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79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79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79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79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7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79

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玉米的矮茎

2、当年,孟德尔的假说内容中不包括

A.性状由遗传基因控制

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不同类型配子的生存能力相等

D.不同类型受精卵的生存能力相等

3、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i开紫

花,A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

C.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9

D.Fi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A.②表示基因重组

B.①表示生物形态、结构、功能的全面改变

C.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④表示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线粒体肌病一般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

C.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D.在白化病患者家系中调查与分析该病的遗传方式

6、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对该家系分析正确的是()

A.此病为隐性遗传病

B.111-1和111-4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C.11-3再生儿子必为患者

D.11-7不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

7、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RNA包膜冠状病毒,其RNA可直接充当翻译的模板,这种RNA称为正链RNA,RNA进

入细胞后会立即合成自身复制必需的两条超长复制酶多肽(ppla和pplab),这两条更制酶多肽需要被剪切成多

个零件(包括RNA复制酶),然后病毒才能启动自身遗传物质进行大量复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pla和pplab的合成所利用的核糖体和原料均来自于宿主细胞

B.正性RNA和由它形成的互补链均可作为病毒的遗传物质

C.新冠病毒与HIV增殖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新冠病毒RNA复制过程中既有氢健形成又有氢键断裂

8、基因型AaBb的玉米,将其花药(花粉)离体培养获得若干幼苜。这些幼苗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

A.0

B.1/16

C.1/9

D.皿

9、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人的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

B.人的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先天性愚型

C.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某种生物的基因导入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的染色体上

D.用烟草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

10、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i(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表明;不同体色

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上二核甘酸(CpG)胞啼咤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图)现象出现,

甲基化不影响基因DNA更制。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CG-甲基化H3G--CG-

-GC---------------GC--CH3

A.Fi个体棕色的差异与A基由甲基化短度有关

B.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

C.碱基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

D.甲基化是引起基因突变的常见方式

11、蜜蜂群体中蜂王和工蜂为二倍体(2N=32):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如图为雄蜂产生精子过程中染

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染色体未全部呈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雄蜂的精原细胞和精细胞中核DNA含量相同

B.雄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未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雄蜂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含有32条染色体

D.雄蜂产生精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提高了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

12、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核DNA全部标记32p)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

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该细胞只有2条染色体的DNA含有32p。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分裂形成该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了交叉互换

B.该精原细胞通过分裂最终形成4个不同基因型的精细胞

C.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

D.该精原细胞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核DNA复制

13、促生长的A基因(该基因正常表达时小鼠生长情况正常)和无此功能的a基因是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DNA甲基化修饰通常会抑制基因表达。下图是两只小鼠产生配子过程中甲基化修饰对基因传递的影响。下列相

A.图中雄鼠的A基因和雌鼠的a基因遗传信息均已发生改变

B.雄配子A基因甲基化被去除,但不能说明甲基化不能遗传

C.图中的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且均能正常生长

D.图中小鼠的杂交子代的表型比例约为3:1

14、在其他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在试管中加入物质X和物质Z,可得到相应产物丫。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X是DNA,丫是RNA,则Z是逆转录病毒

B.若X是DNA,丫是mRNA,则Z是脱氧核甘酸

C.若X是RNA,丫是DNA,则Z是RNA复制前

D.若X是mRNA,丫是核糖体上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则Z是氨基酸

15、根据下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D

A.=|=和=|=

AB

B.|和|

ab

CA

c."和—

CD

D.丰和二|=

cd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

16、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17、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o

18、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还是,结出的种子(Fi)都是

°这表明和是显性性状,和是隐性性状。

19、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进化学说的是一国,他提出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适

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和。

20、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3与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与精子。

21、实验材料:摩尔根研究生物遗传与染色体关系的实验材料是,其适合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点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四、判断题(共3题,共27分)

2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A.正确

B.错误

23、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A.正确

B.错误

24、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A.正确

B.错误

评卷人得分

五、实验题(共4题,共20分)

25、大豆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R、r)控制;下表是大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

组亲本表现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

合。型。II。

白花。紫花。

1紫花x白花。405401

2白花x白花。8070

3紫花X紫花。4131240

(1)由表中第个组合实验可知一花为显性性状。

(2)表中第个组合实验为测交实验。

(3)请写出第3个组合对应的遗传图解o

26、蝴蝶的紫翅(M)对黄翅(m)为显性;绿眼(N)对白眼(n)为显性,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1)两纯合的蝴蝶杂交后代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二代个体中,紫翅与黄翅的个体数比值为3:1,白眼与绿眼

