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化学同步讲义 必修第一册专项基础课时2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_第1页
2025年高中化学同步讲义 必修第一册专项基础课时2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_第2页
2025年高中化学同步讲义 必修第一册专项基础课时2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_第3页
2025年高中化学同步讲义 必修第一册专项基础课时2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_第4页
2025年高中化学同步讲义 必修第一册专项基础课时2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课时2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知道其性质的递变性,能

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2.能根据元素的“位置”“结构”

的特点预测和解释元素的性质。

一、碱金属元素

1.元素的性质——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得失电子情况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一般三4易失去不稳定,表现出金属性

非金属元素一般三4易得到不稳定,表现出非金属性

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元素名称锂钠钾锄艳

元素符号LiNaKRbCs

原子结构c\、

K19)2881心3力281881。5另28181881

不意图

电子层数23456

原子半径/

0.1520.1860.2270.2480.265

nm

从Li到Cs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

递变性

渐增大

最外层均有L个电子,均易失电子,有较强还原性,因此碱金属元

相同点

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

3.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元素Li、Na、K、Rb、Cs(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相同点除葩外,其余都呈银白色,它们都比较软,有延展性,

密度较小,熔点较低,导电、导热性强

密度逐渐增大(钠、钾反常)

递变规律

熔、沸点逐渐降低

①葩略带金色光泽;②锂的密度比煤油的小;③钠的密

个性特点

度比钾大

4.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1)钠、钾与氧气的反应

镇子

钠(或钾)

实验操作嫉最泥三角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燃烧,钠产生黄色火焰,钾产生紫色火焰,钾燃烧更剧烈

2Na+O-^-NaO2

化学方程22

式K+O2—1多种氧化物(产物中金属均为+1价)

钾原子半径比钠原子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弱,钾比钠

实验结论

更活泼,同理,锂可以与Ch反应,但不如钠剧烈。4Li+O2』-2Li2O

(2)钠、钾与水的反应

碱金属

钠钾

单质

;酚肽|■酚限

实验操作钠国通钾画一自

相同点:金属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小球四处游动;

实验现象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的溶液呈红色;

不同点:钾与水的反应有轻微爆炸声并着火燃烧

2K+2H2O=2KOH+

实验原理2Na4-2H2Q=2NaOH+H2t

H2t

实验结论与水反应剧烈程度:K>Na;金属的活泼性:K>Na

5.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⑴相似性

占燃

百广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如Ck+2RW=22RC1

单(或△)

质与水反应:如2R+2H2。=2ROH+HJ

因L与酸溶液反应:如2R+2H+=2R”H2t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化合物

ROH,且均呈碱性

(2)递变性

T丁:,cs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

LFNIJR\c!♦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具体表现如下(按从Li-Cs的顺序):

物质的性质递变规律(Li-Cs)

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Li只能生成Li20;

与氧气反应Na能生成NazO和NazCh;K能生成K2O、K2O2和KCh

反应越来越剧烈,Na与水剧烈反应,K与水反应比Na

与水反应

与水反应更剧烈,Rb、Cs遇水发生剧烈爆炸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化物的碱性

6.从原子结构角度认识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7.元素金属性佚电子的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

依据结论

根据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

越易者金属性越强

难易程度

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

碱性越强者金属性越强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

根据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其盐溶液(碱金属为熔融盐)中置换出来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金属性左强右弱,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同主族下强上弱

对点训练

1.(2022.衢州期末)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Li与H2O反应最剧烈

B.从Li到Cs,其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

C.钾与氧气反应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D.从Li到C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

答案C

解析A项,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向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锂与水反应最不剧烈;B

项,碱金属元素从上向下其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C项,钾与氧气反应可生成多

种氧化物;D项,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向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

2.(2022.汕头潮南区期末)碱金属元素钻(Fr)具有放射性。下列对其性质的预言中,

不亚项的是()

A.它的金属性比Na强,跟水反应更剧烈

B.它的原子半径比Na大,离子半径也比Na+大

C.它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铜

D.它的氢氧化物(FrOH)是一种强碱,使酚醐溶液变红

答案C

解析A项,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舫(Fr)失电子能力比钠的强,则

它跟水反应会更剧烈;B项,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电子层数

依次增多,则Fr的原子半径比Na大,Fr*离子半径也比Na十大;C项,同一主族,

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妨(Fr)失电子能力比钠的强,则它跟水反应会更剧烈,所

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不易得到金属铜;D项,Fr处于第IA族,

最外层电子数为1,最高正化合价为+1,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同一主

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则FrOH的碱性比KOH的强,遇酚酰溶液变红。

3.下列关于碱金属按Li、Na、K、Rb、Cs的顺序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碱金属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表现出强还原性

