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科研网络管理系统_第1页
第二章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科研网络管理系统_第2页
第二章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科研网络管理系统_第3页
第二章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科研网络管理系统_第4页
第二章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科研网络管理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姜大学简介

集美大学位于厦门集美学村,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九所高校之一。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

始创,已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现有20个学院,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覆盖56个二级学科

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0个领域),63个本科专业,专业覆盖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

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海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培养层次比较齐全的办学体系。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

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校获得福建省在2008-2015年期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资格。

集美大学新校区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这是全国高校唯一入选的项目。学校

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图书馆建有数字信息检索中心,馆藏纸质文献222万册,中外文现刊2800多种。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6000多人;教职工2550人,其中专任教师1546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

的197人,具有副高职称的58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80人。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

家级人选,13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双聘院士5人。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科研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市厅级重点实验

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973、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

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的研究任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7项,特别在2011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合作),2007、2008年度我校连续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项

目数和经费数逐年增加,2011年科研经费突破9000万元。

校党委书记辜芳昭

长苏文金

校地址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

政编码361021

研处电话

6180464

网真电/p>

子邮箱kyc@

目录

第一章集美大学部分科技成果简介...........................................................8

——、农业领域8

养殖鳗细细菌性疾病防治的中西药复方开发应用...........................................8

坛紫菜新品种养殖技术..................................................................8

鲍健康种苗培育技术....................................................................8

福建省坛紫菜种质资源库.................................................................8

鲍种质优化及生态化养殖工程技术........................................................9

对虾环保型抗病添加剂的研制............................................................9

鲜类病害防治和免疫活性配合饲料的研究..................................................9

三倍体九孔鲍养殖技术..................................................................10

对虾幼体免疫活性配合饲料的配制技术...................................................10

大黄鱼全雌化育苗技术..................................................................10

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快速检测及防治研究.................................................10

九孔鲍健康种苗培育技术................................................................11

九孔鲍的选育及复壮技术................................................................11

斜带髭端人工育苗研究..................................................................11

龙虾养殖技术..........................................................................12

钟宅湾景观、文化资源特色及其评价.....................................................12

厦门海域禁渔可行性和规范化管理研究...................................................12

环境友好的高效天然抑藻剂研制技术.....................................................12

多倍体九孔鲍培育技术的研究............................................................13

海水鱼育苗用环保型防病微颗粒配合饲料的研制..........................................13

大黄鱼抗病功能基因的克隆与鉴定.......................................................13

鳗始精养池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14

新型天然龙眼粉产品开发................................................................14

鱼虾类水产食品主要过敏原的免疫检测与加工脱敏技术开发................................14

高滩位区花蛤可控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示范..............................15

运用细胞工程和基因组信息技术快速培育水产良种和控制性别..............................15

鲍健康养殖新模式的示范与推广.........................................................15

大黄鱼“闽优1号”新品种..............................................................16

二、生物领域..........................................................................16

;;匕共附1而强生理消性化合物开发...................................................16

虾青素发酵法生产技术研究..............................................................16

L一鸟氨酸发酵生产技术.................................................................17

枇杷果实贮藏保鲜新技术................................................................17

微生物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研究........................................................17

石油煌降解微生物制剂..................................................................18

低值水产蛋白资源IWJ值化综合利用技术...................................................18

海洋生物保健品一"海保明口服液”生产技术............................................19

海蛎壳综合利用技术....................................................................19

海洋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及应用技术.................................................19

空肠弯曲菌的磁捕获-荧光PCR检测新技术...............................................20

藻类生物活性物质类MT的开发技术......................................................20

谷胺酰胺转胺酶发酵生产工艺及应用.....................................................20

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新产品开发.....................................................21

一种能够消除水中三氮(NH/、NOJ、NOf)的微生物制剂...................................21

无公害作物生长促剂——海植宝产品开发.................................................22

抗病毒高纯度低聚岩藻聚糖产品开发.....................................................22

坛紫菜酱调味食品开发.................................................................23

儿茶素单体EGCG的制备分离工艺......................................................23

反丁烯二酸单酯咪映季镂盐抗菌剂.......................................................23

柚甘酶发酵生产及其在蜜柚果汁加工中的应用技术........................................23

柚甘酶发酵生产技术...................................................................24

低盐鱼露的速酿生产工艺...............................................................24

太平洋牡蛎中天然牛磺酸提取新工艺.....................................................24

弹性蛋白酶身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24

三、机电领域..........................................................................25

