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题一

1.简释下列概念:

稀缺: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

的资源总是不充分的或者说不足的。

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

数量是无限的。

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

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

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

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的轨迹,又叫生产可能性曲线。

自给经济:一种经济体制,其特点是每个家庭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

扩大一点说,是每个村落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

界交换来的。

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消费所决定,经济效率低下。

计划经济: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的管理

实际上像一个单一的大公司。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计划来解决。

市场经济: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这

种经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价

格机制来解决。

混合经济: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

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因此也是垄断和竞争相混合的制度。在这种

体制卜.,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

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

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

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

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

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实证经济学: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

“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

善恶的评价。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

“不应当”的评价,阐述怎样才能符合这样的标准。

内生变量:是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指不是由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而是由外部因素(如政治,

自然)决定的变量。

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局部均衡: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

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一般均衡:在分析某种商品价格决定时,是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

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

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

2.你认为研究人们的消费问题是属于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的对

象?

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不是仅从概念上就可简单加以区分的。消费这

个概念和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都有,但含义和研究的角度不一样。

在微观经济学中,研究消费主要是研究消费者行为(选择),即根据预算约束,

消费者如何按自己的偏好选购消费品以实现效用极大化;而在宏观经济学中,研

究消费主要是研究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如何决定,及如何影响总需求水平等。

3.经济物品是指(D)o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

缺的物品。

4.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B)o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利用的资

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5.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B)。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

只有减少Y物品的生产才能增加才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

线向内移动;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6.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C)o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羯C.联

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

30000美元。

7.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B)。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C.联邦货物税的高

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用工人的数量

8.什么是经济理性主义?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符合这个原则的,有没

有‘‘非理性”或“反理性”行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是理性的还是反理性的,

为什么?您给出的答案是实证性的还是规范性的?

答:经济理性主义是指这样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

个人利益或利己的动机所驱使,总能认真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进行比较,以便

找出一个能使他耗费给定的代价取得最大限度利益的所谓最优方案。在日常生活

中,人们花费一定金钱买进消费品时总是力求消费品提供最大效用,厂商经营总

是力求利润最大,要素出售者提供生产要素则力求收益极大。总之,人们无论从

事何种经济活动,都力求能带来最大利益,带来最大限度满足。一切头脑正常的

人,即所谓有理性的人都会这样行动,不可能有所谓“非理性”或“反理性”的

行为。然而,理性行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因为如果

人们不把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作为自己行为所追求的目标,而把助人为乐看作是

自己行为的准则的话,则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就不会成为他们的理性行为。当然,

在自私自利或损人利己主义者看来,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行为就是理性行为。所

谓“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就是这样的人。可见,如果我们说,

理性行为不应当是自私自利及损人利己的行为,这种说法实际已经是规范性的而

不是实证性的了。因为这种说法实际上已包含着认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是'‘不

好的”、“不应当的”、“非理性的”这样一种价值判断了。

习题二

1.简释下列概念: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

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

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

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的变动: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

数量的变化。

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

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规律: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

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

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供给的变动: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

数量的变化。

性需求的价格弹: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

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通常简称为需求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其

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

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供给弹性: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

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供求规律:指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均呈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与供给

呈反方向变动,而均衡产量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动。

2.下列情况发生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如何移动?

⑴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

⑵另一种蘑菇价格上涨了;

⑶消费者收入增加了;

(4)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答:⑴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

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

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⑵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

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

实现替代。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⑶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

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

水平下都是如此。

⑷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

蘑菇的需求的话。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

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

3.假设一个坐标图上有两条形状为直线但斜率不同的需求曲线,在这两条

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的弹性是否相等?假定这两条相交的需求曲线不是直线而

是曲线,交点上弹性是否相等?

