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之明清时期_第1页
2025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之明清时期_第2页
2025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之明清时期_第3页
2025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之明清时期_第4页
2025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之明清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页(共15页)2025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之明清时期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5•南开区校级一模)雍正皇帝时期开始实行的哪一政策,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A.废除丞相 B.在地方设立“三司” C.设立军机处 D.“八股取士”和“文字狱”2.(2025•鼓楼区校级模拟)该机构总揽军、政大权,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机构统领者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他们也无不随从在侧。该材料中的“机构”是()A.三司 B.锦衣卫 C.南书房 D.军机处3.(2025•浑南区模拟)历史课上,同学们以“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主题表演课本剧,以下可作为该课本剧素材的是()A.设置市舶司 B.设置澎湖巡检可 C.设置宣政院 D.设置驻藏大臣4.(2025•西安校级模拟)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其措施包括()①创立殿试制度②废除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③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④设立锦衣卫和东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25•新宾县二模)“操练雄兵,抗倭驱虏,壮志凌云扬剑气;探研战法,造械撰书,宏才酬国尽衷心。”上述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戚继光抗倭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郑成功收复台湾6.(2025•阜阳一模)下面表格是清朝前期在边疆地区设立的管理机构。这()1684年台湾府加强了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1727年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事务乾隆帝时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A.促进了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 B.大大加强了清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C.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7.(2025•西安一模)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①处应填的内容是()A.刺史制度 B.郡县制度 C.军机处 D.厂卫制度8.(2025•洪湖市一模)八股取士下,读书人只能在八股文里兜圈子,“自考官及多士,多有不识汉、唐为何朝,贞观为何号者。至于中国之舆地不知,外国之名形不识,更不足责也”。这说明八股取士()A.冲击了汉唐文化 B.加剧了社会矛盾 C.束缚了人们思想 D.阻碍了阶层流动9.(2025•南海区一模)清朝康雍乾时期,清廷在台湾各处设立书院24所,从内地延请教师到书院任教,推行儒学,实施教化。这些措施有利于()A.增强文化认同 B.创立八股取士 C.实现国家统一 D.奠定疆域版图10.(2025•常熟市模拟)“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在广州的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仅是座位习惯之争 B.表明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完全消除 C.反映了清廷官员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 D.英国的坚持是源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11.(2025•嘉峪关一模)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期间,船队每到一处,都会向当地展示中国精美的丝绸、瓷器以及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同时也学习当地独特的种植技术、医药配方等。这表明郑和下西洋()A.巩固了边疆海防 B.宣扬了明朝国威 C.拓展了明朝疆域 D.推动了中外交流12.(2025•长治一模)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约1000米,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清朝军机处仅离皇帝寝宫约50米,以便于军机大臣被召见议事。这反映了()A.皇权受到制约 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君臣关系融洽 D.皇宫建筑布局愈加合理13.(2025•璧山区校级一模)明初设置行人司,其职事纷繁,凡赍捧诏敕、奉使外夷、谕劳赏赐等事,尽遣行人差使。诸如,朱元璋欲征缅甸,派遣李思聪诏告该国罢兵;成祖朱棣将讨安南,派遣朱劝令其国赎罪。这表明明朝()A.尊重各国主权利益 B.秉持先礼后兵的外交理念 C.以朝贡体系为中心 D.致力于树立和平大国形象14.(2025•碑林区校级一模)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地区的友好往来,还开创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此次远航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A.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B.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波斯湾沿岸和美洲新大陆15.(2025•兴化市模拟)下列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A.签订《尼布楚条约》 B.设置台湾府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立军机处16.(2025•兴化市模拟)郑和自编的《针位编》是远洋航行的珍贵资料。他还对航海路线作了详细的描述,并绘制了《郑和航海图》。这体现了郑和远航()A.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加强了各国友好交往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D.推动了航海事业发展17.(2025•碑林区校级二模)黄宗羲从明亡的历史教训中洞察到明代的败亡并不是一个朝代的终结,而是一个制度的穷途末路。他曾大呼“帝王为天下之大害”。黄宗羲所说的“一个制度”是指()A.科举制度 B.中央集权制 C.君主专制 D.丞相制度18.(2025•苏州一模)时间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式。下列史实与图示中“?”相对应的是()A.曲辕犁 B.重文轻武 C.厂卫制度 D.驻藏大臣19.(2025•昆山市校级模拟)1960年,毛泽东曾对老舍先生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以下属于康熙帝“第二个伟大贡献”的是()①平定噶尔丹叛乱②亲书“万世师表”③恢复开科取士④尊重喇嘛教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0.(2025•郸城县一模)承德避暑山庄中的庙宇,其建筑风格模仿并借鉴了西起西藏、新疆,北到蒙古,东南到浙江等地区建筑的特点。由此可知,承德避暑山庄的修建()A.体现了清朝因地制宜的边疆政策 B.彰显了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C.明确了中央对西藏等地的管辖权 D.对中国历代建筑具有总结意义