船用可编程网络控制器管理系统.........................................................25

商用餐具洗净消毒机的关键技术.........................................................26

小型/煤锅炉通用旋流除尘技术.........................................................27

冰蓄冷空调低温供冷的关键技术.........................................................27

数控轧辐磨床控制及精密测量系统.......................................................27

基于RE/RP/RT的快速制造新技术研究与应用.............................................28

小型高效能洗碗机.....................................................................28

XP-S型高效节能旋流除尘器.............................................................28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29

JiTest动态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29

热管技术在工业锅炉和余热回收中的应用.................................................29

基于RE/RP/SE复合技术的复杂造型产品快速制造新技术...................................30

装载机工作装置电液操纵控制系统.......................................................30

S机液压伺服兀件参数测试及控制系统研究...............................................30

辐道窑温度计.机集散控制系统.........................................................31

蝶形反射聚光光伏发电技术.............................................................31

轻型太阳能驱动环保车.................................................................32

装载机工作装置电液比例操纵系统试验台.................................................32

铸造模拟仿真技术.....................................................................33

--种高效节能烘干技术.................................................................33

液压缸型式试验技术...................................................................33

卧式加工中心的开发...................................................................33

热管换热器开发及低温余热回收技术.....................................................34

燃烧福建无烟煤链条炉的节能改造技术...................................................34

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三维扫描...........................................................34

连续式远红外线烘干机.................................................................34

降低燃烧福建无烟煤CFB锅炉的飞灰含碳量技术..........................................35

基于嵌入式与无线传输技术的电梯安全远程监控系统......................................35

基于PMAC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开发和应用................................................35

荷电雾化清洁燃烧技术.................................................................36

高效全功率输出节能变极调速风机电动机.................................................36

高速电子提花边字机...................................................................36

复杂箱体数控加工成套技术.............................................................36

风光互补新能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37

分体式空调器上的强化传热节能装置.....................................................37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试验测试平台.........................................................37

制冷系统节能操作技术规程.............................................................38

铸造模拟仿真技术.....................................................................38

数控机床DNC联网及加工信息管理系统.................................................38

石料铲装机负载智能控制系统...........................................................38

拉伸模拟仿真技术.....................................................................39

龙门加工中心的开发...................................................................39

立式加工中心的开发...................................................................39

金属板材成形试验机...................................................................40

高频振动滚压技术.....................................................................40

•种高效节能的户式中央空调的开发与研究...............................................40

小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开发与研制.....................................................40

四、电子领域..........................................................................41

多功能无线射频(RF)信号采集和处理智能终端..........................................41

电子标签读写和数据采集设备及其应用系统...............................................41

基于3G和互联网技术的航标信息系统...................................................42

海上浮标远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42

基于SOTDMA技术的动态目标自动识别系统及其应用.....................................42

基于ECDIS的新型海上目标综合信息系统................................................43

基于无线局域网与AIS技术的新型航标信息系统..........................................43

城市社区防火、防灾远程集中检测与报警系统............................................43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44

信息预测新方法与软件.................................................................44

基于电子地图的视频与报警监控联动仿真系统............................................45

郑和一号船舶引航系统.................................................................45

无人低空遥感技术.....................................................................45

交通环境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46

基于3G的海西游掌上通系统............................................................46

第二章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48

一、坛紫菜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基地)...................................................48

二、鳗酬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8

三、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49

四、福建省清洁燃烧与能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

五、福建省船舶行业技术开发基地.......................................................50

六、福建省高校食品微生物与酶工程研究中心............................................50

七、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51

八、福建省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研发中心...................................................52

