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1页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2页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3页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4页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他们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这里有丰美的水草,常有梅花鹿、野马等动物出没。他们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各类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据此可知北京人()A.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B.开始学会使用火种 C.已经迈入文明社会 D.进入部落联盟时期2.(2分)春秋以前,军队的编制主要是根据战车作战的需要来组织,以车兵为主,随车而行的“徒兵”即步兵是配合车兵作战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扩大步兵数量,步兵逐渐成为独立的作战兵种,进而成为各国军队的主体。这一变化()A.反映出战争性质的改变 B.摆脱了战场地理条件的制约 C.缘于诸侯国间争霸不断 D.直接导致了分封制度的瓦解3.(2分)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穿的殓服,以金丝为缕编缀玉片而成。如图所示金缕玉衣出土于汉代诸侯王墓,共用近2500块玉片,金丝重1100多克、其制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可用以说明当时()A.“推恩令”实施的背景 B.青铜铸造技术的发达 C.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D.盐铁官营政策的效果4.(2分)唐都长安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商业贸易突破了时空限制 B.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C.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有限 D.大规模民族交融开始出现5.(2分)中国古代某位科学家编成《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还研制了近20种天文仪器,主持修建了通惠河。该科学家是()A.贾思勰 B.沈括 C.郭守敬 D.李时珍6.(2分)康熙时期,每年的财政收入约3000万两白银,最高年份达到4736万两,国库充盈,财政收入明显增多。这一现象()A.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B.说明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 C.反映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 D.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7.(2分)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时,曾“探访夷情”,主持翻译了许多西方书刊。魏源根据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等资料,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他们旨在()A.融汇中西先进文明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冲破华夷观念束缚 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8.(2分)如图为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形势示意图,该场战争()A.揭开了国共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使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9.(2分)1942年12月.毛泽东在分析敌后根据地经济时说,“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中国共产党应对此局面所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民主选举制 B.发动土地革命 C.开展大生产运动 D.争取海外援助10.(2分)如表为我国某一时期创造的“历史上的第一”,该时期是()诞生地项目辽宁中国第一座大型冠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上海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组装成功天津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诞生长春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功生产沈阳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沈阳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改革开放的初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D.党的十八大以来11.(2分)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原塔高约146.5米,基底每边长230多米,用石200多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胡夫金字塔之后,埃及金字塔越修越小。这一变化()A.说明了农业生产的迟滞 B.体现了社会矛盾的缓和 C.造成了埃及的几度分裂 D.反映了王朝的逐渐衰落12.(2分)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终于取得自治地位。据此可知,琅城自治权的取得()A.缘于宗教改革的深入开展 B.是借助金钱赎买或武力斗争为手段 C.为法国大革命创造了条件 D.完全摆脱了国王和封建领主的控制13.(2分)“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不过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要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这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西方人文精神的传播 B.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 C.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4.(2分)毛泽东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该历史事件是()A.印度民族起义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俄国十月革命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2分)2009年,“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次年,四国领导人又在巴西召开领导人会议,商定加强合作与协调。不久,南非加入,“金砖四国”改名为“金砖国家”(BRICS),它们的经济保持协调增长,在世界舞台上引人注目。“金砖国家”()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构建了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C.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化解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二、辨析改错(8分)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16.(2分)浙江余姚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判断:改正:17.(2分)东晋南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判断:改正:18.(2分)两宋时期,由马来西亚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判断:改正:19.(2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判断:改正: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穿越历史烟云,回眸百年辉煌,北大红楼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建筑,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可以说,北大红楼的历史,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如何孕育的。——曲青山《北大红楼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材料二平津陷落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又分三路西迁昆明,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包括附中、附小)的校友中,共有172人当选“两院”院士、两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5人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人获“两弹一星”功勋奖,培养了100多位人文大师。这所大学,身处边陲,存在不到9年,却开启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绚烂的一页,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殿堂,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薪火相传。——摘编自李东战《西南联大:教育的灯塔爱国的丰碑》等(1)(3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验证“北大红楼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2)(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其贡献。(3)(4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三角贸易”示意图材料二由于疾病的传播大大减少了土著人口,征服者们发现自己拥有成片的土地,却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西班牙人试图控制那些从疾病之下幸存的劳动力,但土著居民频繁反抗并逃到内陆腹地。西半球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了一种高利润商业的发展,即所谓的三角贸易。1518年,第一船奴隶从西非来到加勒比,并在那里新建立的蔗糖种植园里工作。15世纪晚期到16世纪,平均每年有两千名奴隶离开非洲17世纪每年输出的奴隶猛增到两万人。