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部分初中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部分初中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部分初中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部分初中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部分初中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学情调研卷(二)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按要求把答案填写在试卷或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班级正在举行以“亲近自然绿色相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班级组织春游活动,小语同学写了一段随笔,其中一些字词把握不准,请你判断。阳春三月,草长①(莺鹰)飞,这里有杏花微雨的恬静,也有拂堤杨柳的明丽,有蜜蜂蝴蝶的忙碌,也有纸鸢摇曳的悠闲,到处弥漫着春的气息。走进春天,你可以生出多种感触,它能让你如饮甘露,温润满怀;也能激起你磅礴的豪情,震②(憾撼)心田。它可以像缓缓流泻的古筝弦音,清越锵然,使你沉寂的内心褪去冬日的冗杂,变得灵动活跃。这是一个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亲近自然、拥抱这大好春光吧!(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弥()漫磅()礴(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①________②________2.“绿水青山”的美景经常出现在诗人笔下,诗词小组玩起了“飞花令”,请根据下列诗句,找出“飞花令”约定的共同关键字,再写出一条诗句。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③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飞花令”关键字:________诗句:________3.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小明同学想向同学们介绍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理念。他整理下面的资料时,发现句子的顺序不合理,请帮他选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①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②只要你愿意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主动去约束自己,你就可以加入进来。③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就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④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⑤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A.④⑤③②① B.④⑤②①③ C.⑤④②①③ D.⑤④③②①4.八年级一班改编了小佳写的一段周记,准备用来办主题黑板报。请你根据提示,将引用的诗文补充完整。亲近自然,和古人一起看那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的涓涓溪流,正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的①“________,________”;亲近自然,和古人一起听在河心小渊上水鸟不停地鸣叫声,让我不禁吟诵起②“________,________”(《关雎》):亲近自然,和古人一起看那气势磅礴,充满活力的洞庭湖③“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亲近自然,和古人一起在④“________,________”(《蒹葭》)中,看那浩荡的芦苇,感受那深秋的露重霜浓。5.下面是小华同学设计的“低碳生活绿色相伴”宣传图,请结合图片内容及自身生活实际,列举三种可行的低碳生活方式。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共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三月三,荠菜胜灵丹①大年初二,我姐姐、我、我妹妹,三家人乘坐1561次火车,由武汉到南宁探视住在我弟弟家的父母。虽然在线上常常碰面,但几天下来,祖孙三代十余口人在弟弟新居的聚会,仍然令我父母如腾云驾雾的齐天大圣,又忙碌又兴奋。母亲跳五行健身操给我们看,父亲钻研二胡,已经拉得有模有样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姐姐在表扬了我弟媳妇做的柠檬鸭之后,说要是有一盘麻油炒地菜多好,我妈跟着说,在南宁过年,也没什么不好,就是吃不到地菜饺子。②过去几十年,我们都是在湖北的故乡过年。腊月腊,正月正,天寒地冻,风雪之中,频密的鞭炮与祝福馨香带来浓厚的年味。餍饫了大鱼与大肉之后,大家的兴趣转向了田埂上的野菜,地菜当然是首当其冲。有时候,大年初一的午后,姐姐和妹妹都会不顾初一不能动刀剪、不能干农活的规矩,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提着提篓,提篓里放着小镰刀,去野外挖地菜。还远未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地步,田园里,去年的积雪都还未消融,在麦苗与油菜的缝隙里找到一棵一棵的地菜,将一点一滴的喜悦汇聚起来,达到“乃盈顷筐”,总得花小半天的工夫。往一桌的年菜里加上一盘麻油炒地菜的愿景是如此强烈,能够将穿得花花绿绿的小丫头们由火坛边上引出来,羊群一般,放到春风多厉的田野上。③我们所说的“地菜”,其实就是荠菜。王磐编《野菜谱》,提到荠菜有好几种,其中常见的是“荠菜儿”,他的介绍是:“春月采之,生熟皆可食。”配上他自作的谣曲:“荠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今年才出土眼中,挑菜人来不停手。而今狼藉已不堪,安得花开三月三?”地菜大概就是在腊月的霜雪里“出土眼”的,十来片嫩嫩的叶子披成两三层,在寒风里簇拥在一起,与菠菜和白菜比起来,它小小的,极不显眼,像个灰姑娘。为将这些藏在作物与荒草间的灰姑娘们请出来穿水晶鞋(包成饺子,做春卷与春盘),大锄、小锄、长镰刀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用打猪草的小镰刀,姐姐她们称作“挖”地菜、“撬”地菜、“挑”地菜,而不说“割”与“采”,也是因采集它们的不容易。