的个体数比值为1:3。据此,能否确定控制翅色与眼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试说明理由。

(2)研究小组假定控制眼色和翅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都位于常染色体

上;第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类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第三,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

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

①若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蝴蝶的基因型有种:若挖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

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蝴蝶的基因型有种;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

位于常染色上,则雌性蝴蝶的基因型有种。

②现有各种纯合蝴蝶若干可供选,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来鉴别以上三种情况,可选择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是

;请写出能支持上述三种情况的预期实验结果。

27、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

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i表现

为高茎紫花,Fl自交产生Fz,F?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

42株。请回答:

⑴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

基因型有一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⑵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

数量比为o

28、果蝇有4对染色体(l~IV号;其中I号为性染色体)。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从该

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

基因所在染色

表现型。表现型特征。基因型。

为。

甲。黑檀体。体呈乌木色;黑亮。eeIII

乙。黑体。体呈深黑色。bbII

丙。残翅。翅退化;部分残留。vgvgII

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是;F】雌雄交配得到的Fz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

比;其原因是。

(2)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F】的基因型为、表现型为,Fi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果蝇体

色性状(填"会"或〃不会")发生分离。

(3)该小组又从乙果蝇种群中得到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直刚毛灰体雌蝇杂交后,子一

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9:直刚毛灰体d:直刚毛黑体b:

焦刚毛灰体b:焦刚毛黑体。=6:2:3:1: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控制刚毛性状的基

因用A/a表示)。

评卷人得分

六、综合题(共4题,共20分)

29、近年来由于滥用抗生素;某地区出现一种超强抗药细菌一一“全抗性鲍氏不动杆菌"(PDRAB菌)。PDRAB菌

通过接触传染,会造成人体患严重的败血症与肺炎,死亡率很高。请回答:

(1)PDRAB菌的抗药性变异主要来源于;其抗药性的形成是对细菌逐代进行选择的结

果,这种进化的实质是。

(2)细菌群体中天然存在抗药性个体;但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3)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容易产生抗性纯系。与之相比,有性生殖的生物要淘汰•个频率较低的隐性致

病基因,得到由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却需要很多代培育,原因是.

30、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裂翅与直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基因D:d控制。现有两只

果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二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雄果蝇

。雌果蝇

151

020406080100120140160

个体数量

(1)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果蝇眼色中的

为显性性状。

(2)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0子代红眼裂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现有三个纯合果蝇品系:①红眼裂翅、②白眼裂翅、③红眼直翅。请从上述品系选取实验材料,通过

一次杂交实验,验证果蝇F(红眼裂翅、雄性)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31、2020年新型肺炎病毒席卷全世界:许多国家在致力于研发疫亩。核酸疫苗已成为疫苗研发的新领域。如图

是一种日扩散mRNA疫苗的设计;制备及作用机理的过程示意图,其中树突细胞是机体免疫过程中的一类吞噬

细胞,请回答:

(1)自扩增mRNA合成的原料是,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树突细胞的方式是

(2)过程④⑥都能独立进行是因为自扩增mRNA两个编码区中都含有,核糖体在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选填“335,"或"5,玲

(3)DNA疫苗通过抗原蛋白基因在动物细胞中表达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安全

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mRNA不需要进入,因此没有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的风险,且易被

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

32、科研人员得到黄体隐性突变体吴蝇(M);M的体重比野生型(黑体)小。为研究是否可将黄体基因作为筛

选体重性状的标记基因,进行图1所示杂交实验。

野生型辛黄体突变体6

Ea变

AIQj

品irirfr

编号1n1111V

图i

(l)Fi雌蝇的表现型为。将Fi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在全部F2个体中,黑体:黄体的L匕例约为

