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1页
浙江省嘉兴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2页
浙江省嘉兴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3页
浙江省嘉兴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4页
浙江省嘉兴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心学发端于先秦的孟子,成就于明代的王阳明。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此论证道德的根据在人心。王阳明认为,“心”只是一个灵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自孟子以降,经禅宗,到王阳明,所讲的“心”,既不可译成英语中的heart,也不可译成英语中的mind。heart是指“心脏”,mind是指“心智状态”或“意识状态”。它们都是科学的对象。前者是生物学的对象,后者是心理学的对象。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些“不忍人之心”既不是heart,也不是mind,它们是哲学、宗教、艺术的对象。凡以之为对象的哲学学说,便可称为心学。因此,心学不是心脏学,也不是心理学。王阳明年少时,朱熹的“格物之学”行于天下。想要学做圣人的王阳明认真地走了朱熹所指点的路,例如取竹而格,以为其中必具至理,然久思无得,终于发现在如此“格物”的功夫之中,“物之理”与“吾之心”终究还是两样不同的东西。三十七岁时,他在贵州龙场顿悟:真理不在外物之中,原在吾心之中,这叫“吾性自足”。真理不要到心外去求,恰如孟子所云:“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英大焉。”王阳明提出“心即理”,这是阳明心学的第一命题。这样,他就把朱熹学说的理路颠倒过来了。例如,按照朱熹,须先有孝之理在,人才会有孝亲之心。但按照王阳明,正是因为有孝亲之心,才有了孝之理。时下出现的某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依阳明心学看,并非“理”之不彰,而是“心”之亡失。所谓心之亡失,是指人的生命情感偏离其本真之存在,是动于欲,蔽于私。那么,什么是生命情感之本真的存在再以孝亲之心来说。孝亲之心源于何处源于我们对父母所给予的关爱和恩典的亲身感受。对此被真切感受到的恩典,若不回报,会怎样呢只一句话:心不安。正因为如此,孔子在《论语》中处处都是用“心安与否”来指点什么是“仁”。可见“仁”不是一个用理智来把握的概念,它不是概念,它是生命情感之本真的存在。心不安是有“声音”的,这“声音”便是良知的呼声。全部阳明心学就是引领我们去听到这个来自心的呼声。因此,阳明心学可概括为三个字:“致良知”。良知不是头脑中本有的先验知识,而是“天理昭明灵觉处”,也就是说,它是我们的心本所具备的活生生的德性。脱离这个“心之德性”的天理,就是僵死的教条。知与行不能分作两事,不能以为在行之前先须知。知与行一旦脱离,当中隔着的正是私意!致良知,如何致不是一个人独自在书斋里沉思,也不是在学理的往复论辩中。“致”乃是“听”,而不是“创设”,也不是“获取”。对于我们每个人本有的东西,既无需创设,也谈不上获取。如何听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听。这便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就是在生命实践中倾听良知的声音,而且要一以贯之,自始至终:“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何以是“行”之始凡真理,必是让我们心向往之的;心向往之,即是“行之始”,即是“行”之动力,更有何疑焉“行”何以是“知”之成真理既然是我们所向往者,便必是我们要与之融为一体者,让我们的生命因此而有了意义,有了精彩,而惟有“行”才使我们能与之融为一体。所以,“致良知”乃是生命实践之功夫,而不是单纯认知之活动。今日之中国,经济建设之成绩甚为可观,国力增强,民囊渐丰,此为世人所共睹,其功也大。在物质丰富化的同时,如此民风也相袭而成:各施其能,各谋其利,纷争付之于法律,前程寄托于机遇。此固无可厚非者也。然若伴随以重功利、轻道义之心,视荣耻为无物,以竞争为唯一,久之,社会信任必将难以存焉。故而,重温阳明心学,再启中国文化精神之源泉,是当今不可或缺的。(摘编自王德峰《王阳明心学的现代意义》)材料二:王阳明在《孟子》里找到了“良知”二字,认为“良知”就是“知”和“行”的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只要人人抹去了遮蔽在良知上的那层壁障,就能致良知了。