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d......wd......wd...第1章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思1.1.1】(a)图U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a指向b。(b)图U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b指向a。(c)图U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b指向a。(d)图U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a指向b。【思1.1.2(1)I2=-I1=-1A。(2)I2=0,所以此时UCD=0,但VA和VB不一定相等,所以UAB不一定等于零。【思1.1.3】这是一个参考方向问题,三个电流中必有一个或两个的数值为负,即必有一条或两条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是流出封闭面内电路的。【思1.1.4】(a)图UAB=U1+U2=-2V,各点的电位上下为VC>VB>VA。(b)图UAB=U1-U2=-10V,各点的电位上下为VB>VC>VA。(c)图UAB=8-12-4×(-1)=0,各点的电位上下为VD>VB(VA=VB)>VC。【思1.1.5】电路的电源及电位参考点如图1-1所示。当电位器RW的滑动触点C处于中间位置时,电位VC=0;假设将其滑动触点C右移,则VC降低。【思1.1.6】(a)当S闭合时,VB=VC=0,I=0。当S断开时,I==2mA,VB=VC=2×3=6V。(b)当S闭合时,I=-=-2A,VB=-×2=-2V。当S断开时,I=0,VB=6-×2=4V。【思1.1.7】根据电路中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可确定该元件是电源还是负载。当电路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表示该元件吸收功率,为负载;当其电压与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表示该元件发出功率,为电源。可以根据元件电压与电流的正方向和功率的正、负来判别该元件是发出还是吸收功率。例如某元件A电压、电流的正方向按关联正方向约定,即将其先视为“负载模型〞,如图1-2(a)所示,元件功率P=UI。设U=10V(电压实际方向与其正方向一致),I=2A(电流实际方向与其正方向一致),U、I实际方向一致,P=UI=10×2=20W>0(P值为正),可判断A元件吸收功率,为负载。设U=10V(电压实际方向与其正方向一致),I=-2A(电流实际方向与其正方向相反),U、I实际方向相反,P=UI=10×(-2)=-20W<0(P值为负),可判断A元件发出功率,为电源。同理,元件B电压、电流的正方向按非关联正方向约定,即将其先视为“电源模型〞,如图1-2(b)所示,元件功率P=UI,假设P=UI>0(P值为正),可判断该元件发出功率,为电源;假设P=UI<0(P值为负),可判断该元件吸收功率,为负载。图1-1思考题1.1.5的电路图图1-2思考题1.1.7的电路图【思1.1.8】A元件的KVL方程为U=E1-IR1=10V,A元件电压、电流的正方向按非关联正方向约定,PA=IU=-10W<0,可判断其吸收功率,为负载(其电压、电流实际方向一致)。B元件的KVL方程为U=E2+IR2=10V,B元件电压、电流的正方向按关联正方向约定,PB=IU=-10W<0,可判断其发出功率,为电源(其电压、电流实际方向相反)。假设由U、I的正方向及其值正、负先判定它们的实际方向,则元件A、B为发出还是吸收功率是很容易判断的。【思1.2.1】(1)错。因为有载工作状态下的电压源、恒压源、电流源、恒流源,如果在其两端电压的实际方向与流过它的电流实际方向相反,则向外电路发出功率,为电源;反之,则由外电路吸收功率,为负载。(2)错。两个电源等效的条件为它们具有一样的外特性(V-A特性),此题对任意一样的外接电路都具有一样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如图1-3(a)和(b)所示的恒压源和恒流源电路,它们外接一样的1Ω电阻元件,尽管此时它们输出一样的U、I、P,但它们并非等效电源。例如将电阻1Ω增大到2Ω,两个电源输出的U、I、P不再相等。