B.单质的熔点和沸点依次递减

C.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

D.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

答案C

解析金属锂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氧化锂。

【题后归纳】

⑴碱金属还原性最强的是Cs,还原性最弱的是Li。

(2)由于Li、Na、K都能与O2和H2O反应,故实验室中Na、K保存在煤油中,

Li(密度比煤油的小)常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3)碱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可以看作碱金属单质先与H20反应生成碱和H2,

而非直接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二、卤族元素

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F2C12Bt212

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

颜色、状态

(气体)(气体)(液体)(固体)

密度密度逐渐增大

熔沸点熔、沸点逐渐升高

2.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元素名称氟氯澳碘

元素符号FC1BrI

原子结构C小

(+■35)281872818187

小意图必〃

原子半径/

0.0710.0990.1120.132

nm

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易得到电子而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

F-L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

递变性

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的反应

卤素单质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产物稳定性

在暗处剧烈化

F2H2+F2=2HF很稳定

合并发生爆炸

口,光照或点燃,Ue

C12光照或点燃H2+rClI2-----------2HC1较稳定

Br2加热H2+Br2-^-2HBr不如氯化氢稳定

不稳定,同一条件

I2不断加热H2+I22HI

下同时分解

结论与氢气反应越来越困难,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2)单质间置换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

一氯水振荡静置后,溶液由无色变为2Br+Ch=Br+2C1

12

]KBr橙黄色

[r溶液

1一氯水振荡静置后,溶液由无色变为

2F+C12=b+2cr

Li,褐色

!r溶液

-澳水振荡静置后,溶液由无色变为

2I-+Br2=I2+2BE

IKI褐色

[T溶液

4.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①与H2反应:X2+H2W4f^2HX(H2+l2△2HI);

②与活泼金属(如Na)反应:2Na+X2=^=2NaX;

③与H20反应:X2+H2OHX+HXO(X===C1,Br、L本书第二章中C12和

H20反应用“==")。

⑵递变性

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

简单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具体表现如下:

①单质与H2反应越来越难,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其

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即:

稳定性:HF>HCl>HBr>HI;

还原性:HF<HCl<HBr<HI;

酸性:HF<HCl<HBr<HIo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即HClO4>HBrO4>HIO4o

⑶特殊性

①澳是常温常压下唯一的液态的非金属单质。

②卤素单质都有毒,澳有很强的腐蚀性,保存液漠时要加一些水进行“水封”,

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色(检验12),碘易升华。

③C12、Br2、12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CC14、汽油等。

④F无正化合价。

5.从原子结构角度认识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决定

原子最外

相似性易得表现「虱化性

层都含有电子L最低化合

7个电子

价为-1

族一

决定差-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从F-I电

素异性或

子层数依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一逐渐减弱

次增多递变性

1•非金屈性逐渐减弱

6.元素非金属性(得电子的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

依据结论

根据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越易与氢气化合,则其非金属性越强

根据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氢化物的稳

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

定性

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强弱

根据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活动性强的能够置换出活动性弱的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非金属性右强左弱,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同主族上强下弱(稀有气体除外)

对点训练

1.(2022.汕头潮南区高一期末)下列关于F、ChBr、I的比较,不歪项的是()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单质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答案C

解析A项,F、Cl、Br、I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2、3、4、5,随核电荷数

的增加而增多,正确;B项,F、Cl、Br、:[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

力逐渐减小,单质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正确;C项,元素的非金

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Cl>Br>I,F、Cl、Br、I原子

半径增大,与氢原子的作用力逐渐减小,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

加而减弱,错误;D项,单质的颜色分别是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和紫黑

色,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正确。

2.(2022.张掖高一期末)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B.虽然C1的非金属性比Br的强,但盐酸的酸性比氢澳酸的酸性弱

C.卤素单质的密度从F2—I2,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

D.卤素原子半径越小,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答案A

解析A项,氯气、澳、碘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但

氟气和水反应生成HF和氧气,不正确;B项,无氧酸的酸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

属性强弱无关,虽然C1的非金属性比Br强,但盐酸的酸性实际上比氢澳酸的酸

性弱,正确;C项,F2-I2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正确;D项,卤素原子半径越

小,则核电荷数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则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正确。

3.下列不能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A.H2O的热稳定性强于H2s

B.H2s水溶液暴露于空气中变浑浊

C.常温下H2O是液体,H2s是气体

D.O2和Hz化合比S和H2化合容易

答案C

解析H2O的热稳定性强于H2S,能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A不符合题意;

H2s水溶液暴露于空气中,因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单质而变浑浊,根据单质之间的

置换反应,可以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B不符合题意;常温下H2O是液体,

H2s是气体,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元素的非金属性没有关系,故C符合题意;

02和H2化合比S和H2化合容易,可以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D不符合题

思'O

【题后归纳】

(1)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没有正化合价,氟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产

