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的酸和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所以纯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C.镁和稀硫酸反应能产生氢气,所以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D2.下图是一种简易的自动化彩色喷泉实验。注射器中是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pH=10,过量),小药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开始时推动注射器活塞使少量溶液进入小药瓶,然后松开手,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小药瓶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色喷泉。已知紫包菜汁的变色pH范围如表所示,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pH范围<6.57.0~7.17.5~8.58.5~12.0>12.5颜色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绿色B.小药瓶中液体颜色变化依次为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C.液体颜色为粉红色时小药瓶中所含的溶质是NaClD.紫包菜汁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选项性质用途A.氢氧化钙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干燥氧气C.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除铁锈D.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吸收二氧化硫B4.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雨的pH<7,则pH<7的降雨一定是酸雨B.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C.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则食物的腐烂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D.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C5.稀盐酸、稀硫酸以及其他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就是酸的通性。为了验证酸的通性,小明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①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B.试管②中的反应能验证酸的通性C.将试管③中的铁粉换成铜粉也能验证酸的通性D.试管④中得到红色溶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6.如图所示,这是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B.图中b点时,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B7.常温下,下列离子能在pH=4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C8.合理的实验方案才能达成实验目的,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Fe2O3固体中的CuO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B.鉴别NaOH和NaCl滴加酚酞试液C.检验溶液中的Fe3+滴加NaOH溶液D.除去KCl中的K2CO3加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A9.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为验证NaOH是否已被完全反应,有以下几种验证方法:①滴加酚酞试液,如果变红,表示NaOH未反应完;②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出现气泡,表示NaOH已反应完;③滴加过量CaCl2溶液,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如果不变红,表示NaOH已反应完;④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滴加CuCl2溶液,如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表示NaOH未反应完。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B10.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1分)11.(4分)右图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铁直至反应完全。(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Fe+H2SO4===FeSO4+H2↑H+12.(6分)小舟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Ca(OH)2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小舟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①Ca(OH)2微溶于水;②FeCl3溶液呈酸性。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Ca(OH)2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猜想二:滴入的Ca(OH)2溶液中OH-数量太少。猜想三:FeCl3溶液呈酸性,Fe(OH)3沉淀不能存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小舟用pH试纸测Ca(OH)2和FeCl3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pH<7,说明溶液中没有OH-。该现象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2)为增加OH-的量,换成浓NaOH溶液,并滴入FeCl3溶液中(如图甲所示),若猜想二正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不支持产生红褐色沉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经过实验,猜想三验证成立。小舟将FeCl3溶液逐滴滴入饱和Ca(OH)2溶液中(如图乙所示),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沉淀消失,请你解释沉淀消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Cl3溶液显酸性,当FeCl3溶液过量时,产生的Fe(OH)3沉淀在酸性溶液中溶解而消失13.(12分)在探究酸、碱性质时,小敏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加入稀盐酸后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通过计算得出d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固体逐渐消失,溶液显蓝色HCl+NaOH===NaCl+H2ONaCl、CuCl2(300,14.7)14.(9分)图甲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依据性质①,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____色。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依据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乙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3)依据性质③,要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Cl、NaOH2NaOH+SO2===Na2SO3+H2O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4分)15.(12分)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2)要配制50g15%的稀盐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______g。(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NaOH25由图2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12
mL,此时放热最多,溶液温度最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D16.(12分)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打开K1,将分液漏斗中的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内,立即关闭K1,观察到有少量白色浑浊产生。查找原因,产生该异常现象是因为氢氧化钠饱和溶液中混入了氢氧化钙,产生白色浑浊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分析后确认,即使所加溶液中氢氧化钙达到饱和,反应后A中仍无氢氧化钙剩余,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Ca(OH)2+CO2===CaCO3↓+H2O[或Na2CO3+Ca(OH)2===CaCO3↓+2NaOH]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远小于氢氧化钠,所加溶液中即使氢氧化钙达到饱和,其含量也远小于其中氢氧化钠的量,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既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又能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2)该同学进一步分析后确定,继续实验仍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为利于观察现象,打开K2前A装置需要________________;打开K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多孔玻璃球泡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后,将A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对滤液进行无害化处理,需加入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充分静置烧杯中的氯化钙溶液倒流进A中的锥形瓶,锥形瓶的上层清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减缓倒流液体对锥形瓶中溶液的冲击,防止锥形瓶中已沉淀的碳酸钙对检验造成干扰稀盐酸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15分)17.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的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2)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H2SO4【答案】(2)解:设由CuO生成CuSO4的质量为x。CuO+H2S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罩式热交换器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微特电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大口径铸铁直管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双模式逆变器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凸轮联轴器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普通稳压电路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知识清单
- 2025-2030中国门诊和浴室辅助设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饲料专用设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水利云播五大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养老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
- 感染性休克指南解读
- 《老年人合理用药》课件
- 肝门胆管癌手术配合步骤
- 大数据与会计函授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 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说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2高压旋喷40双管法41桩施工记录表2012-12-31
- XXX检验科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演练脚本
- 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台账
- 东北大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期末考核作业75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