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广东省深圳历史中考模拟卷(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浙江余姚河姆渡房屋的木质构件,用到了樟卯技术,起到了固定房屋、抗压、受
拉的作用。这说明当时()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A.原始农业已经普遍产生B.黄河流域文化领先世界
C.原始居民具有生活智慧D.农业生产工具不断革新
2.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U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某同学搜集了玄奘、鉴真、遣唐使、崔致远等的资料,由此推断出他研究学习的
主题是()
A.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B.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D.唐朝发达的科学与技术
4.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论点论据
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修建大运河;明朝修筑
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
长城等
建设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实行
有利于……
行省制度;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等
A.强化君权,禁锢思想B.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C.监督地方,巩固统治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5.千百年来,获得土地是农民的愿望。李自成农民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关于土地问
题的设想分别是()
①“均田免赋”②《天朝田亩制度》
③“扶清灭洋”④《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和
其他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绩是()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D.使中国实现独立自主
7.“发展生产的人为障碍消除,广大翻身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1952年湖
南的丰产运动成绩显著。”该材料可以佐证()
A.土地改革的成效性B.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C.工业建设的迫切性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8.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
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
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
A.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D.“大跃进”运动
9.下表反映了1978年国务院对改善劳动分配制度的要求。据表可知,当时我国
()
5月有条件、有步骤地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
9月各部门尽快提出改革工资、奖励和福利制度的具体措施
允许完成国家计划的企业提取一定数量的利润举办集体福利事业和奖励职
11月
工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展开B.重视生产者的积极性
C.国有企业改革获得较大成效D.强调市场的基础作用
10.1997年6月30日晚上11点钟,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的仪仗队员,都精神抖擞地
踢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向着广场中央缓步踏去,中国人等待了许久的这一时刻终于
要到来了。这一时刻的到来意味着()
A.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B.对外开放的窗口打开了
C.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步D.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发展
11.某同学的课后作业是为这幅反映中世纪西欧庄园农民耕地的画作写一篇简介。如
果按照写对一句得1分的标准,这篇作业可以得()
简介:中世纪西欧的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农民
是领主的佃户。自由农民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图中农民在耕地时两人协作,
驱使牲畜拉犁。
A.0分B.1分C.2分D.3分
12.新航路开辟后,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流入欧洲,
又传到欧洲和美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小麦、水稻等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
欧洲移民一起进入了美洲。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传播
C.全球商品经济十分活跃D.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3.1760—1851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从1个增加到7个,5万人以上的城市,
也从1个增加到13个,2万至5万人的城市还为数不少。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曼
彻斯特人口从3万增加到35万之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业城市。这表明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剧增B.工业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C.劳动力增加提升了生产效率D.人口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
14.关于《共产党宣言》,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
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
无产阶级。”以下对《共产党宣言》的表述正确的是()
A.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
B.得出了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代表未来社会的阶级的结论
C.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它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15.知识梳理在历史学习中有利于系统地掌握历史事件,发现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
系。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名称“新”在何处
A中国新文化运动反对传统思想文化,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文化
B苏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以根除经济危机
D维新变法维新派要求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改革
16.李老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班级群推送了资源包(见下表)。据此可
知,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资料类型名称
漫画《铁幕下的窥视》(1946年3月6日)
条约《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
论文《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美苏冷战对峙
17.下图为2021年世界部分主要经济体GDP和对外贸易增长情况。这反映了()
10
口出口勿进口
5□GDP
(0
3UU—
)5
-—
<¥-
01
鞭-_
-1
-15_
〕_
中
美
本
德
英
国
法
国
国
国
国
日
A.中国同欧美间贸易关系从相互依赖到“脱钩”
B,经济全球化进程整体面临困境
C.外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D.东西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小题18分,第19小题18分,共36分)
18.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下图为中国古代主要环境数据变化示意图O
摘编自陈业新《中国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及其原因初探》
材料二
案例①
位于福建泉州入海口的万安桥是世界著名桥梁,在北宋时修
建,因海而兴的泉州,造船、造桥技术也因此得到极大提高。
建造者利用当地沿海条件,创造性地在桥基和桥墩上养殖牡泉州万安桥
蛎,使桥基结成更加坚固的整体,又可以发展牡蛎养殖业。
案例②
北京社稷坛位于紫禁城西南侧,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古代社
会以农业为根基,因此皇帝要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社稷坛的
五色土布局非常形象地象征了中国的国土特色。东部海洋用青北京社稷坛
色土代表;西部戈壁和沙漠用白色土代表;南方用红色土代表;
北方用黑色土代表;中原地区长期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是皇权
的象征,以黄色土为代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环境变迁的特征。(6分)
(2)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6分)
