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一次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一次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一次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一次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一次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郴州市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一次监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6页,有五道大题,共1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语言文字应用(18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第5题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脊髓(suǐ)罅隙(xià)悲怆(chuàng)亘古不变(gèn)B.栅栏(zhà)罪愆(qiān)谛听(tí)蓊(wēng)蓊郁郁C.一椽(chuán)朱拓(tà)赍(jī)发畏葸不前(xǐ)D.鞭挞(tà)疟(nüè)疾雪茄(jiā)抢呼欲绝(qiāng)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点缀蹙缩訇然殒身不恤B.酒馔歆享安详莫衷一是C.觇视赏赉通牒按部就班D.分蘖愁怅迤逦不落言荃3.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最近,一则关于“长大后才读懂的诗词”话题,在网上爆火。众人纷纷回想起了年少时读过的那些诗词。只是当时年纪小,只知诗美,不解其意,总是,乱背一通。“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我们都觉得,读书是世上第一的苦差事。看不完的枯燥课本,写不完的课堂作业,老师们的苦心教诲,都让我们觉得难以忍受。后来,我们终于如愿逃离了那个地方,多年下来,八方谋业,东奔西跑,竟是。这一刻,我们才终于明白:读书虽苦,却是我们一生中最好走的路。奈何,此时再想回到学校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早已回不去了。初读是诗词,再阅已是人生。希望现在每一个仍有选择的孩子,永远不要。A.囫囵吞枣初出茅庐一事无成故态复萌B.生搬硬套初出茅庐无所作为重蹈覆辙C.囫囵吞枣少不更事一事无成重蹈覆辙D.生搬硬套少不更事无所作为故态复萌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假如我是一位诗人,我要用诗句记录时光,用文字传递感动,用诗意装点人生。我要在春天的山坡上奔跑,。我要在夏日的荷塘边静坐,。我要在秋天的枫林中漫步,。我要在冬日的炉火旁沉思,。①看蜻蜓点水,写下瞬间的永恒②用文字温暖寒冷的心灵③让诗句随着蒲公英的种子飘向远方④让诗句染上红叶的颜色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5.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6分)《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第一章《乡土本色》开宗明义,点明中国社会具有性的特点。第四章指出乡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格局,与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不同,是由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二、文言文阅读(14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谏逐客书(节选)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却:推辞,拒绝B.服太阿之剑服:佩带C.四时充美充:丰裕,繁盛D.却宾客以业诸侯业:霸业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西取由余于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割膏腴之壤泰山之阳,汶水西流C.今取人则不然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D.藉寇兵而赍盗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先陈述了秦国先君们起用客卿而使秦国逐步强盛的历史事实,在本段末又针锋相对地批驳了秦王“逐客”的错误做法。B.第二段作者运用类比论证,反复陈说,指出了秦王逐客的本质错误是放弃对人才的重视而危害秦国的统一大业。C.第三段作者对比分析“用客治国”和“逐客资敌”两种做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逐客”的危害,要言不烦、直击要害。D.本文从秦国“跨海内、制诸侯”、一统天下的高度立论,理足辞雄、情词恳切,最终说服秦王。此文也因此名扬天下、流传千古。9.