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5404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243571.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理论 1122182.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 2137873.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3286844.文献述评 432562参考文献: 41.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理论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一般规律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于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一书,他在书中将英国农民和船员的收入进行比较,发现当时农民的收入不足船员的三分之一。后来,威廉·配第经过对当时英国经济发展情况的考察得出结论:商业收入最高,工业其次,农业最低。随着经济的发展,部门之间工资的差距会使劳动力从农业流向工业,从工业流向商业,产业发展的中心也会由有形商品的生产向无形服务的生产转移,使得产业结构呈现出由第一产业为主不断向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转移的现象。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比重均随经济发展下降,在工业领域,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比例是逐渐由高到低的,而在服务行业中,国民收入和劳动力所占比例则是先缓慢增长,然后又快速增长。钱纳里运用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数据建立多国模型,认为要素供给情况和社会总需求的水平是影响产业结构转变的原因。近些年,Poon等(2004)对制造业企业进行了研究,从微观视角提出了产业的生产要素比例的变化来自于资本的积累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生产要素比例的变化进一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他认为这一过程正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质。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测算方法,近些年有不少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姚志毅等(2011)在全球生产网络的背景下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整体和省域两个层面的测度,将产业结构分为高附加值产业创造力、产业市场拓展、产业价值链、产业发展环境、产业生产能力五个方面。马涛等(2004)首次筛选出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环境可持续发展产业、产业的空间区位状况、产业开放性、产业结构关联性、产业组织评测和人力资源利用七大指标群对新型工业化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测度。李博等(2008)建立了一套基于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产业结构优化测度方法,从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进行分析。徐仙英等(2016)从合理化、高效化、高级化三个角度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其进行评估。而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现有学者的研究涉及多方面,例如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化、人力资本、社会需求等等。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赵云鹏等(2018)采用2004-2013年度各省份FDI数据与产业结构数据,先通过简单OLS回归、面板回归2SLS和GMM等工具变量法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进一步用动态效应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滞后效应,发现影响显著,但滞后效应的影响随着时期的滞后逐渐减弱。在信息化方面,高科技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让信息化成为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不可忽视的因素,茶洪旺等(2017)用多变量分析法构建中国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选取2010-2014年中国各区域的信息化指数与产业结构升级系数,通过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普通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认为信息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依赖性,并且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人力资本方面,外部性作用使得人力资本在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提升研发效率。因此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言起促进作用,并能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效率(Fernández等,2014)。刘志勇等(2018)认为高教育程度人力资本的比例提高所伴随的人力资本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动态匹配,人力资本高级化所带来的技术创新与技术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张桂文等(2014)将产业结构演进定义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的过程,采用灰色关联度法测度1978-2011年中国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演进的耦合度和关联度,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人力资本耦合度最低,而由于中国创新型人才的缺失,资本密集型产业要比技术密集型产业与人力资本的耦合度高。张国强等(2011),运用1978-2008年度中国各省的动态面板资料,以经济增长为指标,在经济发展的回归分析框架内,研究了我国人力资源与结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作用,得出人力资本对不同的产业影响不同的结论,其中对工业影响最大,服务业其次,农业最小,并且人力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高素质人力资本的积累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2.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国外学者提出的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的理论模型包括著名的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托拉罗模型和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等,国内学者多关注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并且其研究多集中于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和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两方面。在劳动力流动的动因方面,我国学者多研究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动因。王德文等(2008)认为农村劳动力在面对成为自我经营者还是工资收入者时的选择时,会考虑就业地的劳动力市场情况和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状况,通过处理效应模型发现简单培训、短期培训、正规培训以及工资拖欠等权益保护问题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有重要影响。孙文凯等(2011)通过双差法对2003-2006年期间大中城市进行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效果进行检验,认为社会网络、农村收入增加等对农业劳动力流动有显著影响,而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有限。夏怡然等(2015)将2005年1%的人口抽样中的劳动力流动的微观资料与220个地区的城市特性进行了条件Logit模式的检验,结果表明,劳动者选择进入某个城市不但要得到较高的薪资和较好的工作岗位,还要能享有基本的基础设施和卫生保健服务。樊士德等(2014)从微观机制探讨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决策动态机制与均衡形成过程,提出主观高收益与高福利预期构成劳动力外流的内在动力。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认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能够促进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提高生产率,而且劳动力的流动还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并进一步均衡地区间人均消费水平,实现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朱炎亮,2016;刘会政和王立娜,2016)。BeltonFleisher等(2009)使用CCEP(CommonCorrelatedEffectsPooled)的研究方法研究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我国分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沿海城市、内地四类,发现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经济增长。伍山林(2016)将劳动的制度异质性融入到马塞尔成长源解构模型中,通过对1985-2011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对我国1985-2011年的经济发展贡献存在着类似的波动性,因此,在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仍然可以推动中国的发展。