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备考指南-地理必修1》课件-5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章末整合提升_第1页
《高中备考指南-地理必修1》课件-5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章末整合提升_第2页
《高中备考指南-地理必修1》课件-5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章末整合提升_第3页
《高中备考指南-地理必修1》课件-5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章末整合提升_第4页
《高中备考指南-地理必修1》课件-5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章末整合提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章末整合提升知识网络

整合构建主题精练

思维深化知识网络

整合构建主题精练

思维深化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花色素是使秋季枫叶变红的主要因素,其含量越高,枫叶颜色越浓艳。糖分含量与花色素含量呈正相关。气温日较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入秋降水过少时,枫叶颜色较淡,叶红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据此完成1~2题。1.入秋后,与枫叶浓艳程度呈正相关的是

(

)A.风力

B.光照

C.地形

D.日均温B[解析]

由材料可知,入秋后,天气晴朗,光照条件好,加上气温日较差较大,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少,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枫叶更浓艳,即光合作用强度和气温日较差都与枫叶浓艳程度呈正相关。风力越大,枫叶蒸腾量越大,加速枫叶枯萎干瘪;不同的地形对枫叶浓艳程度的影响不同;日均温过高,枫树生长旺盛,枫叶不会变红,日均温过低会导致枫叶枯萎。2.一般情况下,辽宁东部山区的枫叶变红现象可能是

(

)A.西北坡变红较早,持续时间较长B.东北坡颜色更加鲜艳C.东南坡颜色鲜艳,持续时间较长D.西南坡枫叶最晚干瘪C[解析]

东南坡和西南坡皆为阳坡,光照条件好,积累的糖分多,合成的花色素含量高,枫叶变红早,持续时间较长。辽宁东部山区西北坡和东北坡皆为阴坡,光照条件差,枫叶变红晚,加上气温较低,枫叶枯萎较早,枫叶变红现象持续时间较短;东南坡受海洋气流影响较西南坡大,气候更湿润,东南坡枫叶最晚干瘪。

(植被分布与形态)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就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某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据此完成3~4题。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

)A.太行山区

B.长白山区

C.昆仑山区

D.武夷山区D[解析]

由图可知,茶花为革质叶片,属于常绿阔叶林,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4.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A[解析]

①鳞毛蕨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②茶花是灌木,适宜在中层,便于采茶;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

(土壤的形成)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华北地区是黄土地,成都平原是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完成5~6题。5.下列土壤颜色与其形成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是

(

)A.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C.紫色土—风蚀作用D.红壤—岩石性质和特征A[解析]

黄土与干旱气候有关,紫色土与岩石性质和特征有关,红壤与湿热的气候有关。6.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

(

)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B.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D.空气的氧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B[解析]

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植物是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7.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C[解析]

由图可知,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土壤水分大多来自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甲图表明随坡度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能力降低。8.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A.阳坡

缓坡

B.阳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