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三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记载,《汉谟拉比法典》原文被刻在一段高2.25米,上部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着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据此可知()A.法典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楔形文字利于法典的传播C.石柱彰显古埃及石刻水平 D.法律内容体现公平与正义2.在埃及古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法老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法老开始被用于称呼国王,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前945—前720年)以后,法老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法老”的这一演变反映出古埃及()A.文化丰富多元 B.官僚体系的日益完善 C.历史传承独特 D.王权观念的不断发展3.古代印度种姓身份通常是通过出身来确定的,几乎无法改变,这使得人们无法摆脱自己所属的种姓群体,高种姓者往往掌握着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而低种姓者和“贱民”则经常陷入贫困和被剥削的境地。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A.推动了印度社会的进步 B.随时代发展而彻底消亡C.限制了人们的职业选择 D.导致阶层固化贫富悬殊4.下图为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殖民地示意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古希腊人口增长过快 B.城邦经济的发展需要 C.城邦政治斗争的结果 D.对土地资源迫切需求5.如表所示为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自然环境对各自文化的影响。两者共同说明()地区自然环境影响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经常洪水泛滥苏美尔人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洪水定期泛滥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播种、收获三季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产生 B.洪水催生独特的农业现象C.文明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D.历法源于对自然现象观测6.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马其顿军队远征波斯帝国,于公元前332年进入埃及,并建造“亚历山大城”。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军队占领波斯帝国都城苏萨、巴比伦和波斯波利斯,导致波斯帝国彻底覆灭。据此可知,亚历山大远征()A.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 B.主要依靠海军力量取胜C.引发了马其顿内部混乱 D.是为了寻找新的殖民地7.公元402年,西哥特统帅亚拉里克率军大规模进攻意大利半岛,被西罗马军队统帅斯提里科击退,但罗马人自己的权力已经尽失。这表明()A.西罗马帝国军事力量仍强大 B.罗马人已失去对帝国的掌控C.西哥特人未对罗马构成威胁 D.斯提里科成为罗马实际皇帝8.据文献记载,两河流域的诸神大多是半人半兽的形象,如苏美尔水神恩基常常以人身鱼尾的造型出现,月神南纳被比喻为“长着天青石胡须的公牛”。在希腊神话中,神既有人形神也有兽形神,虽然十二主神都已经拟人化,但其身上的兽形残迹仍然可以被分辨出来。据此可推知,希腊神话()A.一定程度受西亚神话影响 B.对神的塑造缺乏完整构思C.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 D.凸显了人兽结合神的威严9.《后汉书·西域传》对大秦(罗马帝国)有如下记载:“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由此可知,这一记载()A.反映了罗马经济政治状况 B.揭示了罗马贸易受阻根本原因C.表明汉朝对罗马了解充分 D.凸显了中西方交流的艰难历程10.有学者指出,西欧封建时代的领主经济,因权力、道义、市场、货币等诸多要素相互嵌入,呈现出实质经济与形式经济共存的特征。在此,该学者意在()A.强调领主经济单一性 B.阐述领主经济特点C.分析领主经济弊端 D.探究领主经济的起源11.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林肯城的特许状规定: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保有之达一年零一日,无人反对,而购买土地之人又能证明在此期间内,有声请权之人确在英格兰境内,但未提出异议,则余等将准许此人在将来安然保有此项土地。这一“特许状”的颁发()A.促进了封建庄园经济发展 B.提升了城市居民政治地位C.稳定了城市土地占有关系 D.扩大了英国国王统治疆域12.阿拉伯帝国时期,无论是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开罗的法蒂玛王朝,还是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都创办了图书馆和高等学府,并且派使者到处搜罗古文明的典籍,推进翻译运动。阿拉伯帝国这些活动的开展是基于()A.科技的高度发达 B.宗教的广泛传燔 C.帝国的强大兴盛 D.贸易的蓬勃发展13.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日本()出处相关内容《吾妻镜》源赖朝于1185年在镰仓设立幕府,掌握了全国的军事和行致权力,天皇朝廷的权力被架空《神皇正统记》北条时政在源赖朝死后,逐渐掌握幕府实权,天皇朝廷试图夺回权力,但在1221年承久之乱中失败,幕府权力得到进一步巩固A.天皇朝廷与幕府相互扶持 B.幕府逐步确立对全国的统治C.天皇仍是实际最高统治者 D.幕府通过战争掌握全国权力14.高丽成宗年间(981—997年),成宗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设立枢密院(初称中枢院),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省,使其和枢密院对持文武二柄,号称“宰枢两府”,以其中内史门下省的副官(长官中书令为虚位官职)门下侍中作为首相。这反映出高丽当时()A.照搬中国政治制度 B.中枢机构名存实亡C.中央集权遭到弱化 D.政治深受中国影响15.据记载,在阿兹特克人崇拜的众神中,掌管着整个中美洲文明的神羽蛇神昆兹奥考特有着非凡的影响力。传说昆兹奥考特是一位宗教领袖,他领导的宗教强调光明和学识,强调在人与自然之间创造一种和谐与平衡。阿兹特克人对昆兹奥考特的崇拜反映出()A.阿兹待克人精神价值取向 B.中美洲文明的宗教影响力C.阿兹特克宗教的多元性特征 D.人与自然和谐的起源传说16.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材料最适合探究的主题是()A.