④立春雨水之后,田野很快就会变得百草丰茂、千花万卉,如此繁多的植物,为什么单单将“地”这样皇天后土般朴实而有力量的名字赋予地菜呢?以我的猜想,大概是因为它是冬去春回、岁月更新之后,除越冬作物之外,田园里出现的第一种菜蔬,所谓一阳来复,这生命的“阳气”就包含在它纤弱的外形与清韧的滋味里。乡下人将之加入饺子、春卷、春盘这些春天的食物里,恐怕也是为此。等到“花开三月三”,寒食节来到,抽出细薹、开出细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但还是会被母亲们由田头地脑里扯一把回来,煮毛壳子鸡蛋给孩子们吃。地菜也好,鸡蛋也好,都在象征着生命的“阳气”与“热力”。我老家的方言说到地菜,一般还会加一个修饰词,叫“麻地菜”,一方面是因为地菜外围茎叶跟蒲公英一样,有些微的褐色;一方面,由“麻雀”、“麻子”(那些聪明而脸上有麻子的人)、“麻城”(我们将梦乡叫麻城)、麻姑、麻将那里得来的“麻”字,也有一种只可言传、不可意会的乡土的活力。⑤民谚又讲:三月三,荠菜胜灵丹。《本草纲目》说地菜明目宜胃。问题是,又好吃又有用的地菜,为什么没有登堂入室,与白菜、萝卜、菠菜等一道,列入菜园种植的时序,而一直被列入“野菜谱”呢?我觉得这可能与王磐讲的“荠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有关。太多的种子,聚集在地菜伞状的花序上,被风吹入田畴与陂塘,生长出来年正月密密麻麻的地菜,乡下的丫头们再勤快,也不过是“采之一二遗八九”,有如此强大的存在感的地菜,又何必与白菜萝卜去争粪壤呢?⑥是的,风吹着地菜花的种子,吹到哪里,地菜就在哪里生长。以我的猜想,第一粒地菜的种子,多半是远在四五千年的文明社会之前,被东亚的季风,由中亚的草原上吹来的,陪伴着它的,是形成黄土高原的亘古风尘——随后,繁衍生发的更多的地菜种子,被季风吹往中国的东南西北,地图上地菜分布的路径,大概就是季风吹拂的路线。⑦季风在南方的山岭前停下了脚步,任由热带的中国发挥出另外一番风土,这也许就是我姐姐在她居住的地方找不到地菜的原因吧。看来风的脚步,还是不如火车,它花了千万年,也还没有将细羽般的地菜的种子吹入南国,而我们日夜之间,就由北方的冰雪地来到了温暖的南方。我弟弟一家人,他们开枝散叶,马上也会将南宁变成他们的新家乡。晚上酒席间,我对父亲讲,他与母亲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故乡的村庄,我们兄弟姐妹,辗转到这个国家的东西南北,等到他的孙子一辈,恐怕就会在世界的角角落落了,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除旧布新的辰光,他们是否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地菜煮饺子?(作者:舒飞廉。有删改)6.农谚说“三月三,荠菜胜灵丹”,请你从文本②~⑤段中筛选出依据。①割地菜时汇聚点滴欢乐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本草纲目》说地菜明目宜胃7.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表达方式摘抄语句表达效果①________大年初二,我姐姐、我、我妹妹,三家人乘坐1561次火车,由武汉到南宁探视住在我弟弟家的父母。写姊妹三家人回弟弟家,交代写作缘起,引出下文的“荠菜”。描写十来片嫩嫩的叶子披成两三层,在寒风里簇拥在一起,与菠菜和白菜比起来,它小小的,极不显眼,像个灰姑娘。②__________议论有如此强大的存在感的地菜,又何必与白菜萝卜去争粪壤呢?此处运用问句阐发观点,有着更好的表达效果,即③________8.有人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既“雅得诗意”又“土得可爱”。请你以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为例,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9.本文开头和结尾都提及“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请你从内容、结构两个角度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文本一:①近年,在传统医疗行业,人工智能逐步在疾病辅助诊断治疗、个人健康管理、基因药物研发、医院智能管理等多个环节中发挥出优势和独特作用,日益成为医疗专家的好帮手。②患者到医院就诊,可能需要做CT、核磁等影像检查。一次CT检查就能产生几十到数百层的CT图像。影像医生需要浏览全部图像并找出病变。这一过程相当耗时耗力。近年,许多国家影像检查数量剧增,而影像医生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导致错误率升高。针对这一问题,德国一家公司研发出一款影像人工智能系列产品,该产品通过大量学习,读图快,检测病变准确,能很好地辅助医生做出诊断。③人工智能不仅“快”“准”,还很“全面”。现代医疗对患者身体各处的监控仍然处在“盲人摸象”阶段,而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捕捉到的一些细微病症变化,分析其背后的多维度信息,完成“一叶知秋”的诊断预警。比如,我国研发的人工智能眼底筛查产品,仅需一张彩色眼底照片,就可以快速高效地分析比对数据库中的上百万案例,提示眼底疾病风险。该产品在眼底筛查检测的50万人次中,还辅助发现了多例颅内肿瘤。④脑健康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片蓝海。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但目前人类对它的了解还很有限。一方面,人工智能有助于脑健康筛查诊断。智能脑电图分析产品可以检测脑电波的各类异常放电,分析脑功能状态,仅需5分钟即可处理完成两小时的脑电图数据,为在常规体检中引入脑健康测试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脑机接口等技术对大脑更深层的研究也有利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模拟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系统和学习认知功能。对大脑了解越多,人工智能就越有人的“智慧”。⑤如同人类从婴儿逐步学习成长一样,人工智能是机器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面对复杂的病例,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相比还稍逊一筹。然而,培养一名资深专科医生至少需要10年,其职业生涯中所见病例也是有限的。人工智能的优势恰恰在于其强大的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未来,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和融合多学科信息,人工智能有望让稀缺的医疗资源惠及更多民众。(选自《人工智能,医疗专家的好帮手》。