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传说、习俗等基本知识。熟悉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故事,提升文学素养。掌握制作简单端午手工艺品(如香囊、五彩绳)的方法,培养动手实践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在了解端午节的过程中,学会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体会传统节日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传统节日的情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班级凝聚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和传统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与端午节相关的活动,感受节日氛围,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理解端午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并能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避免活动流于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端午节的基本知识,包括节日由来、传说、习俗等,使学生对端午节有初步的认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如端午节习俗的演变、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关系等,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演示法:在教授制作端午手工艺品时,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制作过程和方法,便于学生学习和模仿。4.实践法: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香囊、五彩绳等手工艺品,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和体验。5.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文化氛围。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端午节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准备制作香囊、五彩绳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彩布、丝线、香料、珠子、剪刀、针线等。准备端午节知识竞赛的题目,奖品(如粽子形状的书签、香囊等)。2.学生准备提前查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信息,并记录下来。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在课堂上记录和整理所学内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视频,视频中展示人们在江面上奋力划桨,龙舟你追我赶,岸边观众呐喊助威的场景。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场景呀?你们知道这是哪个节日的活动吗?"引导学生回答出端午节。3.继续提问:"那你们对端午节还有哪些了解呢?"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端午节的信息,如吃粽子、挂艾叶等。(二)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10分钟)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端午节由来的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开始讲解: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2.重点讲述端午节的两个主要传说:屈原投江传说展示屈原的画像,介绍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悲愤交加,怀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伍子胥传说介绍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他辅佐吴王阖闾成就霸业,却因遭太宰伯嚭的谗害,被吴王夫差赐死。传说伍子胥死后,吴王夫差令人把他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三)端午节的习俗(20分钟)1.吃粽子展示各种不同形状、口味的粽子图片,如三角粽、四角粽、肉粽、豆沙粽、红枣粽等。讲解粽子的由来和制作原料,粽子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后来逐渐成为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一般用糯米、黍米等谷物为原料,加上馅料(如红枣、豆沙、肉类等),用粽叶包裹起来,再用绳子捆绑,经过水煮而成。请学生分享自己吃过的粽子口味,以及是否了解自己家乡包粽子的独特方法或习俗。2.赛龙舟再次播放赛龙舟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仔细观察赛龙舟的场面,感受其中的热烈气氛。介绍赛龙舟的起源,它最初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娱乐和竞技性质的民俗活动。讲解赛龙舟的规则和技巧,如鼓手的指挥作用、划手的配合等。同时介绍一些著名的龙舟比赛地点,如广东佛山、湖南汨罗等地。3.挂艾叶与菖蒲展示艾叶和菖蒲的图片,介绍它们的形态特征和气味。讲解挂艾叶和菖蒲的习俗意义,古人认为艾叶、菖蒲有辟邪作用,端午时节,人们将艾叶、菖蒲挂在门口,用以驱瘴避邪,祈求健康平安。提问学生:"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挂艾叶和菖蒲的场景呢?"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观察。4.饮雄黄酒展示雄黄酒的图片,讲解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介绍饮雄黄酒的习俗由来,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就有了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提醒学生雄黄酒虽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含有雄黄成分,过量饮用对人体有害,现在人们大多不再直接饮用雄黄酒,而是用它来涂抹小儿额头等,寓意驱邪避瘟。5.佩香囊拿出一个制作精美的香囊,展示给学生看,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香囊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香囊又叫香包、香袋、荷包等,通常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各种图案,内装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香料。佩戴香囊不仅有辟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介绍香囊在不同地区的样式和寓意,如有的香囊形状像粽子,有的像小动物等,不同形状和图案都有各自独特的象征意义。(四)端午节诗词赏析(10分钟)1.展示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屈原的同情和对其遭遇的感慨。提问学生:"从这首诗中,你们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诗人对屈原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2.展示北宋诗人张耒的《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分析诗句中所表达的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赞美和对其不幸命运的叹惋。组织学生讨论:"结合端午节的由来,谈谈这首诗中'竞渡深悲千载冤'所蕴含的情感。"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屈原故事和端午节文化内涵的理解。3.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与端午节有关的诗词,鼓励其他同学进行简单的赏析和交流,营造积极的课堂文学氛围。(五)小组活动:制作端午香囊(20分钟)1.材料分发给每个小组发放制作香囊所需的材料,包括彩布、丝线、香料、珠子、剪刀、针线等。2.制作步骤讲解教师现场演示香囊的制作过程:首先,将彩布剪成合适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边长约810厘米。把剪好的彩布对折,用针线沿着边缘缝合,注意要留一个小口,以便后续填充香料。从留的小口处将香料填入香囊内,然后用丝线将小口缝合紧密。最后,可以在香囊上用珠子、丝线等进行装饰,如缝上一些漂亮的珠子或者系上一个小蝴蝶结等。在演示过程中,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使用剪刀时要小心,避免划伤手指;针线不要随意放置,防止扎到。3.小组制作学生分组进行香囊制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裁剪彩布,有的负责穿针引线,有的负责填充香料,有的负责装饰等。教师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独具特色的香囊。4.成果展示与分享各小组完成制作后,依次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并介绍制作过程中的创意和体会。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评价和提问,共同分享制作香囊的乐趣和收获。(六)知识竞赛:端午知多少(15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端午节知识竞赛。2.竞赛题目如下:必答题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几月几日?(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两个主要传说人物是谁?(屈原、伍子胥)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至少说出三个,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佩香囊等)抢答题粽子最早是用来做什么的?(祭祀祖先和神灵)赛龙舟起源于哪个时代?(战国时代)佩戴香囊有什么寓意?(辟邪驱瘟、襟头点缀)风险题请详细介绍一种你家乡过端午节的独特习俗。查阅资料,说说端午节与夏至节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分析端午节习俗在现代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及其原因。3.对竞赛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颁发准备好的奖品(如粽子形状的书签、香囊等),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对端午节知识的深入了解。(七)课堂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通过今天的班会课,谁能说一说我们都了解了端午节的哪些知识和习俗?"请几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2.强调端午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端午节文化,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包粽子或者制作一个与端午节相关的手抄报,下节课进行展示和分享。六、教学延伸1.在班级文化角展示学生制作的香囊、手抄报以及收集的与端午节相关的资料,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端午节文化的魅力。2.组织学生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端午节文化内涵的认识。3.鼓励学生在端午节期间,和家人一起参与传统的节日活动,如包粽子、挂艾叶等,并记录下活动过程,开学后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节日体验,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七、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