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2分)1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共6分)(1),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有如此之势,,,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1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6分)送四镇薛侍御东归①岑参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②稀。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③。【注】①天宝十四年前后,诗人供职于封常清幕府。安史之乱初起,封常清受命征剿安禄山,因仓促而兵败,被削官。这首诗就作于此时。②陇雁:飞越陇山传递家书的大雁。③柴扉: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这首诗首联叙事抒情,颔联运用手法,写主客牵连,颈联写音信难通,尾联写挚友远别。诗中充满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四、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启示【注】王愿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滚跌、跋涉,小部队终于走出了这段充满着艰难和危险的烂泥潭。排长钟彦标踏上了一块大些的草墩,把背上的伤员轻轻放下,抬头看了看天,西北方向,一块乌云正缓缓地漫上来。再向前望去,他的心不由得一沉。这块不过亩把地大的高地上,散散乱乱地挤着五六十个红军战士;有一多半是伤病员。一看就知道,这些人都像他们一样,是掉队下来的。有的在拍打着空空的粮袋;有的寻找着野菜;有的干脆在矮树丛间找柴火、生篝火、搭帐篷,准备宿营了;有的吵吵嚷嚷,在辩论着什么:“谁爱走谁走,我可是不走了!”“对,反正是赶不上大队了,明天早点走还不是一样!”“不行!”人群里有个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暴雨马上就到,得往前赶呀!……”钟彦标循着这个声音望去,只见讲话的是个重伤员,他从一个临时绑起的担架上欠起身,喘息着,焦急地摆着手:“同志们!……”可是,他那微弱的声音却被杂乱的吵嚷声淹没了。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西北风斜推着急骤的雨点,夹杂着指尖大的冰雹,密集地扫射过来,本来就乱着的人群,更是混乱了。钟彦标的心急得像几把刀子在戳,在搅。他一会儿招呼伤员向他这边靠,一会儿又俯到担架上,掩住一个伤员的上半身,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分成几半。就在这时,忽然人影一闪,一个人大步奔过来。他一边走,一边解着衣扣,然后,两手猛地扯起衣襟,用身躯掩住了两个伤员。冰雹,正在他的军帽上、肩头上和握着衣襟的双手上,四散飞迸;雨水,顺着浓黑的眉毛和胡须呼呼地流下来。这些,那人全不在意,只是叉开两腿,稳稳地站在那里,身躯略略前倾,两眼定定地注视着身前的伤员。突然,他那浓密的胡须抖动了一下,发出了一声低沉的喊声:“共产党员们,到这边来!”这喊声不高,还有些沙哑,却一下子冲进了钟彦标的心。仿佛借着这喊声的冲力,他的心顿时开了一条缝,透进了一线亮光:“是呀,应该号召党员们……”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和那个同志一起,齐声喊道:“共产党员们,到这边来!”口号,由一个老党员和一个年轻党员同声喊出来,更加-向亮了。他们来到了这个老同志身边,你挨着我,我靠着你,像雁行一样一字排开,筑成了一堵人墙,用那些宽阔的脊背,为伤病员遮挡着狂风、暴雨、冰雹。看着眼前的情景,钟彦标的心头宽松了。他感激地向着那个老同志看了一眼,情不自禁地向他靠得更紧了。老同志转过头来,低声问道:“你是干部?”“是。”钟彦标回答,“红五团二连的排长。”“为什么停下?”问话里透着不满,“为什么不带着同志们走?”“这……人员复杂……不太好带……”钟彦标望着这双眼里闪着的严厉的光,慌忙低下了头。“不对!”老同志把声音提高了,“单位再多,也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嘛!怎么能说没法带呢!”接着,俯到那个戴大八角帽的伤员身边,帮他擦抹脸上的水点。伤员感激地点了点头、喘息了一阵,挣扎着欠起身,从怀里掏出装着一小截炒青稞的粮袋子,递给了老同志,说道:“同志,拿去,分给断粮的同志……吃了,好往前走……”老同志没有接粮袋,却紧紧抓住了那只瘦骨嶙峋的手。过了一会儿,老同志又说话了。话是对着钟彦标说的:“看,我们有多好的同志啊!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不好带’?”老同志的话音更低、更沙哑了。钟彦标却从这话音里觉出了深沉的感情,得到了启发。他激动地抬起头,又看到了浓眉下的那双眼睛。这双眼睛明亮、清澈又充满着热情。“排长同志,“老同志温和地说,“我们军队的党支部,不在营,不在团,却在连里,这是为什么呢?”“知道。”钟彦标回答。总支部书记讲过:1927年秋天,毛主席领导着秋收起义军向井冈山进军的时候,亲自在连队建党,把党支部建在连上。从那以后,红军不管怎样艰难困苦也顶得住、拖不垮,从不溃散……回忆着这历史的经验,想着老同志问话的意思,他觉得自己的心头更敞亮了。“知道就好哇!”老同志胡须缓缓展开,笑了,“那么,现在你应该怎么办呢?”“我应该依靠党员同志……”“对,并且把他们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核心,一个堡垒,”老同志接过了他的话,“带领大家,继续前进,去赶上大队!”接二连三的启示,使钟彦标的心头完全豁亮了。他猛地把手伸进怀里,掏出那个珍藏的油布小包,打开来,拿出自己的党证,然后,把手一挥,叫道:“共产党员,到这里来开会!”他高高举起了党证,权且代替了党旗。党证上那红色印章——红星、镰刀、斧头,虽然不大,却像一簇火焰一样,鲜红、明亮,照耀着草地,照耀着会场。连伤病员在内,15个来自各个部队的共产党员,这些被饥饿、寒冷、疾病、战伤折磨着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员们,围着这一簇火焰,成了一个战斗的集体。