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合同段工地试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四合同段工地试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四合同段工地试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四合同段工地试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四合同段工地试验室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工程

第X合同段工地试验室

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编制: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

第一章专业项目作业指导书目录............................3

第一节土工试验指导书......................................3

第二节集料试验和石料抗压试验指导书........................9

第三节水泥检验指导书.....................................16

第四节水泥混凝土试验指导书...............................22

第五节水泥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指导书....................30

第六节建筑砂浆性能试验指导书.............................39

第七节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指导书.............................44

第八节粉煤灰检验指导书...................................51

第九节钢筋试验指导书.....................................54

第十节公路路基路面现场试验指导书.........................59

专业项目作业指导书一览表

序号作业指导书名称管理编号

1土工试验指导书

RCDS-XZ-01-2018

2集料试验和石料抗压试验指导书

RCDS-XZ-02-2018

3水泥检验指导书

RCDS-XZ-03-2018

4水泥混凝土试验指导书

RCDS-XZ-04-2018

5水泥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指导书

RCDS-XZ-05-2018

6建筑砂浆性能试验指导书

RCDS-XZ-06-2018

7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指导书

RCDS-XZ-07-2018

8粉煤灰检验指导书

RCDS-XZ-08-2018

9钢筋试验指导书

RCDS-XZ-09-2018

1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试验指导书

RCDS-XZ-10-2018

管理制度一览表

序号管理制度名称管理编号

1工地试验室职责

RCDS-ZD-01-2018

2试验室主任岗位职责

RCDS-ZD-02-2018

3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RCDS-ZD-03-2018

试验员岗位职责

4RCDS-ZD-04-2018

试验资料员岗位职责

5RCDS-ZD-05-2018

6试验室管理制度

RCDS-ZD-06-2018

试验室人员管理制度

7RCDS-ZD-07-2018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8RCDS-ZD-08-2018

试验室环境、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9RCDS-ZD-09-2018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10RCDS-ZD-10-2018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11RCDS-ZD-11-2018

原始记录填写、计算、复核管理制度

12RCDS-ZD-12-2018

试验文件、技术规范、规程管理制度

13RCDS-ZD-13-2018

试验检测报告的审核、签发管理制度

14RCDS-ZD-14-2018

试验质量保证制度

15RCDS-ZD-15-2018

试验台账管理制度

16RCDS-ZD-16-2018

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17RCDS-ZD-17-2018

试验室资料管理制度

18RCDS-ZD-18-2018

试验室仪器的定期标定、保养、维修制度

19RCDS-ZD-19-2018

20抽样及外委试验取样、送样管理制度RCDS-ZD-20-2018

21力学室管理制度RCDS-ZD-21-2018

水泥聆室管理制度

22RCDS-ZD-22-2018

标养室管理制度

23RCDS-ZD-23-2018

土工室管理制度

24RCDS-ZD-24-2018

集料室管理制度

25RCDS-ZD-25-2018

水泥室管理制度

26RCDS-ZD-26-2018

化学室管理制度

27RCDS-ZD-27-2018

现场检测室管理制度

28RCDS-ZD-28-2018

样品室管理制度

29RCDS-ZD-29-2018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一览表

序号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名称管理编号

1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RCDS-SG-01-2018

2精密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RCDS-SG-02-2018

3FBT-9A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操作规程

RCDS-SG-03-2018

4HG-80混凝土贯入阻力仪操作规程

RCDS-SG-04-2018

5HJW-60单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操作规程

RCDS-SG-05-2018

6HP-4.0自动调压混凝土抗渗仪操作规程

RCDS-SG-06-2018

7HZJ-A砂浆混凝土振动台操作规程

RCDS-SG-07-2018

8UJZ-15砂浆搅拌机操作规程

RCDS-SG-08-2018

9NSF-2细集料亚甲蓝搅拌装置操作规程

RCDS-SG-09-2018

10ZBSX-92A震击式标准振筛机操作规程

RCDS-SG-10-2018

11电热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

RCDS-SG-11-2018

12SX-2.5-10箱式电阻炉操作规程

RCDS-SG-12-2018

13GP-A标准恒温水浴操作规程

RCDS-SG-13-2018

14BJ5T0钢筋标距仪操作规程

RCDS-SG-14-2018

15WEW-1000B微机显示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规程

RCDS-SG-15-2018

16WEW-300B微机显示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规程

RCDS-SG-16-2018

17YAW-300D微机控制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RCDS-SG-17-2018

