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T模块导航—T学习目标—
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
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模块三核心考点精准练
3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
安禄山晋升节度使,受唐玄宗信任.
「新课导入安禄山野心膨胀,与中央矛盾加深.
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唐朝走向衰落.
朝政腐败,奢侈之风盛行.
背景民众负担重,社会矛盾尖锐。
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权力集中。
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
过程占领洛阳、长安,唐玄宗逃亡。
唐肃宗继位,郭子仪率军平叛。
一.安史之乱
国势由盛转衰。
后果社会经济破坏,北方损失严重。
中央权力衰微,藩镇割据。
相关史事唐玄宗后期,朝政黑暗腐败。
人物扫描郭子仪,平叛有功,被誉为中兴名臣。
统治腐朽,藩镇割据严重。
月京
第4课安史民众生活困苦,连年灾荒。
之乱与唐
874年,王仙芝起义,后黄巢领导。
朝衰亡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过程黄巢建立大齐政权,唐僖宗逃亡。
朱温投降唐朝,镇压起义,后建立后梁政权。
一_藩镇割据,政治腐朽。
唐朝灭亡原因
农民起义,经济崩溃。
「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概况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
-北汉:割据太原。
「藩镇割据局面延续。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特点一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L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一相关史事一周世宗柴荣,改革使政权强大,为北宋统一打下基础。
卜材料研读一五代时期武将掌权,造成朝延威令不行,藩帅劫财,社会动荡。
杜甫《无家别》反映人烟断绝,社会动荡。
「1.安史之乱社会现象
搜集其他唐诗中反映安史之乱的诗句。
L课后活动一
12.了解五代十国政权名称由来。
3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
第4保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唐玄宗天宝年间,胡人安禄山晋升为节度使,深受唐玄宗信任,
据说他为取悦唐玄宗和杨贵妃,以300多斤的体重、在他们面前跳当
时流行的胡旋舞,旋转如飞、安禄山手握重兵,野心逐渐膨胀,导致
与中央的矛盾加深。755年,安禄山发动大规模叛乱、唐朝从此走向
衰落。这场叛乱为什么会发主。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唐代三彩陶武士立俑
一、安史之乱
(-)背景
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
也日益紧张。
相关史事
唐玄宗在位后期,沉湎于享乐,息理朝政、他重用的杨国忠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
能、使朝政黑暗腐败。
2.各地苴度使势力膨胀。
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节度使制度
唐代的地方军政长官。随着
边疆形势的发展,唐睿宗时期始
设。唐玄宗年间,在北方的平卢、
范阳、河东等十边镇设立节度使
或经略使,他们掌握地方财政、
军事以及行政大权
(二)概况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这年被平定。
人物扫描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以武举从军。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仅率军
平叛,收复河北、河东,后收复长安和洛阳。763年,吐蕃(bo),回纥趁乱袭扰,长安失陷,
郭子仪率军再次收复长安。郭子仪因功勋卓著获封汾阳郡王,被誉为中兴名臣。
(三)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
的局面。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为了安抚安史降将,唐政府
在安史旧地依然设置节度使,让他们管辖;而
参加叛乱有功的内地诸将也纷纷请赏,唐政府
在内地也相继设置节度使。
这些节度使拥有地方的军事、行政大权,
不向朝廷缴纳贡赋,“虽称簿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李怀仙传》),逐渐形成藩镇割
据局面。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
问题思考:如何评价唐玄宗?
时期开元年间(713—741年)天宝年间(742—756年)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任人唯亲;身居后宫,不
统治
理朝政;纵情享乐,奢侈
措施冗员;发展经济,改革币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成风
结果唐朝鼎盛,“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一)黄巢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农民起义军
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事件性质影响
安史使唐朝社会遭受了空前浩劫,对社会经济
叛乱,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之乱造成了极大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黄巢农民起义,是反抗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阶级
给唐朝统治致命打击
起义斗争
(-)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概况
1.五代: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相关史事
周世宗柴荣,志向远大,即位后极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他在政治上加强中
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
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他率军南征北战,决心统一全国,在北伐途中,不幸突患急病,
被迫退兵回朝,39岁去世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
的北汉
(-)实质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材料研读
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五代之乱,朝延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
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
-----赵翼《廿(ni^n)二史札记》卷二十二
说说五代时期武将掌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1.政权更迭频繁:五代时期,武将势力强大,导致政权更迭频繁。各路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
一旦中央政权弱化,便有武将起兵篡位,使得政局极不稳定。
2.削弱中央集权:武将掌权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威大大削弱,朝廷的命令在地方难以执行,各
地节度使各自为政,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社会动荡不安:由于武将专权,地方治理混乱,战事频发,百姓生活不得安宁,社会秩序
遭受严重破坏。
4.经济破坏严重:连年战乱导致农业生产受损,商业停滞,社会经济遭受重创。
(三)发展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二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易混易错
1.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地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
势力的矛盾斗争。
2.安史之乱和黄果起义并没有直接导致唐朝的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
灭亡。
3.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期的政权是先后出现的,而十国是同时并存的。
课后活动
1.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同庐但蒿藜。我里
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
说说杜甫诗《无家别》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请再从其他唐诗中搜集反映安史之乱的诗句。
【答案】
社会现象:
1.人口流失严重:诗中提到的“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说明因为战乱,大量人口逃离家园,造成原有
的人口密集地区变得人烟稀少。
2.家园荒废:“同庐但蒿藜”描绘了家园的荒废,蒿藜是指杂草,说明曾经居住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一片荒草
地。
3.社会结构破坏:“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反映了社会结构的严重破坏,年轻力壮的男子大多战死或逃