有删改)文本二:①在国外,已经有很多AI诊断APP可用,并可能不久将在国家医疗保健体系中推广开来。但问题来了:健康是关乎人命的大事,我们能放心地交给机器来处理吗?医疗AI值得我们信任吗?②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增强AI的本领,包括让它拥有深度学习能力等,通过利用病历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来训练它,让它学习诊断各种疾病,之后你只要按一下键,差不多就能获得比人类医生更准确的诊断书。③但是,它们除了能避免人类医生那些明显的低级错误之外,到底比人高明在哪里?④这可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AI系统在深度学习中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判断规则,而这些规则到底是什么,哪怕是对于开发人员,都是一个“黑箱子”,谁也不知道。这就有理由让人为此感到不安了。⑤当然,要是深究起来,这种情况人类医生也很难免。⑥“他毕竟是人嘛,而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机器。”你大概会说。但也许只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如果AI医生的诊断正确率非常高,甚至要好于人类医生,这种不安感或许就会减轻,甚至消失。⑦等到医疗AI成熟之后,皮肤科、放射科和病理科等主要涉及重复审查图像的医学部门,很多人工可能会被它取代。但AI也不是全能的。首先,人们常说,医生的职责是“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对病人的人性化关怀是治疗和护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不能用机器取代的。其次,当医疗变得复杂的时候,需要人做出决定,AI无论多么复杂,都不能代替人做决断。(选自《AI医生来了,你能信任他吗》。有删改)10.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文本一第②段举例说明影像人工智能系列产品通过大量学习,会有读图快,检测病变准确的能力,能很好地辅助医生做出诊断。B.文本一第④段中的“脑健康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片蓝海”是说人工智能应用在脑健康的前景还很广阔,还有未知的市场空间。C.文本二第①段中的“可能”表示不确定,说明AI诊断APP在国家医疗保健体系中推广的可能性,但并不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文本二第⑥段认为只要AI医生的诊断正确率非常高,甚至要好于人类医生,人类对于AI医生的不安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11.文本一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12.阅读两个文本后,小文和小学对“AI医生是否能够取代人类医生”有不同观点,针对两人的观点,你更支持谁?请结合文本一、文本二的内容写出你的理由。小文:若干年后,随着科技的发展,AI医生能够取代人类医生。小学:即使科技再进步,AI医生也只能以辅助者的身份存在。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共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节选自徐霞客《游太和山③日记》)【注释】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指山西省、陕西省。③太和山:指武当山。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中的“为”是“作为”的意思,与下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为”意思不同。B.“便舍船”中的“舍”是“舍掉”的意思,与下文“屋舍俨然”中的“舍”意思相同。C.“溯溪行坞中十里”中的“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与“沿溯阻绝”(《三峡》)中的“溯”意思相同。D.“桃李缤纷”中“缤纷”形容繁多的样子,与甲文“落英缤纷”中的“缤纷”意思相同。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5.甲文第一段描绘桃花林的景色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16.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风光,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二)(共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人生境遇和相互之间的友谊。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点出主题,诗人和友人都流下不舍的眼泪。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四、名著阅读(5分)19.《经典常谈》介绍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请从下面经典古籍中任选一个,结合《经典常谈》中的相关阐述,说说你对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意义的理解。①《诗经》②《战国策》五、作文(5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题作文。读书可以开启智慧,滋养浩然之气。我们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回首读书路途,一定有一本书让你读后感慨万千,或者让你猛然醒悟,或者让你获得精神的滋养。(1)请围绕你读过的一本经典名著,写一篇读后感。要求:①自拟题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请以“藏在书里的________”为题目,叙写读书带给你的成长感悟。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学情调研卷(二)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按要求把答案填写在试卷或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班级正在举行以“亲近自然绿色相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题答案】【答案】(1)①.mí②.páng(2)①.莺②.撼【2题答案】【答案】①.雨②.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①.斗折蛇行②.明灭可见③.