18YAW-2000微机控制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RCDS-SG-18-2018

19SCM-200双端面磨石机操作规程

RCDS-SG-19-2018

20SCQ-4A全自动、双刀岩石芯样切割机操作规程

RCDS-SG-20-2018

21FSY-150水泥细度负压筛析仪操作规程

RCDS-SG-21-2018

沸煮箱操作规程

22FZ-31ARCDS-SG-22-2018

水泥胶砂搅拌机操作规程

23JJ-5RCDS-SG-23-2018

水泥净浆搅拌机操作规程

24NJ-160RCDS-SG-24-2018

NLD-3水泥胶砂流动度

25RCDS-SG-25-2018

水泥恒温恒湿养护箱操作规程

26YH-40BRCDS-SG-26-2018

水泥胶砂振实台操作规程

27ZS-15RCDS-SG-27-2018

数显恒温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

28101-2RCDS-SG-28-2018

多功能电动击实仪操作规程

29DZY-IIIRCDS-SG-29-2018

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主机操作规程

30LD127-IIRCDS-SG-30-2018

电动脱模器操作规程

31LD-141RCDS-SG-31-2018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操作规程

32LP-1001RCDS-SG-32-2018

自动控温控湿控制仪操作规程

33FHBS-80RCDS-SG-33-2018

仪器设备自校一览表

序号仪器设备校准方法名称管理编号

1混凝土及砂浆试模校准方法RCDS-ZJ-01-2018

2雷氏夹校准方法RCDS-ZJ-02-2018

3水泥负压筛校准方法RCDS-ZJ-03-2018

4碎石或卵石针状规准仪校准方法RCDS-ZJ-04-2018

5碎石或卵石片状规准仪校准方法RCDS-ZJ-05-2018

6碎石或卵石压碎值仪校准方法RCDS-ZJ-06-2018

7混凝土坍落度筒校准方法RCDS-ZJ-07-2018

8混凝土抗折夹具校准方法RCDS-ZJ-08-2018

9比重瓶校准方法RCDS-ZJ-09-2018

10灌砂简校准方法RCDS-ZJ-10-2018

11玻璃仪器校准方法RCDS-ZJ-11-2018

12电动击实仪校准方法RCDS-ZJ-12-2018

13CBR试验装置校准方法RCDS-ZJ-13-2018

14水泥混凝土抗渗仪校准方法RCDS-ZJ-14-2018

15土工标准筛校准方法RCDS-ZJ-15-2018

16砂石筛校准方法RCDS-ZJ-16-2018

17砂浆稠度仪校准方法RCDS-ZJ-17-2018

18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测定仪校准方法RCDS-ZJ-18-2018

19振筛机校准方法RCDS-ZJ-19-2018

20混凝土振动台校准方法RCDS-ZJ-20-2018

21单卧轴混凝土搅拌机校准方法RCDS-ZJ-21-2018

22沸煮箱校准方法RCDS-ZJ-22-2018

23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校准方法RCDS-ZJ-23-2018

24路面强度材料试验仪校准方法RCDS-ZJ-24-2018

25无侧限试模校准方法RCDS-ZJ-25-2018

26双端面磨平机校准方法RCDS-ZJ-26-2018

27钢筋标距仪校准方法RCDS-ZJ-27-2018

282m、3m直尺校准方法RCDS-ZJ-28-2018

29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校准方法RCDS-ZJ-29-2018

30水泥胶砂振动台校准方法RCDS-ZJ-30-2018

31混凝土抗渗试模校准方法RCDS-ZJ-31-2018

国道307、207线阳泉市绕城改线工程第四合文件编号:RCDS-XZ-01-2018

同段工地试验室共7页

作业指导书第1版第0次修订

主题:土工试验指导书发布实施日期:2018-05-25

第一章专业项目作业指导书目录

第一节土工试验指导书

1、总则

制定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归纳统一各项土工试验方法及判定方法。

2、采用的相关文件

2.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o

2.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o