九、福建省坛紫菜种质资源库...........................................................53

十、农业部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53

T、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53

十二、厦门市食品科技研发检测服务中心.................................................54

十三、厦门市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

十四、厦门市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

十五、厦门市射频识别(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

十六、厦门市饲料检测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57

十七、厦门市机器人应用及仿真构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

十八、厦门市海上交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

第三章理工科各学院介绍..................................................................60

水产学院..............................................................................60

一、学院基本情况.................................................................60

二、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60

四、可对外提供科研技术的服务平台及服务内容......................................63

生物工程学院..........................................................................64

一、学院基本情况.................................................................64

二、目前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64

三、主要研究成果.................................................................65

四、可对外提供科研技术的服务平台及服务内容......................................66

航海学院67

一、学院基本情况67

二、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67

二、主要研究成果.................................................................76

四、可对外提供科研技术的服务平台及服务内容......................................76

轮机工程学院..........................................................................80

一、学院基本情况80

三、主要研五成果..................................................................83

四、可对外提供科研技术的服务平台及服务内容......................................84

机械工程学院..........................................................................86

一、学院基本情况.................................................................86

二、专业简介(详见:http:〃/专业介绍).................................87

三、可对外提供科研技术的服务平台及服务内容......................................88

计算机工程学院.......................................................................93

一、学院基本情况.................................................................93

二、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93

三、实验室条件及科研设置.........................................................94

四、可对外提供科研技术的服务内容.................................................95

信息工程学院..........................................................................95

一、学院基本情况.................................................................95

二、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96

三、主要研究成果.................................................................97

四、可对外提供的科研服务平台及服务内容..........................................98

理学院...............................................................................101

一、学院基本情况.................................................................101

二、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02

三、主要研究成果.................................................................104

四、可对外提供的科研技术服务平台及项目.........................................104

集美大学

部分科技成果简介

第一章集美大学部分科技成果简介

一、农业领域

养殖鳗鲫细菌性疾病防治的中西药复方开发应用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关瑞章

成果简介:鳗酗是我国最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之一,我国鳗酗总养殖产量达15-16万吨,总产值约10

亿美元。近年来,我国养殖鳗酗疾病频发,每年给养殖业者造成数以亿元计的损失。在福建省科技厅、

厦门市科技局和集美大学等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本课题组经过十多年对我国养殖鳗酬的30多种

致病性较强的病原菌进行针入研究,目前已开发出相应的系列免疫学快速检测试剂盒,该类试剂盒具有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易,能在养殖现场快速检测应用。同时,还研究开发出针对这30多种病

原菌的高效中西药防治复方,并已在三明、宁德和厦门等地的鳗酮养殖场试用,取得了养殖业者的认可

及好评,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基此,本课题组正在进一步进行中西药防治复方产品的生产以及推广应

用。

坛紫菜新品种养殖技术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陈昌生

成果简介:坛紫菜是我国主要养殖种类,其产量占全国紫菜产量80%以上。然而,多年的传统养殖方法

已经造成坛紫菜的种质退化,藻体变厚变老,失去弹性和光泽,叶状体生长期明显缩短,病害增加,质

量降低,产量和经济效益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问题威胁着坛紫菜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

本项目利用人工诱变和体细胞单克隆技术等高新技术和传统的选择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出生长

快、优质,高产,抗高温等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并获得了分离坛紫菜稳定色素突变

体的技术和建立坛紫菜的快速良种选育实用技术;新品种亩产提高26%~37%,3种主要色素(藻红蛋白、

藻蓝蛋白、叶绿素a)提高20%以上,抗病烂能力提高30%以上。并建立了福建省坛紫菜种质资源库,

制备、保存了不同生境和不同经济性状的优良品种,保证今后年年有良种。

鲍健康种苗培育技术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宋振荣

成果简介:本项目运用紫外线、臭氧、碘等消毒药物处理环境水质中病原生物,培育无特异病原的健康

种苗(壳长8mm以上),培育密度达到1000个/M2以上。

在2005年10月通过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科技成果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扩大规模的生产技术示

范与推广。具备合适的鲍苗培育水池及配套的供水供气系统,按照紫外线或臭氧消毒装置,健康成熟亲

鲍和育苗的有关材料;预期每平方米可产生400元的产值。

福建省坛紫菜种质资源库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陈昌生

成果简介:在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以及厦门市重点科技项目的资助下,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课题组经过7