与此同时,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人口红利”消失,“人力资本红利”出现,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也由此发生转变(张同斌,2016)。3.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Oettl和Agrawal(2008)研究发现知识发明者的跨境流动会带在无意识中带来知识的流动,流入知识发明者的国家不管最后是否失去了这些知识创新者都可以从知识积累中获益。在对劳动力的异质性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之后,Pennock(2014)发现,随着知识的流动和技术的革新,在一般情况下,劳动力流动水平与其受教育水平成正比,但是拥有高尖端的专业技术的人才反而不容易流动,这是因为能够满足其流动的竞争企业很少。而Tick(2014)对人力资本流动与知识溢出效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得出科研人员在流动的同时会伴随其拥有的知识的流动,产生知识溢出,为流入地带去技术进步,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国内学者的研究以实证分析为主。赵楠(2016)基于空间效应视角构建2002-201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证实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对各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存在“反向激励机制”也即积极影响。谢露露(2013)利用2007年中国地级市二位数工业行业数据实证证明产业集聚外部性的发挥必须有劳动力自由流动作为基础。程鹏(2014)运用动态差分和系统GMM估计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合理调整三次产业中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比例、有利于三次产业的增长的结论。但是,也有学者表示劳动力的流动会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流入到东部地区,可能会由于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维持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并不会促进流入地的产业结构升级,不利于产业结构转换(樊士德和姜得波,2011)。4.文献述评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流动及其之间关系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研究的理论部分也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国内外的研究多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而在如今交通设施发达、省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拉开、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的新背景下,城市劳动力的流动越来越普遍,因此一些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的流动得出的理论不再适用。并且过去由于互联网以及信息收集手段的落后,不少省份早年数据缺失,学者的实证研究鲜有以全国数据为基础,多针对一定区域或城市进行。本文在利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2020年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并加入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的理论与实证检验,以期为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性。参考文献:[1]POONSC.Beyondtheglobalproductionnetworks:acaseoffurtherupgradingofTaiwan'sinformationtechnologyindust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TechnologyandGlobalisation,2004,1(1),130-144.[2]姚志毅,张亚斌.全球生产网络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测度[J].南开经济研究,2011(06):55-65.[3]马涛,李鹏雁,马文东.新型工业化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4(03):273-278.[4]李博,胡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和比较分析[J].管理科学,2008(02):86-93.[5]徐仙英,张雪玲.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J].生产力研究,2016(08):47-51.[6]赵云鹏,叶娇.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影响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03):78-95.[7]茶洪旺,左鹏飞.信息化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经济评论,2017(01):80-89.[8]FERNANDEZCI,HERASRL,FERNANDEZDD.InternationalmobilityofSpanishdoctorate-holders:Whatdeterminantsmatters?[J].CuadernosdeEconomíaSpanishJournalofEconomicsandFinance,2014,37(103),:pages29-44.[9]刘智勇,李海峥,胡永远,李陈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兼论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和缩小[J].经济研究,2018,53(03):50-63.[10]张桂文,孙亚南.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演进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4(06):96-106+128.[11]张国强,温军,汤向俊.中国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0):138-146.[12]王德文,蔡昉,张国庆.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与工资决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J].经济学(季刊),2008(04):1131-1148.[13]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46(01):28-41.[14]夏怡然,陆铭.城市间的“孟母三迁”——公共服务影响劳动力流向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5(10):78-90.[15]樊士德,沈坤荣.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机制研究——基于传统与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建构[J].中国人口科学,2014(02):17-31+126.[16]朱炎亮.劳动力流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J].经济科学,2016(02):5-17.[17]刘会政,王立娜.劳动力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16(02):10-20.[18]FLEISHERB,LiH,ZHAOMQ.Humancapital,economicgrowth,andregionalinequalityinChina[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2009,92(02):215-231.[19]伍山林.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6,51(02):97-110.[20]张同斌.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到质量型“人力资本红利”——兼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J].经济科学,2016(05):5-17.[21]OETTLA,AGRAWALA.Internationallabormobilityandknowledgeflowexternalities[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2008,39(08):1242-1260.[22]PENNOCKA.Thepoliticaleconomyofdomesticlabormobility:specificfact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私车质押贷款合同
- 个人英语介绍课件
- 两委换届课件
- 实习人员聘用合同
- 专属介绍对象课件
- 【课件】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成语教案二
-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史学史(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师大附中2025年初三期末试题含解析
- 云贵川高中2024-2025学年高考生物试题原创模拟卷(四)含解析
-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培训课件
- 敏捷开发管理咨询合同
- 病区安全管理新护士上岗前培训课件
- 汽车调光玻璃行业专题报告(技术路径、市场空间、竞争格局等)-2024-08-零部件
- 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 GB/T 44127-2024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与运行指南
- 工装装修合同电子版
- Q195L板坯工艺方案
- 2024年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二)
- 脱挂式客运索道报价说明(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车厢式索道)
-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中综合调研数学押题卷(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