18世纪,每年输入美洲的奴隶数达到5.5万人,18世纪80年代,更是达到年平均8.8万人。大西洋奴隶贸易共造成了1200万非洲人非自愿移民到西半球,另有四百多万人在抓捕式运送过程中死亡。——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1)(5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示①②③所代表的“三角贸易”过程的名称。(2)(5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四、活动与探究(12分)22.(12分)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杰出贡献,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一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孙中山《政治遗嘱》(1925年)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4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A、B、C处补充完整。(2)(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的三项革命活动。(3)(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并指出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有哪些?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ACABCADBCCD题号12131415答案BDCA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他们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这里有丰美的水草,常有梅花鹿、野马等动物出没。他们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各类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据此可知北京人()A.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B.开始学会使用火种 C.已经迈入文明社会 D.进入部落联盟时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分析题目关键信息:北京人“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各类工具”。结合所学知识,旧石器时代的典型特征是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制作打制工具,符合旧石器时代特点,A正确;题干未提及“使用火种”,排除B;迈入文明社会需文字、城市等标志,北京人时期远未达到,排除C;部落联盟时期属原始社会后期(如炎黄时期),与北京人时代不符,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分)春秋以前,军队的编制主要是根据战车作战的需要来组织,以车兵为主,随车而行的“徒兵”即步兵是配合车兵作战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扩大步兵数量,步兵逐渐成为独立的作战兵种,进而成为各国军队的主体。这一变化()A.反映出战争性质的改变 B.摆脱了战场地理条件的制约 C.缘于诸侯国间争霸不断 D.直接导致了分封制度的瓦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诸侯国间争霸不断,战争范围扩大、地形复杂,车兵局限性凸显,步兵因灵活性强更适应争霸需求,各国遂扩大步兵规模,使其成为主体,C正确;春秋时期战争仍以争霸为主,战争性质未发生根本改变,A错误;步兵作战虽适应更多地形,但“摆脱”战场地形制约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B错误;分封制瓦解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如井田制瓦解)、政治(诸侯势力膨胀)等因素,步兵成为军队主体并非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阅读史料、历史解释能力。3.(2分)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穿的殓服,以金丝为缕编缀玉片而成。如图所示金缕玉衣出土于汉代诸侯王墓,共用近2500块玉片,金丝重1100多克、其制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可用以说明当时()A.“推恩令”实施的背景 B.青铜铸造技术的发达 C.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D.盐铁官营政策的效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推恩令,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信息,该文物的制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属于昂贵的奢侈品,体现了汉初诸侯王势力膨胀,这会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继位后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以削弱诸侯势力,所以材料可以说明“推恩令”实施的背景,A项正确;金缕玉衣不属于青铜器,不能体现青铜铸造技术的发达,排除B项;金缕玉衣出自诸侯王墓,不涉及百姓生活,不能说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排除C项;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还采取了盐铁官营的措施,与金缕玉衣无关,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推恩令,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阅读史料、历史解释能力。4.(2分)唐都长安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商业贸易突破了时空限制 B.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C.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有限 D.大规模民族交融开始出现【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繁荣的相关内容。【解答】根据材料可知,长安城内云集了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这表明长安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会,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人们,B项正确;唐朝时期的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唐都长安的繁荣景象,而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中后期,排除C项;民族交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唐朝经济繁荣的相关内容。5.(2分)中国古代某位科学家编成《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还研制了近20种天文仪器,主持修建了通惠河。该科学家是()A.贾思勰 B.沈括 C.郭守敬 D.李时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郭守敬,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研制出简仪等近20种天文仪器,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天文测量,在元初编成新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他测定的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的取值几乎相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郭守敬还主持修建了通惠河。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某位科学家编成《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还研制了近20种天文仪器,主持修建了通惠河。”可知,这位科学家是元代的郭守敬,C项正确;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A项;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创制了先进的历法“十二气历”。他把四季的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还著有《梦溪笔谈》一书,排除B项;李时珍是明代医药学家,代表作《本草纲目》,在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郭守敬的成就。6.(2分)康熙时期,每年的财政收入约3000万两白银,最高年份达到4736万两,国库充盈,财政收入明显增多。这一现象()A.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B.说明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 C.反映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 D.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期的经济发展,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康熙时期,每年的财政收入约3000万两白银,最高年份达到4736万两,国库充盈,财政收入明显增多”可以得出,这时清王朝国力强盛,财政收入较高,结合所学知识,清初,统治者注重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也就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康熙年间财政收入较高,但没有说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商税还是农业税,排除B项;财政收入增加与社会贫富分化无关,排除C项;财政收入反映的是社会经济情况,不能体现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以清朝时期的经济发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7.(2分)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时,曾“探访夷情”,主持翻译了许多西方书刊。魏源根据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等资料,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他们旨在()A.融汇中西先进文明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冲破华夷观念束缚 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源的思想主张,需结合时代背景和魏源的阶级立场分析。