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o

2.4本中心试验室的《质量手册》、《质量体系运行程序文件》等。

3、适用范围

适用本中心试验室所能承担的土工试验项目的试验指导。

4、本中心试验室所承担的土工试验项目(见表1)

-表1

平行试

号试验项目备样数量备样说明

验次数

1含水量>100g2次/

2密度///

3比重30g2次过5mm筛

4颗粒分析0.1〜7kg//

5液塑限500g/过0.5mm筛

6天然稠度500g/过0.5mm筛

7砂的相对密度2kg2次过5mm临

8常水头渗透试验5kg6次/

9击实试验15kg(小筒)、30kg(大筒)/过25mm或40mm筛

3

10承载比(CBR)15kg3次不包括击实用土

11回弹模量15kg3次不包括击实用土

12固结试验环刀体积/原状土不扰动

13直接剪切试验661.8X20不少于4次原状土不扰动

14无侧限抗压强度<1)40X100//

15烧失量50g2次/

16有机质含量100g2次/

17易溶盐含量200g2次/

5、技术要求

5.1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

填料;

5.2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表(见表2)

表2

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

项目分类

高速及一级公路二级及以下公路(cm)

上路床(0~30cm)8.06.010

下路床(30〜80cm)5.04.010

路堤

上路堤(80~150cm)4.03.015

下路堤0150cm)3.02.015

零填及路堑路床(0〜30cm)8.06.010

5.3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不超过规定值。

6、试验方法

6.1土样采集、运输、保管(T0101-2007):做好取样记录、注意取样数量、样品标记、

包装、运输、保管。

6.2土样和试样制备(T0102-2007):根据委托试验项目制备土样和试样。

6.3含水量试验一烘干法(T0103-1993)

6.3.1取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30g,砂类土、有机质土50g。

6.3.2105~110℃烘干时间:细粒土〉8h,砂类土>6h。有质机土超过5%的土,温度

4

控制在65~70℃o

6.3.3两次平行测定,计算至0.1%,取其算术平均值。两次平行测定允许差值:含水

量5%以下W0.3%,含水量40%以下W1%,含水量40%以上W2%。

6.4密度试验

6.4.1环刀法(T0107T993)一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

6.4.1.1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平行差值W0.03g/cm:

6.4.2灌砂法(T0111-1993)—本方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试样

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5mm,测定层厚度150〜200mm。

6.4.2.1数据处理同T0107T993方法。

6.5比重试验

6.5.1比重瓶法(T0H2-1993)—本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土,土样在105〜110℃温

度下烘干至恒重。

6.5.1.1砂及低液限粘土沸腾时间不少于30min,高液限粘土沸腾时间不少于lh。

6.5.1.2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以两位小数表示,平行差值<0.02。

6.5.2浮称法(T0113-2007)一本方法适用于粒径大于、等于5mm的土,且粒径为20mm

的土含量应小于总量的10%o

6.5.2.1数据处理同T0112T993方法。

6.6颗粒分析试验

6.6.1筛分法(T0115T993)一本方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4mm的土。

6.6.1.1从烘干土样中,用四分法按表3规定取代表性的试样:

表3

土颗粒最大粒径取试样重量

小于2mm100-300g

小于10mm300〜900g

小于20mm1000~2000g

小于40mm2000〜4000g

大于40mm4000g以上

6.6.2比重计法(T0116-2007)--本方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小于0.074mm的土。