(3)选择一处中国历史建筑或工程(上述材料之外),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角度,
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6分)
19.深圳某校九年级同学以“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以下是学习成
果部分展板。阅读展板,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展板一【探寻中国饮食演变】
演变图:
文字材料:
美洲作物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如此广泛地传播开来,是由我国“民艰于食”的
民食状况所决定的。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百姓的吃饭
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
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
——摘编自郑南《从玉米、番薯、马铃薯的传入
看外来农作物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民以食为天”,演变图中小历同学填写出②处为小麦,请你帮忙填写①处、
③处分别是我们日常所吃的什么食物。根据上述文字材料,概括美洲农作物传入中
国后产生的影响。(4分)
展板二【探求服饰变化之因】
历代王朝都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等级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
古代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分君臣士庶服装的阶级差别,违者要以僭礼
逾制处以重罚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的服饰逐渐呈现出争奇斗艳、日新月异的景象。如西洋服
近代
装、中山装、时髦的西式摩登妇女装和中国的旗袍交相呼应
现代1978年后,中国人衣着丰富多彩,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服饰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材料提及的古代对服饰的规定体现我国古代封
建社会的什么特征?根据上述表格内容,概括影响服饰变化的历史因素。(4分)
展板三【探看大众传媒之变】
大众传媒包括各种传播信息给大众的媒介和渠道。随着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
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报纸、杂志一广播一电视、电影一互联网等。
★卡片一报纸★卡片二杂志★卡片三报纸
寻1件由利
.5GUMtGNISGRIBAO;:::^!:!:,舄/
jjgg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堂至
三
k辞1………
范例:相关历史事件:相关历史事件:
教的选择.卡片一棍纸
相关历史事件:维新变法展览词:-------展览词:______
展览词:19世纪末《马关条约》签订后,flr★卡片五互联网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石之上却!**2
\wx工
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在各地组色1岁打我
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就有《时务报》,★卡片四电影
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相关历史事件:相关历史事件:
传播,为维新变法做了思想舆论准备
展览词:展览词:
(3)“大众传媒拥有丰富的历史记忆”,请你参考卡片一的范例,从卡片二、三、
四、五中任选一个,写出该传媒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并完成其展览词(包含要素:
时间、时代背景、内容、影响等)。(4分)
展板四【探查交通方式变迁】
1807年1825年1885年1903年1964年
轮船火车汽车飞机高铁
(4)“交通方式不断发展”,请分别说出时间轴上当时的“火车”和“汽车”的动
力机器。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以来世界交通方式变迁呈现的特点。(4分)
(5)综合上述所有的展板,谈谈你对人类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2分)
2025年深圳历史中考模拟卷(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浙江余姚河姆渡房屋的木质构件,用到了樟卯技术,起到了固定房屋、抗压、受
拉的作用。这说明当时(C)
A.原始农业已经普遍产生B.黄河流域文化领先世界
C.原始居民具有生活智慧D.农业生产工具不断革新
2.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B)
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某同学搜集了玄奘、鉴真、遣唐使、崔致远等的资料,由此推断出他研究学习的
主题是(C)
A.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B.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D.唐朝发达的科学与技术
4.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D)
论点论据
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修建大运河;明朝修筑
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
长城等
建设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实行
有利于
行省制度;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等
A.强化君权,禁锢思想B.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C.监督地方,巩固统治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5.千百年来,获得土地是农民的愿望。李自成农民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关于土地问
题的设想分别是(A)
①“均田免赋”②《天朝田亩制度》
③“扶清灭洋”④《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和
其他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绩是(C)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D.使中国实现独立自主
7.“发展生产的人为障碍消除,广大翻身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1952年湖
南的丰产运动成绩显著。”该材料可以佐证(A)
A.土地改革的成效性B.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C.工业建设的迫切性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8.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
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
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C)
A.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D.“大跃进”运动
9.下表反映了1978年国务院对改善劳动分配制度的要求。据表可知,当时我国
(B)
5月有条件、有步骤地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
9月各部门尽快提出改革工资、奖励和福利制度的具体措施
允许完成国家计划的企业提取一定数量的利润举办集体福利事业和奖励职
11月
工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展开B.重视生产者的积极性
C.国有企业改革获得较大成效D.强调市场的基础作用
10.1997年6月30日晚上11点钟,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的仪仗队员,都精神抖擞地
踢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向着广场中央缓步踏去,中国人等待了许久的这一时刻终于
要到来了。这一时刻的到来意味着(C)
A.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B.对外开放的窗口打开了
C.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步D.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发展
11.某同学的课后作业是为这幅反映中世纪西欧庄园农民耕地的画作写一篇简介。如
果按照写对一句得1分的标准,这篇作业可以得(D)
简介:中世纪西欧的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农民
是领主的佃户。自由农民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图中农民在耕地时两人协作,
驱使牲畜拉犁。
A.0分B.1分C.2分D.3分
12.新航路开辟后,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流入欧洲,
又传到欧洲和美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小麦、水稻等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
欧洲移民一起进入了美洲。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D)
A.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传播
C.全球商品经济十分活跃D.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3.1760—1851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从1个增加到7个,5万人以上的城市,
也从1个增加到13个,2万至5万人的城市还为数不少。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曼
彻斯特人口从3万增加到35万之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业城市。这表明