答: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性需求曲线在相交之点各自的弹性是不相等的,斜

率绝对值小(坡度较平缓)的那条需求曲线在交点处的弹性大一些。

如上图,〃八"分别为两条斜率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它们与横轴分别相交

于点B、D,与纵轴分别相交于点A,G两条需求线相交于点及这里,2之斜

率绝对值K,=—,2之斜率绝对值K,=—,显然,

10B20D

0COA+ACOA+AC-AC0A

----------->-------------------------%,即〃?斜率绝对值较大。

~0DOB-DBOB-DB+DB0B

EB

由几何表述法可知在交点E处,,之弹性系数月“之弹性系数

~EA2

pnFRFR

E=—因即〃0C,故丝=卫FB

dla则%Ed2=—,显

ECEAF0~F0,l2F0

然必〉股,故E>耳

FOFOd'

这表明在两条需求曲线交点处斜率绝对值较小(坡度较缓)的需求曲线D,

的弹性系数值蜃大于斜率绝对值较大(坡度较陡)的需求曲线2的弹性系数蜃。

两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在它们相交处的各自弹性也是不相等的。

如上图,,、2,分别为两曲线型需求曲线,两者相交于点及在£点。的切

线为e八〃的切线为电。显然,,切线e,的斜率小于"切线生的斜率。而需求

的点价格弹性系数公式为弓=丝・£=力,在,、2,交点区虽然它们具有相

dQ

同的坐标位置,即有相同P与Q的数值,但由于0切线向的斜率小于〃切线ez

的斜率,因此,的弹性大于"的弹性,即在交点处它们具有不同的弹性。

4.下图中有三条为直线的需求曲线。

⑴试比较a、6和c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⑵试比较a、d和e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答:⑴用瓦、片和其分别代表a、6和c点的需求弹性,则由于

laKJ0尸bGJO广cHJO

名=万=万’既=蓬=万'纥=7=少

因而£,=£〃=£,

⑵用瓦、4和瓦分别代表a、d和e点的需求弹性,则由于

一aKIK广dGIG广eHIH

E——,E.——,E—

aaF10ddF10eeF10

又由于/K</G</〃

因而E(,〈片〈瓦

5.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轿车一类高级消费品应

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为什么?

答: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对轿车这类高级消费品则应采取降价的

办法。

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对需求富于弹性

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

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而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正方

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I,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所以,为了提高生产

者的收入,对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于轿车

这类需求富于弹性的高级奢侈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

6.什么是蛛网模型?蛛网模型的形式和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有什么

关系?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蛛网模型现象在现实生产中是很少存在

的?

答:一些商品(尤其是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和产量在长期中常会表现出周

期性的循环波动。用动态分析方法说明这一现象并考察其最终均衡状态实现情况

的理论被称为“蛛网模型”,因为在“价格——产量”坐标系中,这些商品的价

格——产量波动的轨迹象蛛网形状。

蛛网模型的形式的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系数有关:①如果商品的需

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系数相等,则市场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偏离均衡后价

格和产量将按同一幅度不断波动,永远达不到均衡状态。由于这种波动始终沿一

个封闭环路循环不已,所以这种蛛网模型被称为“封闭式蛛网";②如果商品的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则价格和产量会以越来越小幅度波

动,直到均衡时为止。这种蛛网模型被称为“收敛式蛛网”;③如果商品的需求

价格弹性系数大于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则价格和产量的变动在时间序列中会越来

越偏离均衡位置而呈发散图形状,故这种蛛网模型被称为“发散式蛛网”。

蛛网模型赖以成立的假设条件很严格,包括产品不易储存,市场信息极不灵

通,生产者对产品的预期价格和需求一无所知,只能把目前价格作为下期产量的

依据,但这种非理性预期的假设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这种蛛网模型所描述的现

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的。

7.某君对消费品X的需求函数为P=分别计算价格P=60和产量

Q=90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答:由尸=100—也,得。=(100—P)2

故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可一般地表述为

_dQP“八八八、/1、P2P

E.—-----=2(100-尸)x(-1)x--------二-------

"dPQ(100-P)2P-100

当尸60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2P2x60.

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

dF-10060-100

当缶900时,/^-100-7e=100-^/900-100-30=70,故此时需求价格弹

性系数为

_2P_2x70__14

"-P-100-70-100——石

8.甲公司生产皮鞋,现价每双60美元,某年的销售量每月大约1000

0双,但其竞争者乙公司在该年1月份把皮鞋价格从每双65美元降到55美

元,甲公司2月份销售量跌到8000双。试问:

⑴这两个公司皮鞋的交叉弹性是多少(甲公司皮鞋价格不变)?

⑵若甲公司皮鞋弧弹性是-2.0,乙公司把皮鞋价格保持在55美元,甲

公司想把销售量恢复到每月10000双的水平,问每双要降价到多少?