(a)(b)图1-3思考题1.2.1的电路图(3)对。(4)错,电源只对外电路等效,对内电路则不等效。(5)错,恒压源与恒流源之间不可以等效变换。【思1.2.2】UR=-10×2=-20V;PE=10×2=20W>0,非关联正方向,它发出功率;=-10×2=-20W<0,关联正方向,它发出功率。【思1.2.3】(a)IS==1.5A,RS=6Ω,电流源的IS正方向向上。(b)IS=3-=0.5A,RS=4Ω,电流源的IS正方向向下。(c)E=5×5=25V,R0=5Ω,电压源的E正方向向上。(d)E=3×6-3=15V,R0=3Ω,电压源的E正方向向下。【思1.2.4】利用等效电压源和电流源化简方法,可把教材图1.2.8化简为图1-4(a)和(b)所示。其中,IS1=5A,IS2==2A,IS=5-2=3A,再利用并联电阻分流原理可得I3=-×IS=-×3=-2A(a)(b)图1-4思考题1.2.4的电路图【思1.3.1】(1)对。(2)错。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电压和电流的叠加运算,不适用于功率的叠加运算。(3)对。(4)错。应用戴维南定理求等效电压源内阻R0时,凡恒压源应短接,恒流源应开路。【思1.3.2】根据叠加原理可得,I与US成正比,所以,当US增大到30V时,I等于3A。【思1.3.3】根据叠加原理可得,当电路仅将恒流源断开后,电压表的读数为UV=12-8=4V。【思1.3.4】当开关S断开时,其等效电路图如图1-5(a)所示,Rab=R5∥(R1+R3)∥(R2+R4)。当开关S闭合时,其等效电路图如图1-5(b)所示,Rab=R5∥(R1∥R2+R3∥R4)。(a)(b)图1-5思考题1.3.4的电路图【思1.3.5】其等效电路图如图1-6所示,Rab=(4∥4+3)∥6=Ω。【思1.3.6】其等效电路图如图1-7所示,Rab=8+4=12Ω。图1-6思考题1.3.5的电路图图1-7思考题1.3.6的电路图【思1.3.7】(a)=U0=2+1×1=3V,R0=1Ω。(b)=U0=24-×6=12V,R0=3∥6=2Ω。(c)=U0=1×4+10=14V,R0=4+4=8kΩ。(d)=U0=×10-×40=-2.5V,R0=30∥10+20∥40=Ω。由图1-9(a)得=U0=10-1×4=6V,由图1-9(b)得R0=4Ω,由图1-9(c)得I===1A。【习题1.1】【解】(1)各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如图1-10所示。(2)从图1-10中可知,元件1、3、5上电流的实际方向与电压的实际方向相反,故为电源。元件2、4上电流的方向与电压的实际方向一样,故为负载。电源1、3、5上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1=U1I1=5×1=5W,P3=U3I2=4×2=8W,P5=U5I3=3×3=9W。负载2、4上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2=U2I1=1×1=1W,P4=U4I3=7×3=21W。【习题1.2】【解】(1)从电路图可得,流过回路ABCDA的电流为I===2A。由此可求出E2=UAC+I(R2+R3+r2)=28+2×(2+6+1)=46V。(2)VA=E3=5VVB=VA-IR1=5-2×4=-3V或VB=E1+Ir1-UAC+VA=18+2×1-28+5=-3VVC=VB-E1-Ir1=-3-18-2×1=-23V或VC=-UAC+VA=-28+5=-23VVD=VC-IR2=-23-2×2=-27V或VD=Ir2-E2+IR3+VA=2-46+12+5=-27V【习题1.3】【解】利用电源等效变换法化简后可得图1-11(a)和图1-11(b)。图1-10【习题1.1】各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图图1-11【习题1.3】的图在图1-11(a)中,E3=ISR3=3×1=3V,IS1===1.25A。在图1-11(b)中,R0===1.2Ω,E0=IS1R0=1.25×1.2=1.5V。所以,I===2A。由KCL定律可得IR3=IS-I=3-2=1A,所以,U=IR3R=(IS-I)R3=(3-2)×1=1V。【习题1.4】【解】根据弥尔曼定理可得Uab=====2V【习题1.5】【解】由题可知,因本电路中有三个电源,故应用叠加原理解题分三步进展,IS2、IS1、E1单独作用时的等效电路分别如图1-12(a)、(b)、(c)所示。