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下期高二语文期末复习检调卷(一)
(新高考地区通用)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
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
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
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
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
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
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
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
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
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一
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
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
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栗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
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讪(曲),
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
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
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
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
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
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
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
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已出也。”
(《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
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
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
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
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
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阳货》)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
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
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
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翟量、鱼鳖、纵黛孕别之时,罔罟、毒
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
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
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
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
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
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
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
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
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
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
“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
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
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
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
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
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
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
的补充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
收、相灭相生、相反相成,都是显而易见的。
B.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
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是积极有为的。
C.韩非讲求君道的无为,黄老之学讲求臣道的无为,两者追求不同,但都含有积极
意义,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
D.材料一最后一段引用《论语》《荀子》之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儒家形成了早期的保
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指出了儒、
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
B.在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
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
在功利,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成的。
D.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内在原因在于,它
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一
观点的一项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D.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在学完先秦诸子单元后,小明对材料给出的“‘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
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有所疑惑,请从中国古代文人中任举一例,结合材料谈谈你
对本句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天下黄河
卓然
我知道黄河,是父亲和母亲告诉我的。
小时候,母亲常常对我们说,夜间睡觉的时候把耳朵贴在枕头上,静静地听,可以
听到黄河的涛声。秋虫唧唧,夜凉如水,我和弟弟妹妹伏在枕头上听黄河。似乎确有一
阵又一阵涛声如歌传来,①一忽儿澎湃交响,一忽儿宛若丝竹,隐约如春雷,又像冬天
的风。
父亲曾不止一次带我们到山头上去看黄河。怕山不够高,父亲就把我们轮流架在肩
膀上,说那样就一定能够望到黄河。天色微明,遥远的天地之间真的会有一条黄色或者
褐色的带子,一忽儿漪波纹澜,清晰可见,一忽儿又漾滞无际,浑沦不清。这时候,父