年多的不懈努力,采集、制备利保存了不同海区、不同生境的野生坛紫菜;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选

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培育了高产、优质、耐高温等优良性状的坛紫菜新品系;建立了坛紫菜的

快速良种选育实用技术,获得了不同色泽和不同经济性状的坛紫菜:通过体细胞克隆、单性生殖调控等

技术建立了紫菜纯系,解决了良种长久储备和永久利用的实质性问题;同时课题组将坛紫菜野生种质资

源的收集、提纯复壮和优良新品系的制备、研究、生产推广融为一体,从紫菜种质制备、种质保存、种

质扩增到种质应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种质库建设体系,并成功地应用于紫菜育种生产;建立

了坛紫菜纯系丝状体的指纹图谱,并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码指纹,可以逐步实现种质资源库的计

算机化管理;2005年福建省科技厅批准建立:“福建省坛紫菜种质资源库”(闽科农200518号。

鲍种质优化及生态化养殖工程技术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严正凛

成果简介:本项目建立一种全新的理念,根据九孔鲍的生物学特性,将传统的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

相结合,运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和养殖工程原理,解决当前九孔鲍养殖中存在的种质退化和养殖环境恶化

问题,建立了一套新的养殖模式。本项目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诱导三倍体,获得试验群

体鲍三倍体率达85%以上;从幼虫到鲍苗的成活率可达1%以上;从苗种到商品成鲍,成活率可达85%以

上;用水量1个量程即可,可节约养殖成本;设置生态渠等,使陵水排放不对海区养殖生态环境带来负

影响。项目经过养鲍场企业的实践和应用,并通过专家技术鉴定。

对虾环保型抗病添加剂的研制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黎中宝

成果简介:含有该环保型抗病添加剂的对虾饲料使用效果优良,对虾生长快,发病低,成活率高,大大

减少了用药量,虾池水质好而且污染很小,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环保性能好。

技术指标:(D对虾养殖单产量提高了38.2%;(2)对虾养殖成活率提高了12.8%;(3)对虾养殖亩

产值提高了56.5%;(4)对虾养殖生产中养殖成本降低14.67%。

本项成果经过养殖生产应用,效果优良,并通过专家验收。成果适宜在我国沿海省份推广应用。适

用于大、中、小型对虾饲料厂或饲料添加剂厂的生产、应用。

鲫类病害防治和免疫活性配合饲料的研究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常建波

成果简介:该项目结合鳏类病害防治与饲料营养关系的研究,重点对鳏类配合饲料中的维生素类、多糖

类、寡糖类、氨基酸类、小肽类、海藻类、酵母类、中草药类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添加比例及效果进行了

较系统的大规模试验,并采用先进的饲料加工工艺,使饲料成形、外观、可消化利用率、保质期、悬浮

性和慢沉性、水中稳定性及环保性等各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研制出了独具特色的鳏类环保型抗病促生

长系列配合饲料,饲料系数:粉状饲料达到0.9以下;颗粒饲料达到0.8以下,鱼苗中间育成成活率96.7%

以匕养成成活率95%以上。

三倍体九孔鲍养殖技术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严正凛

成果简介:九孔鲍是我国南方鲍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据2001年统计,九孔鲍年育苗量6亿多粒,直