6.6.2.1配制悬液:取代表性的土样充分碾散,称取25g过0.074mm筛的试样,准确

至0.01g,倒入三角烧瓶中,注入20mL蒸储水浸泡一夜,加分散剂摇均,沸煮40min,

冷却后移入量筒,注入蒸镭水使悬液恰为1000mLo

6.7液塑限试验一液塑限联合测定法(T0118-2007)

5

6.7.1本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总质量试样5%的土。

6.7.2备制土样三份:含水量控制在液限(锥入深度20士0.2mm)、略大于塑限(锥入

深度5mm以下,砂类土可大于5mm)、两者中间状态。计算结果精确至0.1%。

6.8天然稠度试验一液塑限联合测定法(T0118-2007)

6.8.1土的液限与天然含水量之差和塑性指数之比,称为天然稠度。

6.9砂的相对密度(T0123-1993)

6.9.1本试验目的是求无粘聚性土的最大与最小孔隙比,了解砂层自然状态或压实后

的松紧情况和结构的稳定性。

6.9.2本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粒径2〜5mm的含量不大于总质量试样15%的无粘聚

性土。

6.9.3试验步骤:

6.9.3.1土粒比重测定一比重瓶法(T0112-2007);

6.9.3.2最大孔隙比测定;

6.9.3.3最小孔隙比测定(每层试样量应使振击后的体积略大于容器容积的1/3)

6.9.3.4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平行差值WO.OBg/cm'计算结果精确至

0.01g/cmfo

6.10常水头渗透试验(T0129-1993)

6.10.1本方法适用于砂类土和含少量砾石的无粘聚性土。

6.10.2试验应采用实际作用于土的水。试验时的水温宜高于室温3〜4℃。

6.10.3试验步骤:

6.10.3.1土粒比重测定一比重瓶法(T0112-1993);

6.10.3.2干密度测定;

6.10.3.3渗透水量测定;

6.10.3.46次测定,允许差值W2X10;取允许差值符合规定的测值,求其算术

平均值。

6.11击实试验(T0131-2007)

6.11.1击实试验方法一重型II.1法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5mm的土,备五份2.5kg试样(按

2〜3%含水量递增),拌均后闷料一夜备用。

6.11.2击实试验方法一重型H.2法适用于粒径不大于38mm的土,备五份5kg试样(按

2〜3%含水量递增),拌均后闷料一夜备用。

6.11.3试样中有粒径大于38mm的土,应过筛求其百分率,按重型H.2法试验后,根

据修正公式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校正(适用于粒径大于38mm含量小于30%

6

的土)。

6.11.4测定含水量用试样的数量按表4规定取代表性土样。

表4

最大粒径试样质量个数

小于5mm15-20g2

约5mm约50g1

约19mm约250g1

约38mm约500g1

6.12承载比(CBR)试验(T0134-1993)

6.12.1试验步骤:

6.12.1.1按重型H.2击实试验方法求土样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6.12.1.2按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制备三份土样,制作试件前测定各土样含水量;

6.12.1.3按要求的密实度计算一个试件所需土样,分三层击实;

6.12.1.4测试件泡水4昼夜的膨胀量;

6.12.1.5贯入试验;

6.13回弹模量试验一承载板法(T0135-1993)

6.13.1试验步骤:

6.13.1.1按重型H.2击实试验方法求土样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6.13.1.2按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击实制备三份土样;

6.13.1.3回弹模量测定;

6.13.1.4三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每个测定值不应超过均值的5%。

6.15.2.4.1取过2mm筛风干砂1200g,按预定干密度的量装入剪切容器盒,达到预

定干密度后进行剪切试验。

6.16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T0148-2007)

6.16.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饱和软粘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灵敏度。