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B.新航路开辟的多元路径探寻C.西欧早期的殖民扩张活动 D.北冰洋区域的航海冒险历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英国,以国王为中心,国王隶属封臣的社会地位一般来说要高于中间封臣。大贵族、大主教一般来说都是国王的隶属封臣。中间封臣可能会因国王的赏赐或欣赏而一步步进入贵族阶层,或成为主教、大主教。各直属封臣的社会地位不一样,他们可能是军事役保有,也可能仅仅是个农役租佃保有的农民,军事役的直属封臣团体从一开始就成分复杂,他们中间既有大贵族、大主教、主教,也有众多并不富裕且无权无势的普通人。但是这些人最初在封建等级中都属于同一个阶层。材料二在封建关系中,一方面,封臣依赖于封君,对封君具有人身依附性,这种依附性主要体现在他依赖于封君的封授,本质上他是“从属于他人之人”,即封臣是封君的人;另一方面,封君与封臣之间具有一定的平等因素,封臣本身具有独立性。在封建时期,公共权力“分解”于私人生活的形式中。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友谊源自私人生活,他们之间相互服务的誓约乃至封君统属权力的传承亦皆如此,只有在有相互奉献的地方——保护人给予被保护人以保护、被保护人效忠于保护人,保护人才能合法地持有统属权力。——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莹《英国的封君封臣制度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英国封臣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英国封君封臣的关系。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奥斯曼人扩张过程的重大事件表年份重大事件1362年夺取亚德里亚堡,进而侵占马其顿平原1384年攻占索菲亚,不久便控制整个保加利亚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奥斯曼人大败南斯拉夫人的军队,塞尔维亚帝国灭亡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1516年占领叙利亚1517年征服埃及——摘编自[英]帕特里克·贝尔福《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材料二意大利人继续与阿拉伯商人做生意,双方都“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深感不满,他们想自己另寻一条到东方的航路,以“分享这笔厚利”。——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1)根据材料一,指出奥斯曼人扩张的主要结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结局对东西方贸易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其他欧洲人想“分享这笔厚利”的认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材料二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以上材料均摘自[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早期殖民扩张对殖民地和殖民国家的主要影响。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明是一个社会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表示人类社会对些界改造的进步状态。从文明的这个定义来看,人类文明不是在奴隶社会才有的,而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这是因为,人类自从脱离动物界以后,就进行着改造世界的活动。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也随之改变。由此可见,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摘编自孔令学《人类文明起源于奴隶社会吗?)根据材料,围绕“人类文明的产生”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三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记载,《汉谟拉比法典》原文被刻在一段高2.25米,上部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着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据此可知()A.法典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楔形文字利于法典的传播C.石柱彰显古埃及石刻水平 D.法律内容体现公平与正义【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材料“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着王权的权标的浮雕”可知,法典把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在一起,借神权来为法典和王权加持,这体现出法典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并没有涉及楔形文字利于法典传播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的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不是古埃及,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法典具体内容的描述,无法判断其是否体现公平与正义,排除D项。故选A项。2.在埃及古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法老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法老开始被用于称呼国王,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前945—前720年)以后,法老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法老”的这一演变反映出古埃及()A.文化丰富多元 B.官僚体系的日益完善 C.历史传承独特 D.王权观念的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可知,“法老”一词从指代王宫到称呼国王,再到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这一演变反映出古埃及王权观念的不断发展,D项正确;材料集中反映“法老”称谓的变化,未涉及文化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官僚体系的完善信息,更多是关于国王头衔的变化,排除B项;虽然称谓演变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但题干强调的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从象征到正式头衔),而非静态的独特性,排除C项。