F2雄蝇中II号个体的X染色体上携带黄体基因片段,其原因是o

(2)科研人员选择Fz中的黄体雄蝇;进行图2所示杂交实验。

步骤I步骤2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21

黄体6野生型2野生型9

x―►子代雌蝇x—►选择黄体&x....A选择黄体6

野生型?x——►选择黄体6X——►选择黄体8

野生型3野生型6

图2

①与步骤3的黄体雄蝇相比,步骤5的黄体雄蝇的X染色体上,来自野生型果蝇的区段所占比例(填

“增大”或“减小

②科研人员从步骤1-21所做的杂交和筛选工作,其目的是。

③利用步骤21得到的黄体雄蝇,培育纯合黄体雌蝇的杂交方案是:;从而建立黄体果蝇品系(果蝇

N)。

(3)科研人员测定野生型、黄体果蝇M和N的体重,得到图3所示结果。由实验结果推测。

图3

<4)利用黄体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可在幼体阶段预测成年个体的体重,并辅助筛选。请在家禽或农作物的生

产实践方面,举出一个利用性状标记辅助筛选的实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

1、c

【分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

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豌豆的高茎和玉米的矮茎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2、A

【分析】

【分析】

孟德尔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⑶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

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⑷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详解】

由分析可知:

A;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的;A错误;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正确;

C;不同类型配子的生存能力相等;这是研究的前提,C王确;

D;不同类型受精卵的生存能力相等是孟德尔遗传理论的前提;D正确。

占攵选Ao

3、D

【分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故开紫花的基因型为

C_P_,其余都开白花。

【详解】

由题干可知,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是933:1的变形,说明C/c、P/p两对基因位于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B基因型为CcPp,亲本表现为白花且为纯

合子,亲本基因型为CCpp和ccPP,故A正确;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C_pp、ccP_、ccpp,共5

种,B正确;F2紫花为9/16,纯合子为1/16,故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C正确;Fi测交结果紫

花与白花的比例为应是的变形为1:3;D错误。

【点睛】

出现特殊分离比时,看F2的组合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

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自交出现特殊分离比,B测交也会相应出现特殊分离比。

4、C

【分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

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

必要条件。

【详解】

A;分析图示可知;②为自然选择,会影响种群的基因库,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①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

方向,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即④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5、A

【分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

A;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A错误;

B:线粒体中基因的遗传属于母系遗传;因此人类线粒体肌病一般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B正

确;

C;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筋有效地预防

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C正确;

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进行,D正确。

故选Ao

6、D

【分析】

【分析】

据图分析;II-1正常,II-2患病,且有患病的女儿HI-3,且已知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

上,故该病应为显性遗传病(若为隐性遗传病,则n-i正常,后代女儿不可能患病),设相关基

因为A;a,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结合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A错误;

B、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III-1和HI-4正常,故III」和HI-4基因型为X-a;不携带该病的致

病基因,B错误;

c、ii-3患病,但有正常女儿ni-4(xaxa),故n-3基因型为xAx”,n・3与n・4(xaY)再生儿子

为患者XAY的概率为1/2;C错误;

D、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H-7正常,基因型为X,;不携带致病基因,故n-7不会向后代传

递该致病基因,D正确。

故选D。

7、B

【分析】

【分析】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于活细胞。

【详解】

A、ppla和pplab两条肽链的合成利用的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原料也来源于宿主细胞,A正

确;

B:复制形成的互补链与正链RNA的碱基序列不同;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互补链不能作为

病毒的遗传物质,B错误;

C;新冠病毒增殖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包括A和T间的配对;而HIV增殖过程包括该配对方

式,C正确;

D;新冠病毒RNA复制过程中;核糖核甘酸通过氢键与RNA单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子链

后再打开氢键,故复制过程中既有氢键的形成又有氢键的断裂,D正确。

故选Bo

【点睛】

本题考查新冠病毒的增殖等知识。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落实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8、A

【分析】

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植株的花粉(基因型有AB、aB、Ab、ab)经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

基因型为AB、aB、Ab、ab,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

AAbb、aabb:由此可见,用其花粉培养成幼苗,所得幼苗都是单倍体,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比

例为0,而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所得植株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1/4。

故选:Ao

【点睛】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花药离体

培养过程中得到的幼苗,即单倍体,进一步用秋水仙素试剂进行处理,抑制纺锤体形成,可以得

到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的植株。AaBb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幼苗的基因型有AB、Ab、aB、

ab,秋水仙素处理后,所得幼苗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o

9、C

【分析】

【分析】

1;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

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

A;人的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

B;人的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先天性愚型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

C;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某种生物的基因导入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的染色体上是基因重组;C符合

题意;

D;用烟草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点睛】

注意: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

10、A:B:C

【分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基因型都为Aa的小鼠毛色不同,关键原因是A基因中二核甘酸(CpG)