2025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之明清时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DDDADCCAD题号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CCDCCDB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5•南开区校级一模)雍正皇帝时期开始实行的哪一政策,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A.废除丞相 B.在地方设立“三司” C.设立军机处 D.“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分析】本题考查军机处,识记军机处相关知识。【解答】A.明太祖废除丞相,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使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排除A项。B.在地方设立“三司”,加强中央集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没有实权,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权力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项正确。D.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在思想方面的表现,禁锢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掌握状况,熟记军机处相关知识。2.(2025•鼓楼区校级模拟)该机构总揽军、政大权,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机构统领者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他们也无不随从在侧。该材料中的“机构”是()A.三司 B.锦衣卫 C.南书房 D.军机处【分析】本题考查军机处,识记军机处相关知识。【解答】A.三司是明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分管行政、司法和军事,分散地方权力,属于省级机构,不太可能总揽中央军政大权,排除A项。B.锦衣卫是明朝的特务机构,排除B项;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排除B项。C.南书房是清朝康熙时期设立的,最初是皇帝读书的地方,后来成为参与机务的机构,但到雍正时期被军机处取代。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排除C项。D.根据材料“该机构总揽军、政大权,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机构统领者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他们也无不随从在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机构是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军机房,后改为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军机处相关知识。3.(2025•浑南区模拟)历史课上,同学们以“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主题表演课本剧,以下可作为该课本剧素材的是()A.设置市舶司 B.设置澎湖巡检可 C.设置宣政院 D.设置驻藏大臣【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故D符合题意;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排除A;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排除B;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4.(2025•西安校级模拟)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其措施包括()①创立殿试制度②废除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③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④设立锦衣卫和东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其措施包括”和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皇权,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成祖设立特务机构东厂。②③④正确,故D符合题意;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①错误,排除AB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5.(2025•新宾县二模)“操练雄兵,抗倭驱虏,壮志凌云扬剑气;探研战法,造械撰书,宏才酬国尽衷心。”上述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戚继光抗倭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郑成功收复台湾【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戚继光到浙东抗倭。戚继光组建“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的倭寇。他又剿灭了福建和广东的倭寇。戚继光淡泊名利,作为民族英雄永载史册。【解答】根据题干信息“操练雄兵,抗倭驱虏,壮志凌云扬剑气”,可知与戚继光抗倭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A项正确;指的是南宋的岳飞抵抗金国的进攻,与“抗倭驱虏”没有联系,排除B项;文天祥江西抗元之役,宋元战争末期重要战役之一,与“抗倭驱虏”没有联系,排除C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指1662年(清朝),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与“抗倭驱虏”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6.(2025•阜阳一模)下面表格是清朝前期在边疆地区设立的管理机构。这()1684年台湾府加强了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1727年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事务乾隆帝时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A.促进了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 B.大大加强了清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C.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分析】考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解答】A.