他建立了“以良知为本体、致良知为功夫”的路径,贯通了格物、致知与正心、诚意,心学体系愈加完善。这一年,他已近知天命之年。晚年,王阳明又对四句教的宗旨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读。“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此后广为人知,是阳明心学的不二法门。不管本性上是利根还是钝根,方式上是渐修还是顿悟,人人据此皆有入门之径。这一年,他已56岁,距离开人世只有两年。人生要读王阳明。因为你我在这纷杂世界里,懂了心学,更容易守住本心,懂得宁静,解除困惑,破除心中贼。学其“知行合一”,能让自己的认知和行动不相分离,既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也在事上磨炼,在实践上下功夫;学其“良知之学”,就是从良知出发,努力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或许,我们还要记得,他曾经和我们一样普通,到五岁才开始说话,进士两次落榜,最后却活成了我们理想中的样子,这既是其心学实战成功的最佳例证,也是给我们人生之路的最好启迪。(摘编自“浙江宣传”《平视阳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阳明心学以“心”为对象,是在孟子“不忍人之心”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哲学。B.王阳明通过否定朱熹向外求真理的“格物之学”,来倡导“知行合一”的主张。C.王阳明认为人心不能脱离每个个体所本有的德性,否则天理就会僵化成为教条。D.王阳明的四句教是普适的,不管人本身悟性如何,也不管他采用何种修行方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阳明的龙场顿悟与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矣”的思想一致,由此可见阳明心学对孟子学说的传承。B.时下一些丑恶社会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欲望的促动和私心对人心的遮蔽,使生命情感本真丢失。C.今日中国经济繁荣却民风不古,重利轻义,无视荣辱,所以我们必须以阳明心学来重建社会信任。D.王阳明既是超凡圣人,让我们崇拜仰望;也是普通之人,我们可以平视他,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3.下列选项符合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一项是(3分)A.致知力行,论其先后,当以致知为先。B.知识是行动的指南,行动是知识的检验。C.知识和行动相结合,能战胜人类已知的任何逆境。D.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4.材料一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5.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到“致良知”,希望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道德修养。请根据材料,谈谈“致良知”对我们在立志、修身、实践三个方面的启示。(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三体·死神永生(节选)刘慈欣(面对整个太阳系将变为二维世界的绝境,程心和AA来到罗辑所在的保留着人类文明的冥王星。)隧洞坡道上,站着一位老者,在昏暗的灯光中,他那长长的白发和白须在低重力下飘散开来,像是自己发光似的。他穿着一件中式白色长衫,拄着一根拐杖、背有些驼,但说话声音很响亮。“存储器,特别是我们的光盘,如果用特殊金属材料制造,能可靠地保存信息十万年。但这些都不如印刷品,质量好的印刷品,用特殊的合成纸张和油墨,二十万年后仍能阅读。只是这就到极限了……我们向政府汇报说,按现有的技术,把10G的图形图像信息和1G的文字信息保存十亿年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把保存时间降到一亿年。他们已经得出了方法,他们强调,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它就是——”罗辑把拐杖高举过头,白发长须舞动着,庄严地喊道,“把字刻在石头上!”AA嘻嘻笑了起来,但程心没笑,她被深深震撼了。“把字刻在石头上。”罗辑又用拐杖指着洞壁说道。程心走到洞壁前,在黯淡的灯光下,她看到洞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字,还有浮雕的图形。