【解答】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核心是学习西方技术抵御侵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D符合题意;他们主要是介绍西方,而非“融汇中西先进文明”,排除A;当时尚未涉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这是后来维新派等的主张,排除B;冲破华夷观念是客观影响,并非根本目的,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魏源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2分)如图为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形势示意图,该场战争()A.揭开了国共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使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影响,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北伐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接着,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根据题干图片“汀泗桥、贺胜桥”“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项正确;1937年的“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它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也促使国共两党从内战转向联合抗日,排除A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排除C项;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伐战争的影响。9.(2分)1942年12月.毛泽东在分析敌后根据地经济时说,“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中国共产党应对此局面所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民主选举制 B.发动土地革命 C.开展大生产运动 D.争取海外援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抗战时期,为克服敌后根据地经济困难,中共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如南泥湾开荒),实现生产自给,直接应对经济困境,C正确;实行民主选举制属于政治建设范畴(如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与解决经济困难无直接关联,排除A;土地革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的政策(如“打土豪、分田地”),而抗战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时间不符,排除B;中共应对经济困难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大生产运动是核心措施,而非依赖海外援助,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2分)如表为我国某一时期创造的“历史上的第一”,该时期是()诞生地项目辽宁中国第一座大型冠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上海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组装成功天津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诞生长春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功生产沈阳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沈阳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改革开放的初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D.党的十八大以来【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表格信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成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1953年至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故C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至1918年,排除A;这些成就是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排除B;党的十八大召开是2012年,而这些成就是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1.(2分)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原塔高约146.5米,基底每边长230多米,用石200多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胡夫金字塔之后,埃及金字塔越修越小。这一变化()A.说明了农业生产的迟滞 B.体现了社会矛盾的缓和 C.造成了埃及的几度分裂 D.反映了王朝的逐渐衰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的原因,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但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据材料“胡夫金字塔之后,埃及金字塔越修越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一变化反映了王朝的逐渐衰落,D项正确;金字塔的修建与农业生产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A项;金字塔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排除B项;金字塔的修建并没有造成埃及的几度分裂,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的原因。12.(2分)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终于取得自治地位。据此可知,琅城自治权的取得()A.缘于宗教改革的深入开展 B.是借助金钱赎买或武力斗争为手段 C.为法国大革命创造了条件 D.完全摆脱了国王和封建领主的控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自治,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A.宗教改革主要发生在16世纪,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B.根据材料“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终于取得自治地位。”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琅城居民首先通过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但后来主教背信弃义取消了自治权。随后,市民通过武力斗争(起义)最终取得了自治地位。因此,琅城自治权的取得是借助金钱赎买或武力斗争为手段,B项正确;C.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排除C项;D.在中世纪欧洲,城市往往仍然受到国王或封建领主的某种程度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以城市自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13.(2分)“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不过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要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这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西方人文精神的传播 B.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 C.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工厂制度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材料体现当时工厂的工作空间比较狭小,工人所处的工作环境也相对恶劣,不利于身体健康,这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材料可以用来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工厂制度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工厂的工作环境相对恶劣,不能得出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的结论,排除B;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包括牛顿、达尔文等人的贡献,与工厂制度无关,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可以用来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4.(2分)毛泽东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该历史事件是()A.印度民族起义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俄国十月革命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材料“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可知,毛泽东强调这个历史事件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重大事件,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包括巴黎公社以及十月革命等事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故题干中的历史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C项正确;印度民族起义是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举行的起义,大量封建王公参与其中,与“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无关,排除A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拉丁美洲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领导人包括玻利瓦尔、圣马丁等人,后建立起一系列共和国,但并不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15.