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讲原电池
、考试要求
1.能分析、解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2.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3.能够书写常见化学电源的
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考点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必备知识整合
1.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①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燃料电池的两个电极可以相同)。
③形成闭合回路,需满足三个条件:a.存在电解质;b.两电极直
接或间接接触;c.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1)图解原电池工作原理
(2)电极反应
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Cu2++2e-==Cu,还原反应。
2+2+
总反应:Zn+Cu=Cu+Zno
【微思考】装置中的盐桥有哪些作用?
提示: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维持两电极电势差(中和电荷),
使电池能持续提供电流。
3.原电池的应用
(1)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原电池中,负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强
的金属,正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2)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
加快。
(3)用于金属的防护:将需要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的正盘而
受到保护。
(4)设计原电池:首先将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其次根
据原电池的反应特点,结合两个半反应找出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
液。
【基础辗晒根据反应2FeC13+Cu===2FeCb+CuC12设计原电池,在
方框中画出装置图,指出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式:
①不含盐桥②含盐桥
Cu『
cuAAc
共桥共
王----一,
FeCl:溶液CuCb溶液FeCh溶液
负极:Cu2e——"
正极:2Fe3++2e——2Fe?+
|秒判正误卜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放热的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X)
(2)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负极。(V)
(3)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一定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X)
(4)一般来说,带有“盐桥”的原电池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
效率高。(V)
(5)实验室制备H2时,用粗锌(含Cu、Fe等)代替纯锌与盐酸
反应效果更佳。(V)
对点题组突破“提能力
题组一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
1.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利用铝条、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表、
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组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D)
自
电极a一二二一『二二一电极b
鲁二皆一橙汁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B.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
C.图中a极为铝条、b极为锌片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
D.图中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
锌片
解析: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正确;根据
题图可知,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故B正确;
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该装置是原电池,放电时能产生
电流,故C正确;该装置是原电池,锌是负极,铜是正极,原电池
放电时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D错误。
2.(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二诊)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观察到与
铜导线连接的灵敏电流计指针明显偏转,烧杯a中裸露线头周边溶液
蓝色逐渐加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b中导线与硫酸铜浓溶液构成负极区,发生氧化反应
B.若a中滴加几滴稀NaOH溶液,降低溶液中C/+浓度,则有
利于电极反应进行
C.当两侧溶液中Cl?+浓度相等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停止偏转
