少年因为没有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对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感到极度乏味,整天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百无聊赖。为了寻求刺激、好玩而实施偷盗、放火等犯罪行为。27/35青少年为何犯罪7.“拜金”心理。有青少年好逸恶劳,追求享受,终日游手好闲,存在严重拜金主义,价值观扭曲,受社会上一部分富裕起来人“潇洒”消费影响,部分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畸形物质消费欲望,盲目追求享乐,当经过正当渠道不能满足欲望时,往往经过偷窃、抢劫、抢夺、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伎俩来获取。28/35青少年为何犯罪不正确世界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