“这样做能保存的信息量就小多了,不到原来的万分之一,但他们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罗辑说。程心注意到洞壁上的一盏灯,首先注意到它的造型:一只伸出洞壁的手擎着一支火炬。她想起来在哪里见过这造型:那是法国先贤祠中的卢梭墓,从墓中就伸出这样一只擎着火炬的手。现在这些灯发出昏黄的弱光,这光不像是电发出的,更像是奄奄一息的小火苗。能说什么呢文明像一场五千年的狂奔,不断的进步推动着更快的进步,无数的奇迹催生出更大的奇迹,人类似乎拥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但最后发现,真正的力量在时间手里,留下脚印比创造世界更难,在这文明的尽头,他们也只能做远古的婴儿时代做过的事,把字刻在石头上。程心仔细观看刻在洞壁上的内容,以一对男女的浮雕开始,也许是想向未来的发现者展示人类的生物学外观,多少有些亚当和夏娃的样子。在他们后面,刻着一些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这些可能是照着远古文物上面的样子直接刻上去的,现在大概也没有人知道它们的含意,如果是这样,又如何让未来的外星发现者看懂呢再往前,程心看到了诗,从格式看是诗,但是字她一个都不认识,只知道那是大篆。“是《诗经》。”罗辑说,“再往前,那些拉丁文的东西,是古希腊哲学家著作的片段。要看到咱们能认识的字儿,还得向前走几十米。”AA打量着洞壁,瞪大双眼看着罗辑说:“就是说,他们把这些连我们都看不懂的东西刻在这儿,指望将来有外星人能破译它"事实是,在遥远未来的外星发现者面前,洞壁上刻下的所有人类经典,其命运大概都与那些远古的象形和楔形文字一样,没“人”能懂。也许,根本就没指望谁读懂。当建造者们领略到时间的力量后,他们也不再指望一个已经消亡的文明在地质纪年的未来真能留下些什么,罗辑说过:这不是博物馆。博物馆是给人看的,墓碑是给自己建的。“我常来这里散步,想一些很有意思的事儿——”罗辑用拐杖指向洞壁,刻在上面的文字已经由小篆变成隶书,“到汉朝了,从这儿到后面那一段,中国完成了两次统———领土的统一和思想的统一,对人类文明来说,这是不是好事”他用拐杖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圈,“在每一个历史断面上,你都能找到一大堆丢失的机遇。”“像人生。”程心轻声说。“哦,不不不,”罗辑连连摇头,“至少对我来说不像,我可是什么都没丢掉,呵呵。”他关切地看着程心,“孩子,你觉得自己丢失了很多那以后可不要再丢失了。”他们走到隧洞的尽头,回头看看这座地下的墓碑,罗辑长叹一声:"唉,本来打算保存一亿年的东西,结果一百年不到就要完了。”“谁知道呢也许二维世界的扁片文明能看到这些。”AA说。罗辑用拐杖敲了敲旁边的一只金属箱:“我不建议你们搬雕像,这里面的画,你们随便拿吧,挑喜欢的拿。"AA从里面拿出了一幅油画,拿起改锥正要撬画框,程心却低低地惊叫一声,“啊,不。”这幅画竞是凡高的《星空》。她曾经看过这幅画,那是在四个世纪前的曼哈顿纽约现代艺术馆。程心当时对理论物理知道得不多,但知道按照弦论,空间与实体一样,也是由无数振动着的微弦构成的,而凡高画出了这些弦,在他的画中,空间与山、麦田、房屋和树一样,也充满了细微的躁动。“拆吧拆吧,这样可以多拿些。”罗辑不以为然地挥挥拐杖说,“你们还以为这些玩意儿价值连城啊现在连城本身都一钱不值了。”很快,空画框就堆了一地。罗辑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把手放到一幅不大的油画上。“这幅给我留下吧。”程心和AA小小地吃了一惊。那幅画是《蒙娜丽莎》。……罗辑坐在《蒙娜丽莎》旁边,一只老手抚摸着古老的画框,喃喃自语:“我不知道你在这儿,知道的话我会常来看你的。"听到声音,程心抬起头来,看到老罗辑并没有在看《蒙娜丽莎》,他的双眼平视着前方,像是看着时光的深处。不知是不是错觉,程心竟看到那双深陷的老眼中有了泪光。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AA的语言、神态中,可以看出她的单纯以及她对人类文明未来所抱有的信心。B.文中用“奄奄一息的小火苗”来比喻洞壁的灯光,暗示着人类文明即将面临绝境。C.洞壁石刻的内容从一对男女的浮雕开始,意在告诉后人人类文明从亚当夏娃开始。D.在隧洞保存人类文明既是为了被“人”理解,也是为了确认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7.关于文中拆画、留画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看到AA将撬的画作竟是凡高的《星空》时,程心的惊叫中包含着意外和不舍。B.凡高的《星空》以平面形象表现立体空间,体现了绘画艺术和理论物理的融通。C.罗辑的“不以为然”,表现出他对这些传世名作的不屑,认为它们已一文不值。D.罗辑之所以唯独留下《蒙娜丽莎》,是因为他对这幅巨作有着独特的深厚情感。8.罗辑两次说“把字刻在石头上”,各有什么用意(4分)9.