D.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烧杯a移动
解析:烧杯a中裸露线头周边溶液蓝色逐渐加深,说明Cu2+浓度
增大,发生反应Cu—2e--Cu2+,a中导线与硫酸铜稀溶液构成负极
区,b中导线与硫酸铜浓溶液构成正极区,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若a中滴加几滴稀NaOH溶液,NaOH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Cu2+
浓度减小,通过Cu—21==Cu2+补充Ci?+浓度,故B正确;当两侧
溶液中C/+浓度相等时,不存在浓度差,没有电流产生,灵敏电流计
指针停止偏转,故C正确;盐桥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烧杯a为负
极,故D正确。
方法技巧
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四方法
①失去电子的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
依据反应类型应;②得到电子的电极为正极,发生还
原反应
①电子流出的电极为负极,电子经外电
依据电子定向移动方向和
路流入正极;②电流流出的电极为正极,
电流方向
电流经外电路流入负极
依据离子移动方向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一般不断溶解、质量减小的电极为负极;
依据电极现象有固体析出、质量增加或不变或有气体
产生的电极为正极
[特别提醒]原电池的正、负极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
电解质溶液有关,不要形成思维定势——活泼金属不一定是负极,但
发生氧化反应的一定是负极。
题组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
3.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
象如下:
br<ShabiCCdad
<■-7
实验/<——
--二二二二二一二二二二二二
装置_三_
CuSO酒液稀硫酸露病靛
部分a极质量减b极有气体d极溶解;c
电流从a极
实验小;b极质量产生;c极无极有气体产
流向d极
现象增加变化生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C)
A.a>b>c>dB.b>c>d>a
C.d>a>b>cD.a>b>d>c
解析:把四个实验从左到右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则由实验①可
知,a作原电池负极,b作原电池正极,金属活动性:a>b;由实验
②可知,金属活动性:b>c;由实验③可知,d作原电池负极,c作
正极,金属活动性:d>c;由实验④可知,d极为原电池负极,a极
为原电池正极,金属活动性:d>a。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活动,将氧化还原反应:2Fe3+
+2F=2Fe2++L,设计成带盐桥的原电池。提供的试剂:FeCb溶液,
KI溶液,其他用品任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设计的原电池装置图,并标出电极材料、电极名称及
电解质溶液。
灵敏电流计一
正极(I沛~转~千~翼~_1峥极(C)
FeCl:,溶液KI溶液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一2el==l2。
(3)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电路导线中王(填“有”或“无”)电
流通过。
(4)平衡后向FeCb溶液中加入少量FeCb固体,当固体全部溶解
后,则此时该溶液中电极变为鱼(填“正”或“负”)极。
解析:(1)先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找出正负极反应,即可确定正
负极区电解质溶液。(2)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r失电子。(3)
反应达到平衡时,无电子流动,故无电流产生。(4)平衡后向FeCb溶
液中加入少量FeCL固体,平衡逆向移动,此时FeCL溶液失电子,
正极变成负极。
思维建模
设计制作化学电源的基本步骤
拆分反应一陷簟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
将还原剂(一般为比较活泼的金属)
选择电极
作负极,活动性比负极弱的金属或非
材料
金属导体作正极
如果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容器中
构成闭合进行(中间连接盐桥),则两个容器中
回路的电解质溶液应含有与电极材料相
同的金属阳离子
结合要求及反应特点,画出原电池装
|画出装
|置图置图,标出电极材料的名称、正负极、
电解质溶液等
考点二化学电源
必备知识整合
1.常见化学电源及其分类
碱性锌镒电池属于*电池;铅酸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氢氧燃
料电池属于燃料电池。
2.典型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电池电极反应
总反应:Zn+2MnO2+2H2。一2MnO(OH)+Zn(0H)2;
碱性锌
负极:Zn+20H2屋一Zn(0H)2;
镒电池
正极:2MnO2+2H2O+2e-——2Mn0(0H)+20H一
铅酸蓄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c)4+2H2。;
电池负极:Pb+SO22e——PbSCU;
正极:PbO2+4H++SON+2e—PbSCh+ZH?。
总反应:2H2+。2—-2H2。;
氢氧酸性负极:2H24屋——4小
燃正极:C)2+4e+4H----2H2。
料电
池总反应:2H2+。2—-2H2。;
碱性负极:2H2+4OH4e--4H2。;
正极:O2+2H2O+4e—-40H
CW二次电池的充放电
放电充电
(1)充电时,原电池负极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原电池正极与外
接电源正极相连,记作:“正接正,负接负”。
(2)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和充电时的阴极反应相反,放电时的正极
