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林木种子播种品质检验_第1页
第五节 林木种子播种品质检验_第2页
第五节 林木种子播种品质检验_第3页
第五节 林木种子播种品质检验_第4页
第五节 林木种子播种品质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林木种子播种品质检验

本节教学目标:了解种子抽样的有关概念和技术要求;理解种子物理性状测定、种子发

芽能力测定、种子生活力测定、种子优良度测定的意义;掌握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量、

发芽能力、生活力、优良度测定的方法;熟悉林木种子品质评定的标准。

理论知识部分

种子品质应包括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两大方面。通常所述的种子品质检验(品质鉴定),

是指对种子播种品质的检验。通过种子播种品质的检验,才能判断各批种子的等级标准及实

用价值,根据种子质量标准确定适宜的播种量。在种子收购、贮藏、调运前进行检查,能够

科学地组织种子生产;防止劣种向其它地区传播,避免造成生产和经济上的损失:对种子进

行分级收购,鼓励群众采好种子交售给国家;掌握种子净度和含水量,以保证种子贮藏及运

输的安全;能防止林木种子病虫害的传播与蔓延。因此,进行林木种子检验工作是种子经营

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实现林木种子标准化的技术保证。

一、抽样

种子品质检验,应从被检验的种子中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通过对样品的检验来评定种

子的质量。如果样品没有充分的代表性,无论检验工作如何细致准确,其结果也不能说明整

批种子的品质。因为一批种子实际上是由不同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在装运种子的过程中,常

将不同粗糙度、大小和轻重的种子重新组合在种子堆的各个部位。所以,为保证样品有最大

的代表性,必须严格遵循-定程序随机抽样。

(-)抽样的基本概念和抽样程序

1.种子批(种批)

是指同一树种的种子,它们在一个县(林业局)、乡(林场)范围内的相似立地条件上

或在同一良种基地内,在大约同龄的林木上(林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和大致相同时间内

采集的种子,而且种实的加工和贮存方法也相同,称为一个种批或•批种子。

根据种粒的大小划分了种批检验的限额,如特大粒种子(核桃、板栗、油桐等)为

10000kg;大粒种子(麻株、山杏、油茶等)为5000kg;中粒种子(红松、华山松、樟树、

沙枣等)为3500kg;小粒种子(油松、落叶松、杉木、刺槐等)为1000kg;特小粒种子(校、

桑、泡桐、木麻黄等)为250kg。同一批种子,如果超过限额,可划分为两个或更多的检验

单位。但在种子集中产区可以适当加大种批限额,在科学研究上,根据需要,可以划得更细。

2.初次样品

简称初样品。即从一个种批的不同部位或不同容器中分别抽样时,其每次抽取的种子,

称为一个初次样品。

3.混合样品

从一个种批中取出的全部初次样品,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称为混合样

4.送检样品

混合样品一般数量较大,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混合样品中按各树种送检样品重量分取

供作检验用的种子,称为送检样品。

5.测定样品

从送检样品中,分取一部分直接供做某项测定用的种子,称为测定样品。但种子含水量

的检验样品不能从送检样品中提取,应直接从混合样品中提取两份,立即密封保存。

抽样前抽样人员要查看采种登记表和贴挂标签,了解种子的采收、加工和贮存情况,根

据种批规定的要求正确的划分或核实种批。按种批杆取若干初次样品,各个初次样品的数量

应大体相等,并检验种子的真实性、混杂度、含水量、颜色、光泽、气味等是否,致,若同

一种批的不同容器或不同种堆中杆取的初次样品之间发现有明显差异时,应立即处置。混合

样品的重量一般不能少于送检样品的10倍。1个种批抽取2份送检样品,1份送种子检验站,

并填写送检申请表(表3—9),另1份留存送检单位备查,最后对送检样品进行编号并做好

标志,各项测定样品检验结束后将检验结果填写在种子品质检验证内。

表3—9种子检验申请表

编号______________

现有送检样品一份,简要情况如下,请给予检验。

1.树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采种地点.

3.采种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4.送检样品重(g)

5.种批编号—

6.本批种子量(kg)

7.要求检验项目,容器件数

8.质量检验证书寄往地点和单位名称

(附林木采种登记表)

送检单位(盖章)

