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_第1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_第2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_第3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_第4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3河南高一期中)下图所示为辽天赞年间(922—926年)和大康年间(1075—1084年)铸造的铜钱。这反映出辽朝()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深受汉族文化影响C.金属冶炼技术高超D.社会秩序比较安定2.《宋史》记载,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这表明西夏()A.行政机构运行正常B.官僚队伍人员庞杂C.臣服于北宋的统治D.制度基本模仿北宋3.(2023浙江台州高一期末)金朝某一民族管理系统,其成员平时在各自部落内从事狩猎等活动,一遇战争,青壮年便应征召去打仗,并自备武器、军马和粮草。据此可知,该系统()A.提高了金朝的行政效率B.形成了兵农合一的鲜明特色C.放弃了游牧民族的传统D.加速了契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4.宋辽金对峙时期,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认为金、宋都是“中国”。上述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A.各民族生活习俗趋同B.区域间的经济交流频繁C.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D.中原经济文化始终领先5.元朝,急递铺在传送公文时用木匣封锁,标明号码、日期等,各铺传递均要验件签押。这一举措旨在()A.减轻急递铺的负担B.提高行政管理效率C.保证急递公文安全D.保障政务信息畅通6.元朝对边疆的管理,开了在中央政权中设置具体管理地方机构的先河,这主要表现在元朝设立了()A.枢密院 B.宣政院C.中书省 D.理藩院7.13世纪末,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隶属于福建行省泉州府,主要负责巡逻和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它的设置有利于()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C.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D.行省制度在全国范围推行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8.下表所示为辽朝部分皇帝的相关记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记载出处(辽太宗)德光本名耀屈之,后慕中华文字,遂改焉《旧五代史》帝(辽圣宗)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辽史》帝(辽兴宗)工画,善丹青,尝以所画鹅、雁送诸宋朝《契丹国志》A.宋辽之间的冲突逐渐消失B.契丹人坚持民族本位观念C.辽朝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D.汉文化对契丹人影响较深9.金朝前期,将居于女真故地的猛安谋克迁往占领区,“凡屯田之所,自燕山之南,淮、陇之北,皆有之,多至六万人,皆筑垒于村落间”。据此可知,猛安谋克的迁移()A.受到了游牧民族的袭扰B.加速了女真族腐化衰落C.促进了女真族封建化进程D.拓展了金朝的统治区域10.有观点指出,元朝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说明元朝的行中书省()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B.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C.促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彻底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1.元朝有官员在担任云南平章政事期间,“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把中原地区种桑、养蚕的经验介绍过去。这些举措()A.加速了海外贸易的发展B.促进了西南边疆的开发C.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萌芽D.瓦解了小农经济的基础12.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A.元朝时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B.元朝时边疆和内地民族联系加强C.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疆域辽阔D.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13.(2023福建泉州高一期中)下表是在辽宋夏金时期有关“中国观”的观点。据此归纳最为贴切的主题是()观点一辽金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扩大到辽金统治之下的东北和西北地区,使“中国”的范围不再局限于长城以南观点二辽金王朝以“中国”自居则使“中国之民”不再仅代指汉族,也包括在辽金两朝生活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观点三“中国”一词不再是区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民族标记,而是成为少数民族与汉族共有的政治符号,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名词A.国家统一民族共生B.多元一体国家认同C.实现汉化民族交融D.共处华夏友好和平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北宋时期,“中国”的概念在地理上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摘编自郑炜等《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材料二元人“中国观”的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人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的“中国观”,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元代“中国观”的新变化。

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1.B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辽朝发行铜钱借鉴了中原汉族王朝铜钱的模式,这表明辽朝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单凭辽朝发行铜钱不能表明当时辽朝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金属冶炼技术的信息,得不出辽朝金属冶炼技术高超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辽朝社会安定的信息,排除D项。2.D解析材料表明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西夏行政机构的运行情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其官僚队伍人员情况,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宋夏关系,推断不出西夏臣服于北宋的统治,排除C项。3.B解析据材料可知,题干中的管理系统指金朝的“猛安谋克”,民户平时耕作,战时出征,具有兵农合一的鲜明特色,故选B项。4.C解析辽人、金人都自称“中国”,体现了当时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认同,并不代表各民族生活习俗趋同,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区域间的经济交流,排除B项;仅由材料无法得出中原经济文化始终领先,排除D项。5.C解析据材料可知,元朝对公文的传递管理严格,这样有利于保证急递公文安全,故选C项;据材料可知,这种做法增加了急递铺的负担,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元朝急递铺的运作,而急递铺主要传递公文,不属于行政机构,排除B项;急递铺主要传递公文,政务信息不全是通过公文传达,排除D项。6.B7.A8.D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辽朝皇帝对汉文化的推崇与学习,D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宋辽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消失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汉文化的学习,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辽的治国政策,排除C项。9.C解析据材料可知,猛安谋克从东北地区迁往长城以南,女真族与汉族相互交融,加快了女真族封建化进程,故选C项;猛安谋克的迁移是配合女真族开疆拓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排除A项;女真族腐化衰落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拓展了金朝的统治区域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10.A解析由“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可知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项错误;秦朝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C项错误;D项过于绝对,排除。11.B解析元朝时期,官员把中原地区先进的种桑、养蚕生产技术传到云南,教民播种,发展水利,促进了西南边疆的开发,故选B项;海外贸易指经海路同外国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教民播种、种桑和养蚕,巩固了小农经济的基础,而非瓦解,排除D项。12.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原与西域互有人员往来与交流,故A项正确。13.B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