接产值逾5-6亿元;工厂化养殖面积为90T00万货,年产量高达4500多吨,经济产值达10多亿元。

它已成为我国南方沿海重要的海水工厂化养殖种类。但,九孔鲍个体小(一般为5.0-6.0cm),生长慢,

养殖周期长,难以打进国际市场。若要养到大规格,则因时间长,病害多,风险大,不易被养殖业者所

接受。应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培育三倍体九孔鲍的优良品种,将可解决这些问题。

本项目利用细胞工程的染色体组操作技术,培育出个体大,生长快,育性低,抗逆性强等优点的三

倍体九孔鲍,并在生产上应用。在同等养殖条件下,三倍体九孔鲍的壳长和壳重比二倍体九孔鲍分别增

长10%和20%,显示出三倍体显著的生长优势。

对虾幼体免疫活性配合饲料的配制技术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陈学豪

成果简介:国内市场上的对虾幼体配合饲料主要靠日本和台湾进口或其在国内设厂生产经营。对虾苗种

培育所用饵料主要为藻粉、虾片和对虾幼体配合饲料•,其中用量最大的是对虾幼体配合饲料。我们研制

的对虾幼体饲料即对虾幼体2"饲料或对虾0,饲料•,主要作为对虾育苗后期和养殖前期的饲料。

主要应用于后期对虾育苗和前期对虾养殖。经过对虾育苗和养殖生产应用,效果良好,并通过专家验收。

大黄鱼全雌化育苗技术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王志勇

成果简介:利用大黄鱼雌鱼生长速度远快于雄鱼的特性,选择性状优良的雌性亲鱼诱导雌核发育获得基

因高度纯合的后代,经过人工转性和选优获得遗传素质优异的生理性雄鱼(伪雄鱼,生理上为雄性但遗

传上仍然为雌性),再通过伪雄鱼与优选的雌鱼交配获得全雌化后代。通过AFLP和微卫星标记等分子

标记技术对生理性雄鱼进行种质鉴定和筛选,确保生理性雄鱼的遗传纯合度和全雌化育苗的雌化率。

本项目综合应用了多种传统的和现代高新育种生物技术(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染色体组操作、分

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人工转性技术),将遗传改良和性别控制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实现全雌化育苗的

同时,实现种质的遗传改良,使全雌化养殖效果更好。利用本技术培育全雌苗,雌性率达到96.7〜100%,

全雌苗养殖成活率显著提高,产量提高30%以上。

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快速检测及防治研究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纪荣兴

成果简介: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弧菌病对海水养殖鱼类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副溶血弧

菌、溶藻弧菌、河流弧菌等引起的鱼类疾病具传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危害更甚。本技术旨在减少疾

病的发生,以及一旦疾病发生时,能快速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以便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减少损失。

本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针对海水鱼类养殖过程中危害较大的弧菌病病原进行了分离、

鉴定及其抗血清制备,同时建立了病原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和荧光抗体检测法,实施了有效的生

物防治和免疫预防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先进技术,经过生产试验,并通过专家验收。适用于水产养殖中水产

动物疾病的诊断及防治。

九孔鲍健康种苗培育技术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宋振荣

成果简介:鲍苗的全人工育苗近年来发生大量死亡现象一俗称“脱板症”,尤其是九孔鲍的人工育苗更

为严重,目前已造成九孔鲍苗的极度短缺,从而影响着九孔鲍的养殖。本项目通过分析九孔鲍幼体发育

形态、选育复壮、饵料营养、水环境控制、抑制病原生物等综合措施,成功培育115万个以上的健康九

孔鲍苗(大小:0.5T.4Cm),聃1000个/M)其商品鲍苗已投入市场,得到九孔鲍养殖业者好评。本

项目成果目前在我国南方九孔鲍人工育苗中处于领先水平。

主要技术指标:

1)九孔鲍苗健康、无特异病原;

2)鲍苗达ICm以上;

培育密度平均为1000个/■;

本项目的技术适合于国内外九孔鲍、黑鲍、皱纹盘鲍等鲍鱼的人工育苗。

九孔鲍的选育及复壮技术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陈昌生

成果简介:项目的特点和技术指标:1、通过挑选经济性状好的台湾九孔鲍和人工选育的九孔鲍亲体进

行繁殖,避免近亲繁殖,选优除劣,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2、采用正确的繁殖技术,获得优良的受精

卵和幼虫,通过对幼虫进一步选优和培育,使附板后的幼鲍成活率及抗病力得到明显提高;3、为九孔

鲍的苗种和亲本培育创造良好的养殖生态条件,减少和消除了不利的养殖环境和操作技术,达到品种复

壮的目的;4、阐述了野生鲍、复壮鲍、退化鲍三个不同类群的免疫机能具有显著的差异,复壮后的九

孔鲍,其免疫机能基本达到了野生鲍的水平;5、人工育苗和幼鲍的成活率提高了28.9%-3L2%;6、成

鲍的养殖成活率高达85%-90%以上。

斜带髭州人工育苗研究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胡家财

成果简介:研究建立斜带髭蜩亲鱼促熟、催产及水池高密度种苗培育技术和室外海水池塘苗种培育技术,

形成育苗生产规模,为海水鱼网箱养殖增加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1、人工繁殖研究方面:通过对网箱