生HF和02;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12变蓝。

(2)比较酸性强弱时,需要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课堂达标训练

1.(2022.昌吉高一期末)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选项事实结论

A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金属性:Na>Mg

金属性:

BCa(0H)2的碱性强于Mg(0H)2Ca>Mg

C由水溶液的酸性:HC1>H2s非金属性:C1>S

D/℃时,Br2+H2=2HBr,I2+H22HI非金属性:Br>I

答案c

解析A项,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说明钠比镁活泼,因此金属性:Na

>Mg;B项,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碱性增强,根据Ca(0H)2的碱性强于Mg(OH)2,其金属性:Ca>Mg;C项,判断

非金属性可以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故应比

较酸性HC104>H2so4;D项,t℃时,Br2+H2=2HBr,I2+H22HI,说明

HI的稳定性比HBr的稳定性弱,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气

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因此能得出非金属性:Br>Io

2.元素周期表中卤族元素(F-I)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从上到下呈现一定的递变

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氢卤酸(HX)的酸性依次减弱

B.单质的颜色加深

C.单质的沸点逐渐升高

D.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答案A

解析A项,卤族元素由上到下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卤酸(HX)

的酸性依次增强;B项,卤素单质由上到下颜色逐渐加深;C项,卤族元素由上

到下相对原子质量增大,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单质沸点越高;D项,卤族

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3.以下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Li<Na<K<Rb<Cs

B.同一种碱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比原子半径小

C.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比较为Li<K<Na<Rb

D.碱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比较为Li+<Na+<K+<Rb+

答案D

解析A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

以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Li<Na<K<Rb<Cs;B项,碱金属原子失去最外层电

子形成离子,同一种碱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比原子半径小;C项,碱金属单质的

密度比较,密度有反常的变化(Na与K的位置颠倒),所以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比较

为Li<K<Na<Rb;D项,碱金属单质还原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的氧

化性逐渐减弱。

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IAIIAIIIAIVAVAVIAVHA

周期

1①

2②⑤

3③⑥

4④⑦

(1)表中(填元素符号)的非金属性最强;(填元素符号)的金属性

最强,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表中元素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o

(3)表中元素⑤、⑦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填化学式)。

(4)表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

+

答案⑴FK2K+2H2O=2K+20H+H2t

1+11)281

(2),力(3)HFHBr(4)HC1O4

解析(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⑦分别是H、Li、Na、K、F、Ch

Bro(1)氟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钾元素的金属性最强,单质钾与水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2K+2H2O=2K++2OH-+H2t。(2)表中元素③是Na,原子结构示意图

Ml)281

是/y/o(3)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

性依次减弱,所以氟化氢的稳定性大于澳化氢。(4)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F,

氟无正化合价,无最高价含氧酸,故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

的为HC1O4O

课后巩固训练

A级合格过关练

1.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锂资源,开发锂的用途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课题。下

列关于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锂是较轻的金属

B.L10H的碱性比NaOH弱

C.锂的化学性质比钠活泼

D.氧化性:Li+>Na+

答案c

解析锂的活动性比钠弱,还原性:Na>Li,氧化性:Na+<Li+,碱性:LiOH<NaOH。

2.如图表示第IA族金属(又称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

列各性质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减金属元素的核电荷数

A.金属性

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C.阳离子的氧化性

D.原子半径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的性质呈增强趋势,其金属性逐渐

增强,其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随核电荷数增大,其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随碱金属的核电荷数递增,其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3.部分卤族元素的某种性质A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A可能表示

A

Cl

Br

核电荷数

A.原子半径B.氢化物的稳定性

C.原子的电子层数D.单质的密度

答案B

解析A项,从C1到I,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项不符合题意;B项,从HC1到

HL稳定性逐渐减弱,B项符合题意;C项,从C1到I,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

多,C项不符合题意;D项,从C12到L,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D项不符合题意。

4.(2022.驻马店高一期末)根据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

B.我(At2)为白色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在氧气中,锄(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D.0.1溶液的酸性:HIO4>HBrO4

答案C

解析A项,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降低;B项,AgCl、AgBr、

Agl均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由浅黄绿色一黄绿色一红棕色一紫黑色,At2不是白色固体;C项,同主族从上到

下金属性逐渐增强,Rb与Na属于同主族,Rb化学性质比Na活泼,Rb在氧气

中燃烧,得到产物更加复杂;D项,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

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即0.1rnollT溶液的酸性:HBrO4

>HIO4O

5.(2022.湛江高一期末)已知一般情况下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具有相

似的化学性质。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为煤下列原子中,与氟

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BCD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氟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为7,故D选项符合。

6.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F2、C12、Br2、1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HF、HC1、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C.F,C「、Br,「的还原性逐渐增强,颜色逐渐变深

D.F2、C12、Br2、12的密度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F\Cl\B「、「均为无色离子,C项错误。