抽样人联系人【I期

图3—3种子品质检验项目和程序

(二)初次样品的抽样方法

取样前应先了解该批种子采收、加工和贮存情况,然后按照技术要求抽取初次样品和

混合样品。取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容器盛装种子时,可用取样器(图3

—4)或徒手取样。按照一批种子的总容器

件数,计算应取样品的容器数。按国家标

准《林木种子检验方法》的规定是:5个

容器以下,每个容器都抽取,抽取初次样

品的总数不得少于5个;6〜30个容器,

每3个容器至少抽取1个,但总数不得少

图3—4各种大小不同的取样器

于5个;31个容器以上,每5个容器至少

1.长柄短圆锥形取样器2.圆筒形取样器3.圆锥形取样器

抽取1个,但总数不得少于10个。4.单管取样器5.羊角取样器6.单管大塞取样器

根据对混合样品的数量规定,应首先判断从每件容器中抽取多少初样,如同一批种子,

分装的容器大小不等,则应从较大的容器中抽取较多的初样。例如从装100kg的容器中抽取

的初样应为装50kg容器的两倍。

在一个容器中,应从上、中、下等不同的部位抽取样品。在库房或围囤中大量散装的种

子,可在堆顶的中心和四角(距边缘要有一定距离)设5个取样点,每点按上、中、下3

层取样。也可与种子的风选、晾晒和入库结合进行。

冷藏的种子应在冷藏的环境中取样,并应就地封装样品。否则,冷藏的种子遇到潮湿温

暖的空气,水汽便会凝结在种子上,使种子的含水量上升。

(三)分样方法

混合样品取样后,按照规定的重量提取送检样品和测定样品。通常可用四分法(图3

-5)和分样器法(图3-6)进行分样。

图3-5四分法示意图图3—6钟鼎式分样器

1.四分法(对角线分样法)分样

将种子倒在清洁的桌面上或玻璃板上铺平,两手各拿一块分样板,从相反方向把种子拨

到中间使成长条形,再把长条两端的种子拨到中间,这样重复3〜4次,使种子混合均匀,

后铺成正方形。大粒种子不超过3cm,然后用分样板按照图意的做法,沿对角线把种子分成

四个三角形,拨去对顶的两个三角形,再把剩下的两个三角形种子拨到一起混合均匀,继续

按上法反复分样,直至种子减少至所需重量为止。从混合样品中分取送检样品时,拨到边

多余的种子,最后送回仓库;从检验样品中提取测定样品时所剩下的种子要装回原容器,以

备再用。

2.分样器分样

分样器外部形态为圆锥形,内部结构由漏斗圆锥体和•组把种子通向两出口的隔板以及

盛种盘组成。分样前要先调好分样器。高速的方法是:先把种子通过分样器,使种子分成重

量大体相等的两部分,分别称重,如果两部分种子重量相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5%,则认为

分样器是准确的。若超过5%,则应重新调整分样器,直至调好为止。

开始分样时,先将种子通过分样器三次,种子充分混合后,开始分取样品,取其中的一

份继续分取。直至种子减至所需重量为止。

分样器分样适用于样品数量较大的小粒种子和流动性大的种子。

(四)送检样品的包装、发送和保管

1.送检样品一般可用布袋、木箱等容器进行包装。供含水量测定用的送检样品,要装

在防潮容器内加以密封。调制时种翅不易脱落的种子,须用硬质容器盛装,以免因种翅脱落

加大夹杂物的比重。

2.每个送检样品必须分别包装,填写两份标签,注明树种、种子采收登记表编号和送

检申请表的编号等,1份放在包装内,另1份挂在外面。使样品与种子批之间建立联系。

3.提取送检样品后,应尽快送往种子检验站,不得延误。

4.种子检验单位收到送检样品后,要按送检样品登记表进行检验。尽量缩短取样到检

验的忖间,避免样品的品质发生变化。时不能检验的样品,须存放在适宜的场所。送检样

品应妥善保存一部分,以备复检时使用。

二、种子物理性状测定

在收到受检样品以后,除了从外部感观上大致判断种子质量以外,种子的净度、干粒重

和含水量等物理性状可以用数量表示,是种子品质检验的重要指标。

(-)净度的测定

净度(纯度)是指被检验的某一树种种子中纯净种子的重量占供检种子总重量的百分比。

净度是种子播种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划分种子品质等级标准和确定播种量的主要根据。

种子净度低,夹杂物多,吸湿性强,不耐贮存,对发芽率的保存有较大的影晌。因此在种实

调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脱粒、净种等工作,使净度达到应有的标准。

1.测定样品的提取

将送检样品用四分法或分样器法进行分样。提取两份样品称量,并分别进行测定。净度

测定用的样品量,•般按种粒大小、千粒重和纯净程度等情况而定。除种粒大的为300〜500

粒外,其他种子通常要求在净度测定后,能有纯净种子2500〜3000粒。供检种子净度测定

样品按表3—10提取,样品称量的精度按表3—11进行称重。

表3—10送检样品与净度测定样品量表

净度测定净度测定

送检样品备送检样品备

树种样品重树种样品重

重(g)注重(g)注

(g)(g)

核桃云南松

板栗马尾松、思茅

>300粒>300粒8540

银杏、楝树、松、黄山松

>300粒>300粒

株属、油桐、柏榆

8535

油茶、文冠果樟子松、福建

>500粒>500粒

红松柏、红皮云杉、

6035

华山松胡枝子

12001000

元宝枫、乌檀杉木

10007006025

搬属兴安落叶松、

850400

池杉、槐树长白落叶松、

8503505030

水曲柳、榛木日本落叶松、

600300

油松云杉、柏木

4002003515

湿地松、刺槐水杉

250100

白蜡木麻黄

105

臭椿杨属、大叶校

20010015

火炬松、侧柏窿缘接、兰考

200oU

黑松、黄波罗泡桐

200756—

毛竹、紫穗槐

8550

表3—11测定样品的称量精度

样品重(g)精度(g)