亡,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
诗句: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北征》:“百万壮士尽凋零,几人归得几人回。”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通过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生活,间接反映了安史之乱前的社会风气)
2.查找资料,了解五代十国政权名称由来。
【答案】
【五代】:
后梁:由朱温于907年建立,他原本是唐朝的节度使,被封为梁王,推翻唐朝后,自称皇帝,国号梁,定
都开封,史称后梁。
后唐:由李存勖于923年建立,他是沙陀族人,原为晋王李克用的儿子,以恢复唐朝为名,消灭后梁,建
立国号唐,史称后唐。
后晋:由石敬珊于936年建立,他是后唐的节度使,通过向契丹称臣并割让燕云十六州,获得契丹的支持,
推翻后唐,建立国号晋,史称后晋。
后汉:由刘知远于947年建立,他是后晋的节度使,在后晋被契丹灭亡后,他自立为帝,国号汉,史称后
汉。
后周:由郭威于951年建立,他是后汉的将领,推翻后汉,自立为帝,国号周,史称后周。
【十国】:
前蜀:由王建于907年建立,他是唐朝的节度使,唐朝灭亡后,他在四川地区自立为王,国号蜀,史称前
蜀。
后蜀:由孟知祥于934年建立,他是后唐的节度使,在前蜀灭亡后,他在四川地区自立为王,国号蜀,史
称后蜀。
吴:由杨行密于902年建立,他是唐朝的节度使,在淮南地区自立为王,国号吴。
南吴:由徐知诰于927年建立,他是吴国的权臣,后来篡位自立,国号吴,因其地理位置在南方,史称南
吴。
南唐:由李葬于937年建立,他是南吴的权臣,篡位后改国号为唐,因其地理位置在南方,史称南唐。
吴越:由钱镂于907年建立,他是唐朝的节度使,在浙江地区自立为王,国号吴越。
闽:由王潮于909年建立,他是唐朝的节度使,在福建地区自立为王,国号闽。
南汉:由刘隐于917年建立,他是南吴的节度使,在广东地区自立为王,国号汉,因其地理位置在南方,
史称南汉。
荆南(南平):由高季兴于907年建立,他是唐朝的节度使,在湖北地区自立为王,国号荆南,因其地理
位置在南方,也称南平。
北汉:由刘崇于951年建立,他是后汉的宗室,在后汉灭亡后,在山西地区自立为王,国号汉,因其地理
位置在北方,史称北汉。
这些政权名称的由来多与【建立者的身份、原有封号、地理位置以及政治宣称】有关。
模块三核心考点精准结
一、单选题
1.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
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
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C.励精图治、重用贤能D.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答案】B
【解析】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
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
后期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
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
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
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读下图,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
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618年907年
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
【答案】C
【解析】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
世的局面;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故选C。
3.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B.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D.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这是对安史之乱危害的评价和认识,属于历史观
点,故C符合题意;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这是对唐朝建立的陈述,是史实;唐太宗时,将文
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是对唐和吐蕃和亲的陈述,是史实,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这是对
鉴真东渡的陈述,是史实。故选C。
4.施展在《枢纽》一书中说:“但是安史之乱意外地促成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战乱起后,大量人口逃至江
南。”“安史之乱改变了淮南、江南地区的人口密度。”从这些叙述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B.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唐朝中后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D.劳动力是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唐朝中后期北方人口大批
南迁、劳动力是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材料没有体现出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5.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B.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C.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黄巢起义加剧了唐朝的社会危机
【答案】D
【解析】黄巢起义发生的政治原因除了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外,与安史之乱有很大关系,即安
史之乱后繁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激化了社会矛盾。黄
巢起义直接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冲击了最高统治者,加速了唐朝的灭亡。故D不是安史之乱爆发
的原因。ABC三项所述均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6.下表记录的是唐朝中期(780年)中央与地方钱、粮两税的分配情况,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导致了()
支出总额
项目
中央提成额地方留成额
钱税1089.8万贯2050万贯
粮税215.7万石1400万石
A.黄巾起义B.八王之乱C.藩镇割据D.倭寇猖獗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图表可知,唐朝中期留在地方的钱税和粮税远远高于中央,这会造成地方富裕,中央财
政匮乏。地方富裕极容易形成藩镇割据,C项正确;黄巾起义在东汉末年,排除A项;八王之乱发生在西
晋,排除B项;倭寇猖獗在明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7.阅读下面材料,杜甫诗中所描绘的“世乱”的影响是()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节选)
A.使唐室内地空虚B.引发了黄巢起义C.使唐朝由盛转衰D.导致了唐朝灭亡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杜甫《无家别》”可知与安史之乱有关。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
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
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C项正确;使唐室内地空虚,是安史之乱之前,排除项A;黄巢起义远在安
史之乱之后,排除B项;朱温建立后梁,导致了唐朝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
8.示意图可以直观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下列示意图中空白方框处的事件是()
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大泽乡起义D.五代十国更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和示意图可知,唐玄宗后期,由于他荒废朝政,唐朝军
队战斗力下降,同时,安禄山等节度使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它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
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A符合题意;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故B不符合题意;大
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故C不符合题意;907年到960年,五代十
国更迭,故D不符合题意。
9.安史之乱使得北方生产大受摧残,田地荒芜,人们流离失所,许多州县成为废墟。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上述现象说明安史之乱的影响是()
A.导致南方超越了北方B.使边疆地区更加动荡
C.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D.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新现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影响。题干材料多角度论述了安史之乱带来的危害,这些状况表明了唐朝的