故选D项。3.古代印度种姓身份通常是通过出身来确定的,几乎无法改变,这使得人们无法摆脱自己所属的种姓群体,高种姓者往往掌握着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而低种姓者和“贱民”则经常陷入贫困和被剥削的境地。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A.推动了印度社会的进步 B.随时代发展而彻底消亡C.限制了人们的职业选择 D.导致阶层固化贫富悬殊【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据材料“种姓身份世袭,高种姓垄断财富,低种姓贫困被剥削”可知,题干既提到了种姓身份由出身决定难以改变,又指出高种姓者掌握更多财富资源,低种姓者和贱民贫困且受剥削,这体现出阶层固化和贫富悬殊,D项正确;种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排除A项;种姓制度并未彻底被消除,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种姓制度对社会阶层和贫富差距的影响,没有突出对人们职业选择的限制,排除C项。故选D项。4.下图为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地示意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古希腊人口增长过快 B.城邦经济的发展需要 C.城邦政治斗争的结果 D.对土地资源迫切需求【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根据材料可知,在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各城邦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而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殖民地,古希腊人可以控制贸易路线,获取丰富的资源,从而促进商业的进一步繁荣,B项正确;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并没有达到必须依靠大规模殖民来解决生存问题的程度,排除A项;城邦内部政治斗争不是人们大规模到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殖民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古希腊商业发达,商业利益的吸引力要大于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排除D项。故选B项。5.如表所示为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自然环境对各自文化的影响。两者共同说明()地区自然环境影响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经常洪水泛滥苏美尔人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洪水定期泛滥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播种、收获三季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产生 B.洪水催生独特的农业现象C文明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D.历法源于对自然现象观测【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的不同自然环境分别对各自的文化产生了影响,这说明文明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对文化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而非农业现象,排除B项;D项所述只涉及埃及尼罗河流域制定太阳历的内容,没有体现两河流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6.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马其顿军队远征波斯帝国,于公元前332年进入埃及,并建造“亚历山大城”。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军队占领波斯帝国都城苏萨、巴比伦和波斯波利斯,导致波斯帝国彻底覆灭。据此可知,亚历山大远征()A.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 B.主要依靠海军力量取胜C.引发了马其顿内部混乱 D.是为了寻找新殖民地【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率军队远征使得波斯帝国彻底覆灭,他在埃及建造“亚历山大城”,改变了中东地区原有的政治格局,使该地区从被波斯帝国统治转变为受亚历山大帝国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亚历山大主要依靠海军力量取胜,且从历史事实来看,亚历山大的军队是陆军、海军等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信息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引发了马其顿内部混乱,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亚历山大远征主要是为了征服波斯帝国等,而不是为了寻找新的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A项。7.公元402年,西哥特统帅亚拉里克率军大规模进攻意大利半岛,被西罗马军队统帅斯提里科击退,但罗马人自己的权力已经尽失。这表明()A.西罗马帝国军事力量仍强大 B.罗马人已失去对帝国的掌控C.西哥特人未对罗马构成威胁 D.斯提里科成为罗马实际皇帝【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材料“罗马人自己的权力已经尽失”表明罗马人已失去对帝国的掌控,B项正确;根据材料“罗马人自己的权力已经尽失”表明整体上西罗马帝国已面临严重危机,与“军事力量仍强大”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西哥特统帅阿拉里克率军大规模进攻意大利半岛,说明西哥特人对罗马构成了威胁,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斯提里科击退了西哥特军队,没有提及他成为罗马的实际皇帝,排除D项。故选B项。8.据文献记载,两河流域的诸神大多是半人半兽的形象,如苏美尔水神恩基常常以人身鱼尾的造型出现,月神南纳被比喻为“长着天青石胡须的公牛”。在希腊神话中,神既有人形神也有兽形神,虽然十二主神都已经拟人化,但其身上的兽形残迹仍然可以被分辨出来。据此可推知,希腊神话()A.一定程度受西亚神话影响 B.对神的塑造缺乏完整构思C.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 D.