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教案设计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积累优美词句。2、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懂得课文中蕴涵的事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懂得道理。2、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弄清葫芦掉落的真正原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复习生词2、齐读课题二、体会“可爱,喜爱”1、2自然段(一)“可爱”。1、文中的“我”指的是谁?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怎样的葫芦?2、课件出示第2句结合图理解读3、课件出示3、4句读出喜爱的语气(二)“喜爱”。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生自由读1、2自然段。2、“那个人每天……”。课件出示句子,“每天”—天天,用每天造句,“看几次”“越看越喜欢”。自读抽生读齐读3、“他盯着……”。生找出句子师范读生评价生自由读抽生反复读教师评价,注意“快”“赛”“自言自语”齐读三、探究葫芦掉的原因2、3自然段(一)质疑课件出示:葫芦落了看到葫芦落了,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生:葫芦为什么时候要落呢?生:葫芦是怎么落的呢?板:葫芦落了?(二)探究1、读、思课件出示要求:默读2、3自然段,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找一找邻居与种葫芦的人的对话。2、原因一:不怕虫子“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课件出示。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课件出示有几只虫子不用怕齐读两句,从读中体会第二句语气更强烈。3、原因二:不听劝告(1)邻居A、生读出邻居说的话。课件展示B、生试读抽生读,生评价注意语气的急切齐读(2)种葫芦的人A、奇怪———————抽生读,引导读出奇怪的语气——————加表情齐读B、3自然段,分角色读表演读C、他为什么感到奇怪?生说说课件出示(三)悟出道理1、分角色读2、3自然段生同方交流葫芦掉落的原因——————集体交流2、集体交流3、板书叶子生了蚜虫四、惋惜4自然段听到葫芦都落了这个消息,你是怎样的心情?齐读五、分角色齐读课文六、拓展训练我会说,课件出示:“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生自由编故事,同方讲故事,抽生讲故事。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3.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离得十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课前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课时建议:三课时教学重难点: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引入课题:出示结满葫芦的绿藤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觉得葫芦长得怎么样?你喜欢这些可爱的葫芦吗?有个人也特别喜欢葫芦,他种了一些葫芦,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葫芦长得怎么样吧!(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学生认读“葫芦”,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二、教师范读课文三、学生初读,认读生字词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对照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小组分段读课文,互相评价。3.请四个小组中读的好的同学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4.出示生字词卡片,请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5.开火车读生字词。四、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第二课时一、复习: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二、分段理解课文:1.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导朗读,读出葫芦旺盛的长势和对葫芦的喜爱。2.第二、三自然段:齐读。提问:葫芦的叶子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和他的邻居看到后想法一样吗?他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谁的想法对,为什么?(了解蚜虫的害处,指导朗读:读出种葫芦人的满不在乎;读出邻居规劝的语气。)出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这么说?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听到他这样说,你会怎么做?指名分角色朗读二、三自然段。3.第四自然段:自由读。提问:最后葫芦长得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叶子和葫芦是紧密相连的两种事物,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4.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到损失。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同桌合作编故事,讲故事: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到什么呢?如果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样做呢?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是文章教学的重点,提出问题后,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求知欲,然后,通过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编故事部分发挥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我要的是葫芦》习题精选(一)一、注音。葫芦()邻居()奇怪()语言()二、填空,再读一读。()的小葫芦()地说()的小花()地变()蚜虫()葫芦藤三、造句1.每天——2.可爱——四、按课文内容的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1.小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2.邻居让他治叶子上的蚜虫。3.最后小葫芦都落了。4.这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5.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小葫芦,过了些日子,小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正确顺序应该是:()()()()()五、续写小故事:在第二年,课文里的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答案:一、略二。(可爱)的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雪白)的小花(慢慢)地变(一些)蚜虫(细长的)葫芦藤三。每天我爷爷都听新闻。我家的小狗非常可爱。四、正确顺序:5、1、2、4、3五、提示:把你的想法写出来,要联系课文,他第一次没有得到葫芦,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一次你怎么看,说出来就好。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三」我要的是葫芦优秀小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4、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难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新课。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二、识字写字。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者字音。2、观察图中的人物。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4、全班汇报。三、指导书写。四、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看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二、学生观察得出。三、学生讨论。四、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五、想象:当他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六、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七、板书设计。14、我要的是葫芦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我要的是葫芦。