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导致南方超越北方是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之后,A不符合题意;使边疆地区更加动荡和
出现藩镇割据现象是安史之乱带来的其中两个方面的影响,不能完全概括题意,排除B、D;故选C。
10.以下符合唐末农民起义背景的是()
A.藩镇割据局面的结束B.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
C.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D.安史之乱的爆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唐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后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愈发严重,因
此爆发了农民起义。故选B。
11.唐朝后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
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①唐末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②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相互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④连年的灾荒使得人民无以为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
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
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农民起义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逐渐控制朝政,
907年,建立政权,唐朝灭亡。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12.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如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隋朝①五代十国两宋元朝
rS------A------Y----------A——
IIII■tL
581618907127112761368(年)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①处的两个事件618至90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王朝是唐朝。618年,在太原
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步衰落,907年灭亡,
A项正确;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排除B项;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
府,排除C项;1635年,皇太极改族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排除D项。故选A项。
13.隋朝灭亡后,唐朝是世界上公认的强盛王朝之一,各国遣唐使频繁往来唐朝,唐朝制度和文化等被很
多国家效仿。请你说出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人分别是()
A.李渊黄巢B.李世民黄巢C.李世民朱温D.李渊朱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建立唐朝;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
政权,唐朝灭亡。
14.“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下图人物青年时期壮志凌云
的一首诗,他是()
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朱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黄巢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及图片反映的人物为黄巢。故选C。
15.唐末农民起义规模巨大,深究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唐朝后期政治黑暗
②灾荒连年
③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严重
④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无法生活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的态势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
大规模起义。
16.下表反映了907-960年的政权更迭,这种局面的实质是()
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建立者朱温李存瑁石敬瑞刘知远郭威
称帝前身份唐朝节度使唐朝晋王后唐节度使后晋节度使后汉节度使
A.阶级矛盾尖锐B.宦官专权的结果C.民族政权并立D.藩镇割据的延续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五代政权的开国君主全是手握重兵的武将出身,这种局面的实质是藩镇
割据的延续,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阶级矛盾尖锐,排除A项;材料主旨反映的是五代政权更迭的
实质,与宦官专权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的是五代政权更迭的实质,没有体现民族政权并立,排
除C项。故选D项。
1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图中空格内应填写的是()
|隋朝|=>J唐朝|匚=>j]匚二>|宋朝|
A.春秋战国B.三国鼎立C.南北朝D.五代十国
【答案】D
【解析】D.根据示意图和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
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
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故D正
确。春秋战国、三国鼎立和南北朝都在隋朝之前,故ABC错误。故选D。
18.从表面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
一的因素,而且统一的因素在不断增长。统一的因素包括()
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从表面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
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的因素在不断增长。统一的因素包括: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③各地经济发
展的密切联系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
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所以,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
立,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
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二、材料解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
年份726年742年755年760年821年
总人口数(约)4142万4531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织造智能产业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 2025-2030中国茴香味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自行车暖臂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钛矿分选仓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飞虫综合治理中标协议
- 2025-2030中国胡桃油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绿豆糕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纹身后护理产品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紧凑型变量压缩机(CVC)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管式电晕放电臭氧发生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GB/T 3785.3-2018电声学声级计第3部分:周期试验
- 焦化厂生产工序及工艺流程图
- 特变电工-财务报表分析课件
- optimact540技术参考手册
- 第一章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介绍课件
- 产品QC工程图 (质量保证工程图)Excel表格
- 人民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
- 电气平行检验用表
- GB∕T 14527-2021 复合阻尼隔振器和复合阻尼器
- 患者随访率低原因分析以及对策
- DB32∕T 2349-2013 杨树一元立木材积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