胞嚏咤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甲基化不影响基因DNA复制,但影响该基因的表达,所以会影响

小鼠的毛色出现差异。

【详解】

A、由此可知,B个体的基因型都是Aa;但体色有差异,显然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A正

确;

B: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属于基因表达的关键环节;而A基因甲基化会影响其表达过程,

B正确;

C;碱基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过程;而DNA复制过程有碱基互补配对过程,CE确;

D;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基因中碱基甲基化后仍

然属于该基因,所以不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ABCo

11、A:B:C

【分析】

【分析】

1;雄蜂是由蜂王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属于单倍体,由此说明蜂王的卵细胞具有全能

性。

2;雄蜂可进行假减数分裂;能形成2个正常的精子,且精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蜂王通过

真正的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卵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

3;蜜蜂的雌雄是由单倍体(雄性)和二倍体(雌性)决定的;和性染色体无关,因而不存在真

正意义上的性染色体。

【详解】

A;雄蜂是单倍体;其精原细胞和精细胞中核DNA含量相同,A正确;

B;雄蜂不含同源染色体;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未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正确;

C;雄蜂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都含有32条染色体,C正

确;

D;雄蜂不含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

合,D错误。

故选ABCo

【点睛】

12、A:B:D

【分析】

【分析】

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

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

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

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3、由于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如果图示细胞是由精原细胞直接分裂而来,则4条染

色体DNA都应该含有4p,而图中细胞只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说明精原细胞先进行了有

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

【详解】

A;根据染色体形态和颜色判断该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了交叉互换;而不是发生了基

因突变,A正确;

B;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最终能产生De、de、DE、dE四种基因型的精细胞;B正确;

C;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

D、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该精原细胞经过一次DNA复制产生的子细胞的DNA都含有

32P(双链中只有1条链含有32p),再经过一次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

32P,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只有2条染色体的DNA含有3叩;则DNA至少

复制了2次,因此该精原细胞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核DNA复制,D正确。

故选ABDo

【点睛】

13、A:C:D

【分析】

【分析】

据图可知;雄鼠产生的雄配子中A基因去甲基化,a基因没有甲基化,雌鼠产生的雌配子中无论

含有A还是a基因的都会发生甲基化。

【详解】

A;DNA甲基化修饰通常会抑制基因表达;但是不改变基因的遗传信息,A错误;

B;据图可知;雄鼠产生的雄配子中A基因去甲基化,a基因没有甲基化,雌鼠产生的雌配子中

无论含有A还是a基因的都会发生甲基化,说明可以遗传,B正确;

C;根据题意促进生长的是A基因;发生甲基化之后会被抑制,雄鼠的A基因发生甲基化,因此

不能正常生长,C错误;

D;促生长的A和无此功能的a是常染色体上的两种基因。DNA甲基化修饰通常会抑制基因表

达;图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是:AA(甲基化)、Aa(甲基化)、A(甲基化)

a、aa(甲基化),前两种基因型表现为能正常生长,后两种基因型不能正常生长,因此表型比例

为1:1,D错误。

故选ACDo

14、A:B:C

【分析】

【分析】

中心法则: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3)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

A;若X是DNA;Y是RNA,则试管中进行的是转录过程,Z是RNA聚合酶或核糖核甘酸,A

错误;

B;若X是DNA;Y是mRNA,则试管中进行的是转录过程,Z是RNA聚合酶或构成RNA的基

本单位核糖核甘酸,B错误;

C;若X是RNA;Y是DNA,则试管中进行的是逆转录过程,Z是逆转录酶或脱氧核甘酸,C错

误;

D;若X是mRNA;Y是核糖体上合成的大分子(蛋白质),则试管中进行的是翻译过程,Z是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D正确。

故选ABCo

15、B:C:D

【分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

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

【详解】

A;据图可知;A/a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

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据图可知,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

合定律,B正确。

C;据图可知;C/c和A/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

合定律,C正确。

D;据图可知;C/c和D/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质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

合定律,D正确。

故选BCDo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

16、略

【分析】

【详解】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

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析】

染色体组

17、略

【分析】

【分析】

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发生联会行为。

【详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笫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发生联会行为;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发生缠绕,交换相应

