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声现象
W考点清单W
产生振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定义
音调-------
''影响因素
定义
响度-----
一影响因素
定义
音色
影响因素
声目信息
声的利用
声与能里
噪声的定义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K危害与等级
\噪声的控制
精学01户著的产金与传播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产生时,发声体必须振动。有些振动不易观察到,可通过其他现象来反映。
2.声源: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
(1)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2.声速
(1)声音大小与介质种类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住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
次,气壮中最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速度为0。
(2)声音大小与介质温度的关系。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是理m/s,是指15℃时。
知识点三回声
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
2.分辨回声的条件: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之
①当0.1s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听到回声。
②当△玲0.1s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不能听到回声。
3.回声的应用:利用回声测距:s=vt/2
即时练习
1.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演奏中的乐队B.飞行中的战斗机
C.高举着的指路牌D.震动着的手机
【答案】C
【解析】正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演奏中的乐队、飞行中的战斗机、震动着的手机都是正
在发声的物体,属于声源,故ABD不符合题意;高举着的指路牌没有发声,不是声源,故C符
合题意。故选C。
2.(2023湖南株洲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
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棚一空气一水一鱼B.空气一水一鱼缸一鱼
C.空气一水一鱼D.水一鱼
【答案】C
【解析】拍掌声先从空气传播进入水中,再由水传播给鱼,从而使金鱼受惊,故C符合题
意,ABD不符合题。故选C。
3.(2023江苏无锡中考)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
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传入我们的耳中。
【答案】振动空气
【解析】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静止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是音叉
的振动推动乒乓球弹起,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
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是由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
4.(2023广东东莞期末)小刚在环境幽美、鸟语花香的校园散步,鸟语等声音都是由于
物体的而产生的,这些声音是通过传来的,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声速将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振动空气变大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鸟语等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为声音
的传播需要介质,鸟语等声音是由空气传入人耳的;声速与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
播的速度大于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转播的速度,所以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声速
将变大。
5.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如图所示,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内的一口编钟,小青同学敲击
它一下后,钟由于而发声,但是当她离开后钟声仍不绝,这是因为
【答案】振动振动没有停止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小青同学敲击它一下后,钟由于振动而发声,但是当
她离开后钟声仍不绝,这是因为振动没有停止。
6.声音以的形式向外传播。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
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与原声混在一起,
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答案】声波回声
【解析】根据声音的特性可知,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
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由于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
成的。
脩-02户音的―一
知识点一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
兹,符号Hz。
(2)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
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3)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跄晒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跄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知识点二响度
1.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2.影响响度的因素
(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2)与距离发声体远近的关系: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了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分散程度有关。
总之,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声音分散程度越小,听到的声音越大。
3.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音调也不一定高。
知识点三音色
1.音色:指声音的品质。
2.决定因素: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音色的应用:
(1)辨别是什么物体在发声。
(2)辨别品质的好坏。
即时练习
1.(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如图所示,中国科技馆中的展品“曾侯乙编钟”,用青铜铸
成,17个大小不同的钟悬挂在一个钟架屋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声
音,这是指声音具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传播途径
【答案】C
【解析】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
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3江苏南通中考)使用蓝牙耳机播放音乐时,为了保护听力,需要适当调小声音
的()
A.音调B.响度C.频率D.速度
【答案】B
【解析】为了保护听力,要控制声音不超过90分贝,当声音的响度超过90分贝,会影响
听力,所以需要适当调小声音的响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3.“京中有善口技者”,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模仿的是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量D.音调
【答案】B
【解析】音色代表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所以口技表演者模仿的是发声体的音色,故B符合
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如图所示,在〃处先后安装并敲击甲、乙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相比()
音叉
甲乙M
A.乙的响度一定大
B.甲1分钟振动的次数为256次
C.乙发出的声音传播的速度大
D.甲的音调低
【答案】D
【解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而题干中未比较对两音叉的振幅,所以无法
比较两、乙两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故A不符合题意;声音的频率是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
数,由图可知,甲的频率为256Hz,即甲1秒钟振动的次数为256次,故B不符合题意;在相
同温度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所以甲、乙发出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不符合题