反应和充电时的阳极反应相反。将负(正)极反应式变换方向并将电
子移项即可得出阴(阳)极反应式。
例:Cd+2NiOOH+2HOMcd(OH)+2Ni(OH),放电时负极
2充电22
电极反应式为Cd+20H-2e=Cd(OH)2,则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
应式为Cd(OH)2+2e-=Cd+20H-o
|秒判正误,
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
(1)碱性锌镒电池中,1molZn和1molMnCh放电转移电子数相
等。(X)
(2)可充电电池中的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互为可逆反应。(X)
(3)铅酸蓄电池放电时,正极与负极质量均增加。(V)
(4)燃料电池工作时燃料在电池中燃烧,然后热能转化为电能。
(X)
(5)在原电池中,正极本身一定不参与电极反应,负极本身一定
要发生氧化反应。(X)
对点题组突破I♦提能力
题组一一次电池、二次电池
1.火星大气中含有大量C02,一种有C02参加反应的新型全固
态电池有望为火星探测器供电。该电池以金属钠为负极,碳纳米管为
正极,放电时(B)
A.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CO?在正极上得电子
C.阳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
D.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放电时,总反应为4Na+
3co2==2Na2cO3+C,负极上Na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a+,
故A错误;正极上C02得到电子生成C,故B正确;放电时阳离子
移向正极,故C错误;放电时该装置为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故D错误。
2.(2023•辽宁名校联考)磷酸铁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
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放电时的反应为Li(6
+LiixFePO4=6C+LiFePO4。某磷酸铁锂电池的切面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隔膜0铜箔
A.放电时Li+脱离石墨,经电解质嵌入正极
B.充电时电子从电源经铝箔流入正极材料
C.隔膜在反应过程中只允许Li+通过
D.充电时电池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LiFePCU一犹一==LiirFePO4
+xLi1
解析: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即Li+脱离石
墨,经电解质嵌入正极,故A正确;充电时电子从外电源负极一阴
极、阳极一电源正极,即充电时电子从电源经铜箔流入负极材料,故
B错误;该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LixCe—XeI==6C+%Li+,正极
反应式为Lii_FePO4+%Li++%e-==LiFePO4,所以隔膜为阳离子交换
膜,在反应过程中只允许Li+通过,故C正确;放电时,正极反应式
为Li-xFePO4+%Li++%e-==LiFePO4,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与外加
电源正极相接,电极反应与原电池正极反应相反,即充电时电池正极
上发生的反应为LiFePCU—疣一==LiiFeP04+%Li+,故D正确。
思维建模
可充电电池分析的思维模型
互逆
阴极:还原反应总负极:氧化反应
阳1阴反放原阴1
离离应离
子II子式子L
阳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
互逆.、
技巧:阴极反应式=充电总正极反应式=放电总
反应式-阳极反应式反应式-负极反应式
题组二燃料电池
3.(2024•山西临汾期中)某学习小组以朋2H助为原料设计了一
种燃料电池,构造如图所示,其中两个电极均为粕电极,电池的总反
应方程式为N2H4+O2==N2+2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通入N2H4的一极是电池的负极
B.通入Ch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将变大
D.若消耗16gN2H4,则理论上转移2mol电子
解析: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N2H4+O2==N2+2H2。,则N2H4
中N元素由一2价升高到0价,N2H4失电子作还原剂,被氧化,从
而得出左侧电极为负极,右侧电极为正极,A正确;通入。2的电极
为正极,02得电子产物与水反应生成0H,电极反应式为O2+2H2O
+4e=40H-,B正确;电池工作时,总反应方程式为N2H4+O2=N2
+2氏0,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中0H-的物质的量不变,但水的质
量增加,则c(OlT)减小,pH将变小,C错误;由电极反应式N2H4
-
+40H-4e=N2+4H2O可知,若消耗16gN2H4,则理论上转移
162
电子,正确。
3”2g//mol]X4=2mol'D
4.某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以Li2co3、K2cO3为电解质、以CH4
为燃料时,该电池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a为。2,b为CH4
B.CO*向正极移动
C.此电池在常温时也能工作
D.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co2+。2+4b==2C0+
解析: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是
正极,故a是CH4,b为。2,A项错误;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向负
极移动,即COf向负极移动,B项错误;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需要