关关雎鸠④.在河之洲⑤.气蒸云梦泽⑥.波撼岳阳城⑦.蒹葭苍苍⑧.白露霜【5题答案】【答案】示例:①循环使用购物袋,落实垃圾分类回收;②节约用电,随手关灯;③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共16分)【6~9题答案】【答案】6.①.采集不易尤显珍贵②.象征生命的阳气和热力7.①.记叙②.运用拟人和对比(用“嫩嫩的”“簇拥”等词语),写出荠菜外形的纤弱,表达出作者对荠菜的怜爱。③.突出表现了荠菜广泛播种、生命力顽强、所在地域广阔的特点。8.①“不堪食用”本来是文言的表达,这类“文雅”词语的使用,能体现文章文白相间的语言风格;“花开三月三”出自王磐编的《野菜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引用让文章更典雅。②“田头地脑”“毛壳子鸡蛋”等方言俗语的融入,显得生动活泼,让文章读来有“接地气”之感。9.内容上,“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代表一批老去的人,在开头、结尾反复提及,与“地菜”这一在人们视野中逐渐淡去的事物相映照,更加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在这个“除旧布新”的时代美好传统习俗逐渐淡去的担忧与伤感,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严谨。【10~12题答案】【答案】10.D11.示例一: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现代医疗和人工智能加以比较,突出了人工智能探查病情“快”“准”“全面”的特点。示例二: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通过举人工智能眼底筛查产品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人工智能探查病情“快”“准”“全面”的特点。示例三: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人工智能对病情的诊断比作“一叶知秋”,生动地说明了人工智能探查病情“快”“准”“全面”的特点。12.示例一:支持小文。①人工智能比人类医生更具强大的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未来可能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和融合多学科信息,让稀缺的医疗资源惠及更多民众;②人工智能在探测与诊断病情方面要比人类医生快速、准确和全面;③人工智能还可以模拟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系统和学习认知功能,对大脑了解越多,人工智能就越有人的“智慧”。所以“若干年后,随着科技的发展,AI医生能够取代人类医生”。示例二:支持小学。①人工智能系统在深度学习中形成的判断规则连开发人员都无法准确把握;②人工智能缺少人类医生对病人的人性化关怀;③面对复杂病例,人类智慧要高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更不能代替人做决断。所以“即使科技再进步,AI医生也只能以辅助者的身份存在”。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共12分)【13~16题答案】【答案】13.B14.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中)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15.①突出桃花林的美丽、奇异,暗示将会出现奇境(桃花源);②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神秘的气氛;③为下文展现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16.甲文通过描写桃花源景色优美、恬静美好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渴望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乙文通过描写翻山越岭沿途看到的奇异美丽的风光,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共4分)【17~18题答案】【答案】17.D18.这一联诗句是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四、名著阅读(5分)【19题答案】【答案】①示例:《经典常谈》中介绍了《诗经》的来源、构成与特色。《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国人诗歌的启蒙,因此深入阅读《诗经》,不仅可以欣赏其语言美,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还可以了解先秦人们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②示例:《经典常谈》中介绍了《战国策》的发展由来与艺术特色。经过阅读,我知道《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因此深入阅读《战国策》,不仅可以了解战国时期诸国策士的计谋,从中学习知识,还可以欣赏其绝妙的文辞。五、作文(50分)【20题答案】【答案】例文一:从祥子悲剧,观时代沉疴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宛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旧时代的黑暗与残酷,也让我在阅读中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祥子,起初是一个怀揣梦想、勤劳朴实的农村青年。他来到城市,一心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体面的生活。烈日下,他不知疲倦地拉车;风雨中,他也未曾有过丝毫退缩。他的勤劳和坚韧,让我看到了梦想的力量,也让我对他充满了期待。然而,命运却一次次地捉弄祥子。三起三落的买车经历,如同沉重的枷锁,一点点磨灭了他的意志。军阀的掠夺、孙侦探的敲诈、虎妞的难产,这些接踵而至的打击,让祥子逐渐从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变成了一个自私懒惰、狡猾堕落的行尸走肉。读到这里,我为祥子感到深深的悲哀,也对那个吃人的社会充满了愤怒。祥子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底层人民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他们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如此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