饲养的各龄鱼进行解剖观察,提出网箱饲养亲鱼的生殖最小年龄和最佳产卵季节,结合浦科鱼类和妒鱼

等催产采卵技术,提出催产激素的适宜剂量和最适的采卵时间。2、室内水泥池苗种培育:通过水槽高

密度育苗试验,提供苗种培育技术操作管理规范,并提出适宜的育苗密度、饵料系列、饵料投喂量和主

要生态因子参数。3、用室外土池进行育苗试验,提供一套便利可操作的海水池塘斜带髭媚苗种培育技

术。本项目利用购进的242尾亲鱼,通过强化亲鱼营养和流水刺激,共获卵152.2kg,其中3.2kg(约

450万拉卵子)在室内水泥池和室外土地人工育苗,共孵出仔鱼约350万尾,平均孵化率约80%。累计

培育出平均全长2.24~3.96cm的幼鱼47.66万尾,平均成活率13.5%。

龙虾养殖技术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陈政强

成果简介:龙虾(thespinylobster)是大型名贵虾类,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吉祥美食。当前龙虾商品

货源主要来自渔业捕捞和商业进口,由于国内市场需求量巨大,龙虾商品价格历来居高不下,随着经济

的继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龙虾的消费量将与日俱增,供需矛盾也将更加突出,开发龙

虾人工养殖产业前景看好,效益可观。

本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研究形成的养殖技术支持陆上水池高密度龙虾养殖模式,

种苗放养密度可达10尾/m?以上,在环境适宜、饵料良好并充裕的条件下,养殖龙虾成活率可达9(»,

每虾年增重量高于300g,每平方米水池产虾5.0kg以上,生产效能高于其它养殖方式.

钟宅湾景观、文化资源特色及其评价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石盛莉

成果简介:本项目是研究在区域开发或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景观资源保护开发建议、区域可持续发展、特

别是建设一个具有生态延续性的特色城区规划、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和应用。经过项目研究,

分析了钟宅湾(现名五缘湾)片区拥有的生态景观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根据这些自然资源条件提

出开发过程中发挥其优势、突出片区特色的建议方案。其中对通屿淡水湿地的建议为五缘湾湿地公园的

建设的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项目经过厦门岛片区开发企业的借鉴和应用,并通过专家验收。本成果适

用于海岸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开发的环境可行性评价。

厦门海域禁渔可行性和规范化管理研究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阎希柱

成果简介:本项目根据厦门海域的区位和自然属性等特点,结合厦门市城市发展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

通过对海域渔业主要种类及其可捕量估算和船网控制数量估算,在进行渔业社会和经济学的估算和预测

的基础匕提出了厦门禁止海洋捕捞的区域规划,并提出了推进渔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渔民转

产转业和海域规范管理的对策。

设立禁渔区可以把对海洋资源的过度捕捞转变为对其进行长期保护,降低捕捞压力,彻底改变禁渔

效果不佳与渔业资源衰退的现状,促进渔业资源恢复,以便可持续开发利用。所取得理论、方法和成果,

既适合厦门海域,也可以在其他海域的管理中运用。

环境友好的高效天然抑藻剂研制技术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周立红

成果简介:目前,我国沿海赤潮频发使养殖业及渔业经济损失惨重,及时控制赤潮发展是减轻灾害的关

键。使用抑(杀)藻剂是赤潮应急处理的手段之一,然而,水流、波浪等作用容易造成抑藻剂的稀释,

另外,化学抑藻剂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又常常限制了其使用。因此,研发环境友好的高效抑藻剂已然成