片段。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及染色体行为。

【解析】

联会

18、略

【解析】

①.正交②.反交③.黄色圆粒④.黄色⑤.圆粒⑥.绿色⑦.皱粒

19、略

【分析】

【分析】

【详解】

【解析】

法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0、略

【分析】

【分析】

【详解】

【解析】

初级精母细胞

21、略

【分析】

【分析】

【详解】

【解析】

果蝇易饲养,繁殖快

四、判断题(共3题,共27分)

22、A

【分析】

【详解】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但这种适应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

故正确。

23、A

【分析】

【详解】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

病。

故正确。

24、B

【分析】

【详解】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而不同位置上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故

非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的位置,而不是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故错误。

五、实验题(共4题,共20分)

25、略

【分析】

【分析】

由组合3紫花x紫花一紫花:白花二3:1;可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

且组合1的基因型为:Rrxrr,组合2的基因型为:rrxrr,组合3的基因型为:RrxRr0

【详解】

(1)由组合3紫花与紫花杂交的后代出现白花;可知紫花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白花是隐性性

状。

(2)分析图表数据可知,组合1的基因型为:Rrxrr;即为测交。

(3)第3个组合的亲本均为Rr,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R:r=l:l,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产生的

后代中:RR:Rr:rr=l:2:l;表现型为:紫花:白花二3:1。遗传图解如下:

紫花紫展

PRrXRx

F:RRRxRrrr

紫花紫花紫花白花

紫花:白花=3:1

【点睛】

判断显隐性的组合: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该表现型为显性性

状;若亲本只有一种表现型,杂交后代出现亲本所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解析】

紫花紫展

PRrXRr

3紫1

F;RRRxRxrr

紫花紫花紫花白花

紫花:白花=3:1

26、略

【分析】

【分析】

蝴蝶属于ZW型性别决定;对于ZW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雄性的性染色体为

ZZo

【详解】

(1)两纯合的蝴蝶杂交后代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二代个体中,紫翅与黄翅的个体数比值为3:1,

说明控制翅色的基因M和m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子二代个体中,白眼与绿眼的个体数比

值为1:3,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n和N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本实验未统计性状组合的

表现型及比例,即未证明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互不干扰,因此无法推导出控制翅色与眼色的两对基

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在雌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ZW表示;在雄

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ZZ表示。

①若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只研究每一对等位基因,则

蝴蝶的基因型各有3种(如MM;Mm、mm),所以将这两对基因一起研究,蝴蝶的基因型有3x3

=9种。

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为上,则蝴蝶的相关基因型有5种(ZNZ,ZNZ\Z"Z\ZNW、

ZnW);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蝴蝶的相关基因型有3种(如MM;Mm、mm);将

两者综合考虑,蝴蝶的基因型有5x3=15种。

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蝴蝶的相关基因型有5种(ZMZM、ZMZn\ZmZm.ZMW>

Z-W);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蝴蝶的相关基因型有3种(NN;Nn、nn);综合考

虑,蝴蝶的基因型有5x3=15种。

②利用现有的各种纯合蝴蝶若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来鉴别以上三种情况,可选择具有双显性

的雌性蝴蝶与具有双隐性的雄性蝴蝶杂交,即雌性紫翅绿眼与雄性黄翅白眼,观察统计子代的表

现型及其比例。

若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MMNN和mmnn,子代的基因型为

MmNn,子代雌雄蝴蝶的表现型均为紫翅绿眼;

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MMZNW和mmZnZZ子代的基因型为MmZNZlMmZnW;子代雄蝶均为紫翅绿眼,雌蝶均为紫

翅白眼;

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NNZ^W和nnZ^Zm,子代的基因型为NnZ'gm、NnZmW:子代雄蝶均为紫翅绿眼,雄蝶均为黄翅

绿眼。

【点睛】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其难点在于设计杂交实验探究两对基因的位置,需要考生

先假设亲本对应的基因型,再推出后代的表现型,进而进行区分。

【解析】

①.否子二代中的单性状的表现型及比例仅能说明两对基因分别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本实验未

统计性状组合的表现型及比例,即未证明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互不干扰,因此无法推导出两对基因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9③.1515

⑤.雌性紫翅绿眼x雄性黄翅白眼⑥.1.子代雌雄蝴蝶均为紫翅绿眼;

2.子代雄蝶均为紫翅绿眼;雌蝶均为紫翅白眼;