高温条件,C项错误;正极上。2得电子和C02反应生成CO孔电极
反应式为O2+2CO2+4e一==2C01,D项正确。
归纳提升
解答燃料电池题目的几个关键点
(1)注意介质成分,是电解质溶液还是熔融盐、氧化物或是有机
溶剂。
(2)通入负极的物质为燃料,通入正极的物质为氧气(或其他氧
化剂)。
(3)通过介质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同时考
虑该离子参与靠近一极的电极反应。
题组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5.(1)锌-汞电池总反应为Zn(s)+HgO(s)+H2O(l)=Zn(OH)2(s)
+Hg(l),放电时,负极反应式:Zn—21+20H-==Zn(0H)2;正极
反应式:HgO+2e-+H2O==Hg+2011一。
(2)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铀(VB2)-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其中在VB2
电极发生反应:VB2+160H--11e-=VOl-+2B(0H);+4H2O。
负载
VB,电©极极I—一|复合碳电极
空气
KOH溶液离子选择性膜
该电池工作时,复合碳电极反应式:O?+4e+2H2O==4OH;
电池反应离子方程式:4VB2+IIO2+20OH-+6H2O==4VO++
8B(0H)TQ
(3)甲烷-氧气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与氢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
相同,下面只需写出负极反应式即可)。
①CH4—8e-+10OH-===C0至+7出0(碱性介质)
②CH4—8e「+2H20==9+8才(酸性介质)
③CH4-8广+4c0。==5cCh+2H2。(碳酸盐作介质)
④CH4-8e-+4O2-==CO2+2H2O(熔融的金属氧化物作介质,
高温下能传导。2-)。
方法技巧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方法一:直接书写
列物质
标得失一电极反应物f产物及得失电子数
在电解质溶液的环境中要生成稳定的电极
看环境
—产物,即、()、旦()等是否参加反应,
配守恒H+H
遵守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两式力口
II一两电极反应式相加,与总反应式对照验证
I验总式I
方法二:间接书写
第一步,写出电池总反应式。
第二步,写出电极的正极反应式。
第三步,负极反应式=总反应式一正极反应式。
高专真题演练明考向
1.(2023•海南卷)利用金属A1、海水及其中的溶解氧可组成电
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电极为电池正极
B.电池工作时,海水中的Na+向a电极移动
C.电池工作时,紧邻a电极区域的海水呈强碱性
D.每消耗IkgAl,电池最多向外提供37moi电子的电量
解析:铝为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则石墨为正极;b
电极为电池正极,A正确;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海水
中的Na+向b电极移动,B错误;电池工作时,a电极反应为Al—3e
-=A13+,铝离子水解显酸性,C错误;由C分析可知,每消耗1
kg,称0mo1卜1,电池最多向夕卜提供1号0molX3=1mol电子的
电量,D错误。
2.(2023・广东卷)负载有Pt和Ag的活性炭,可选择性去除
C「实现废酸的纯化,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Ag作原电池正极
B.电子由Ag经活性炭流向Pt
-
C.Pt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O2+2H2O+4e=4OH-
D.每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的O2,最多去除lmolC「
解析:。2在Pt表面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Pt为正极,C「在Ag
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g为负极,A错误;电子由负极Ag经
活性炭流向正极Pt,B正确;溶液为酸性,故Pt表面发生的电极反
应为O2+4H++4e-==2H2(D,C错误;每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的
02,转移电子2mol,而2moic「失去2moi电子,故最多去除2moi
cr,D错误。
3.(2023・辽宁卷)某低成本储能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B)
d电源或负载卜
Pb/PbSO,丁多孔碳
Fe3+/Fe2+
H2sol(aq)
H2SO4(aq)
质子交换膜
A.放电时负极质量减小
B.储能过程中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电时右侧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左侧
3+2+
D.充电总反应:Pb+SO?+2Fe=PbSO4+2Fe
解析:该储能电池放电时,Pb为负极,失电子结合硫酸根离子
生成PbS04,附着在负极上,负极质量增大,A错误;储能过程中,
该装置为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右侧为正极,电解
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左侧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右侧,
C错误;充电时,总反应为PbSC)4+2Fe2+==Pb+SO孑+2Fe3+,D错
、口
沃。
4.(2023,全国新课标卷)一种以V2O5和Zn为电极、Zn(CF3so3)2
水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其示意图如下所示。放电时,Z/+可插入
V2O5层间形成ZnxV2O5・"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bb.层令魏^n