6.16.2本试验采用材料强度试验仪。

6.16.3将土样切削成“40X100mm试件,以轴向应变1%-3%/min施加压力,8~20min

内完成。若需测定灵敏度,则将破坏后的试件重塑,重新进行试验。以轴向应力为纵坐

标,轴向应变为横坐标,绘制应力一应变图,最大轴向应力为无侧限抗压强度;若最大

轴向应力不明显,取轴向应变15%出的应力为无侧限抗压强度。

6.17烧失量试验(T0150-2007)

7

6.17.1本方法适用于各类土。

6.17.2土样在950℃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前后两次质量相差小于0.5mg),至少一次

平行试验,试验结果精度应符合附录C规定。

8

国道307、207线阳泉市绕城改线工程第四合文件编号:RCDS-XZ-02-2018

同段工地试验室共7页

作业指导书第1版第0次修订

主题:集料试验指导书发布实施日期:2018-05-25

第二节集料试验和石料抗压试验指导书

一、总则

制定集料试验和石料抗压试验指导书的目的是通过对集料试验和石料抗压试验中每

一道程序的控制,使之满足顾客要求和符合试验规程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以实

现本中心试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

二、检验采用的相关文件

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2、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GE41—2005)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6、本中心试验室《质量手册》、《质量体系运行程序文件》等。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试验室所能承担的集料试验和石料抗压试验项目的试验指导。

四、集料试验和石料抗压试验项目试验流程

资料室接收顾客委托试验接收来样或取样检测室接收样品和委托单,备样

试验并记录出具试验报告并交质量负责人审核将经审核的委托单、原始记

录、试验报告及留样交资料室登记、归档顾客收领试验报告并登记。

五、本中心试验室所能承担的集料试验和石料抗压试验项目

本中心试验室所能承担的集料试验项目有:粗、细集料的筛分试验、密度及吸水率

试验(容量瓶法)、含水率试验、含泥量及泥块试验、有机物含量试验、坚固性试验;粗

集料的空隙率试验、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压碎值试验、磨耗试验(洛杉矶法)、软弱颗

粒试验、磨光值试验;细集料的砂当量试验、云母含量试验、轻物质含量、膨胀率试验、

三氧化硫含量试验;石料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等。

六、技术要求

公路工程不同的结构部位对集料的要求也有区别,主要按桥涵水泥混凝土、路面基

层和底基层及面层等用途不同来分。

9

(一)桥涵水泥混凝土对集料相关试验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

1、细集料:

①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的河砂,每200m3检验一次,

当采用海砂时氯离子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15%o②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

3.7-3.1,中砂3.0-2.3,细砂2.2〜1.6。③砂级配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中表11.2.2-2的I、H、III级配区范围的规定。④坚固性试验5次循

环后质量损失W12%。⑤其他指标如下表:

项目2c30的混凝土<C30的混凝土

含泥量(%)W3W5

其中泥块含量(%)W1W2

云母含量(%)<2

轻物质含量(%)<1

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S03(%)<1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应以水泥砂浆强度

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对比试验加以复核,原状砂配制的砂浆强度不低于洗净

砂配制的强度的95%为合格

注: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总含泥量应不大于3%,其中泥

块含量应不大于1%,云母含量不应超过1%□

2、粗集料:

①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卵石或碎石,机械集中生产时每不超过

400n?检验一次,人工分散生产时每200m3检验一次。②粗集料最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

及施工方法选取,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间距的3/4;两

层及以上密布钢筋结构,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1/2;泵送混凝土粗集料最大粒径对于

碎石不得超过管径的1/3,卵石不得超过管径的1/2.5。③粗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桥涵施

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表11.2.3-1的级配范围的规定。④坚固性试验5次循环