党员大会在庄严地进行。热烈的讨论开始了,一项项提议提出来了,一项项决议做出来了。开会的工夫,那位老同志一直注视着会议的进行。钟彦标看见,在那双明亮、清澈的眼睛里,流露着高兴和赞许的神情。当通过了最后一项决议,老同志举起了手:“我提议,大家喝支歌!”老同志站起来,用那充满感情的胸音唱了个起句,然后,胳膊猛然一挥,歌声,随着他的指尖爆发出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有删改)【注】本文节选自同名小说。故事发生于红军长征期间,文中老同志的原型是周恩来。12.本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多处恶劣环境的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1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钟彦标,有人认为主人公是老同志。你认为是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14.真正的领导力源于率先垂范的行动,集体的凝聚力来自共同信仰的感召。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五、写作(40分)15.以“深度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谛(dì)蓊(wěng)2.答案:D【解析】愁-惆荃-筌3.答案:C【解析】囫囵吞枣:将枣子整个吞下,不咀嚼,不品尝,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或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消化、不理解就直接接受知识。与前文“不解其意”对应。/生搬硬套: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不适宜本语段的语境。少不更事:指年轻人因为年纪小,经历的世事不多,所以缺乏经验。结合语境,此处需填写年轻、没有经历生活磨炼的人生阶段,与后文进入社会的阶段进行对比。/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与原文需要填写的人生阶段不匹配。一事无成: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形容毫无成就。突出的是一生没做成一件像样的事,与前文东奔西跑、八方谋业构成转折。/无所作为:指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该成语突出的是在某项工作中没有做出成绩。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以前的错误。该处就是警示求学的孩子要吸取过来人的教训,故正确。/故态复萌: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是指同一个人又重复自己以前的坏毛病。与语境不符。4.答案:D5.答案:乡土差序亲属(每空2分)6.答案:D【解析】业:使成就霸业7.答案:B【解析】A项第一个“于”为介词,可译为“从”;第二个“于”为介词,表被动。B项均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C项第一个“则”为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第二个“则”为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D项第一个“而”为连词,表并列;第二个“而”为连词,表递进。8.答案:A【解析】“针锋相对地直接批驳”错,李斯此处用语委婉,而非针锋相对、直接批驳。9.答案: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让、成、择各1分,语意通顺2分)10.答案:(1)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每空1分)11.答案:反问孤独悲伤、漂泊苦闷(每空3分)四、现代文阅读(16分)12.答案:①作者用了大量的自然元素,如烂泥潭、暴雨、冰雹,渲染了长征途中自然环境的极度恶劣,也象征了长征途中的重重困难,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②通过环境的艰难,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坚定和勇气,表现了红军“顶得住、拖不跨,从不溃败”的精神。(每点2分)13.答案示例:观点一:钟彦标是小说主人公。①从叙述角度来看,小说以钟彦标的视角来讲述,他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②从情节来看,小说主要叙述了年轻党员钟彦标从老同志的眼神、表情和话语中得到启示、逐渐成长的故事,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③从主旨来看,小说结尾部分钟彦标组织在场的党员同志们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和领导核心,带领队伍继续前进,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点明小说主旨。观点二:老同志是小说主人公。①从情节来看,当红军队伍陷入烂泥潭困境时,是老同志带给钟彦标启示,才使队伍找到了突破困境的办法,他是故事的灵魂人物。②从人物刻画来看,小说用较多笔墨正面刻画老同志,当队伍陷入混乱无序、钟彦标焦急无措时,老同志却临危不乱、沉着智慧,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