答:由题设,0=60,或=10000,当=65,%=5502=8000,贝

⑴甲公司和乙公司皮鞋的交叉价格弹性为

E——Ox.(%+?2)/2_QX2-0X1.%+h

"Y(Qxi+Qx2)/2PY2Qxi+QX2

8000-1000065+5541”

=--------------------x---------------------=—之1.33

55-6510000+80003

⑵设甲公司皮鞋价格要降到心才能使其销售量恢复到10000双的水平。因

&1=60,故"x=Px2—Px\=PX2—60

又\QX=ex2-gx2=10000-8000=2000,Ed=-2.0

由E,二必.Pxi+Pxz,即

Ex2xi+0X2

200060+PX2

-2.0=62—60*8000+10000

—18x(为2—60)=60+%

八18x60-6018x59”,圣一、

得P”=---------=-------53.68(美兀)

18+119

9.假设:⑴X商品的需求曲线为直线:°、=40-0.5心;⑵丫商品的需求

函数亦为直线;⑶X与Y的需求曲线在*=8的那一点相交;⑷在&=8的那个

交点上,X的需求弹性之绝对值只有Y的需求弹性之绝对值的1/2。请根据上

述已知条件推导出Y的需求函数。

答:由假设⑴,当尸*=8时,Qx=40-0.5x8=36,则由假设⑶,知Y之需

求曲线通过点(36,8),同时,在点(36,8),X之需求弹性为鼠=-0.5X£=-,

则由假设⑷,」=」」-._1,得Y之需求曲线的斜率K、.」x(-9)x§=-l

92K,36,236

于是,据假设⑵,由点斜式直线方程得商品Y之需求曲线为

P、-36=(—1)x(2-8)

即2=44-R

10.在商品X市场中,有10000个相同的个人,每个人的需求函数均为

d=12—2P;同时又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

s=20P

O

⑴推导商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

⑵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出商品X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并表示出

均衡点。

⑶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⑷假设每个消费者的收入有了增加,其个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了2个单位,

求收入变化后的市场需求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图上予以表示。

⑸假设每个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其个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了40个单位,求技术变化后的市场供给函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

图上予以表示。

⑹假设政府对售出的每单位商品X征收2美元的销售税,而且对1000名销

售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有何影响?实际上谁支付了税

款?政府征收的总税额为多少?

⑺假设政府对生产出的每单位商品X给予1美元的补贴,而且对1000名商

品X的生产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有什么影响?商品X

的消费者能从中获益吗?

答:⑴商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100004=10000(12-2P)=120000-20000P

商品X的市场供给函数S=1000s=1000x20P=20000P

⑵见下图

⑶由D=S,即120000-20000P=20000P

得「=坦照=3

40000

(2=20000x3=60000

(4)此时个人需求函数变为〃=d+2=12—2P—2=14—2P

市场需求函数相应变为D=10000/=10000x(14-2P)=140000-20000P

于是,由〃=5,即140000-20000P=20000尸

1400007、匚

得-----------=-=35

400002'''

0=20000x3.5=70000

⑸此时个人供给函数变为s=s+40=20P+40

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S'=1000s'=1000x(20P+40)=20000P+40000

于是,由〃=S',即120000—20000P=20000P+40000

p=80000=2

40000

Q=20000x2+40000=80000

⑹征收2美元销售税会使每一销售者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旦移动的垂直距离

等于2美元。

此时个人供给函数变为s'=20(P-2)=20P-40

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S"=1000/=1000x(20P-40)=20000P-40000

于是,由。=S",即120000—20000P=20000P—40000

160000

40000

Q=20000x4-40000=40000

即这一征税措施使均衡价格由3美元上升为4美元,均衡销售量由60000

单位减少到40000单位。

尽管政府是向销售者征收税款,但该商品的消费者也分担了税额的支付。在

政府向销售者征税后,消费者购买每单位商品X要支付4美元,而不是征税前的

3美元,单位产品实际支付价格比征税前多了1美元。同时每单位时期仅消费

40000单位的商品X,而不是税前的60000单位。销售者出售每单位商品X从消

费者手上收到4美元销售款,但仅留下2美元,其余的2美元作为税金交给了政

府,单位产品实际得到价格比征税前少了1美元。因此在政府征收的这2美元销

售税中,消费者和销售者实际各支付了一半。在这种情况下,税额的负担由消费

者和销售者平均承担的。

政府征收的总税额每单位时期为2X40000=80000美元。

(7)1美元补贴会引起每一生产者供给曲线向下移动,且移动的垂直距离为1

美元。

此时个人供给函数变为s"=20(F+1)=20P+20

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S'"=1000s"=1000x(20尸+20)=20000P+20000