意;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由图可知,甲振动的频率较小,发出声音的音
调更低,故D符合题意。故选D。
5.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轻敲鼓面,观察纸屑“跳动”幅度,听其声音,再
用力敲鼓面,这时纸屑“跳动”的幅度,声音的响度;(均选填“变大”或“变
小”)
【答案】变大变大
【解析】由于响度与振幅有关,所以如图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轻敲鼓面,鼓面
的振动幅度小,故响度小,观察纸屑“跳动”幅度小;再用力敲鼓面,这时鼓面振动幅度变大,
故纸屑“跳动”的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大。
6.如图甲,若用圆棒敲击盛水的高脚杯,水量变多,发声的音调将(选填
“变高”、“变低”或“不变”)。如图乙,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
发声;此过程中的发声体是(选填“试管”、“声带”或“管内空气柱”);增加试
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将(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原因是
发声体的(选填“长度”、“粗细”或“松紧”)发生了变化。
【答案】变低管内空气柱变高长度
【解析】若用圆棒敲击盛水的高脚杯,杯子和水振动发声,水量变多,杯子和水振动的频
率变慢,故音调变低;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试管里空气柱振动发声,此过程中的发声体是
管内空气柱;增加试管中的水量时,空气柱变短,振动频率变快,音调变高;由于空气柱越来
越短,可知其原因是发声体的长度发生了变化。
7.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响度相同的是,音调相同的是
(选填“甲”、“乙”、“丙”、“丁”)。
【答案】甲、乙、丙甲、乙、丁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甲、乙和丁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
数相同,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情单03户输利用
知识点一声与信息
1.声可以传递信息
2.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3.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3)超声波测速器。(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知识点二声与能量
1.声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即时练习
1.(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
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B.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
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答案】D
【解析】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可以知道病人的病情,属于声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可以了解工件的质量问题,属于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用次声
波预报海啸可以提前预知灾害的来临,做好应对准备,属于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引起污渍的共振,使其脱离眼镜,属于声波传递能量,故D符
合题意。故选D。
2.下列实例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是()
A.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
B.监测声波,预报海啸、台风
C.蝙蝠利用声波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D.医生利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
【答案】B
【解析】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是利用超声波能传播能量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海
啸、台风发生时,都会伴随着次声波产生,所以监测声波,预报海啸、台风应用的是次声波,
故B符合题意;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医生利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的都是超声波传递
信息的特点,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关于超声波探伤仪能检测出工件内部的裂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超声波产生无需物体振动
C.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D.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
生的,超声波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探
伤仪主要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4.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送餐成为时尚。如图所示,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
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客人可以
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
【答案】超声波信息
【解析】由题意知,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其体内的雷达可以
发射超声波,通过接收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或能量。通过语言来
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5.暑假旅游,站在瀑布前,小明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不由自主地尖叫了一声,2s后听
到了回声。没过多久,天空突然划过一道闪电,假如小明距离天空闪电处1700m。则
(1)小明与瀑布的距离是多少?
(2)看到闪电后多长时间小明会听到雷声?
【答案】(1)340m;(2)5s
【解析】
(1)小明站在瀑布前,尖叫了一声,2s后听到了回声,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vt=340m/sx2s=680m
则小明与瀑布的距离为S=;=*=340m
(2)闪电和打雷是在空中同时发生的,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此
t.—s—1_7_0_0_m_=5.s
过程中,光的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则小明听到雷声的时间为一「340m/s-
椅单04嚅户•其,制
知识点一噪声的来源
1.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直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
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知识点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分贝:人们以父里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皿。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殁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虫dB;为了
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KdB。
知识点三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的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即时练习
1.广场舞是居民以健身为目的,自发地在开敞空间进行富有韵律的舞蹈,其音乐伴奏通
常是分贝高、节奏强,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
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禁止广场舞活动
B.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C.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答案】B
【解析】广场舞是一种健身活动,禁止跳广场舞,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故A不符合题意;
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既能锻炼身体,又不影响别人,
故B符合题意;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检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从实际
的角度出发,让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可以减弱噪声,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23新疆和田二模)下列控制噪声是通过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工厂中作业的工人佩戴耳罩