凸显了人兽结合神的威严【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在希腊神话中,神既有人形神也有兽形神,虽然十二主神都已经拟人化,但其身上的兽形残迹仍然可以被分辨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都有半人半兽的特点,存在相似性,由此可以推知希腊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亚神话的影响,A项正确;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多样,不能说明对神的塑造缺乏完整构思,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西亚神话与西亚神话的联系,不能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排除C项;材料是在比较神的形象特点,没有提及人兽结合神的威严,排除D项。故选A项。9.《后汉书·西域传》对大秦(罗马帝国)有如下记载:“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由此可知,这一记载()A.反映了罗马经济政治状况 B.揭示了罗马贸易受阻根本原因C.表明汉朝对罗马了解充分 D.凸显了中西方交流的艰难历程【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既提及了罗马帝国的经济情况,如货币使用、对外贸易、谷食价格等,也提及罗马王欲通使于汉等,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罗马的经济政治状况,A项正确;材料只是说安息阻碍了罗马与汉朝通使,未揭示罗马贸易受阻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材料只是对罗马的部分记载,“了解充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的是罗马与汉朝的情况,“中西方交流”范围过大,且重点不是凸显中西方交流的艰难历程,排除D项。故选A项。10.有学者指出,西欧封建时代领主经济,因权力、道义、市场、货币等诸多要素相互嵌入,呈现出实质经济与形式经济共存的特征。在此,该学者意在()A.强调领主经济单一性 B.阐述领主经济的特点C.分析领主经济的弊端 D.探究领主经济的起源【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有学者指出,西欧封建时代的领主经济,因权力、道义、市场、货币等诸多要素相互嵌入,呈现出实质经济与形式经济共存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者指出西欧封建时代的领主经济因多种要素相互嵌入,呈现出实质经济与形式经济共存的特征,这是在阐述领主经济的特点,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强调领主经济单一性”与材料“实质经济与形式经济共存”相悖,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领主经济的特点,未提及领主经济弊端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领主经济起源方面主要涉及自然经济的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发展,但是材料没有涉及这些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1.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林肯城的特许状规定: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保有之达一年零一日,无人反对,而购买土地之人又能证明在此期间内,有声请权之人确在英格兰境内,但未提出异议,则余等将准许此人在将来安然保有此项土地。这一“特许状”的颁发()A.促进了封建庄园经济发展 B.提升了城市居民政治地位C.稳定了城市土地占有关系 D.扩大了英国国王统治疆域【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英王亨利二世给林肯城的特许状规定: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保有之达一年零一日,无人反对,而购买土地之人又能证明在此期间内,有声请权之人确在英格兰境内,但未提出异议,则余等将准许此人在将来安然保有此项土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许状明确了在一定条件下土地购买者可安然保有土地,这显然稳定了城市土地的占有关系,C项正确;特许状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土地购买和保有情况,与封建庄园经济的关系不大,不能据此得出促进封建庄园经济发展的结论,排除A项;特许状内容主要是关于土地保有的规定,没有体现城市居民政治地位的提升,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该“特许状”的颁发对英国国王统治疆域的影响,无法得出“扩大了英国国王统治疆域”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2.阿拉伯帝国时期,无论是巴格达阿拔斯王朝、开罗的法蒂玛王朝,还是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都创办了图书馆和高等学府,并且派使者到处搜罗古文明的典籍,推进翻译运动。阿拉伯帝国这些活动的开展是基于()A.科技的高度发达 B.宗教的广泛传燔 C.帝国的强大兴盛 D.贸易的蓬勃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都创办了图书馆和高等学府,并且派使者到处搜罗古文明的典籍,推进翻译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重视文化教育事业,这主要和阿拉伯帝国的强大兴盛有关,C项正确;这一时期,科技并未高度发达,所以科技高度发达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宗教的传播情况,也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是因为贸易的蓬勃发展而促使阿拉伯帝国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主要是由强大的综合国力决定的,排除D项。故选C项。13.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日本()出处相关内容《吾妻镜》源赖朝于1185年在镰仓设立幕府,掌握了全国的军事和行致权力,天皇朝廷的权力被架空《神皇正统记》北条时政在源赖朝死后,逐渐掌握幕府实权,天皇朝廷试图夺回权力,但在1221年的承久之乱中失败,幕府权力得到进一步巩固A.天皇朝廷与幕府相互扶持 B.幕府逐步确立对全国的统治C.天皇仍是实际最高统治者 D.幕府通过战争掌握全国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概括可知:随着镰仓幕府的建立,天皇的权力被架空,并且在与幕府争夺权力的过程中天皇失败,进一步巩固了幕府的权力,表明幕府逐步确立对全国的统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天皇与幕府是相互对抗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天皇权力的式微与幕府权力的增强,表明天皇逐渐成为表面上的最高统治者而非实际上的最高掌权者,排除C项;仅有第二则史料反映了幕府通过战争的手段和天皇争夺权力,幕府通过战争掌握全国权力不能涵盖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4.