于是,由〃=S",即120000-20000P=20000P+20000

100000

40000

Q=20000x2.5+20000=70000

即这一补贴措施使均衡价格由3美元降到2.5美元,均衡产销量由60000单位

增加到70000单位。

尽管这一补贴是直接付给了商品X的生产者,但是该商品的消费者也从中得

到了好处。消费者现在购买每单位商品X只需支付2.5美元,而不是补贴前的3美

元,并且他们现在每单位时期消费70000单位而不是60000单位的商品X,其消费

者剩余增加情况如下:在给补贴前即价格是3美元,产量是60000时,消费者剩余

是(6-3)X60000+2=90000元;在给补贴后即价格是2.5元,产量是70000时,

消费者剩余是:(6—2.5)X70000+2=122500元,故消费者剩余增加:

122500-90000=32500美元。

习题三

1.简释下列概念:

效用: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

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

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的变化。

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

线。

边际替代率: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

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这两者之比率,即X对Y的边际替代率。

2.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上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

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会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

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这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

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数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

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

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的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鞋子。对于四轮子而言,必须是有

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

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这里不能说第四个

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

3.假定某消费者只买X、Y两种商品,试用文字和图形说明当他购买时情况

MUxMU*

为心超过小,而总支出水平和PX、PY又既定不变,则他应当多买些X

而少买些Y才能使总效用增加。

答:因为总支出水平和价格既定不变,为分析方便计可假定R=P\,预算线

AB也就随之确定,并且AB与Y轴、X轴都成是45°角。如下图所示。

AB总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设为in。另外,无差异曲线n的效用小于in

的效用,I的效用小于n的效用。AB与I交于c点,与n交于D点。c点的x

商品量为OX,,D点的X商品量为0X2,E点的X商品量为0X3oY商品的量在C、D、

E各点依次为0Y1、0丫2、0Y3O

在E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亦即

dY_MUX_Px

MRSXY~

~dX~MUY

MUx八_____iM_UY

~PT~~PT

在C、D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大于预算线的斜率,即全〉区

MUyPy

所以,竺上〉也在竺&>也的情况下,c点处在较低的无差异曲线

PxPYPxPY

I上。如果多购(0X2-OX|)单位X商品,少购(0Y2-0Y1单位Y商品,消费者

就处在较高的无差异曲线n上D点。如果再购买(0X3-0X2)单位X商品,少购

买(0丫3-0丫2)单位Y商品,消费者将达到最大满足,并处于既定预算支出和价

格水平下效用最高的无差异曲线III上的E点。

从经济意义上,也可以简答如下:由于假定Px=Pv,因此,MUDMUY,这时消

费者若将一部分用于购买Y的货币转向购买X,则由于多买X而增加的效用会大

于由于少买Y而损失的效用,从而使总效用增加。

4.某消费者购买X和Y两种商品,其消费形式已满足下述条件:

MUX_MUy

Pxpy。若PX下降,PY保持不变,又假定X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则

Y的购买情况如何变化?

答:由题设知,原来该消费者的消费已处于均衡状态。可设预算方程为

Px-X+PY。

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消费者支出)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

对需求缺乏弹性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消费者支出)

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因此现

在商品X价格下降(设为PG,虽然X商品的购买量会增加(设为X。,但由于X

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消费者用于X商品的支出还是减少了,即P「X>R「X。

这样,在收入(M)不变的情况下,由预算方程易知用于购买Y商品的支出(Pv-Y)