优秀的科幻作品往往着力于表现人类情感、表达对人类命运的忧思。选文是如何体现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选自《战国策》)材料二:商鞅用于秦,变法定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人富强,天子致胙①于孝公,诸侯毕贺。苏子曰:此皆战国之游士邪说诡论,而司马迁暗于大道,取以为史。吾尝以为迁有大罪二。所谓大罪二,则论商鞅、桑弘羊之功也。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桑弘羊,而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庶几其成功,此则司马迁之罪也。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政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至于桑弘羊,斗箭之才,穿窬之智,无足言者,而迁称之,曰:“不加赋而上用足。”善乎!司马光之言也,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譬如雨泽,夏涝则秋旱。不加赋而上用足,不过设法侵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也。”二子之名在天下者,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筒牍。二子之术用于世者,灭国残民覆族亡躯者相踵也,而世主独甘心焉,何哉乐其言之便己也。夫尧、舜、禹,世主之父师也;谏臣拂士,世主之药石也。恭敬慈俭勤劳忧畏,世主之绳约也。今使世主日临父师而亲药石履绳约,非其所乐也。故为商鞅桑弘羊之术者,必先鄙尧笑舜而陋禹也,曰:“所谓贤主,专以天下适己而已。”此世主之所以人人甘心而不悟也。世有食钟乳乌喙而纵酒色,所以求长年者,盖始于何晏。晏少而富贵,故服寒食散以济其欲,无足怪者。彼其所为,足以杀身灭族者,得死于寒食散,岂不幸哉!而吾独何为效之世之服寒食散,疽背呕血者相踵也,用商鞅、桑弘羊之术,破国亡宗者皆是也。然而终不悟者,乐其言之美便,而忘其祸之惨烈也。(选自《东坡志林》,有删改)[注]①致胙(zuò):古时天子祭祀后,将祭肉赏赐诸侯,以示礼遇。②斗管(shāo):斗和管都是很小的容器,比喻气量狭小,才识短浅的人。③穿窬(yú):指翻墙头或钻墙洞的盗窃行为,亦指进行这种行为的窃贼。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修其政刑A十年B不为C声色D畋游之所败E虽微F商鞅G有不H富强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归,指回到封地,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意思不同。B.宗,意动用法,和《师说》中“而耻学于师”的“耻”用法相同。C.“秦之所以见疾于民”与《鸿门宴》中的“吾属今为之虏矣”都是被动句。D.所以,用来,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故今具道所以”的“所以”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商鞅在秦国担任相国推行变法的时候,雷厉风行公正无私地执行法令,甚至对太子也处以重刑。B.秦孝公在病重之际想把王位传给商鞅,遭到拒绝;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被秦惠王处以车裂之刑。C.苏轼认为,商鞅变法施行十年使得秦国富强百姓和乐,这些都是战国游说之士荒谬骗人的言论。D.何晏服用寒食散来求长生,却因此而死,但后世还是有很多人效仿他,服用寒食散而导致重病。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2)然而终不悟者,乐其言之美便,而忘其祸之惨烈也。14.两则材料分别是如何否定商鞅变法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渔家傲[明]王锡爵芦获萧萧秋正晚,小舟移处沙汀浅。藕嫩鱼肥莼更软。新酒暖,妻儿列坐周船板。明月满江风似剪,夜寒添著蓑衣短。满酌缓斟知几碗。星斗转,一声横笛青山远。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第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枫叶获花秋瑟瑟”意境相似。B.词作选用藕、鱼、莼这些典型物象,对渔家生活情状做了精描细绘。C.词作下阙通过“明月满江”“星斗转”巧妙地表现出时间的推移。D.词作的语言清新淳朴,明白如话,富有表现力,具有很强的画面感。16.