表格中的措施主要侧重于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统治,经济发展的关联不大,排除A项。B.这些措施是对整个边疆地区的管理,从整体上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而不是只强调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排除B项。C.表格中设立的这些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统一,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C项。D.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掌握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相关知识。7.(2025•西安一模)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①处应填的内容是()A.刺史制度 B.郡县制度 C.军机处 D.厂卫制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题目通过示意图展示了不同朝代的重要政治制度,要求我们选择清朝对应的制度填在①处。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符合清朝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C项正确;刺史制度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目的是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不是清朝的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度是秦朝开始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此后历代多有沿用,但不是清朝特有的标志性制度,排除B项;厂卫制度是明朝时期为加强皇权设立的特务机构相关制度,如锦衣卫、东厂、西厂等,与清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8.(2025•洪湖市一模)八股取士下,读书人只能在八股文里兜圈子,“自考官及多士,多有不识汉、唐为何朝,贞观为何号者。至于中国之舆地不知,外国之名形不识,更不足责也”。这说明八股取士()A.冲击了汉唐文化 B.加剧了社会矛盾 C.束缚了人们思想 D.阻碍了阶层流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的八股取士,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读书人只能在八股文里兜圈子”可知,材料讲述的是八股取士对读书人的限制作用。“自考官及多士,多有不识汉唐为何朝……更不足责也”大意为通过八股考试取得功名的官员、士人,既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也不熟悉国外的情况。体现了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八股取士没有冲击了汉唐文化,排除A;加剧了社会矛盾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题干材料贸易涉及八股取士阻碍了阶层流动,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八股取士。9.(2025•南海区一模)清朝康雍乾时期,清廷在台湾各处设立书院24所,从内地延请教师到书院任教,推行儒学,实施教化。这些措施有利于()A.增强文化认同 B.创立八股取士 C.实现国家统一 D.奠定疆域版图【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对台湾的管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清廷在台湾各处设立书院24所,从内地延请教师到书院任教,推行儒学,实施教化”可知,在台湾推行儒学教育,与大陆一样,从而增强文化认同,巩固统治,A项正确;明朝就创立八股取士,材料是清朝,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清朝统一台湾就实现国家统一了。与材料措施不符,排除C项;奠定疆域版图是对后世影响,与材料文化教育措施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以清朝对台湾的管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10.(2025•常熟市模拟)“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在广州的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仅是座位习惯之争 B.表明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完全消除 C.反映了清廷官员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 D.英国的坚持是源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背景特征来分析。【解答】A、B两项表述的是材料的表象,不是本质,故A、B两项错误;中英双方在座位上的争执,是各自外交政策的体现,清廷官员对国际形势一无所知,仍以“天朝上国”自居,故C项正确;英国1840年完成工业革命,故D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特征,还要搞清楚鸦片战争的背景特点。11.(2025•嘉峪关一模)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期间,船队每到一处,都会向当地展示中国精美的丝绸、瓷器以及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同时也学习当地独特的种植技术、医药配方等。这表明郑和下西洋()A.巩固了边疆海防 B.宣扬了明朝国威 C.拓展了明朝疆域 D.推动了中外交流【分析】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巩固边疆海防主要侧重于抵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边境安全,题干中未涉及相关内容,A错误。宣扬明朝国威只是郑和下西洋的部分目的,题干不仅体现了宣扬国威(展示中国精美物品和先进知识),还体现了学习外国技术,B错误。郑和下西洋主要是进行外交和贸易活动,并没有拓展明朝疆域,C错误。既包含了中国向外国展示自身成果,又包含了中国学习外国的技术,充分体现了中外交流,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2.(2025•长治一模)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约1000米,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清朝军机处仅离皇帝寝宫约50米,以便于军机大臣被召见议事。这反映了()A.皇权受到制约 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君臣关系融洽 D.皇宫建筑布局愈加合理【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强化皇权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由材料“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清朝军机处仅离皇帝寝宫50米,以便于军机大臣被召见议事”可知,这说明内阁和军机处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反映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故B符合题意;皇权在不断强化,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君臣关系融洽,排除C;题干材料不能反映皇宫建筑布局愈加合理,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强化皇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3.