(2分)2009年,“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次年,四国领导人又在巴西召开领导人会议,商定加强合作与协调。不久,南非加入,“金砖四国”改名为“金砖国家”(BRICS),它们的经济保持协调增长,在世界舞台上引人注目。“金砖国家”()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构建了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C.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化解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它们的经济保持协调增长,在世界舞台上引人注目”可以得出“金砖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金砖国家”由发展中国家组成,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4,它们的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材料体现“金砖国家”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金砖国家”有助于推动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构建,但“构建了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表述错误,排除B;南非、巴西等金砖国家并不属于中国周边国家,排除C;“金砖国家”并不能完全化解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当今社会依然存在很多地区冲突,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金砖国家”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二、辨析改错(8分)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16.(2分)浙江余姚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判断:×改正:将“半坡遗址”改为“河姆渡遗址”【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生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而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故原题错误,将“半坡遗址”改为“河姆渡遗址”。故答案为:×;将“半坡遗址”改为“河姆渡遗址”。【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生活,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17.(2分)东晋南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判断:√改正:√【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东晋南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故答案为:判断:√;改正:√。【点评】本题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18.(2分)两宋时期,由马来西亚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判断:×改正:马来西亚改为越南【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农业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故答案为:判断:×;改正:马来西亚改为越南。【点评】本题考查宋代农业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占城稻是由越南传入的。19.(2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判断:错误改正:“宋应星”改为“徐光启”【分析】本题考查《农政全书》,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因此原题错误,将“宋应星”改为“徐光启”。故答案为:错误,将“宋应星”改为“徐光启”。【点评】本题以《农政全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穿越历史烟云,回眸百年辉煌,北大红楼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建筑,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可以说,北大红楼的历史,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如何孕育的。——曲青山《北大红楼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材料二平津陷落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又分三路西迁昆明,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包括附中、附小)的校友中,共有172人当选“两院”院士、两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5人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人获“两弹一星”功勋奖,培养了100多位人文大师。这所大学,身处边陲,存在不到9年,却开启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绚烂的一页,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殿堂,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薪火相传。——摘编自李东战《西南联大:教育的灯塔爱国的丰碑》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验证“北大红楼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其贡献。(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西南联合大学成立,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解答】(1)事件:根据材料一“北大红楼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并结合所学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五四运动中,北京大学师生是运动的先锋力量,北大红楼作为活动场所之一,见证了青年学生追求救国真理、推动民族觉醒的历程,验证了这一结论。(2)背景:根据材料二“平津陷落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并结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平津沦陷,华北地区高校为保存教育力量南迁。贡献:根据材料二“培养了172人当选‘两院’院士……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薪火相传”可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贡献是培养大批涵盖科学、人文等领域优秀人才,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殿堂。(3)认识: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从材料中北大红楼关联民族觉醒、西南联大传承文化与培养人才可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既传承文化,也培育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爱国精神与文化传承紧密相连,青年应弘扬爱国精神,担当时代使命;文化觉醒与教育发展共同推动民族进步,需重视教育对民族精神延续的作用。故答案为:(1)事件:五四运动。(2)背景:抗日战争时期,平津沦陷,华北地区高校为保存教育力量南迁。贡献: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殿堂。(3)认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爱国精神与文化传承紧密相连;文化觉醒与教育发展共同推动民族进步。【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西南联合大学成立,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三角贸易”示意图材料二由于疾病的传播大大减少了土著人口,征服者们发现自己拥有成片的土地,却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西班牙人试图控制那些从疾病之下幸存的劳动力,但土著居民频繁反抗并逃到内陆腹地。西半球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了一种高利润商业的发展,即所谓的三角贸易。1518年,第一船奴隶从西非来到加勒比,并在那里新建立的蔗糖种植园里工作。15世纪晚期到16世纪,平均每年有两千名奴隶离开非洲17世纪每年输出的奴隶猛增到两万人。18世纪,每年输入美洲的奴隶数达到5.5万人,18世纪80年代,更是达到年平均8.8万人。大西洋奴隶贸易共造成了1200万非洲人非自愿移民到西半球,另有四百多万人在抓捕式运送过程中死亡。——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示①②③所代表的“三角贸易”过程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贸易的原因、过程及影响,重点掌握三角贸易的相关史实。【解答】(1)①根据图片可以看出,①线路是从南美洲、北美洲返回欧洲的行程,这是三角贸易的归程;②根据图片可以看出,②线路是从欧洲出发前往非洲,这属于三角贸易的出程;③根据图片可以看出,③线路是从非洲出发前往美洲,这属于三角贸易的中程。三角贸易的大体情况为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2)根据材料二“由于疾病的传播大大减少了土著人口,征服者们发现自己拥有成片的土地,却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可知,“三角贸易”兴起的原因是美洲殖民地需要大量劳动力;根据材料二“西半球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了一种高利润商业的发展,即所谓的三角贸易”可知,“三角贸易”兴起的原因是奴隶贸易能够赚取高额利润。根据材料二“西半球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了一种高利润商业的发展,即所谓的三角贸易”可知,三角贸易的利润较高,这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根据材料二“大西洋奴隶贸易共造成了1200万非洲人非自愿移民到西半球,另有四百多万人在抓捕式运送过程中死亡”可知,大量非洲人被卖到美洲,体现出三角贸易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奴隶贸易过程中,三角贸易客观上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答案为:(1)名称:①:归程;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