}葫芦落了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四」教学目标: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二、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3、逐段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3)教师强调两点: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第二自然段:(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第三自然段:(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第四自然段:(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三、布置作业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板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叶子(长满)葫芦(可爱)││↓↓长虫───────落了││↓↓长虫───────落了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初步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2
朗读课文,能理解那个人和邻居说的话,再有语气的读。教学重点: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懂得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见过葫芦吗?你们喜欢小葫芦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我要的是葫芦”。二
学习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1]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在书上。2
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1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葫芦开始长得怎么样?[2]再读,看看“!”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用什么语气读这句话?(读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3
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1后来,葫芦藤发生了什么变化?*2
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用什么语气读?[2]讨论*1发现有蚜虫,想:“有几个虫字怕什么?”(满不在乎,毫不在意的语气)*2“自言自语……塞过大南瓜才好呢!”(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大,用满怀希望的语气读)*3
练习读4
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思考:看见了,怎么说的?邻居看见了,怎么说的?用什么语气读?(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用着急、提醒的语气,语速稍快。)[2]种葫芦的人听了,是怎么说的?用什么语气读?*1
“什么”----紧接邻居的话,说明他听了邻居的话和奇怪,要读出惊奇的语气。*2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肯定不用治。*3
“我要的是葫芦。”----强调不要叶子,不用治。(用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读。)[3]讨论:他们两个人谁的想法对?为什么?(因为葫芦藤上是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出果实。叶子能制造养料,叶子被虫吃了,葫芦得不到养料,就长不好。[4]分角色读,注意语气。5
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1那个人没治叶子上的虫,结果怎样?*2他得到葫芦了吗?*3他错在哪里?[2]讨论:*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虫,满不在乎,没有及时治虫。*2他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3因为他不清楚叶子与果实的关系,不懂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3]此时,种葫芦的人什么心情?怎样读?(语速慢些,语调低些)三、总结全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做什么事都不能只顾追求结果,而不考虑事物内在
的联系,否则,什么事都不能实现。四、齐读全文。板书设计:7我要的是葫芦长绿叶课后练习:填空。(1)
(
)的葫芦藤上长满(
)的叶子。开出(
)的小花。
花射后,藤上(
)了几个小葫芦。(2)
叶子上的(
)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
)一个个都(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六」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学写部分生字;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的对话,结合看图体会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预习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葫芦、蚜虫等知识。二、检查预习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三、提问1、学生提问,“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想知道?”。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介绍葫芦藤、蚜虫等知识。2、教师提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讨论、讲解,指导朗读1、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指导看图:葫芦长的怎么样?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指导看图,理解“盯”、“自言自语”的意思;指导朗读那个人说的话。2、讨论:那个人这么喜欢葫芦,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1)不懂得“虫――叶――葫芦”之间的联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2)不听邻居劝告。指导分角色朗读。3、小结、扩展练习这个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上有没有虫,他不懂虫―叶子―葫芦之间的联系,也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地都落了。(看图)这时,他会怎样想呢?大家想一想,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五、练习1、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练习书写。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表演这个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一、自读――发现与探究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必然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留于课堂讨论。因此在这一阶段,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阅读必然伴随着发现和疑问,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说说都知道了些什么?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布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初读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二、讨论―――理解与深化《我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复习高三语文必掌握知识点
- 幼儿园家长亲子游戏课件
- 监理工程师课件私人买卖
- 监理工程师水利三控课件
- 术后恢复期的安全监测方案
- 呼吸机使用中的患者安全保障
- 择期手术患者的准备与护理查房
- 药物配制中的安全标准与要求
- 心脏介入室护士理论试题
- 2025年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GB/T 12167-2006带电作业用铝合金紧线卡线器
- GB 20208-2006烟花爆竹礼花弹发射炮筒
- 【优化】搜索引擎优化关键词排名服务合同谷歌SEO优化
- 2023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医院药学-药物临床试验概述课件
- 水稻的一生课件
- 防腐公司简介
- 响应性评审表
- FIDIC银皮书(中英文对照)
- 暂时进出口协议范本样本
- KD车间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