高丽成宗年间(981—997年),成宗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设立枢密院(初称中枢院),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省,使其和枢密院对持文武二柄,号称“宰枢两府”,以其中内史门下省的副官(长官中书令为虚位官职)门下侍中作为首相。这反映出高丽当时()A.照搬中国政治制度 B.中枢机构名存实亡C.中央集权遭到弱化 D.政治深受中国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高丽王朝。根据材料可知,高丽成宗年间对应中国的唐宋时期,成宗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枢密院等机构明显受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项正确;虽然高丽设置了类似的机构,但其政治制度也有自身特点,“照搬”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中枢机构名存实亡,反而明确说明了各机构的设置及职责,排除B项;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5.据记载,在阿兹特克人崇拜的众神中,掌管着整个中美洲文明的神羽蛇神昆兹奥考特有着非凡的影响力。传说昆兹奥考特是一位宗教领袖,他领导的宗教强调光明和学识,强调在人与自然之间创造一种和谐与平衡。阿兹特克人对昆兹奥考特的崇拜反映出()A.阿兹待克人的精神价值取向 B.中美洲文明的宗教影响力C.阿兹特克宗教的多元性特征 D.人与自然和谐的起源传说【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他领导的宗教强调光明和学识,强调在人与自然之间创造一种和谐与平衡”可知,阿兹特克人对昆兹奥考特的崇拜反映出阿兹特克人的精神价值取向,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阿兹特克人对昆兹奥考特的崇拜,而不是中美洲文明的宗教影响力,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阿兹特克人对众神中掌管着整个中美洲文明的神羽蛇神的崇拜,而不是阿兹特克宗教的多元性特征,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阿兹特克人对昆兹奥考特的崇拜,并不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起源传说,排除D项。故选A项。16.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材料最适合探究的主题是()A.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B.新航路开辟的多元路径探寻C.西欧早期的殖民扩张活动 D.北冰洋区域的航海冒险历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的欧洲航海探索相关区域。根据材料,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岬角。根据所学知识,材料呈现了不同国家的航海家沿着不同的路线进行航海探索,从不同方向探寻新的航路,体现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多元路径探寻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如对财富的追求、传播宗教等,也未涉及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如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等,排除A项;材料重点在于各国航海家的航行路线探索,并非突出西欧早期的殖民扩张活动,殖民扩张主要涉及掠夺财富、建立殖民地等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仅包含北冰洋区域的航海冒险,还有其他地区,如纽芬兰岛、美洲南端岬角等,D选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英国,以国王为中心,国王隶属封臣的社会地位一般来说要高于中间封臣。大贵族、大主教一般来说都是国王的隶属封臣。中间封臣可能会因国王的赏赐或欣赏而一步步进入贵族阶层,或成为主教、大主教。各直属封臣的社会地位不一样,他们可能是军事役保有,也可能仅仅是个农役租佃保有的农民,军事役的直属封臣团体从一开始就成分复杂,他们中间既有大贵族、大主教、主教,也有众多并不富裕且无权无势的普通人。但是这些人最初在封建等级中都属于同一个阶层。材料二在封建关系中,一方面,封臣依赖于封君,对封君具有人身依附性,这种依附性主要体现在他依赖于封君的封授,本质上他是“从属于他人之人”,即封臣是封君的人;另一方面,封君与封臣之间具有一定的平等因素,封臣本身具有独立性。在封建时期,公共权力“分解”于私人生活的形式中。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友谊源自私人生活,他们之间相互服务的誓约乃至封君统属权力的传承亦皆如此,只有在有相互奉献的地方——保护人给予被保护人以保护、被保护人效忠于保护人,保护人才能合法地持有统属权力。——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莹《英国的封君封臣制度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英国封臣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英国封君封臣的关系。【答案】(1)特点:地位分层明显;成分复杂多样;阶层具有模糊性。(2)关系:封臣对封君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和独立性;平等与不平等交织;权力义务相互制约;体现公共权力私人化。【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西欧。特点:根据材料“国王隶属封臣的社会地位一般来说要高于中间封臣”可得封臣地位分层明显;据材料“军事役的直属封臣团体从一开始就成分复杂”可知封臣身份成分复杂;根据材料“这些人最初在封建等级中都属于同一个阶层”可知封臣阶层具有模糊性。【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西欧。关系:根据材料“对封君具有人身依附性”和“封臣本身具有独立性”可知封臣对封君既有人身依附性又有独立性;据材料“公共权力‘分解'于私人生活的形式中“可知公共权力私人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封君封臣权力义务交织在一起,相互制约,带有一定契约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奥斯曼人扩张过程的重大事件表年份重大事件1362年夺取亚德里亚堡,进而侵占马其顿平原1384年攻占索菲亚,不久便控制整个保加利亚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奥斯曼人大败南斯拉夫人的军队,塞尔维亚帝国灭亡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1516年占领叙利亚1517年征服埃及——摘编自[英]帕特里克·贝尔福《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材料二意大利人继续与阿拉伯商人做生意,双方都“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深感不满,他们想自己另寻一条到东方的航路,以“分享这笔厚利”。