为一个热点。本项目经过大量研究筛选出几种抑藻效果好的天然材料,井与特定吸附剂组合,开发出液

态、固态的高效抑藻剂,使用方法简单,效果持久。所用原材料资源量大、价格低廉,且对水生生物无

毒副作用,为环境友抑制好产品。本抑藻剂制造简单、使用便利,尤其对许多甲藻有较好抑制作用,0.08%

浓度即可快速持久地抑制80%藻细胞,通过使用该类抑藻剂可以减轻有害赤潮对养殖生物或沿岸渔业

资源的不利影响。

多倍体九孔鲍培育技术的研究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严正凛

成果简介:九孔鲍是我国南方鲍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但由于其个体小,生长慢,养殖周期长,难以打

进国际市场。若要养到大规格,则因时间长,病害多,风险大,不易被养殖业者所接受。应用多倍体育

种技术,培育三倍体九孔鲍的优良品种,将可解决这些问题。三倍体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肉质好,育

性低,抗逆性强等优点。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三倍体鲍的平均壳长比二倍体鲍增长10%,

平均体重比二倍体鲍增长20%以上,显示出显著的生长优势。开展九孔鲍多倍体的研究,进行三倍体

九孔鲍的苗种和养殖生产,可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本项目根据鲍的生物学特性,成功解决精卵同步发

育和成熟的关键技术,并采用细胞工程的染色体组操作技术,对■诱导起始时间、诱导强度和诱导持续时

间等三个参数进行最佳组合成功地批量培育出三倍体九孔鲍。

海水鱼育苗用环保型防病微颗粒配合饲料的研制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常建波

成果简介:本项目根据海水稚幼鱼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通过鱼苗繁育、营养平衡、免疫抗病、加工

工艺等多方位的研究,主要是综合运用和科学配合各种具有生物活性、能促进和调节机体代谢平衡、增

强非特异性免疫力并有良好诱食促长功效的各种物质,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研制出海水鱼育苗用环保

型防病促长微颗粒配合饲料。项目的技术指标:育苗成活率比普通国产饲料提高20%以上,高于或相当

于国外名牌产品;鱼苗生长速度比普通国产饲料提高15%以上;饲料系数低于1;育苗成本比普通国产

饲料降低30%以匕在养殖生产中应用和对比试验表明,本项目饲料的各种性状及使用效果均达到或超

过国外同类优质产品,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黄鱼抗病功能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林鹏

成果简介:本项目研究了大黄鱼血液中一氧化氮合酶、溶菌酶和酪氨酸酶活力在不同免疫时相的变化规

律,发现溶菌酶和酪氨酸酶可作为细菌感染的重要免疫指标。采用SMART技术和DSN处理相结合的

方法,构建大黄鱼肝脏和头肾混合线性化cDNA文库、性腺线性化cDNA文库,获得3535条表达序列

标签(EST),其中与免疫相关的基因片段46个,全长基因1个;采用改良的引物退火控制技术,获得了

多个大黄鱼副溶血弧菌诱导差异表达基因,包括纤维蛋白原链(FGB)全长基因;利用RACE-PCR

技术从大黄鱼肝脏中克隆到肿瘤坏死因子a(TNFa)、抗粘液病毒(Mx)、免疫球蛋白M重链(IgH)和

轻链(IgL)四个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TNFa、Mx、IgH、IgL四个

基因在大黄鱼不同免疫时相的表达特性。

鳗鲸精养池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

完成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主要完成人:关瑞章

成果简介:鳗鲸是我国最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之一,我国鳗蛆总养殖产量达15-16万吨,总产值约10

亿美元。当前鳗鲍养殖模式主要有土池养殖和水泥池精养殖,占用了大量的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在一

定程度上污染了水环境,严重制约我国鳗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水养殖模式是实现我国鳗鱼产业向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安全的产业形式升级的技术,符合国家改变农业低效、高耗的增长方式,发

展现代农业的战略决策。在农业部、福建省科技厅、原门市科技局和集美大学等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

下,本课题组经过近七年对鳗鲫精养池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的深入研究,目前已开发出一套实用、有效

适用于精养池的鳗细养殖排放污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系统以及健康养殖技术。本课题在集美大学水产试

验场,通过改造美国引进的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日本鳗鲸(10万尾)、欧洲鳗蛆(30万尾)

及美洲鳗酬(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