<1.00000.0001

1.0000—9.9990.001

10.0-99.990.01

100.0克999.90.1

21000W1

2.测定样品的分析

将两份测定样品分别铺在种子检验板上,仔细观察,区分出纯净种子、废种子及夹杂物

3部分,2份测定样品的同类成分不得混杂。分类标准如下:

(1)纯净种子包括完整的,没受伤的,发育正常的种子;发育不完全的种子和不能

识别出的空粒;虽已破口或发芽,但仍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带翅的种子中,凡种子加工时

种翅易脱落的,其纯净种子是指去翅的种子;凡种子加工时种翅不易脱落的,则不必除去,

但己脱离的种翅碎片,应算为夹杂物。壳斗科的种子应把壳斗与种子分开,壳斗算为夹杂物。

(2)废种子包括能明显识别的空粒、腐坏粒、己萌芽的显然丧失发芽能力的种子、

严重损伤的和无种皮的裸粒种子。

(3)夹杂物包括其它植物的种子、叶子、鳞片、苞片、果柄、种翅、种子碎片、沙

粒、土块和其它杂物;昆虫的卵块、成虫、幼虫、蛹等。

3.种子净度的计算

经过上述的分析后,用天平分别称量纯净种子、废种子和夹杂物的重量(称量精度同测

定样品),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净度(计算至小数后一位,以下四舍五入)并填写种子净度

测定记录表。

纯净种子重

净度(%)=X100%

纯净种子重+废种子重+夹杂物重

4、测定样品的分析误差

区分的纯净种子、废种子和夹杂物三者相加的重量,往往不等于送检样品的原重量,这

种不易避免的误差,有一定的容许误差范围如表3—12。当测定结果超出表中的误差范围时,

应重新测定。

表3—12种子净度测定容许误差范围表

测定样品量(g)容许误差范围不大于(g)测定样品量(g)容许误差范围不大于(g)

5以下0.02101〜1500.50

5〜100.05151〜2001.00

11〜500.10201以上1.50

51〜1000.20

在分别计算两份样品的净度后,如两份净度的差数不超过按两份净度之平均数,则平均

数即为该批种子的净度(种子净度百分率一般为整数,小数点后面的四舍五入),如超过容

许误差范围,则应再选取第三组样品进行分析,取其中差数未超过容许误差范围的两组计算

净度。计算结果合格后,将两组纯净种子分别装入玻璃瓶内,以备后用。

在收购种子时,由于条件所限往往通过人的感官检验种子净度。检验时,首先观察种子

的比率,然后随机抽取样品,仔细检验。检验方法很多,如用手插入种子堆或盛种容器中,

感到阴力很大不易插入时;则夹杂物一般在5%以上;检验比种子重量轻的夹杂物时,可将

手在盛种容器内旋转,搅拌种子,使其呈凹陷状,这时空粒、杂质等大都集中在凹陷处的表

面,可估计杂物的百分率;检验比种子重的泥沙、石砾等,可将手掌朝下,伸进种子内,然

后手掌朝上取出种子,轻轻振动,使泥沙、石砾沉落掌心,判断其百分率;也可以随机抽取

大约300~2000粒种子,快速分出净种子(包括瘦小、皱裂和已发芽的种子)和夹杂物两类,

分别称重,计算出净度。

种子净度检验后,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种子,要重新加工精选。待达到该树种净度标准

时,才允许收购、入库贮藏和运输。

(二)千粒重的测定

千粒重是指在气干状态下的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一般以克来表示。千粒重能说明

种子大小、饱满程度。同一树种,不同批种子,千粒重数值愈高,说明种子愈大而饱满,内

部贮藏营养物质多,空粒少,播种后发芽率高,苗木质量好。

同树种种子的千粒重因地理位置、立地条件、海拔高度、母树年龄、母树的生长发育

情况、各年的开花结实条件以及采种时期等因子的不同而异。例如丰年的种子往往比歉收年

的大且饱满。

由于空气湿度的变化,使得同一批种子的千粒重很不稳定。为了确切地比较两批种子的

品质,最好是测出种子含水量后,求出种子绝对千粒重。

千粒重的测定方法有百粒法、千粒法和全量法。多数种子应用百粒法。凡种粒大小、

轻重极不均匀的种子,可采用千粒法。凡纯净种子粒数少于1000粒者,可将全部种子称重

后,换算成千粒重,称全量法。

采用千粒法时,从净度测定所得的纯净种子中不加选择地数出1000粒种子,共数两组,

分别称重。种粒较大、千粒重为50〜500g者,可以500粒为一组。称重精度与净度相同。

称重量后计算两组的平均重量,当两组重量之差小于两组平均重量的5%时,两组试样的平

均重量即为该批种子的千粒重。两组试样重量之差超过容许误差时,应再取第三组试样称重,

取差距小的两组计算千粒重。如果仍然超过容许误差,则计算第四组的平均数即可。

例如,第一组试样的千粒重为38.4g,第二组试样的千粒重为39.2g,则两组试样平

均千粒重的5%为:

x5%=1.94g

而两组试样重量之差为39.2-38.4=0.8克g,款超过两组试样平均千粒重的5%(1.94

克)。故该批种子千粒重为:

38.4+39.2

=38.8g

2

采用百粒法时.,选取八份测定样品,根据八个重量的称量读数求八个组平均重量(X),

然后计算标准差(S)及变异系数(C),公式如下:

、可>)-(一X2)

标准差(s)=.—:—

Vn(n-l)

式中:X—各重复组的重量(g)

N-重复次数

£一总和

变异系数(C)=1x100

X

式中:X—100粒种子的平均重量(g)

通过测定和计算,如种粒大小悬殊的种子变异系数不超过0.06,一般种子的变异系数

不超过0.04,则可按测定结果计算千粒重,如变异系数超过这些限度,应再数取8个重复,

称重,并计算16个重复的标准差。凡与平均数相差超过两倍标准差的各重复,均略去不计,

将8个或8个以上的100粒种子的平均重量乘以10(即10XX)即为种子千粒重,其精度要

求与称重相同。

(三)含水量的测定

种子含水量是指种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占种子重量的百分率。种子含水量的多少是影响

种子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测定种子含水量的目的是为妥善贮存和调运种子时控制种子适宜

含水量提供依据。因此,不仅在收购、贮藏、运输前,必须测定种子含水量,而且在整个贮

藏过程中也要定期测定种子安全含水量的波动情况。

在含水量送检样品中分取测定样品。提取的样品重量是:大粒和特大粒种子20g,中粒

种子10g,小粒及极小粒种子3〜5g,称量精度要达到小数3位。种粒大和种皮厚的种子,

应先从测定含水量的送检样品中随机抽取中间样品50g,其中至少有种子8〜15粒,将中间

样品的种子磨碎或切开打碎,充分混合后再提取测定样品两份。操作时,为了避免测定误差,

应尽量减少测定样品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以防失水。测定用两次重复,两次重复的差距不

得超过0.5%,如超过则需重做。

测定方法:

1.低恒温烘干法

适用于所有林木种子,测定称量后,即根据样品前后重量之差来计算含水量。烘箱中烘

干温度为105℃±2℃。

其公式如下:

测定样品烘干前重-测定样品烘干后重y1cm

含水量(%)=测定样品烘干后重100%

2.高恒温烘干法

是先将烘箱预热至140〜145℃,将两份测定样品迅速放入箱内。在5分钟内使温度调

至130C时开始计时,用130C士2℃烘干60〜90分钟,冷却后称重。

3.二次烘干法

适用于高含水量的林木种子。一般种子含水量超过18%,油料种子含水量超过16%时,

采用此法。

将测定样品放入70℃的烘箱内,预热2〜5小时,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重,测

得预干过程失去的水分,计算第一次测定的含水量。然后对经过预干的样品进行磨碎或切碎。

从中随机抽取测定样品,用105℃烘箱法(方法同前)进行二次烘干,测得其含水量。根据

预干及105C烘箱法测得的含水量,计算种子的含水量百分率。

含水量(%〉=4+$2-红检

100

式中:Si-第一次测定的含水量百分率

Sz—第二次测定的含水量百分率

容许误差与105℃烘箱法相同。

4.仪器测定法

应用红外线水分速测仪、各种水分电测仪、甲苯蒸储法等测定种子含水量的方法。这些

方法速度快,但有时不很准确,使用忖应与标准法相对照。

1.简易测定法

简易法主要是通过感官鉴定种子含水量。一般情况下,凡干燥种子,颜色、光泽正常,

用入插入种子堆内非常容易,且有光滑而坚硬的感觉;用手搅动时,种子响声轻脆;用牙咬

种子抗压力较大,咬碎时响声轻脆,呈碎块状:切断时感到坚硬,且断片喷开。而湿润种子,

颜色、光泽暗淡,甚至生霉、结块;用手插入了种子堆内有涩、潮湿、发热感觉;搅动时不

光滑,无轻脆声音;牙咬时抗压力小,呈湿饼状,且不散落。

安全含水量高的大粒种子,如株类、榛树等种子,如果用手抓一把摇动有声响,种仁干

缩、离壳,均说明过于干燥,降低或完全丧失了活力,不宜于播种。

三、种子发芽能力测定

种子的发芽能力是种子播种品质中最重要的指标,可以用来确定播种量和一个种批的等

级价值。种子发芽能力的有关指标是用发芽试验来测定的,•般只适用于休眠期较短的树种。

(--)种子萌发的条件

成熟的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水分、温度和空气,有的树种还需要光照条

件。实验室内测定发芽能力,可以人为地满足某些或全部外界环境条件,使各类种子样品发

芽迅速而整齐。

1.水分

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种子发芽第一阶段需吸水膨胀,水分透过种皮吸入种子内

部,即所谓吸胀作用。因此,发芽试验前适当地浸种有一定好处,但浸种时间长短应视树种

而定,例如欧洲松为达到发芽所需的含水量(35%〜37%)只需48小时,而落羽杉则浸种

30天才有促进发芽的作用。但一般树种浸种时间不能过长,约24小时。

不同树种的发芽床应使用不同的材料,常用的有滤纸、脱脂棉、沙布、细沙、疏松的土

壤等。目前各国多使用在化学作用上不影响种子发芽,而又容易供水的中性滤纸或脱脂棉做

发芽床。发芽床上水分的供给必须适宜,•般是发芽床材料饱和含水量的60%,使发芽床

保持湿润,而且种子四周不出现水膜。因发芽环境中水分过多往往影响氧气进入种子,抑制

种子的呼吸作用。

发芽试验所用的水最好是不含杂质的中性(PH6.5-7.0)蒸镭水。

种子吸水的结果,使种皮破裂,呼吸作用加强,酶化过程活跃,贮藏营养物逐渐转化为

可溶状态供种胚吸收利用。种胚利用水解的可溶性物质后,细胞增大并分裂,开始生长并突

破种皮,伸出胚根,最后发育成为能自身营养的小植株。

2.温度

温度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种子萌发过程是在一系列酶促反应下进行的,温度过低不

利酶的催化作用,温度过高使酶的结构遭到破坏,一般树种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30℃。

但树种不同,产地不同,种子发芽温度差异很大,温带植物种子萌发需15〜25℃;热带、

亚热带植物种子是25〜30℃;寒带植物种子10C就能开始萌发。近年来研究,不同树种发

芽适宜温度不同。例如马尾松在产地不同高纬度条件下,19〜23℃有较高的发芽率,低纬度

条件下,28〜30℃发芽率高。

近年研究证明,变温有利种子呼吸,能刺激酶的活动和贮藏物质的转化,促进种子萌发,

也符合多数种子在自然界的生存条件。因此,有些树种最好经20〜300c的变温处理。使用

变温时,在1天24小时内16~18小时给予低温,6〜8小时给予高温。

3.氧气

氧气也是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因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不断增强,需要足

够的氧气,才能促进酶的活动,使贮藏的有机物质水解,放出能量,供给胚生长。所以在发

芽试验过程中,要注意适当通气和不使水分过多而隔绝氧气。

4.光照

在自然界中,林木种子脱落后,•般是在枯枝落叶或土壤覆盖,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发芽

的。但通过试验证明,光照可以促进许多树种种子发芽,也有的树种种子发芽时对光照无反

应。我国《林木种子检验方法》规定的发芽条件中,对占总数60%种属的发芽试验中,每

天至少给以8小时光照。如果是用变温发芽,应在供给较高温度时,给予强度为750〜12501X

的自然光或冷白色荧灯光。

从以上分析看出,种子的发芽进程及其对环境的要求,不同的树种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

异,因此,检验方法也要有科学依据。种子检验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种子检验技术规定,

不然种子的发芽能力就无法比较。同时,还要求使用性能良好而规格统一的设备。

(二)种子发芽测定的方法

1.提取测定样品

测定样品从净度分析所得的、经过充分混拌的纯净种子中按照随机原则提取,用四分法

时,从每个三角形中数取25粒种子组成100粒,成为1次重复,共取4次重复。

种粒大的可以50粒或25粒为1次重复,样品数量有限或设备条件不足时,也可以采用

3次重复,但应在检验中注明。桦属、核属、杨属等细粒种子是从纯净种子中称量大约0.25g

作测定样品,称量精度至毫克。

2.测定样品的预处理

对测定样品作预处理的目的是解除休眠。试验前要对种子进行预处理,使种子发芽较整

齐,便于统计。一般的种子可进行浸水处理,但深休眠的种子需要经过不同方法的预处理才

能发芽。预处理的方法有:凡冷温层积处理2个月能发芽者可用层积催芽处理,如超过两个

月者,可用快速生活力测定法,或用始温80〜100℃水浸种24小时;去掉外种皮或蜡层:

用1%柠檬酸、浓硫酸等药物浸种后层积或层积变温处理;种粒较大的可以切取大约1cm见

方的带有全部胚和部分子叶或胚乳的胚方进行发芽测定。不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预处理均应