(2025•璧山区校级一模)明初设置行人司,其职事纷繁,凡赍捧诏敕、奉使外夷、谕劳赏赐等事,尽遣行人差使。诸如,朱元璋欲征缅甸,派遣李思聪诏告该国罢兵;成祖朱棣将讨安南,派遣朱劝令其国赎罪。这表明明朝()A.尊重各国主权利益 B.秉持先礼后兵的外交理念 C.以朝贡体系为中心 D.致力于树立和平大国形象【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皇权的强化,识记明朝皇权的强化相关知识。【解答】A.明朝派遣行人诏告他国罢兵或令其赎罪等行为,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和立场出发,想让他国服从明朝的意志等,并非完全是尊重各国主权利益,排除A项。B.根据题干可知明朝在对外征伐前都会先派遣行人司的官员进行告谕,这体现了先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若不成则采取军事行动的外交理念,秉持先礼后兵的外交理念,B项正确。C.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明朝在军事行动前的外交举措,没有突出朝贡体系相关内容,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C项。D.从题干信息“欲征”“将讨”等词也可看出其并非单纯追求和平形象,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明朝皇权的强化相关知识。14.(2025•碑林区校级一模)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地区的友好往来,还开创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此次远航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A.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B.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波斯湾沿岸和美洲新大陆【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故C正确;汉武帝时期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排除A;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不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波斯湾沿岸和美洲新大陆,排除B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15.(2025•兴化市模拟)下列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A.签订《尼布楚条约》 B.设置台湾府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立军机处【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加强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重点掌握清朝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依据示意图中“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平定准噶尔不叛乱”可知该地区应是指西北或新疆地区,图中A处对应的是清乾隆时期,结合所学知识,乾隆帝时,居住在天山南部地区的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残害、奴役当地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1758年春,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第二年,在当地维吾尔军民支持下,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经过长达数年的斗争,清朝政府终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统一了天山南路。故C正确。康熙帝发动雅克萨之战,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康熙帝时设置台湾府,故排除AB项;清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C。【点评】重点掌握清朝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6.(2025•兴化市模拟)郑和自编的《针位编》是远洋航行的珍贵资料。他还对航海路线作了详细的描述,并绘制了《郑和航海图》。这体现了郑和远航()A.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加强了各国友好交往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D.推动了航海事业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郑和远航时期国力强盛,东南沿海倭患在明朝中后期出现,排除A项;郑和远航加强了各国友好交往表述正确,但是材料体现的内容是《针位编》和制作了《郑和航海图》等促进航海事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无法体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排除C项;根据材料“郑和自编的《针位编》是远洋航行的珍贵资料。他还对航海路线作了详细的描述,并绘制了《郑和航海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远航有助于促进航海事业的发展,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17.(2025•碑林区校级二模)黄宗羲从明亡的历史教训中洞察到明代的败亡并不是一个朝代的终结,而是一个制度的穷途末路。他曾大呼“帝王为天下之大害”。黄宗羲所说的“一个制度”是指()A.科举制度 B.中央集权制 C.君主专制 D.丞相制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激烈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认为做官应该“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因此其反对的是君主专制制度,C项正确;科举制度属于选官制度,且与黄宗羲所说的“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关系不大,排除A项;中央集权制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中的“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排除B项;丞相制度在明初便已经被废除,黄宗羲的“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并未反对丞相制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18.(2025•苏州一模)时间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式。下列史实与图示中“?”相对应的是()A.曲辕犁 B.重文轻武 C.厂卫制度 D.驻藏大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图示可知,元朝和清朝之间的朝代是明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权,明太祖设立锦衣卫,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成祖设立东厂,兼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