(B)
A.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剧增B.工业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C.劳动力增加提升了生产效率D.人口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
14.关于《共产党宣言》,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
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
无产阶级。”以下对《共产党宣言》的表述正确的是(D)
A.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
B.得出了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代表未来社会的阶级的结论
C.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它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15.知识梳理在历史学习中有利于系统地掌握历史事件,发现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
系。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C)
选项名称“新”在何处
A中国新文化运动反对传统思想文化,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文化
B苏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以根除经济危机
D维新变法维新派要求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改革
16.李老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班级群推送了资源包(见下表)。据此可
知,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D)
资料类型名称
漫画《铁幕下的窥视》(1946年3月6日)
条约《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
论文《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美苏冷战对峙
17.下图为2021年世界部分主要经济体GDP和对外贸易增长情况。这反映了(B)
10
5□GDP口出口勿进口
(0
3UU—
)
-5—
<¥-
T01
鞭-_
5_
-1〕_
中
美
本
德
英
国
法
国
国
国
国
日
A.中国同欧美间贸易关系从相互依赖到“脱钩”
B,经济全球化进程整体面临困境
C.外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D.东西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变化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小题18分,第19小题18分,共36分)
18.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下图为中国古代主要环境数据变化示意图。
——摘编自陈业新《中国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及其原因初探》
材料二
案例①
位于福建泉州入海口的万安桥是世界著名桥梁,在北宋时修
建,因海而兴的泉州,造船、造桥技术也因此得到极大提高。
建造者利用当地沿海条件,创造性地在桥基和桥墩上养殖牡泉州万安桥
蛎,使桥基结成更加坚固的整体,又可以发展牡蛎养殖业。
案例②
北京社稷坛位于紫禁城西南侧,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古代社
会以农业为根基,因此皇帝要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社稷坛的
五色土布局非常形象地象征了中国的国土特色。东部海洋用青北京社稷坛
色土代表;西部戈壁和沙漠用白色土代表;南方用红色土代表;
北方用黑色土代表;中原地区长期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是皇权
的象征,以黄色土为代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环境变迁的特征。(6分)
毁林面积与人口增长呈正比关系;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6分)
(2)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6分)
选择案例①:宋朝时,泉州的造船业水平较高;泉州是著名的大商港;万安桥体现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理念。(6分)
选择案例②:社稷坛体现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理念;具有君主专制色彩;体现
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化。(6分)
(3)选择一处中国历史建筑或工程(上述材料之外),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角度,
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6分)
示例:都江堰(也可以是隋朝大运河、灵渠、明长城等)(1分)
说明: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
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体现了人们因地制宜、合理发挥主
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的品质,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典案例。(5分)
A19.深圳某校九年级同学以“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以下是学习
成果部分展板。阅读展板,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展板一【探寻中国饮食演变】
演变图:
文字材料:
美洲作物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如此广泛地传播开来,是由我国“民艰于食”的
民食状况所决定的。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百姓的吃饭
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
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
——摘编自郑南《从玉米、番薯、马铃薯的传入
看外来农作物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民以食为天”,演变图中小历同学填写出②处为小麦,请你帮忙填写①处、
③处分别是我们日常所吃的什么食物。根据上述文字材料,概括美洲农作物传入中
国后产生的影响。(4分)
①处:水稻;③处:甘薯、玉米、番茄、花生等。(2分)
影响:缓解了突出的人地矛盾;缓解了百姓的吃饭难问题。(2分)
A展板二【探求服饰变化之因】
历代王朝都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等级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
古代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分君臣士庶服装的阶级差别,违者要以僭礼
逾制处以重罚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的服饰逐渐呈现出争奇斗艳、日新月异的景象。如西洋服
近代
装、中山装、时髦的西式摩登妇女装和中国的旗袍交相呼应
现代1978年后,中国人衣着丰富多彩,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服饰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材料提及的古代对服饰的规定体现我国古代封
建社会的什么特征?根据上述表格内容,概括影响服饰变化的历史因素。(4分)
特征:森严的等级制度(或有阶级差别)。(1分)
历史因素:政治制度(礼制、政策导向);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外来服饰的传入);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等等。(3分)
A展板三【探看大众传媒之变】
大众传媒包括各种传播信息给大众的媒介和渠道。随着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
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报纸、杂志一广播一电视、电影一互联网等。
★卡片一报纸★卡片二杂志★卡片三报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计划
- 网络文学国际化战略布局:2025年跨文化传播路径探索报告
- 张掖养犬管理办法
- 新建风井管理办法
- 村居环境管理办法
- 新型页岩气开采技术2025年环境友好型评估与效益分析报告
- 解析2025年疼痛医疗服务市场痛点与创新解决方案深度报告
- 村里花草管理办法
- 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评估报告
- 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创新研究报告
- DBJ50-T-157-202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配备标准
- 消防控制室搬迁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电影音乐欣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农业大学
- 腺样体肥大与鼻炎中医治疗方法ppt课件(PPT 30页)
- 信号检测及估计.pptx
- 天然气制氢工艺及设备简介
- 最新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汽车驾驶员高级、技师国家题库练习题精选455题(附答案)
- 潜水及水下作业通用规则
- 萤石矿年产30万吨采选工程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拿地立项
- 冲击钻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高中地理五三真题(电子版)世界地理填图-完美定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