这首词抒写了渔翁自足自乐的情怀,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在《劝学》中,用“,”来告诉我们,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并非天性与一般人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各种客观条件。(2)一大早,小刚打扫庭院,敞开大门,看到贵客到来,就满怀喜悦地吟出杜甫《客至》中的诗句:“,。”(3)在古典诗词中,“烟”是一个极具诗意的意象,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哲思与审美追求,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记者:(甲)梁文锋:您好!当然可以,很高兴接受你的采访。记者:为什么DeepSeekV2会让硅谷的很多人惊讶梁文锋:在硅谷每天发生的大量创新里,其实这是比较普通的一个。他们之所以惊讶,是因为这是一个中国公司,在以创新贡献者的身份,加入到他们游戏里去。毕竞大部分中国公司习惯循着别人的路走,而不是A。记者:做大模型,单纯的技术领先很难形成绝对优势,你们追求的那个更大的东西是什么梁文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AI不可能永远处在跟随的位置。我们经常说中国AI和美国有一两年差距,但真实的差距是原创和模仿之差。如果这个不改变,中国永远只能是追随者,所以有些探索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也要逐步成为贡献者,而不是一直搭便车。记者:有人认为DeepSeek雇佣了“一批B的奇才”,做出DeepSeekV2的是怎样一群人梁文锋: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奇才,他们也没有什么特殊天赋,都是一些Top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毕业的博士实习生,还有一些毕业才几年的年轻人。记者:很多大模型公司都执着地去海外挖人,很多人觉得这个领域前50名的顶尖人才可能都不在中国的公司,你们的人都来自哪里梁文锋:V2模型没有海外回来的人,都是本土的。记者:听说你们很擅长从细节招人,让一些非传统评价指标里优秀的人被选出来。梁文峰:我们选人的标准一直都是热爱和好奇心,所以很多人会有一些奇特的经历,很有意思。很多人对做研究的渴望远超对钱的在意。我们希望自己能打造顶尖人才并吸引住他们。记者:(乙)梁文锋:对顶尖人才最有吸引力的,肯定是去解决世界上最难的问题,而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最难的事。其实,顶尖人才在中国决对是被低估的。因为整个社会层面的硬核创新太少了,使得他们没有机会脱颍而出,充分发挥才干。我们创设开拓创新的机会,就是为了吸引他们革古鼎新。在管理上,我们每个人对卡和人的调动是不设上限的。如果有想法,每个人随时可以调用训练集群的卡,无需审批;还可以灵活调用所有人,只要对方也有兴趣。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4分)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21.文中加点的“搭便车”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22.给这篇采访稿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罗素说,智慧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甚至能和最异己的东西结合。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解析(2025.4)1.B(通过主张向内求,提出“心即理”主张,以否定朱熹的向外求真理的“格物之学”。)2.C(“民风不古,重利轻义,无视荣辱”是假设内容,“重建”也无中生有。)3.D(A体现了朱熹的“认知在前”思想;B“指南”表明知识的先行性;C凸显的是知识和行动结合的作用)。4.①先简述心学发展历程(先进行心学溯源);②接着在比较中阐释“心学”之“心”这一核心概念;③然后具体阐述“心学”的要义(基本思想):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一以贯之);④最后指出“心学”的现代意义。(每点1分,共4分)5.①立志:确定理想、信念、价值观要与良知保持一致,从良知出发,听取心的呼声。②修身:守住本心,保持心本所具备的德性,不被私欲蒙蔽,不偏离生命情感本真的存在。③实践:知行合一,让认知和行动不分离,并且坚持不懈地实践,在实践中内外兼修。