B.摩托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高速公路的两旁建造隔声板
D.靠近马路的班级上课时关闭门窗
【答案】B
【解析】工厂中作业的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摩托
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靠近马路的班级上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
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23山东东营中考)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通过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如图甲,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甲
如图乙,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如图丙,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建筑工地停工
D.如图丁,小区内禁止鸣笛
T
【答案】B
【解析】安装消声器、建筑工地停工和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CD不符合题意;
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B符合题意。故选B。
4.镇江大市口广场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
替它补上单位:544。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选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分贝(dB)变大
【解析】噪声监测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根据图所示的噪声
监测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
噪声增强,所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变大。
1.同一声音分别在铁棒、水、空气中传播,速度相比较()
A.在空气中最小B.在水中最大
C.在铁棒中最小D.没有差别
【答案】A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一声音分别在铁棒、水、空气中传播时,在固体铁棒中
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故选A。
2.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答案】C
【解析】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
以声音就消失了。故选C。
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
的是()
A.中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
B.Q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
c..:五・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
D.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
【答案】D
【解析】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可以感受到振动,说明振动发声,故A
不符合题意;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可以感受到音叉在振动,故B不符合题意;
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可以感受到锣面在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一边改变管子插
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感受到振动频率的变化,不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
符合题意。故选D。
4.分析甲、乙、丙、丁四个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相比,甲的频率比乙慢
B.甲和乙相比,甲的响度比乙小
C.丙和丁相比,丙的音调比丁高
D.丙和丁相比,丙的响度比丁大
【答案】A
【解析】甲和乙相比,在相同时间内,甲振动的次数要小于乙振动的次数,即甲的频率比
乙慢,故A正确;甲和乙相比,甲的振幅大于乙的振幅,则甲的响度比乙大,故B错误;丙和
丁相比,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故C错误;丙和丁相比,丙丁的振幅
相同,则响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A。
5.小明发现戴上口罩与人交谈时会有所不便,会使人感觉听起来有些费劲,主要是这时
对方()
A.音调变低B.音色变差C.响度变小D.发声困难
【答案】C
【解析】戴上口罩会阻挡声音的传播,从而减小了声音的响度,所以感觉听起来有些费劲,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在音乐课上,同学们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抒发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引吭高歌”
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速度
【答案】B
【解析】“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弦乐器与管乐器发出的音乐有可能相同的是()
A.音调B.音色
C.响度和音调D.响度、音色和音调
【答案】C
【解析】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是不同乐器的音色肯定不会相同。故选
Co
8.牛的叫声和蚊子“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叫声振幅小,频率高B.牛叫声音调高,响度大
C.蚊子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D.牛叫声是振动产生的,蚊子“叫”声不是
【答案】C
【解析】牛的叫声和蚊子“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相比,都是由振动产生的,但蚊子
的振动频率高,音调更高;牛的振动幅度大,响度更大。故选C。
9.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的次声波判断地震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答案】D
【解析】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医生通过听诊器
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
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
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符合题意。故选D。
10.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怎样减弱噪声,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列哪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
B.戴上防噪声耳塞
C.道路两旁植树造林
D.公路两旁建隔音墙
【答案】A
【解析】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戴上防噪声耳塞,
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道路两旁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
不符合题意;公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和声现象有关的设备,其中不能减弱噪声危害的是()
A.隔音走廊
B.分贝仪
9:
C.摩托车消声器
D.力防噪声耳罩
【答案】B
【解析】隔音走廊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分贝仪是监测噪声大小的
仪器,不能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摩托车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
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响度要低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选项错误;“隔墙有耳”可以说明固体能够
传声,故B选项错误;“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响度要低,C选项正确;用
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选项错误。故选C。
13.(多选)如图所示,小明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了一个‘'水
瓶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玻璃瓶换成铁瓶,音色会不同
B.用不同力度敲击,声音的音调不同
C.敲击瓶子,水柱最高的瓶子振动最慢,音调最高
D.敲击瓶子时,只有水振动发声,由于水柱高度不同,瓶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
不同
【答案】AB
【解析】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不同的发声体,材料不同,声音
的音色不同,故玻璃瓶换成铁瓶,音色会不同,故A正确;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敲击,振幅不同,