V2O5"ZnvV2O5-nH.'O
Zn电极VQs电极J
JZn(CF3so3)2水溶液(
A.放电时V2O5为正极
B.放电时ZM+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C.充电总反应:^Zn+V2O5+nH2O=
ZnAV2O5-wHoO
2+
D.充电阳极反应:Zn.YV2O5nH2O-2xe-=xZn+V2O5+«H20
解析:图析电池:
放电时为负极,Zn-2e-=Zn2+
充电时为阴极,Zn2++2e-=Zn
一电'
V2O5,Zn'V,Os-nH.;O
Zn电极V26电极_
Zn(CF3so3)2水溶液
2+
放电时为正极,xZn+V2O;-+HH2O+2xe-=ZntV2O..-MH2O
充电时为阳极,Zn/VQ,•〃H2O-2xe-=xZn2++VQ5+〃H2O
由电池充放电时的物质转化可知,放电时,Zn为负极、V2O5为正极,
A正确;放电时,阳离子(ZN+)向正极迁移,B正确;根据电池分析
可知,电池在放电时的总反应为xZn+V2O5+nH2O=ZntV2O5nH2O,
则其在充电时的总反应为ZnAV2O5nH2O=xZn+V2O5+«H20,C错
误;由上述分析可知,D正确。
5.(2023•全国乙卷)室温钠-硫电池被认为是一种成本低、比能
量高的能源存储系统。一种室温钠-硫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将钠箔
置于聚苯并咪喋膜上作为一个电极,表面喷涂有硫黄粉末的炭化纤维
素纸作为另一电极。工作时,在硫电极发生反应:!s8+e--*|si-,
+e-S孑,2Na++wS孑+211—je-NazSx。
钠
极
电
电
解
质
7/"硫电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充电时Na+从钠电极向硫电极迁移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流动的方向是a-b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Na++cS8+2e--Na2sx
o
D.炭化纤维素纸的作用是增强硫电极导电性能
解析:放电时硫电极得电子,硫电极为原电池正极,钠电极为原
电池负极。充电时为电解池装置,阳离子移向阴极,即钠电极,故充
电时,Na+由硫电极迁移至钠电极,A错误;放电时Na在a电极失
去电子,失去的电子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硫黄粉在b电极上得电子
与a电极释放出的Na+结合得到NazSx,电子在外电路的流向为a-b,
B正确;由题给的一系列反应式依次标号①②③,由*①+*②+
Y
③可以得到放电时正极的反应式为2Na++[S8+2e--Na2Sx,C正确;
O
炭化纤维素纸中含有大量的炭,炭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增强硫电
极的导电性能,D正确。
6.(2022・辽宁卷)某储能电池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放电时负极反应:Na3Ti2(PO4)3-2e=NaTi2(PO4)3+2Na
B.放电时C「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CC14中迁移
C.放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理论上CC14吸收0.5molCl2
D.充电过程中,NaCl溶液浓度增大
解析:放电时负极反应:Na3Ti2(PO4)3-2e-=NaTi2(PO4)3+
+
2Na,正极反应:Cl2+2e^=2Cr;充电时阳极反应:2c「一2©一
+-
=C12f,阴极反应:NaTi2(PO4)3+2Na+2e=Na3Ti2(PO4)3,由
此解析。由以上分析知,A正确;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
CF透过多孔活性炭电极向NaCl中迁移,B错误;放电时每转移1mol
电子,理论上CCL释放0.5molCL,C错误;充电过程中,阳极消耗
氯离子,阴极消耗钠离子,NaCl溶液浓度减小,D错误。
课时作业2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兴趣小组模拟纸电池进行实验(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铜电极
(£《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
匚口—锌电极
A.该装置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Zn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工作时SO孑由锌电极向铜电极迁移
D.工作一段时间后铜电极质量不变
解析:该装置为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正确;锌电
极失去电子,为负极,B项错误;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工作时SO于
由Cu电极向Zn电极迁移,C错误;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质量增加,D错误。
2.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
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由Fe、Cu、FeCb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Cu—2e
:Cu2+
B.由金属Al、Cu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Al—
3e=A13+
C.由Al、Mg、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A1+
4OH--3e"=[Al(OH)4]"
D.由金属Al、Cu和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Cu—
2e-=Cu2+
解析:铁比铜活泼,铁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