7.有A、B、C、D、E五种金属元素。在相同条件下,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水化物的碱性比A的弱;A、B单质均可以从C盐溶液中置换出C;D单质可

以与冷水剧烈反应并放出氢气;A、B、C、E四种单质分别投入盐酸中,只有E

不放出氢气。则五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D>B>A>C>EB.D>A>B>C>E

C.A>B>C>E>DD.D>E>B>A>C

答案B

解析元素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即金属性:

A>B;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可得金属性:A>C、B>C,且可推知A、B均不与

水反应;D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说明D的金属性最强;E不能和盐酸反应,另

外几种可以,说明E的金属性最弱,因此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D>A>B>C>E。

8.下列有关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金属性:Li<Na<K

B.原子半径:I>Br>Cl

C.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BrO4>HIO4

答案C

解析A项,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减弱,则金属性:K>Na>Li;B项,同

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I>Br>Cl;C项,非金属性越强,

氢化物越稳定,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氢化物稳定性:

HF>HCl>HBr;D项,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

Br>I,则酸性:HClO4>HBrO4>HIO4o

9.下列表述中能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澳强这一事实的是()

A.常温下氯的单质和澳的单质状态不同

B.澳的氢化物比氯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氯气能从澳的氢化物水溶液中置换出澳单质

D.HC1的酸性比HBr酸性强

答案C

解析A项,常温下氯的单质和澳的单质状态不同是由于二者都是由分子构成,

分子之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这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B

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

Cl>Br,所以稳定性:HCl>HBr;C项,在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HBr=2HCl

+Br2,在该反应中CI2为氧化剂,B4为氧化产物,说明物质的氧化性:Cl2>Br2,

能够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澳强;D项,酸性:HCl>HBr,可以证明H—Cl键比

H—Br更容易断裂,不能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澳强。

10.下列事实熊说明元素的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序号事实推论

A用钠单质可以从熔融的氯化钾中制得钾单质金属性:K>Na

Mg、Al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A1可以置

B金属性:Al>Mg

换H2

C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金属性:Na>Mg

DNa与AlCh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金属性:Na>Al

答案c

解析A项,由于钠单质的沸点高于钾单质,所以可用钠单质从熔融的氯化钾中

制得钾单质,不能说明钾的金属性强于钠;B项,比较金属的活泼性是根据金属

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难易,不是根据能否与碱反应生成氢气;C项,根据与水反

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D项,Na与A1C13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

成,是Na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与A1C13溶液反应生成A1(OH)3白色沉淀,无法

据此判断金属性强弱。

11.(2022.安阳林州高一期末)前四周期同族元素的某种性质X随核电荷数的变化

趋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b、c表示碱金属元素,则X表示对应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B.若a、b、c表示卤族元素,则X表示对应简单离子的还原性

C.若a、b、c表第VIA元素,则X表示对应单质的得电子能力

D.若a、b、c表示第IIA族元素,则X表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答案C

解析A项,根据题意,若是碱金属,则a、b、c分别是Li、Na、K,金属性逐

渐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强;B项,若是卤族元素,则a、b、c分别是F、

ChBr,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C项,若是第VIA

元素,则a、b、c分别是0、S、Se,对应单质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

逐渐减弱;D项,若是第HA族元素,则a、b、c分别是Be、Mg、Ca,金属性

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

12.为证明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

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已检查)。

提示:2KMnO4+16HCl(浓)=2KCl+2MnC12+5Cl2t+8H2O。

弹簧夹

浸有%OH7

由溶液的棉花QJc

活塞b

1()mL5mL0.2mol-L-1

-1

..Imol-L溶液

IKNaBr溶液Q/KI

-CC14

BD

实验过程:I.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II.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in.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时,关闭活塞a。

IV.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为验证澳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IV的操作和现象是o

(4)过程ni实验的目的是o

(5)氯、澳、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

渐,得电子能力逐渐O

答案⑴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2)C12+2Br-=Br2+2C「

⑶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四

氯化碳层变为紫红色

(4)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氯气,排除氯气对Br2置换12的实验的干扰

⑸增大减弱

解析(1)装置A中KMnCU固体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b,C12与KI发生反应:Cl2

+2KI=2KC1+I2,则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2)装置B盛有NaBr溶液,Ch

将B/氧化生成Br2,离子方程式为C12+2Br=Br2+2Cro(3)由于C12的氧化

性强于12,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12,要除去C12,防止产生干扰,具体操作:打

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四氯化

碳层变为紫红色。(4)过程HI“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时,关闭活塞a”,

其目的是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氯气,同时排除氯气对Bn置换12的实验的干扰。

⑸由题述实验得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C12>Br2>I2,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同主

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故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级素养培优练

13.X、Y是元素周期表中第VH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

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答案C

解析A项,X原子电子层数多于Y,因此在同族中X在Y的下方,根据同主

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可知,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