由图1-12(a)得U1=由图1-12(b)得U2=由图1-12(c)得U3=-根据叠加原理可得U=U1+U2+U3=+-=(a)(b)(c)图1-12【习题1.5】的图【习题1.6】【解】根据叠加原理可得Uab可看成为三个电源(E、IS1、IS2)共同作用时,在ab支路上产生的电压之和。当电压源E单独作用时的等效电路如图1-13(a)所示,可求得=×E=×16=4V所以,将理想电压源除去后,仅剩下两个电流源作用时的等效电路如图1-13(b)所示,根据叠加原理可得Uab=+,即=Uab-=12-4=8V。(a)(b)图1-13【习题1.6】的图【习题1.7】【解】首先求出支路R3的电流I3。根据戴维南定理,可把支路R3划出,其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和内阻R0的等效电路分别如图1-14(a)和图1-14(b)所示。最后得到如图1-14(c)所示的电路图。化简和计算过程如下:(a)(b)(c)图1-14【习题1.7】的图由图1-14(a)得=U0==10V由图1-14(b)得R0==kΩ由图1-14(c)得I3===mA所以,VA=I3R3=×4=7.5V【习题1.8】【解】要求出支路R4的电流I,根据戴维南定理,可把支路R4划出,其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和内阻R0的等效电路分别如图1-15(a)和图1-15(b)所示。最后得到如图1-15(c)所示的电路图。化简和计算过程如下:在图1-15(a)中,先用叠加原理求通过R1的电流I1,其电压源U和电流源IS单独作用时的等效电路分别如图1-15(d)和图1-15(e)所示。由图1-15(d)得===A由图1-15(e)得===A所以,I1=+=+=A由图1-15(a)得=U0=U-R1I1-ISR5=16-8×-1×3=4V由图1-15(b)得R0=R5+=3+8×=9Ω由图1-15(c)得I===A(a)(b)(c)(d)(e)图1-15【习题1.8】的图【习题1.9】【解】要求出支路R3的电流I。根据戴维南定理,可把支路R3划出,其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和内阻R0的等效电路分别如图1-16(a)和图1-16(b)所示。最后得到如图1-16(c)所示的电路图。化简和计算过程如下:由图1-16(a)得=U0=+E2-=+13-=12V由图1-16(b)得R0=+=1Ω由图1-16(c)得I===1.1A(a)(b)(c)图1-16【习题1.9】的图【习题1.10】【解】要求出支路R4的电压Uab,可先求出支路R4的电流I4。根据戴维南定理,可把支路R4划出,其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和内阻R0的等效电路分别如图1-17(a)和图1-17(b)所示,最后得到如图1-17(c)所示的电路图。化简和计算过程如下:(a)(b)(c)图1-17【习题1.10】的图在图1-17(a)中的E=IS1R2=4×1=4V由图1-17(a)得I1===A,I2===A所以,=U0=I1R3-I2R6=×2-×3=6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滴滴车个人租车协议合同
- 管道安装施工补偿协议书
- 流动维修设备出售协议书
- 维修行业合作合同协议书
- 2025教育读书心得
- 田地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电气柜安装劳务合同范本
- 电气安装施工工合同范本
- 领养宠物丢失协议书模板
- 电商发展资金支持协议书
- 学堂在线 管理沟通的艺术 期末考试答案
- 劳务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4仁爱版初中英语单词表(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GB/T 16412-2009输送带丙烷单燃烧器可燃性试验方法
- GB/T 11766-2008小米
- 氧化铝溶出机组热试方案
-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
- 焊条烘干规定
- J-STD-020D(中英文对照版)
- 人身保险公司保单质押贷款管理办法
- 连续波多普勒无线电引信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