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080CCSA1623IDB23/T3927—2024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原则 5测度指标 26测度方法 27测度流程 3附录A(规范性)共同富裕测度指标体系 5附录B(资料性)共同富裕测度计算过程示例 7DB23/T3927—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黑龙江省市场监管人才培养发展中心、黑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哈尔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万福军、刘坦飞、王申国、周幸窈、张大千、刘莹、周廷楠、祃戈、王巧慧、王蒙湘。DB23/T3927—20241共同富裕测度指南本文件给出了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测度指标、测度方法和测度流程。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共同富裕的综合测度。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以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为基本内容、以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为根本原则、以先富带动后富为实现途径,通过辛勤劳动和互帮互助,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3.2测度指标反映共同富裕发展情况的要素。3.3指标权重单一指标在共同富裕测度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4基本原则4.1科学性确保评价基于明确的定义、合理的指标和严谨的数据处理,以科学的方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4.2系统性从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注重指标间的相互关联和整体与部分的协调,以全面反映共同富裕的各个方面。4.3可行性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考虑成本效益,确保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4.4动态性DB23/T3927—20242评价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反映阶段性目标,鼓励创新与进步,确保评价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5测度指标5.1概述实施测度单位按照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足、生活环境宜居、分配公平公正、群体均衡共享、区域协调发展6个一级指标测度共同富裕发展情况。5.2指标描述5.2.1测度指标能全面覆盖被测度地区共同富裕发展情况,客观公正测度被测度地区共同富裕发展水平。5.2.2根据共同富裕测度原则将测度指标分为以下6个维度:a)物质生活富裕:衡量居民在经济收入、消费能力、财产积累等方面的富足程度;b)精神生活富足:衡量在文化素养、精神追求、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度与建设情况;c)生活环境宜居:衡量居住环境的质量、公共服务的完善程度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d)分配公平公正:衡量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公平;e)群体均衡共享:衡量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受益程度是否均衡;f)区域协调发展:衡量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程度。5.2.3测度指标分为3个层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共同富裕测度指标体系见附录A。5.2.4可根据被测度地区建设现状与建设导向,适当取舍测度指标。6测度方法6.1计算方法各指标根据具体分值,采用加权法,按照测度指标中赋予的权重逐层加权求和,得到总测度值。计算如下:一级指标Km按式(1)计算:式中:Km——第m个一级指标测度值;ki——第个二级指标测度值;wi——第个二级指标的权重;n——二级指标总数。二级指标的计算方式与一级指标相同。总测度值按式(2)计算:式中:DB23/T3927—20243K——总测度值;Wi——第个一级指标的权重;n——一级指标总数。6.2确定权重6.2.1采用科学方法合理确定各项测度指标的权重,具体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主成分分析法;——其他方法。6.2.2每级指标对应上一级指标的权重总和为100%。6.2.3宜对一级指标的权重进行限定。物质生活富裕指标的权重宜不低于15%,精神生活富足指标的权重宜不低于20%,生活环境宜居指标的权重宜不低于20%,分配公平公正指标的权重宜不低于15%,群体均衡共享指标的权重宜不低于5%,区域协调发展指标的权重宜不高于10%。以上一级指标的限定权重总和为85%,剩余15%由测度小组在满足上述权重限定要求基础上,根据测度对象实际情况合理分配。6.2.4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的权重,根据被测度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合理分配。6.3确定范围6.3.1总测度值满分为1。6.3.2可根据以下划分,判定被测度地区的共同富裕发展水平:——高水平:总测度值在0.8以上。在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足、生活环境宜居以及分配公平公正等方面都表现出色。——中上水平:总测度值在0.6-0.8之间。在多个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但仍有提升的空间,特别是在某些关键指标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中低水平:总测度值在0.4-0.6之间。