在检验证中注明。为了预防霉菌感染,干扰试验结果,试验用的种子必须进行灭菌消毒。

3.置床

置床就是将经过预处理的种子安放到发芽基质上。常用的发芽基质有脱质棉加滤纸、细

砂等。

可使用真空数种器并选择大小合适的数种头直接数种置床。随机数取的样品种粒排放应

有一定的规律,以便计算并减少错误。例如用光照发芽箱时某一样品各个重复应按10行X

10列整齐排放;种粒之间保持的距离大约相当于种粒本身的1〜4倍,以减少霉菌蔓延感染,

避免发生幼根相互缠绕。

将送检样品实验室编号、重复号、置床日期填写一张小标签,分别贴在培养皿或发芽不

易磨损的地方,以免引起差错。

根据树种特性使用变温或恒温。规定使用变温的,每昼夜应当保持低温16个小时,高

温8小时。温度的变换应在3小时以内逐渐完成。

(三)管理与观测记载

1.管理

(1)经常检查发芽环境的温度,仪器的温度同预定的温度相差不能超过±1℃。

(2)保持发芽床湿润,但种子四周或用指尖轻压发芽床(指纸床),指尖周围不能出现

水膜。

(3)要经常打开发芽盒盖充分换气,或在发芽盒侧面开若干小孔,以便通气。

(4)对需光树种每天按时开关光源。使用单侧不均匀光照发芽箱时,应经常前后、上下

变换发芽床位置,以避免温度和光照不均匀现象。

(5)拣出轻微发霉的种子(不要使它们触及健康的种粒),用清水冲洗数次,直到水无

混浊再放回。发霉种粒较多时,要及时更换发芽床和发芽器皿。

2.观察记载

发芽的情况要定期观察记载。为了更好掌握发芽测定的全过程,最好每天做一次观察记

载。至少在规定的统计发芽势和发芽率的那一天,必须有记载。

3.发芽测定的持续时间

发芽测定的持续天数参见国家标准《林木种子检验规程》附表的相应规定。表中所列天

数以置床之日为零起算,且不包括种子预定的时间以前结束测定。如到规定的结束时间仍有

较多的种粒萌发,也可酌情延长测定时间。发芽测定所用的实际天数应在检验报告中填明。

4.记载项目

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按幼苗基本结构,即对于幼苗可长成良好植株必不可少的结构要记

载评定,记数后即取走。严重腐坏的也随时拣出。随所检树种不同,幼苗的基本结构可包括

根系、胚轴、子叶、初生叶、顶芽以及禾本科、棕稠科的芽鞘。

(1)正常幼苗

完整幼苗:该树种应有的基本结构全都完整、匀称、健康、生长良好;

带轻微缺陷的幼苗:基本结构出现某些轻微缺陷,但生长均衡,与同次测定中完整幼苗

不相上下;

受到次生感染的幼苗:受真菌或细菌感染或严重感染的幼苗,但该粒种子不是感染源。

(2)不正常幼苗表现出没有潜力,虽有适宜条件也不能长成合格苗木的幼苗。包括:

伤残苗:任何基本结构缺失,或损伤严重无法修复,不能正常生长的幼苗;

畸形苗或不匀称苗:生长孱弱或生理紊乱,或基本结构畸形或失衡的幼苗;

腐坏苗:感染源的种子任何基本结构染病或腐坏,停止正常生长的幼苗。

(3)多苗种子单位能够产生一株以上幼苗的种子单位。有以下几种类型:

种子单位内含的真种子多于一粒,例如柚木的坚果和楝树的果核实;

真种子内含的胚多于一枚。有些种属于正常现象(多胚现象),有些种则是偶尔出现(季

生现象)。如果是挛生胚,通常是其中一株幼苗孱弱纤细,但偶尔也会是两株苗都拉近正常

大小;

融合胚:偶尔会从••粒种子中生出两株融合在一起的幼苗。

(4)未发芽粒测定结束时仍未发芽的种子。主要包括硬粒、新鲜健全粒、、死亡粒、

空粒、涩粒等几类。

(三)发芽能力指标的计算

发芽试验结束后,根据记录的资料,即可计算出种子发芽能力的各种指标,如发芽率、

发芽势、平均发芽速度等,并将结果填入发芽测定结果统计表。

1.发芽率

亦称实验室发芽率、技术发芽率。是在适宜的条件下,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与供检种子总

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

发芽率(%)=-XI00%

N

式中:n-正常发芽粒数

N—供检种子总数

发芽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位,以下四舍五入

每个重复的发芽率计算后,查组间最大容许差距表。如果各重复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距没有超过容许范围,则可用4个重复的算术平均数,作为该次测定的发芽率。平均数计算

到整数。如果超过容许的差距范围,则认为测定结果不正确,需要进行第二次测定。其原因

可能是:预处理的方法不当或测定条件不当,未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发芽粒的鉴别或记载错

误而无法核对改正;霉菌或其他因素严重干扰测定结果。

第二次测定(也可与第一次测定同时进行)的结果和第一次测定间的差距不超过规定的

容许范围,则用2次的平均数作为发芽率,填入检验证。如果两次测定的平均发芽率,超出

了规定的容许差距,则至少应再作一次测定。

表3-13发芽测定容许差距

平均发芽百分率最大容许差距

123

9925

9836

9747

9658

9569

93〜947〜810

91〜929〜1011

89〜9011-1212

87〜8813〜1413

84〜8615〜1714

81〜8318〜2015

78〜8021〜2316

73〜7724〜2817

67〜7229〜3418

56〜6635〜4519

51〜5546~5020

表3—14重新发芽测定容许差距

两次测定的发芽平均数最大容许误差两次测定的发芽平均数最大容许误差

123123

98〜992〜3277〜8417〜246

95〜974〜6360〜7625〜417

91〜947-10451〜5942〜508

85〜9011〜165

林木种子中常有相当数量的空粒和涩粒,科研中为了确切地了解某批种子的发芽能力,

常把供检样品中的空粒和涩粒除去不计,只计算饱满种子的发芽率,这称为绝对发芽率。计

算公式如下:

绝对发芽率(%)=/Lxioo%

N-a

式中:n—正常发芽的种子数

N一供检种子总数

a—空粒和(或)涩粒数

2.发芽势

是指发芽种子数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的粒数与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发芽势%=达高峰时正常发芽的种子粒数X100

供检种子总数

它是反映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发芽率相同的两批种子,发芽势高的种子品质好,播种

后发芽速度快而整齐,场圃发芽率也高。

发芽势也分4个重复计算,然后求其之间平均值。发芽势计算到小数点后1位,计算时

所容许的误差为计算发芽率时所容许误差的1倍半。

3.平均发芽速度

供检种子发芽所需的平均时间(天、偶有用小时的),称为平均发芽速度。计算公式如

下:

平均发芽率=Z:*n)

En

式中:D一从种子置床起算的天数(规定为。或1);

n—相应各日的发芽粒数。

N一相应各日的发芽粒数

平均发芽速度计算到小数点后第3位,以下四舍五人。这是衡量种子发芽快慢的一个指

标。在同一树种中,平均发芽速度的数值小,表示该批种子发芽迅速,发芽能力较好。

采用重量发芽法时,测定结果用平均每克测定样品中的正常发芽粒数表示。单位为粒/g。

4.重量发芽测定

重量发芽测定结果用单位重量样品中的正常幼苗数表示,单位为株/g。

测定样品按前述分样方法随机取得拉近规定重量的四个重复,各重复称量精度为

0.OOlgo

利用表3—15检查重复间的差异是否为随机误差。

表3-15重量发芽法重复间的容许差距

供检样品总重量中的供检样品总重量中的

最大容许差距最大容许差距

正常发芽粒数正常发芽粒数

1212

0〜64161〜17427

7〜106175〜18828

11〜148189〜20229

15〜189203〜21630

19〜2211217〜23031

23〜2612231—24432

27〜3013245〜25633

31〜3814257〜27034

39〜5015271〜28835

51~5616289〜30236

57〜6217303〜32137

63〜7018322〜33838

71〜8219339〜35839

83〜9020359〜37840

91〜10221379〜40241

103—11222403〜42042

113〜12223421〜43843

123〜13424439〜46044

135-14625>46045

147—16026

5.场圃发芽测定

场圃发芽率是测定在场圃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即发芽种子数与播种种子数的百分比。

在背风向阳的疏松土壤上,划定一个范围,将处理过的种子播入土内。在测定过程中,

应保持土壤湿润,且注意防止鸟、兽、昆虫等的危害。如室外温度不够,也可将种子播在花

盆或木箱里,当天气好时,放在向阳背风处发芽,当天气不好时,搬入室内发芽。幼苗出土

后,记载每日出苗粒数,达到规定天数后,拨开土壤,检查未发芽种子不发芽的原因,统计

发芽粒数,计算种子发芽率。

四、种子生活力测定

种子潜在的发芽能力称为种子的生活力。是测定种子活力的方法之一。它可以用某些

化学试剂使种子染色的方法或物理的方法来测定。用有生活力的种子数与供检种子总数的百

分比来表示。但是测定的结果只接近发芽率,而不能代替发芽率。而且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