——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1)根据材料一,指出奥斯曼人扩张的主要结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结局对东西方贸易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其他欧洲人想“分享这笔厚利”的认识。【答案】(1)结局: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庞大帝国(或建立了奥斯曼帝国)。影响:阻断了传统商路;提高了贸易成本;刺激了欧洲人对新商路的探索。(2)认识:从根本上看,其他欧洲人提出“分享这笔厚利”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这一想法成为欧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的重要动力;其他欧洲人对“分享这笔厚利”的追求,不仅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还引发了欧洲各国之间的殖民竞争;其他欧洲人“分享这笔厚利”的行动给世界带来了诸多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亚洲。结局:据材料可知,1362年夺取亚德里亚堡,进而侵占马其顿平原,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1516年占领叙利亚)和北非部分地区(1517年征服埃及),奥斯曼人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庞大帝国(或建立了奥斯曼帝国)。影响:据所学可知,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阻断了传统商路(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奥斯曼人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即提高了贸易成本;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即刺激了欧洲人对新商路的探索。【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认识:据材料“但是其他欧洲人深感不满,他们想自己另寻一条到东方的航路,以‘分享这笔厚利’”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根本上看,其他欧洲人提出“分享这笔厚利”主要是因为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追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即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这一想法成为欧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的重要动力;据材料“但是其他欧洲人深感不满,他们想自己另寻一条到东方的航路,以‘分享这笔厚利’”并结合所学可知,其他欧洲人对“分享这笔厚利”的追求,不仅是单纯的商业行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伴随着早期的殖民扩张,西方殖民国家为争夺殖民地还引发了欧洲各国之间的殖民竞争;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加剧了殖民地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对殖民地的掠夺,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即其他欧洲人“分享这笔厚利”的行动给世界带来了诸多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材料二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以上材料均摘自[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早期殖民扩张对殖民地和殖民国家的主要影响。【答案】(1)历史条件: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商业革命的影响;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2)影响:对殖民地的影响:给殖民地人民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严重破坏了殖民地的传统经济;欧洲殖民者的文化、宗教等观念对当地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对殖民国家的影响: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推动了殖民国家政治制度的变革;刺激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近代西欧。历史条件:根据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高端保温施工合同补充协议及售后服务
- 二零二五年度建材行业产业园区投资合作协议
- 2025版二手车贷款贷款合同信息备份与安全保密合同
- 二零二五年供应商保密协议承诺书(含内部信息)范本
- 二零二五年智能机房安全监控与维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标志设计知识产权许可与版权登记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二次供水工程应急响应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生态园林景观绿化养护工程劳务承包协议
- 2025版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合同管理及监督规范
- 2025年滑雪教练职业技能测试卷:滑雪教练教学安全与风险防范模拟试题
- 小学英语-三年级升四年级英语阅读理解专项(附答案)
- 农田水利工程监理环保监理实施方案和措施
- 2025年资阳市税务系统遴选面试真题附带题目详解含答案
-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护理
- 肿瘤科质控汇报
- 口腔科发展汇报
- 浙江省杭州市名校2025届七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 品牌年轻化创新-洞察及研究
- 潍坊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护理学科研创新试题及答案
- 广告标识牌、宣传品、物料设计、制作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