(每点2分,共6分)6.B(A“对人类文明未来所抱有的信心”错,选文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C用意不全面,原文有生物学外观意义;D“为了被‘人'理解”错误,原文中“不是博物馆”。)7.C(“认为它们已一文不值”错,罗辑认为在现有困境面前,无需遵循人类原有的价值标准。)8.罗辑第一次说“把字刻在石头上”在于指出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可行的方法,蕴含着无奈之情(答出使命感也可得分);罗辑第二次说“把字刻在石头上”,是为了向两人展示洞壁上的石刻,引导两人看石壁上的文明。(每点2分,共4分)9.(1)表现人类情感方面:①罗辑:选文通过他对程心的关切、对画作《蒙娜丽莎》的情怀,对人类文明的认识和思考,写出了他的丰富情感。②程心:选文通过她对个体人生的感悟、对人类文明的珍视,写出了她的丰富情感;③全体人类:文中的人类,从政府到个体,都为保存人类文明而努力,表现了人类对自身文明的热爱和珍惜。(如果从AA角度出发,言之成理也可得分)(2)对人类命运的忧思方面:①小说展现的是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人类文明面临灭亡危机时,在如何保存人类文明上,人们所做的诸多努力;②小说以时间的力量,引导人们思考人类命运的走向。(每点2分,共6分;要从“表现情感”“表达忧思”两个方面回答,如果只从一个方面回答,最多得4分)10.BEG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11.D(“故今具道所以”的“所以”为原因、理由的意思。)12.A(“对太子也处以重刑”错,法纪涉及太子时,对太子的老师处以重刑。)13.(1)况且商鞅本来就是大王的仇敌,希望大王好好考虑这件事。采分点:“固”,本来;“仇雠”,仇敌;“愿”,希望;“图”,考虑。(每点1分,共4分)(2)但是最终还不觉悟的人,只乐意看到他们言论的美好便利,而忘掉了它造成灾祸的惨烈。采分点:“悟”,觉悟;“乐”意动用法,以……为乐,乐意,喜欢;“美便”,美好便利;句意通顺(每点1分,共4分)14.材料一:①通过指出商鞅执法方式的苛刻严酷、缺少仁爱来否定商鞅变法;②通过商鞅死后秦国人不哀怜的反应来否定商鞅变法。(2分)材料二:①通过指出司马迁的两大罪来否定商鞅变法;②通过分析秦国富强和灭亡的原因来否定商鞅变法;⑧通过后世国君为方便管理而乐于遵循商鞅的理论导致国家灭亡来否定商鞅变法。(3分)(每点1分,共5分)15.B(“精描细绘”不妥,应为“简单勾勒”。)16.①物质之乐:在渔家生活平凡普通的物质(藕、鱼、莼、酒)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②家庭之乐:虽然以舟为家,但妻儿团坐,尽享亲情美好。③饮酒之乐:月寒夜深时,满酌缓斟,无拘无束,随性自在;④山水之乐:在星斗青山之间,享受与山水相处的自由之乐⑤陶醉之乐:以吹奏横笛来表现对当下生活的全然满足,沉浸其中。(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17.(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3)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8.A独辟蹊径、另辟蹊径、首开先河、开山辟路;B天赋异禀、天资卓越19.绝对;脱颖而出;革故鼎新20.甲:尊敬的梁先生,您好!我可以采访您吗乙:你们是怎样吸引这些顶尖人才的呢(甲处2分,称呼、问候语1分(必须要有称呼),提出问题1分;乙处2分,吸引顶尖人才1分,问句1分。)21.“搭便车”本意是自己不开车,乘坐他人的顺路车。一般比喻不付出努力,却享受他人或集体努力带来的成果(1分)。在文段中“搭便车”指中国AI自己不创新不做贡献,处于跟随位置(2分)。文中用“搭便车”这个词语来描述中国AI发展的现状,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分)(5分:本意和比喻义,写到一个即给1分;文中含义2分,效果写到生动形象和通俗易懂各1分。)22.【参考示例】①对话梁文锋:创新与人才;②梁文锋谈创新与人才;⑧DeepSeekV2:创新与人才。.(3分:梁文锋(或者DeepSeekV2)、创新、人才三个关键词各1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罗素说,智慧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甚至能和最异己的东西结合。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材料解析:罗素的观点,强调的是智慧的包容性与超越性。智慧的包容性是指智慧能够理解并接纳与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