其发芽率低于生活力。当需要迅速判断种子的品质,对休眠期长和难于进行发芽试验或是因

条件限制不能进行发芽试验,则可采用快速的染色法来检定种子。

测定时.,从纯净种子中用四分法随机提取50粒或100粒,共取4次重复。由于各种种

子的内含物不同,对试剂的反应也不相同,可分别选用不同的方法测定生活力。当前以靛蓝

和四理法为主,还有硒盐、碘化钾法。

(一)靛蓝染色法

靛蓝染色法常以靛蓝胭脂药:(简称靛蓝)为试剂。它是一种蓝色粉末的苯胺染料r分子

式为G6H8NB(SO:,)zNaz。用此法检验种子生活力的原理是:靛蓝试剂能透过死细胞组织而

染上颜色。但不能透过活细胞的原生质。根据种胚着色的情况可以区别出有生命力的种子和

无生命力的种子。此法适用于大多数针阔叶树种的种子,如松属、杉木、刺槐、槐树、皂荚、

楝树、香椿、臭椿、水曲柳、黄波罗、沙枣、棕柳等。株类的种胚含有大量单宁,死种子不

易着色。靛蓝试剂是用蒸储水将靛蓝配成浓度为0.05%〜0.1%的溶液,最好随配随用。供

测定用的种子经浸种膨胀后取出种胚。剥取种胚时要挑出空粒、腐坏和有病虫害的种粒,并

记入种子生活力测定表中。剥出之胚先放入盛有清水或垫湿纱布的器皿中。全部剥完后再放

入靛蓝溶液中,并使溶液淹没种胚。

实验时应注意:染色结束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分组放在潮湿的滤纸匕用肉眼或借助

手持放大镜、实体解剖镜逐粒观察。如放置时间过长,易褪色,影响检验效果。

(-)四哇染色法

四晚染色法常以氯化(或漠化)三苯基四哩(2,3,5—三苯基四氮唾,简称四陛)为

检验试剂。它是一种白色粉末,分子式为CM.CI(Br)。其原理是用中性蒸储水溶解四哇,

进入种子的无色四哩水溶液,在种胚的活组织中,被脱氢酶还原生成稳定的、不溶于水的红

色物质一甲潜(2,3,5一三苯基甲潜)。而死种胚则不显这种颜色。鉴定的主要依据是染色

的部位,而不是染色的深浅。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针阔叶树种的种子。测定的具体方法与

靛蓝染色法基本相同,测定时应注意试剂的浓度:一般试剂浓度为0.1%〜1%的水溶液。

浓度高,反应较快,但药剂消耗量大;浓度低,要求染色的时间较长。适宜浓度为0.5%的

溶液•浸染时,将盛装容器置于25〜30℃的黑暗环境中。时间因树种而异,一般为24〜48

小时。

应用本法,也可将胚单独染色。因染色后结果较正确,不易褪色,近似于实验室发芽率

(表3—16),世界各国普遍应用。

表3—16四晚染色法与实验室发芽率比较

树种四晚染色法测定生活力(%)实验室发芽率(%)

杉木53.050.0

油松82.077.0

湿地松92.094.0

火炬松63.061.0

白皮松62.068.0

侧柏46.039.0

(摘自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及南京林业大学试验结果)

(三)其他染色法

1.碘一碘化钾法

据研究,松、云杉、落叶松属某些树种的种胚在发芽过程中产生并积累了淀粉。作法是:

浸种后,将种子置发芽环境中催芽2〜3天后取出种胚,投入碘液(每100ml水中先放碘化

钾1.3g,溶解后再加入0.3g结晶碘),20〜30分钟后取出,就可以根据种胚遇碘变成黑色

的反应来判断种子有无生活力。

1.硒盐(或啼盐)法

此法在日本应用较多,常用的是2%的硒酸氢钠(NaHSeO,)溶液。有生活力的种胚,由

于具有呼吸作用而被溶液的还原盐染成红色。

2.过氧化氢(FWz)法

为针叶树种子的快速测定法。将种子浸在1%的HQz中过夜,然后切开种皮,使胚很尖

端露出,仍放回1%的Hp。溶液中,在20〜30℃变温条件下保持黑喑,经3〜4天,取出胚

根已生长的幼苗开始计数,直到7〜8天后停止测定,根据根生长的长度测定种子活力。

以上各种测定方法,其操作技术和判断方法已经开始达到标准化。不论哪种方法,测定

后均应填写种子生活力测定记录表。

各种染色法计算生活力的百分率均根据4个重复计算,不带小数。

五、种子优良度测定

种子优良度即良种率,是指优良种子数与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此法简单易行,可迅速得出结果。在生产上主要适用于种子采集、贮藏、收购等工作现

场。发芽测定结束时对未发芽粒的补充检定及休眠期长而又不能用染色法测定的种子。

优良度的检验主要依靠感观,多用于大、中粒种子。如果经验丰富,松杉一类小粒种子

也可用此法。但往往因各人的主观因素结果可能出入较大,鉴定的标准不易统一。

常用的方法有解剖法、挤压法、透明法、比重法和爆炸法等。

(一)解剖法

从纯净种子中,随机提取4组测定样品。

先对种子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即感观检定。例如种粒是否饱满整齐;颜色及光泽是否

新鲜正常;是否过潮过干;有无异常气味;有无感染霉菌的迹象;有无虫孔;有无机械损伤

等.

为了观察种子内部状况,可适当浸水,如不浸水能解剖检验的,尽量不浸水。然后分组

逐粒纵切。仔细观察种胚、胚乳或子叶的大小、色泽、气味以及健康状况等区分优良种子及

低劣种子。优良种子具有下述感官表现:种粒饱满,胚和胚乳发育正常,呈该树种新鲜种子

特有的颜色、弹性和气味。劣质种子具有下述感官表现:种仁萎缩或干瘪,失去该树种新鲜

种子特有的颜色、弹性和气味,或被虫蛀,或有霉坏症状,或有异味,或已霉烂。其标准详

见国家标准《林木种子检验方法》。现仅例举部分树种的标准供参考(表3—17)。种子优良

度的计算方法与发芽测定相同,计算结果要登记在种子种子优良度测定记录表上。

表3—17主要造林树种种子优劣标志表

树种优良种子低劣种子

红松种粒饱满,胚、胚乳白色,有弹性,有松空粒,胚、胚乳发育不正常,黄色透明,

油松脂香味发霉腐烂,有油哈拉味

马尾松

桧柏种粒饱满,胚呈乳白色,组织较软空粒,胚萎缩干瘪较硬,胚黄褐色

胚乳饱满,表面浅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