应该增加了,同时R又保持不变,Y商品的购买量也就会增加。

5.某消费者原来每月煤气开支为120元,煤气的某些用途如取暖等可用电替

代。现在煤气价格上涨100%,其他商品价格不变,若该消费者得到120元作因

煤气涨价的补贴,试问他的处境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作草图表示。

答:该消费者处境改善了,因为该消费者得到120元补贴后,可以多消费电

来替代煤气消费,由于电价不变,他完全可以用多消费电来改善自己的处境,如

果煤气价上涨100%,电价也上涨100%,他处境就不会改善,如下图所示。

在图中,AB代表原来的预算线,AB,代表煤气涨价100喘旦未给补贴的预算线,

该预算线在横轴的截距应该正好是原预算线AB横轴截距的一半。AB代表煤气

涨价并给了120元补贴后的预算线,由于煤气涨价100%,这样该消费者仍要消

费数量尤的煤气,就必须支出240元,而现在给120元补贴,与原来自己用于

煤气的支出120元加在一起正好是240元,因而仍可以消费数量为Xi的煤气。

故AB必和AB相交于原均衡点E”又由于电价未变,因而AB必和AB.平行,在

AB预算线上,消费者找到了新的均衡点民,在Ez点上,消费者得到的效用为U2,

大于在原来均衡点R得到的效用,,从图中可见,该消费者会用多消费电来代

替煤气的消费,煤气消费量由先减少到X”而电的消费量由%增加到匕。

6.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0=4々+丫,原来他消费9单位X,8单位Y,现在

X减到4单位,问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才能与以前的满足相同?

答:当X=9,Y=8时-,U=4"+Y=4x®+8=20

当U=20,X=4时,由。=4&+丫得,20=474+7,进而可得,Y=12

可见,当X减到4单位时,需消费12单位Y才能与原来的满足相同。

7.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丫丫工他会把收入的多少用于商品丫上?

答:设商品X的价格为Px,商品Y的价格为R,收入为M。

由效用函数U=XK*,得以=六,也=4XH。

dXdY

他对X和Y的最佳购买的条件是,"土也即为竺

PxPx「丫

变形得PxX=?PyY

把&x=;8,丫代入预算方程&,x+今.y=〃,有

^PyX+PyY=M

4

P-Y=-M

Yy5

这就是说,他收入中有4/5用于购买商品Y。

8.设无差异曲线为U=X°".ya6=9,R=2美元,P,=3,求:

⑴X、Y的均衡消费量;