亲会很自信地指着那条涣漫而神奇的影子对我们说:“看啊,那就是黄河!”
我知道父亲指给我们看的并不是黄河,知道母亲让我们听的也不是黄河的涛声,已
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只是,我不知道,我远居于太行深处的父亲母亲,为什么那
么喜欢黄河、向往黄河?我不知道我们的父亲母亲,为什么那么想引来黄河水,滋润儿
女们的心灵,浇灌儿女们的梦?
对于这个问题,我当然要问一问父亲的。父亲听了,憨厚地笑了笑,说:,“我们袒
祖辈辈都建这样的……”父亲的话似乎只说了半截,他没有清楚地告诉我,他为什么那
样喜欢黄河;也没有说清楚,我们的祖祖辈辈为什么“都是这样的”。
我能够理解了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是生活在我们麓谷洞的男人们和女
人们慢慢告诉我的。在金色遍野的秋天,在飞雪点点的冬夜,在嫩寒勾萌的春色里,在
简陋的小四合院中,在望得见河汉的草棚里,在老屋的土炕上,在村边的老槐树底,无
不有祖祖辈辈用自己灵巧的或者笨拙的双手,以剪纸、面塑、泥塑、石雕、木刻、布艺、
瓦器、陶瓷,表现他们心中的黄河。女人会剪一对黄河鲤鱼,剪一朵开在黄河岸上的腊
梅花儿,贴在小屋的墙上,贴在暖烘烘的炕头上,贴在匀着春光的窗户上,贴在家里的
缸缸罐罐上。看上去都是富贵,感觉到都是安详,都是那么情深深而意重重,都是那么
纯真而质朴。那其中的一剪一刀、一弯一较,无不带着对黄河的向往。
最让人心动的,是回响在黄河两岸的民歌。风尘仆仆的黄河儿女,站在黄土高坡上,
顶着西北风,可着嗓子吼: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
“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
“桃花你就红来杏花你就白……”
“三十三棵养麦九十九道楞……”
每一首歌,都是我们祖祖辈辈生命的根。似乎只有这样,我们的祖祖辈辈才活得自
信,活得风光,活得滋润,活出精神。
为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我决定去寻找黄河,去体验黄河,去寻找和体验
属于我们祖祖辈辈的黄河。
我曾经不止一次站在南太行山头俯瞰黄河。在我脚下,那是一条波澜雄阔,又婉娈
多姿的黄河。
然而,毕竟是站在高处,毕竟是俯视黄河,我忽然就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慌与愧疚。
因为从我脚下流过的黄河,有一点瘦弱,有一点卑微。我感觉我轻慢了黄河,亵渎了黄
河。于是,我决定走下太行山头,走到黄河边上,去亲近黄河,去拥抱黄河,去拜谒黄
河。
时间正是晚秋,我循着曹操走过的羊肠坂徒步下山。几处残痕,几若断肠,被秋风
裹在山坡上,被稀疏的荒草半掩半埋,给人一种瑟瑟发冷的感觉。石崖上,“古羊肠坂”
四个老字还在,放眼望去,满目沧桑。秋风劲厉,掠过枯黄的衰草,发出尖细的哨鸣,
我似乎听得见曹操在沉吟:“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淅淅沥沥的秋雨,把曹孟德口中吐出来的每一个字都打得又湿又冷。羊肠坂逼仄,弯弯
曲曲,难道,羊肠坂也在寻寻觅觅,②寻找魏武当年的鞭影?
③我又在寻找什么呢?
沿着黄河向上走,一边走,一边欣赏那有生命、有思想、有灵魂的黄河之水。漪流
回澜,总是能让人陷入回忆之中。
在我记忆中,黄河似乎自古以来就是一条苦难的河。灾难总是发生在春夏之交,或
者夏秋之间。其时,总会有一群又一群黄泛区的灾民逃上太行山来,拥到村子里挨家挨
户乞讨。太行山高,太行自古天下脊,黄河说什么也漫不上去。那些逃上山来的灾民,
很少会有人在我们村子里居留不去,大都会在灾后回到黄河边上,再种粟菽,重整桑梓。
那里既可以寄托生命,也可以存放心灵。他们选择了黄河,把黄河当作母亲,黄河也把
他们当作儿女。母亲用圣洁的黄河水为儿女们洗礼,洗出了一身永远不能够褪去的金黄
色。
唯其苦难太多,九十九道弯才弯得那么有力度,那么有刚性,那么有韧性。像一张
又一张弓,发出一支又一支岁月无法阻挡的响箭,风雨无法销蚀的飞锚。
浩浩汤汤的大河,在带走泥沙的同时,是不是也带走了苦难,带走了软弱,带走了
屈辱和卑怯?
又过去了数十个冬夏春秋,而今,黄河顺流而下,原来清流婉转的地方水更清了,
原来浊流横涌的地方水也清了。一个又一个水上公园,柳如绿绦,荷如锦毡,桥影如虹,
游人如织,笑声盈盈。这是不是黄河的时代高度呢?这是不是黄河的历史高度呢?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理解了黄河。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弯弯曲曲,寻寻觅觅,④原来黄河在寻找自己的锦绣前程……
(选自韩小蕙编《2021中国散文年选》)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时候母亲让我听黄河的涛声,父亲带我看黄河的影子,虽然都不是真正的黄河,
却体现了祖祖辈辈对黄河的向往。
B.回响在黄河两岸的民歌最让我心动,是因为我从歌声中感悟到当地百姓充满自信
而又有滋有味的生活。
C.黄河是一条苦难的河,这与黄河水的泛滥有关。黄泛区的灾民对黄河既恨又爱,
灾后还会返回故里,重新开始生活。
D.文章写了父母口中的黄河、我长大后寻找到的黄河、我记忆中的黄河以及今天的
黄河,多角度展现了黄河的不同风韵。
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形象,充满诗意,这种语言现象在很多文章中十分常
见。
B.句子②中的“魏武当年的鞭影”使用典故“魏武挥鞭”,极大地延伸了文章的时空
跨度。
C.句子③语义上与上下文紧密相连,起了过渡作用,问句单独成段,更易引起读者
思考。
D.句子④的省略号在文末,本为表明文本是节选,却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
效果。
8.文中划波浪线的“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这样”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祖祖
辈辈为什么“都是这样的”?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9.研读此文后,读书小组要写一篇黄河之于中华民族的价值和作用的文学短评。经讨
论,读书小组提出一组关键词:灾难•滋养•文明。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
木,生了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
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
塞。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
为。(《老子》第六十四章)
(二)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叠反之入艮篡券藏若虚,一一君子盛德,一姿貌若
黑心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
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僧。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
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
喜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莫知其所终。
或日: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冬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
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储见秦献公日:“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
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日便即老子,或日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
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
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绡儒学,儒学亦细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
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
吾闻之A良B贾深藏C若虚D君子E盛德F容貌G若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的“于”字与“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中“于”