在共同富裕的某些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改进和提升。——低水平:总测度值在0.4以下。在共同富裕的多个方面都表现不佳,需要全面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7测度流程7.1测度范围选取被测度地区的范围。7.2测度方式宜选择自我测度或第三方测度。7.3测度小组宜成立由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多领域的人员或专家组成的测度小组。7.4测度方案测度小组依据被测度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测度指标、测度方法与指标权重。DB23/T3927—202447.5实施测度7.5.1开展测度工作前,宜推选了解当地情况的专家担任测度小组组长。7.5.2宜召开测度工作会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介绍测度组成员及测度分工;——向被测度地区说明测度的范围、方法和流程。7.5.3测度数据可由被测度地区提供,或由测度小组进行收集。测度小组要验证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7.5.4测度小组依据选取的测度指标、方法与权重进行测度,利用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计算各指标的分值和总测度值。共同富裕测度计算过程示例见附录B。7.6测度结果7.6.1测度小组提交测度结果,并向被测度地区进行反馈。7.6.2测度小组宜提供测度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被测度地区的基本情况;——测度指标与方法;——测度过程;——各级指标的分值;——测度结果;——测度小组意见;——测度时间。DB23/T3927—20245(规范性)共同富裕测度指标体系共同富裕测度指标体系见表A.1表A.1共同富裕测度指标体系表6表A.1共同富裕测度指标体系表(续)重数DB23/T3927—20247(资料性)共同富裕测度计算过程示例B.1确定测度指标体系与权重具体指标可由测度小组专家依据附录A及测度地区的实际情况共同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均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B.2数据搜集与处理建议依据指标体系以搜集客观数据为主。具体过程如下:——搜集第三级指标的数据;——运用最大最小值法对第三级指标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具体公式如下:归一化值=(原始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归一化值=(0.56-02022年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归一化值=(0.48-02023年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归一化值=(0.62-0B.3计算过程归一化处理后的第三级指标值量纲统一,可应用于共同富裕水平的测算,测算方法为加权法。具体测算过程示例如下:——三级指标1的值(归一化处理后)*三级指标1的权重+三级指标2的值(归一化处理后)*三级指标2的权重+三级指标3的值(归一化处理后)*三级指标3的权重+......=二级指标1的值;其中,二级指标1对应的N个三级指标的权重总和应为100%。示例:假设,2021年三级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20%,则:二级指标经济提质增效计算值=0.56*15%+0.48*25%+0.62*30%+0.42*10%+0——同理,三级指标4的值(归一化处理后)*三级指标4的权重+三级指标5的值(归一化处理后)*三级指标5的权重+......=二级指标2的值;其中,二级指标2对应的N个三级指标的权重总和应为100%。——二级指标1的值*二级指标1的权重+二级指标2的值*二级指标2的权重+二级指标3的值*二级指标3的权重+......=一级指标1的值;其中,一级指标1对应的N个二级指标的权重总和应为100%。示例:假设,2021年二级指标经济提质增效、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结构升级的值分别为0.56、0.48、0.62,权重分别为30%、40%、30%,则:一级指标物质生活富裕计算值=0.56*——同理,二级指标4的值*二级指标4的权重+二级指标5的值*二级指标5的权重+......=一级指标2的值;其中,一级指标2对应的N个二级指标的权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电热水龙头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甜糯玉米市场供需平衡预测及发展行情监测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猕猴桃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下课程一体化的评估与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 教育技术与商业融合的案例分析
- 运营保险知识培训课件
- 教育游戏化的智能技术应用研究
- 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政策探析
- 商业智能技术的趋势预测与策略制定
- 教育信息化与技术集成应用
- 山东某智慧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N1叉车司机考试试题(附答案)
- 新建自体血液回收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GB/T 45004-2024钢铁行业低碳企业评价指南
- 2024年鲜食玉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
-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标准解读
- 2021网络布线省赛评分标准(公开稿)
- 物流园区安全管理手册
- 手糊补强工A卷考试 (1)附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