⑵效用等于9时的最小支出。

答:⑴由效用函数u=x°4.y。,可得,

MU*="=0.4X—。4,加入=也=0.6X。,厂必

xdxYdY

于是消费者均衡条件"笈=必可化为

PxPy

O4x-0.6y0.6。上乂旧产

2―3

将此方程与xM.yO6=9联立,可解得X=9,Y=9o

(2)止匕时最小支出=Px•X+P\,•Y=2X9+3X9=45(元)。

9.已知某君消费两种商品X与Y的效用函数为U=X"3.y"3,商品价格分别

为PX和PY,收入为M,试求该君对X和Y的需求函数。

答:根据题意,预算方程为&•X+?-y=M,

由消费者均衡条件吗=生,可得

MUyPy

1二1

±V3V3

3PxmYPx

中寅PYXPy

3

将之与预算方程联立,可得对商品X的需求函数为X=",对Y的需求函数

2Px

M

为Y

2Py

10.行政配给制是计划经济一大特色,试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这种

制度会减少消费者效用。

答:行政配给制之所以会减少消费者效用,是因为在这种制度下,消费者无

法在既定的预算约束下按自己偏好自由选购消费品。举个例说,假定某单位给其

职工分发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年货,一种办法是给每个职工发5斤油,10斤猪

肉(共值100元),另一种办法是把100元钱发给每个职工,让他们根据自己需要

选购商品,显然,后一种办法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效用。向前一种行政配给制就

无法使职工更大满足,因为每个消费者的偏好不一样。这种情况用无差异曲线图

形表示,就是无差异曲线未能和预算线相切。

11.某消费者今年收入11000元,明年收入12600元,他可以以5%的市场利

率借贷款进行消费。

(1)画出他的跨时期预算约束线。

(2)若利率上升至6幅画出新的预算约束线。

(3)若他不能以任何利率借款,但可以以5%的利率放贷,画出他的跨时期预

算约束线0

(4)试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利率上升后储蓄会增加的现象。

答:(1)根据题意,若今明两年收入全用于今年消费,则消费金额共有

4+4=11000+3%=23000,若今明两年收入全用于明年消费,则消费金

11+r1+0.05

额共有A+a+rR=12600+11000x(1+0.05)=24150,这样,就可画出下列跨时

期预算约束线。

'=12600+11000X

(3)若他不能借款,但可以以5猊的利率放贷,则跨期预算约束线为MN”,其

中0M=24150,0N~=11000o

(4)利率是资金借贷的价格,利率上升表示现期(假定是今年)消费相对于

卜期(假定是明年)消费来说,其代价或成本上升了。因此,消费者会减少现期

消费,增加下期消费,即用明年消费来替代今年消费,这样储蓄便会增加。这就

是利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同时:利率上升,会使消费者实际财富增加,因此消费

也会增加,但现期储蓄相应减少。这就是利率上升的收入效应。利率上升对现期

消费与下期消费的影响即价格效应是前述两种效应的合成。一般说来,在通货膨

胀不严重的国家,实际利率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利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大

于收入效应,就是说,储蓄会随利率的上升而增加。多数消费者会以期待未来更

多的消费而减少当前消费以增加储蓄。

12.一个消费者在考虑要不要花一笔2000元的钱去买股票。如果他一年中估

计有25%的概率赚进1000元有75%的概率亏损200元。再假定这笔钱存银行的

话,年利率是5%,试问该消费者如果是风险规避者、风险爱好者或风险中立者,

对购买股票会作何决策?

答:该消费者在有风险条件下可能有的收益和无风险条件下可能有的收益是

相等的,即0.25X1000—0.75X200=100元等于2000X0.05=100元。但当他是

风险规避者时一,会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的效用大于在风

险条件下股票收益的期望效用,因而不会去买股票。相反,当他是风险爱好者时一,

他会去买股票。如是风险中立者,则可能去买也可能不去买股票。

习题四

1.简释下列概念:

生产函数:指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

系。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一种典型的齐次生产函数,由柯布和道格拉斯在

1928年研究美国1899年到1922年间资本与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

时提出的生产函数,其形式是。=4犬"〃,这里4代表技术水平,K、£分别代

表资本与劳动,1、力是系数。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

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

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

减。

等产量曲线: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

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

与另一生产要素所减少的数量的比率。

等成本线:是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

要素组合的轨迹。

扩展线(扩展轨道):是代表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投入组合点的轨迹。

规模报酬: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

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2.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

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何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

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

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一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

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

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

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

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

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

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

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产量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

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

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一,随着

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

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也会同时面临要

素报酬递减现象。

3.说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假定生产某产品要用两种要素,如果这两种要素价格相等,则该生产者最

好就是要用同等数量的这两种要素投入。

⑵两种要素A和B的价格如果相等,则产出量一定时,最低成本支出的要素投

入组合将决定于等产量曲线斜率为一1之点。

⑶假定生产X产品使用A、B两要素,则A的价格下降必导致B的使用量增加。

⑷在要素A和B的当前使用水平上,A的边际产量是3,B的边际产量是2,每单

位要素A的价格是5,B的价格是4,由于B是较便宜的要素,厂商如减少A的使用量

而增加B的使用量,社会会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同样多产量。

(5)扩大企业规模,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答:⑴不对。厂商生产一定产量使总成本最小的条件是花费每1元钱购买的