字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
B.贾,意为“商人”,与《琵琶行(并序)》中“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中“贾”
意思相同。
C.道家,先秦时期的一种思想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
主张清静无为。
D.细,在此处通“黜”,意为“贬抑”。文中指世上修习老子学说的人和修习儒家学
说的人互相贬抑对方的学说。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那
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而不要妄动、妄为。
B.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所写的“孔子师郑子、蓑弘、师襄、老聃”,就包含了孔
子“问礼于老子”
C.关于老子历史上有不同传说。一是略早于孔子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二是与
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僧。
D.《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传主老子和韩非子分别是道家和兵家的创始人,司马
迁在《史记》中将他们合为一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或日僧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14.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告诫孔子要从两个方面注意,请你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①
刘长卿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
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②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
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注】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诗人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鄂渚,即
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区。②楚客:客居他乡的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蔡文姬交代了胡琴弹奏的内容。颔联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出蔡文姬在匈奴
生活的孤独。
B.颈联虚实结合,诗人沉醉在音乐中,眼前似乎看到了边境上衰草随风摇动,天空
中乌云弥漫。
C.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这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要运用侧面描写
有所不同。
D.本诗融音乐与历史于一体,既是一首描写音乐的佳作,又兼具咏史诗的特点,构
思新奇。
16.本诗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和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
涕泗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
本的句子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之志体现儒家礼乐理想,成语'‘沂水
春风”由“,”演变而来。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
人就都称赞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
在学校,总有学生抱怨该记的东西记不住,好不容易记住了,又很快忘记了。我们
先看看记忆是什么,记忆就是我们过去经历或学习过的经验,被人的大脑所保存,一旦
在生活或工作学习中需要这种经历或经验时,就能及时呈现出来。譬如:见糖知甜、见
盐知咸等。①,即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和特殊环节遗忘。识记是对学
习材料进行编码、组织并储存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是对学习过的事物在脑中保留一段时
间;再认是指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识别出来;回忆是指已感知过的
事物不在眼前时,仍然重新回想起来;遗忘是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地再认和回忆原先
识记过的内容。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据科学家证实,
②,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仅挖掘了10%,还有更多地记忆发挥空间。
③?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
更大的问题,记忆的牢固度问题,这就涉及到心理学上常说的遗忘的规律,即“先快后
慢”。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文横线处“先快后慢”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像他这种“聪明人”,社会上还是越少越好。
B.他的“一抓准”“一口清”绝技,他创造的整套服务经验和服务艺术,至今为全
国广大商业、服务业职工所学习和称颂。
C.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D.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
“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19.请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得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油气田开发项目全过程咨询、管理与技术服务考核试卷
- 2025年版关于办公室装修合同范本下载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空白合同
- 2025电缆线路维修合同
- 2025年合作协议制作与发布合同
- 2025《中文劳动合同范本》
- 隧道、洞室工程暗挖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 二零二五门面租房合同书模板
- 二零二五劳动合同法服务期期限是多长时间
- 二零二五聘用教师合同范例
- 2025年上半年福建福州广播电视台招聘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培训
- 2025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校园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人员岗位职责
- 小区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的监督流程课件
- 自主智能系统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哈尔滨工程大学
- GB/T 6433-2025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 2019版 浙科版 高中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MOOC期末】《介入放射学》(东南大学)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DB50T 771-2017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
- 防灾减灾培训(安全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