后质量损失对于风化或软弱颗粒过多时应W12%,对于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高或

强度大于C40的应W5%。⑤其他指标如下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

项目

C55-C40WC35NC30<C30

石料压碎指标值(%)1216

针片状颗粒含量(酚1525

含泥量(外)W1W2

10

其中泥块含量(%)W0.5W0.7

小于2.5mm的颗粒含量(%)W5W5W5W5

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SQ,(%)W1

卵石中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应配制混凝土

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应不低于95%为合格

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进行岩石抗压试验。

(二)路面基层及底基层对集料相关试验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

仪器和试验

试验项目目的频度标准

方法

烘干法、酒精

确定原

每天使用前测燃烧法、含水

含水量始含水

2个样品量快速测定

确定级

配是否

使用前测2个样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

符合要

颗粒分析品,使用过程中每筛分法范(JTJ034—2000)中各类基层、

求及确

2000m,测2个样品底基层集料级配范围规定

定材料

配合比

评定粒

网篮法或容

相对毛体料质量,使用前测2个样品,砂砾使用过程填隙碎石基层固

积1000ml以

积密度、计算固中每2000m:'测2个样品,碎石种体体积率85%,底

上的比重瓶

吸水率体体积类变化重做2个样品基层83%

评定石不超过公路路面

料的抗使用前测2个样品,砂砾使用过程基层施工技术规

压碎能中每200CW测2个样品,碎石种集料压碎值范(JTJ034-2000)

压碎值

力是否类变化重做试验中各类基层、底基

符合要2个样品层集料压碎值的

求规定

(三)路面面层对集料相关试验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

11

1、水泥混凝土路面对集料要求与桥涵混凝土的类似,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细

集料细度模数宜在2.5以上,颗粒级配应符合相关规定。

2、沥青路面对集料要求比较严格,应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级配良好,具

有足够强度、耐磨耗、抗冲击好的集料。路面面层对粗集料规格要求应以方孔筛为准,

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中表C.6的规定,施工过程中对粗集料

质量检查的内容主要有:外观(石料品种、扁平细长颗粒、含泥量等)、颗粒组成、压碎

值、磨光值、磨耗值、含水量和松方单位重,对其质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指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830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040

视密度不小于(t/m3)2.502.45

吸水率不大于(%)2.03.0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3级

坚固性不大于(%)12-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1520

水洗法V0.075mm颗粒不大于(%)11

软石含量不大于(%)55

石料磨光值不大于(%)42实测

石料冲击值不大于(%)28实测

破碎砾石的破碎面积不小于(%)

拌和的沥青混合料路面表面层9040

拌和的沥青混合料路面中下面层5040

贯入式面层40

注:①坚固性试验根据需要进行;

②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到2.45t/m3,吸水率可

放宽到3%,但必须得到主管部门批准;

③石料磨光值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表层抗滑需要而试验的,石料抗冲击值根据

需要进行;

沥青面层对细集料的规格要求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中表C.9、

表C.10的规定,施工过程中对细集料质量检查的内容主要有:外观(粗细、含泥量等)、

颗粒组成、含水量和松方单位重等,对其质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指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

视密度不小于(t/m3)2.502.45

坚固性(>0.3mm部分)不大于(外)12-

12

砂当量不大于(%)6050

注:①坚固性试验根据需要进行;

②当进行砂当量试验有困难时,也可用水洗法测定小于0.0751nm部分含量(仅适用

于天然砂),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要求不大于3%,其他等级公路要求不大于5队

七、取样

1、集料取样方法与试验结果有较大关系,尤其会影响筛分、堆积密度、含泥量、含

水量及其他含量测定,因此要严格按标准方法取样。在料堆取样时,应为同批来料,先

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部位,再在料堆顶、中、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

取得大致相等的若干份组成一组试样,尽量具有代表性。从汽车等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

位、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组成一组试样。

2、试样应避免散失、污染,应包装好并标明编号、产地、代表数量等,试验时应先

拌和均匀后按实验数量缩分。

3、进行集料、石料抗压试验一个项目所需碎石或砾石的最小取样数量(kg)

称最大圆

、粒径1016202531.5406380

\mm

试验\方9.537.5

孔161926.531.56375

项目\及13.2及53

筛分1015202030406080

表观密度88881216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