两种生产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即迫当£等于g时,均衡条件

PAPB

变为MPFMP",而这不等同于A=B。例如对于生产函数

2

D=f(K,L)=KL-0.2K-OAI3,MPL=K-O.SL,MPK=L-0.4K,当卜=8时,

9

由均衡条件,,仍二助%即K—0.8L=L—0.4K,可知K=-L,K与L的投入量并不

7

相等。

⑵对。产出既定时使成本最小的条件可以写成—也=出=之,如果PA=PB,

R

dAMPDPDR

则—半=],即迎=—l,此均衡点即为等产量曲线上斜率为一1的点。

dAdA

⑶不对。当要素A的价格下降时,由于替代效应厂商会多使用相对便宜的要

素A,少使用相对昂贵的要素B,即用要素A来替代要素B。同时由于产量效应,厂

商对各种要素使用量都将较前增加。基于替代效应与产量效应的综合作用,要素

B的使用量并不一定增加。

⑷不对。由题设,知"%<"(2<3)。这意味着多花1元钱买进要素B所

PBPA45

能增加的产量,小于少花1元钱使用要素A所减少的产量,也就是说,为了补偿1

元钱买进A所损失的产量,所需增加使用的B所费将大于1元钱,因而增加要素B

使用量而同时减少要素A使用量将会使总成本增加而产量不变,而并不能够以更

低的成本生产出同样多的产量。

(5)不对。扩大企业规模,固然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但各个企业的生产究

竟要多大规模,才有规模经济效益,要由产品本身性质决定。如一个钢铁厂,几

百名职工规模,通常难有规模经济效益,但一个理发店,也许几十名职工就够大

了,可见,不是任何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好,规模过大,企业管理成本会上升,也

可以抵消扩大规模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

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有何区别?

答: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而范围经

济是指有的企业同时生产基本技术和设备相同或相关的多种产品时所拥有的生

产和成本的优势。可见,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不同;前者指利用相同的设备或相

关联的生产要素生产多种产品时形成的经济,而后者指大规模生产相同产品而形

成的经济。

5.某厂商使用要素投入为xi程X2,其产量函数为0=求

为和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答:豆的平均产量函数为AP、=10中「2"一";=io、?一2/一”

'xxx}

为的边际产量函数为MPXi=。(1。中2,玉2-8.0)=]0々

莅的平均产量函数为AP、=&1卫二区二强.=10玉-纽-8々

x2x2

尼的边际产量函数为VP,=c(10x,x2-2.v,--8.r;)=_

12

於dx2

6.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广8//8,又设8=3元,2=5元,试求:

⑴产量缶10时的最低成本和使用的心与那数值。

⑵总成本为160元时厂商均衡的久£与贬值。

答:⑴厂商生产既定产量使其成本最小的要素投入组合要求满足也=”

MPKPK

^55r3_3

对于生产函数。=及8K5/8,有8K8,MP代入均衡条

8K8

件,得

3.55

,,—L8K8Da

MRD.厂8_____="=3

“&一工嬴一厂蜃一5

8

简化得,K=L

代入产量Q=10时的生产函数。=L"8K5/8=10,求得L=K=10

此时最低成本支出为公3£+5后80

⑵厂商花费既定成本使其产量最大的要素投入组合同样要求满足"之=丝

MPKPK

上小题已求得,K二L

将其总成本为160元时的成本方程3L+5K=160,求得£=的20

此时最大产量为Q=d=20

7.设生产函数为4=4这必,不、r2为由和尼的价格,试求该产品的扩展线。

MPP

答:由生产者均衡条件一=2,得

MP-P-

Aax^'x^_ry

Apx^x^'~~r2

简化得,-—>即a2工2=/?厂内

£玉r2

可知,该产品扩展线为&弓》2-的$=0

8.已知生产函数Q=Z?3K"3,证明:

(1)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2)受报酬递减律支配。

答:(1)由题设。=f(L,K)=L"3K”3,可得

fL/K)=(AL)2/\AK)'/3=/1右/3父/3=

故该生产过程规模报酬不变。

(2)假定资本K不变(用工表示),而上可变,

-----1/1

对于生产函数Q=Z?"K,有

2->

3

MPL=-K^L

这表明,当资本使用量既定时,随着使用的劳动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

量是递减的。同样,可证明资本边际产量也是递减的。

可见,该生产函数表明的生产过程受报酬递减规律支配。

9.设生产函数为。=2L°6K02,试问:

⑴该生产函数是否为齐次函数?次数为多少?

⑵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情况。

⑶假如/与做按其边际产量取得报酬,当/与勰得报偿后有多少价值剩余?

答:⑴由题设。=/(L,K)=2L°6K°2,可得

602

f(AL,AK)=2(2L)°-(27C)-=下啜6Ko.2=尸。

故该生产函数为齐次函数,其次数为0.8。

602

⑵根据⑴题f(2LMK)=2(2L)°-(27C)-=严沙心2=严Q

可知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的生产函数。

⑶对于生产函数。=2〃6长。2,有

MP,=2xO.6L4K°?=1.2厂次以

=2xO.2ZP6K<8=04乃6K心

这里的剩余产值是指总产量减去劳动和资本分别按边际产量取得报酬以后

的余额,故

剩余产值=Q-

=2乃6K°2-L•1.2厂4K°2_K-0.4乃6K《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