A错误;铝比铜活泼,铝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Al—3e-==AF+,B
正确;虽然镁比铝活泼,但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铝作负极,
负极反应式为Al+4OlT—3e-==[Al(OH)4「,C正确;A1与浓硝酸
发生钝化,铜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D正确。
3.将两份过量的锌粉a、b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
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产生丛的体积V(L)与时间*min)的关系
正确的是(B)
解析:加入CuSC)4溶液,Zn置换出Cu,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
速率,由于H2s。4定量,产生H2的体积一样多。
4.铅酸蓄电池是汽车常用的蓄电池,其构造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A)
A.电池放电时,负极质量减小
B.电池放电时,c(H+)减小
C.电池充电时总反应为2PbSO4+2H2(3==Pb+PbO2+2H2s。4
D.铅酸蓄电池的缺点是笨重、比能量低
解析:放电时,负极Pb失去电子转化为PbSO4,负极质量增加,
A项错误。
5.碱性锌锦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
+Zn(OH)2o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Zn作负极,电极反应为Zn—2。+201r===Zn(0H)2
B.MnCh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池工作时,电流由MnCh经外电路流向Zn
D.电池工作时,K0H没有发挥作用
解析:Zn作负极,被氧化生成Zn(0H)2,电极反应式为Zn—2e
一+2OIT==Zn(OH)2,A正确;MnCh作正极,被还原生成MnO(OH),
B正确;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则电流由MnCh经外电
路流向Zn,C正确;电池工作时,KOH未参与电池总反应,但起到
导电作用,D错误。
6.(2023•山东济南模拟)以硝酸盐为离子导体的NaCh电池装置
与其某一电极M附近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镶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NazO是该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C.固体电解质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D.M的电极反应为4Na++O2+2N("+2e-==4NaNO2
解析:根据活泼性,液态钠为原电池的负极,银电极为正极,发
生还原反应,A正确;由M电极物质转化图可知,Na-NazO-NazCh,
Na?。先生成后又反应,是该过程中的中间产物,M的电极反应式为
+-
2Na+02+2e=Na2O2,B正确,D错误;液态钠和空气中的。2、
水蒸气发生反应,所以需要隔绝空气,固体电解质能起到隔绝空气的
作用,C正确。
7.(2021•山东卷)以KOH溶液为离子导体,分别组成CH30Ho2、
N2H4O2、(CH3)2NNH2()2清洁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放电过程中,K+均向负极移动
B.放电过程中,KOH物质的量均减小
C.消耗等质量燃料,(CH3)2NNH2O2燃料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最大
D.消耗ImolCh时,理论上N2H4O2燃料电池气体产物的体积
在标准状况下为H.2L
解析:放电过程为原电池工作原理,所以钾离子均向正极移动,
A错误;碱性环境下,N2H4一。2清洁燃料电池总反应为N2H4+
O2=N2+2H2O,其总反应中未消耗KOH,所以KOH的物质的量不
变,其他两种燃料电池根据总反应可知,KOH的物质的量均减小,B
错误;理论放电量与燃料的物质的量和转移电子数有关,设消耗燃料
的质量均为mg,则甲醇、N2H4和(CH3XNNH2放电量(物质的量表
达式)分别是”二g11X6、Jg卜"mgiX16,通过比较可
32g-mol32g-molA60ng-molv'
知(CH3XNNH2理论放电量最大,C正确;根据转移电子数守恒和总
反应式可知,消耗ImolCh生成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Imol,在标准
状况下为22.4L,D错误。
8.(2023•山东济南期中)基于硫化学的金属硫电池有望替代当
前锂离子电池技术,满足人类社会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该电池的结
构及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充电
A.该电池可采用含K+的水溶液或有机物为电解质溶液
B.放电时,电子的移动方向:电极a-电极b-隔膜一电极a
C.充电时,正极区可能发生的反应有%K2s3—(2%—6)e-===3S/+
2%K+
D.充电时,电路中转移2mole一时,负极质量减小78g
解析:该装置为电化学装置,金属钾作负极,金属钾是活泼金属,
能与水发生反应,因此电解质溶液不能是水溶液,故A错误;根据
原电池工作原理,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电子从电极a-
灯泡一电极b,电池内部没有电子通过,故B错误;电池充电时,电
池正极接电源正极,电池负极接电源负极,充电时,电池正极上失去
电子,化合价升高,根据装置图可知,正极反应式为%K2s3一(2%—6把
-=3S2X+2XK+,故C正确;充电时,负极(阴极)反应式为K+
+e==K,电路中转移2mole,生成2molK,负极质量增加2
molX39g/mol=78g,故D错误。
9.(2023・重庆万州区模拟)某化学小组将可乐和MnCh放在一个
由滤纸制成的通道内,形成了电池,该电池可将可乐(pH=2.5)中的葡
萄糖作为燃料获得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葡萄糖内酯葡萄糖