3.子代雄蝶均为紫翅绿眼,雌蝶均为黄翅绿眼

27、略

【分析】

【详解】

⑴根据F2中,高茎:矮茎=(162+126):(54+42)=3:1,可知株高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假设紫花利白花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受基因D、d控制,根据题干可知,

紫花基因型为A_B_;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o根据纯合白花和纯合白花杂交出现紫

花(A_B_),可知亲本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故B的基因型为AaBbDd,因此F2

的矮茎紫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四种基因型,矮茎白花植株

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和aabbdd5种基因型。

⑵B的基因型是AaBbDd,A和B一起考虑,D和d基因单独考虑分别求出相应的表现型比例,

然后相乘即可。即AaBb自交,后代紫花(AB):白花(Abb、aaB、aabb)=9:7,Dd自交,后代

高茎:矮茎=3:1,因此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二27:21:9:7。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

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解析】

①.一②.F2中高茎:矮茎=3:1③.4④.5⑤.27:21:9:7

28、略

【分析】

【详解】

(1)根据表格分析,甲为eeBBVgVg,乙为EEbbVgVg,丙为EEBBvgvg。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

子代为EEBbVgvg,即灰体长翅。Fi雌雄交配,由于BbVgvg均位于n染色体,不能自由组合,

故得到的F2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

(2)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即eeBBVgVgxEEbbVgVg,Fi的基因型为EeBbVgVg,表现型为灰

体。Fi雌雄交配,只看EeBb这两对等位基因,即EeBbxEeBb,Fi为9E_B_(灰体):3E_bb(黑

体):3eeB_(黑檀体):leebb;发生性状分离。

(3)子二代雄蝇:直刚毛:焦刚毛=(3+1):(3+1)=1:1,雌蝇:直刚毛:焦刚毛二8:0,表

明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子二代雌蝇都是直刚毛,表明直刚毛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雄蝇为

XAY,雌蝇为XAxa,亲本为XAXAxX/。关于灰身和黑身,子二代雄蝇:灰身:黑身=(3+3):

(1+1)=3:1,雌蝇:灰身:黑身=6:2=3:1,故B和b位于常染色体,子一代为BbxBb。综上所

a

述,亲本为BBXAXA、bbXYo

【定位】

遗传定律。

【点睛】

运用遗传定律相关方法解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解析】

灰体长翅膀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II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EeBb灰体会BBXAX\

bbXaY

六、综合题(共4题,共20分)

29、略

【分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

畸变,其中染色体畸变,在显微镜下可见。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

的改变,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详解】

(1)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PDRAB菌的抗药性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突变。其抗药性

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逐代进行选择的结果,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大,选择了抗药性强的细菌,

淘汰了抗药性弱的细菌,这种进化的实质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

(2)细菌群体中天然存在抗药性个体;但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

群中抗药性个体数量极少。

(3)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容易产生抗性纯系。与之相比,有性生殖的生物要淘汰一个频率

较低的隐性致病基因,隐性致病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因此得到由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

却需要很多代培育。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的来源及进化的实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解析】

基因突变抗生素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抗药性个体数量极少其隐性致病基因可通过杂合

子保存下来

30、略

【分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直翅:裂翅二1:3,雄果蝇中白眼:红眼=1:1,直

翅:裂翅二1:3,可推知控制果蝇眼色的B/b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翅型的D/d基因位于

常染色体上。

【详解】

(1)由题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无论子代雌;雄果蝇中均表现为裂翅:直翅二3:1;由此推断,控

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雌果蝇只有红眼,可推

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

(2)结合(1)中的推断可知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DdXBXb和DdXBY;子代红眼裂翅果

蝇中;看翅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看眼色,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3,因此子代红眼裂翅

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X2/3=2/9。

(3)果蝇F(红眼裂翅、雄性)的基因型(D-XBY),采用测交法验证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选择

纯合的③红眼直翅雌果蝇(ddXBXB);与该F雄果蝇杂交,观察;统计子代果蝇的表现型。

结果和结论: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则果蝇F的基因型为DDXBY;

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且比例为1:1),则果蝇F的基因型为DdXBY。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将图形数据转换成自己熟

悉的分离定律比例来判断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然后考查遗传相关的计算,同时也考查学生设计实

验判断基因型的能力。

【解析】

常红眼DdXBX%DdXBY2/9实验思路:取品系③的雌果蝇与果蝇F杂交;观察;统计子代果蝇

的翅型及比例。

结果和结论: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则果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