响度不同,故B正确;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水柱高度不同,瓶
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水柱最高的瓶子振动最慢,音调最低,故C错误;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
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而不是只有水振动发声,由于水柱高度不同,瓶子振动的快慢不同,
所以音调不同,故D错误。故选AB。
14.(多选)下面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B.太空中宇航员能说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答案】ABC
【解析】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A错误,A符合题
意;太空中宇航员能说话但不能传播,说明声音不可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B符合题意;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错误,C符合题意;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将
声音的振动放大,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
15.如图,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米/秒,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船
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秒被探测仪接收,障
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为一m。用此种方法(选填“能”或“不能”)测量地球和月
球之间的距离。
【答案】450不能
1s
【解析】声音从探测船到障碍物的时间/=7;XO.6S=O.3S,由v=)知道,障碍物与探测船
2t
间的距离s=vt=1500m/sX0.3s=450m;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由于地球到月亮
之间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所以不能用声音测量地月距离。
16.如图把正在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o
【答案】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
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铃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
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铃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17.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
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的耳中
的。
【答案】振动音调空气
【解析】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才能发声;不断用手指去控
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振动频率即音调;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日
常生活中,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的。
18.如图所示,扬声器发出的声是由锥形纸盒的—产生的;在正发声的扬声器前点燃一
支蜡烛,可以观察到烛焰在摇曳,这表明声波可以传递—o
【答案】振动能量
【解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喇叭发出的声音也是由振动产生的;点燃的
蜡烛放在正在播放的高音喇叭前,由于扬声器的纸盆振动,带动空气振动,表明了声波能传递
能量。
19.如图所示,是工人用听音棒来检查机器是否发生故障,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
现在有一种新型牙刷,它能产生超声波,刷牙时,能对牙齿起到很好的清洁作用,这主要是利
用声能传递______0
【答案】信息能量
【解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工人用听音棒来检查机器是否发生故障,说明声音可
以传递信息给人做参考;新型牙刷产生超声波,刷牙时,能对牙齿起到很好的清洁作用,这主
要是利用声能传递振动能量。
20.在赣州市南门口车流量较大的转盘旁立有一电子显示屏,如图所示,此时电子屏中的
“60分贝”是指声音的;“掩耳盗铃”是在减弱噪声的。
械州有杯侮尼
城市道路昼间:70dB
交通嗓声夜间:55dB
实时监测
60分贝(dB)
【答案】响度人耳处
【解析】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可读出,此时的噪声是60分贝;此时电子屏中的“60分
贝”是指声音的响度,“掩耳盗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21.下面是一组有关声的实验,请正确作答:
(1)如图甲,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该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如图乙,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的抽出,声音将随空
气减少而(填“变弱”、“增强”或“不变”),当瓶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直至变为“真空”
时,此时我们将听不到闹钟的响声了这里采用了的实验方法;
(3)如图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是为了探究
的关系;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仍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振动的频率20Hz(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1)A(2)变弱科学推理(3)音调和频率小于
【解析】
(1)如图甲,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该实验是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声
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2)如图乙,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的抽出,声音将随空
气减少而变弱;进一步推理:若瓶内变为“真空”时,将听不到闹钟的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
真空中传播。这里采用了科学推理法。
⑶如图丙,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的频率
逐渐变小,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是为了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
定长度时,仍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2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于是他决定与同学们一起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选用如图所示材料进行实验,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
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填材料序号)。
(2)若他们选择。和6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关系。
(3)除上述探究外还可以选择_(填材料序号),进行的研究是:音调的高低与琴弦—关系。
(4)他们能否选择c和d进行研究,答_;理由是
___________a(相)
・,b(4A)
___________c(尼龙
_______d《料)
【答案】(1)。和d(2)粗细(3)。材料(4)不能虽然材料
不同,但长度也不同,无法比较
【解析】
(1)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先进调制技术-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医疗人才流动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
- 磁场湍流模拟-洞察及研究
- 基于云计算的农用工具智能交互系统开发-洞察及研究
- 区块链背景下激励物流信息共享的演化博弈研究
- 钴肟配合物强化ZnIn2S4复合催化剂光催化制氢性能研究
- SiO2气凝胶基透明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8.1小数的认识与大小比较》课后练习
- 香螺对不同饵料的偏好及对相关诱食物质的初步研究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小杂粮产业集聚的效应研究
- 天燃气锅炉房应急处理预案(2篇)
- 情商与智慧人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
- 部编新人教版教材语文九年级上下册必背古诗词
- 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2023年四川甘孜州遴选(考调)公务员考试真题
- 高等教育研究项目指南(3篇模板)
- 办公楼维修改造施工方案
-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
- 半结构化结构化面试题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