A.b极为正极
B.若消耗0.1mol葡萄糖,电路中转移0.4mol电子
C.随着反应不断进行,负极区的pH不断减小
+2+
D.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4H+2e=Mn+2H2O
解析:该装置为原电池,根据有机物氧化还原的定义,葡萄糖
(C6Hl2。6)生成葡萄糖内酯(C6H10O6),氢原子减少两个,发生氧化反应,
故葡萄糖所在的一极为负极,即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A项正确;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6Hl206—2e—==C6Hio06+2H+,1mol葡萄
糖参与反应,失去2moi电子,则0.1mol葡萄糖参与反应,电路中
-
转移0.2mol电子,B项错误;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6Hi2O6-2e
+
=C6HIO06+2H,有H+生成,负极区溶液pH变小,C项正确;b
+2+
极为正极,MnC)2为氧化剂,发生反应:MnO2+4H+2e^=Mn+
2H2O,D项正确。
10.(2023•黑龙江哈六中段考)某种热激活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
该电池放电后的产物为Li7Si3和LiMs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放电时,a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3Lii3Si4-lle=4Li7Si3+HLi
B.该电池中火药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常温时,在a、b间连接电流表,指针偏转
D.放电过程中,Li+移向a极区
解析:a极,Li”Si4失去电子变成Li7Si3,为负极;b极,MnO2
得到电子生成LiMn2O4,为正极;Li+通过内部向下移动,从a极区
到b极区,从而形成闭合回路供电。放电时,a极的反应为3Lii3Si4
+
-He^=4Li7Si3+llLi,A正确;该电池中,火药燃烧将化学能转
化为热能,热能再引发电极反应转化为电能,B错误;由于需要热激
活,故常温时无法供电,C错误;放电过程中,Li+移向b极区,D
错误。
1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科研团队利用酯化改性后的
淀粉,通过高温炭化和低温氢气还原制备了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硬碳,其由类似石墨的微晶结构和角状微晶组成,这种独特的结构提
供了丰富的储钠位点。一种空气-硬碳新型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NaOH溶液
QN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a—e==Na
B.正极电极反应式为02+4b+2H2O==4OIT
C.放电时,Na卡由硬碳电极向多孔石墨电极定向移动
D.标准状况下2.24LCh放电时,有0.1molNa*通过固体电解
质
解析:硬碳独特的结构提供了丰富的钠,作负极,放电时电极反
应式为Na—e-==Na+,A项正确;正极为碱性环境,氧气放电生成
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4「+2H2O==4OH,B项正确;放
电时Na卡移向正极,即由硬碳电极向多孔石墨电极定向移动,C项正
224L
确;标准状况下2.24LO2的物质的量为〃=方zzh.47L——,moi百=0.1mol,由
电极反应式C)2+4e—+2H2。==4011i可知转移0.4mole-,则通过固
体电解质的Na+为0.4mol,D项错误。
12.(2024.“九省联考”安徽卷)我国学者研制了一种锌基电极,
与涂覆氢氧化镇的银基电极组成可充电电池,其示意图如下。放电时,
Zn转化为2ZnCO3-3Zn(O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b
银
锌
1
基
基2mol-L-K2co3和
地
电0.1mol-L-1KOH
极
极混合电解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膨胀聚乙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肉制品、米粉、预制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耐腐蚀脚轮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网站易访问性软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维托普水龙头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线状电动螺丝刀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粉煤灰微球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科学显微镜照相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硝苯地平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市场需求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矿物浴盐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驻厂协议书模板
- 2024年韶关市始兴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司
- 单位体检协议书模板合同
- 委托律师签署协议书
- 图文工厂转让协议书
- 货物贸易的居间合同
- 2025-2030中国疗养院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国企山东济南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三模)吉林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