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语积累--2.161.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与成语“应接不暇”意思相近。(2007·江西卷)(2014·北京卷)2.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2008·江苏卷)3.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2014·四川卷)4.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苦生活。(2016·全国卷Ⅱ)5.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2016·全国卷Ⅲ)((2018·全国卷Ⅱ)成语积累--2.171.不分青红皂白:贬义词,不分是非、情由等。(2005·辽宁卷)2.毕其功于一役:把本来要分期分批做的事一下子就做完,也用来形容急于求成,常用在否定句中。(2005·广东卷)3.白头如新:相交虽久但并不知己,形容交情不深。(2005·辽宁卷)4.白云苍狗:苍,灰白色。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瞬息万变(2011·辽宁卷)5.便宜从事:谓可斟酌情势,不拘于规制条文,无须请示,自行处理。见机行事
(2005·湖北卷)成语积累--2.181.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2005·江西卷)(2015·广东卷)专家的意见不容置喙,我们必须认真听取并采纳他们的建议。2.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的意思。虽然很多人对这部电影赞不绝口,但我却不以为然,觉得它缺乏深度和内涵。
3.不容分说:分说指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2006·安徽卷)4.冰山一角:比喻人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或知识的真相,离实际情况还差得很远。(2006·广东卷)5.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2006·全国卷Ⅱ)(2011·北京卷)这次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成分,因此其经验不足为训,不应作为普遍法则来推广。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导入2600年前,孔子虽然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至有过“乘桴(fú)浮于海”的梦想,但终其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省的地界。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他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全世界。孔子周游列国图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学习目标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积极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孟浩然孔子走近孔子①政治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暴政。②教育方面: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他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等。③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成《春秋》一书,修订《诗》《书》《礼》《易》等经典文献。他的言论被收录在《论语》里。《论语》简介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语《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孟浩然《论语》简介《论语》简介宋儒将:《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全称为“四书”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写作背景礼崩乐坏“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礼”“仁”“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写作背景礼崩乐坏“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礼”“仁”“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侍坐,即陪长者闲坐。【扩展知识】古人有姓、名、字及号。对晚辈说话或者自谦时一般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赤)(求)(点)(由)知识拓展姓:
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古姓有妫
guī、姒
sì、姬、姜等,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氏:由于人口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部落为了互相区别,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知识拓展名: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字: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字是成年举行冠笄礼时(男子20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以表德,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大致来说,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以下几类:类别释义举例同义互训名与字的意义相同,可以互相解释。屈平:字原。诸葛亮:字孔明。辛弃疾:字幼安。班固:字孟坚。曹操:字孟德。陶渊明:字元亮。苏轼:字子瞻。
岳飞:字鹏举。唐寅:字伯虎。赵云:字子龙。晏
殊:字同叔。
朱
熹:字符晦。曾
点:字皙。
韩
愈:字退之。名与字的意义相互关联,具有联系。名与字的意义相反,意为人不要过与不及,取其制衡之意。有些名、字援引经史载记,使用典故。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
商末,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字“义山”与名呼应。相辅相关反义相对使典用事听名家朗诵,正音听名家朗诵,正音千乘之国
哂之
小相冠者
摄乎大国
以俟君子
铿尔
浴乎沂
饥馑
端章甫
莫春者舞雩
喟然
shèngshèjǐnshěnsìfǔ
xiàngkēng
mùguànyíyúku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因为相当于“于”,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不同“已”,停止。平日,平常如果有人做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什么呢?”文言翻译在尊长近旁陪坐宾前。不知吾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中等国家夹军队接续饥荒治理等到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微笑译文:
子路轻率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
孔子对他示以微笑。攻打饥馑指荒年。五谷不熟曰饥,蔬菜不熟曰馑。状语后置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或者使动,使……足。至于等待译文:“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要等待君子(来推行了)。”治理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胜任,能做到……事这里作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或者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曰会;诸侯同见天子曰同。礼服,名作动,穿着礼服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译文: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做到什么,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礼帽,名作动,戴着礼帽诸侯祭祀的事情,或诸侯会盟的事。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先祖的场所“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通“稀”,稀疏停止起身,站起来动--名,才能何妨,有什么关系呢和、跟译文:“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弹奏拟声词,指曲子终了的琴音;也有人说“铿”地一声,指弹奏终了时的最后一声高音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通“暮”,农历三月定成年人少年名作动,吹风长叹的样子赞同译文: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好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啊!”状语后置,乎沂浴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名作动,落后罢了治国谦让译文: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笑他。”指示代词,那用。状语后置,以礼为国因此,所以“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怎么、哪里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国家同“欤”,疑问语气词译文:
(曾皙说):“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孔子说):“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或互相见面的通称。疑问代词,谁译文:
(曾皙说):“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形作名,小相形作名,大相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本文记述了孔子启发弟子们畅谈自己的理想,并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和态度,表示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侍坐第一部分第1段写孔子问志。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四子述志。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写孔子评志。四个弟子是怎样述志的?反映了各自怎样的性格特征?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孔子是如何评价的?作业合作探究“陪长者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弟子是如何述志?老师是如何评志的?孟浩然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各自完成表格填写。A组四弟子各自怎样述志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你从四个“青年学生”身上受到哪些启发?(表格一)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人物述志性格描写方法启示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子路有抱负,自信,却较鲁莽、轻率。志侧重强国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从子路的神态和语言中表现了子路虽有治理国家的才干,但直率张扬,不谦虚。仲由性格“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必由也。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元前495年,孔子在经过陈国匡地时,被当地人误认为是奸臣阳虎,而被围困了起来。为了保护孔子,子路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仗剑上前。季氏任用子路为宰,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子路在卫国当蒲大夫时,组织兴修水利,“为民烦恼,故予人一箪食,一壶浆”,他体恤劳工,下令一定要保证餐食补给。他说,“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就是说,仁义的人,要与天下人共有共利。历史上的子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冉有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志侧重富民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冉有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求性格孔子赞叹冉有:“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孔子说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孔子在外流亡多年,正是靠着冉有身先士卒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取得胜利,趁机说服季康子,得以被隆重地迎回鲁国。孔子在鲁行道于朝,冉有为孔子管财务。他多才多艺,擅长政务理财,经营管理。历史上的冉有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委婉曲致)志侧重以礼治邦富民“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fǔ],愿为小相焉。”从公西华的语言中表现了公西华希望主持赞礼,更谦恭礼让,对礼仪有追求。赤性格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公西赤为孔门七十二子之一,宋度宗咸淳三年以钜野侯从祀孔庙。公西赤曾经为孔子出使齐国。历史上的公西华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子路冉有公西华侧重强国侧重富民侧重以礼治邦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左右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高雅宁静)志侧重教化治国“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曾皙的神态和语言中表现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点性格其子曾被后世尊称为“宗圣”孔子卒,曾子若父丧而无服,守孔子墓。孔子临终将其孙孔鲤之遗孤子思托付于曾子”曾子为人孝悌、诚信,留下了“啮指痛心”(“二十四孝”之一)“曾子杀猪”等家喻户晓的故事历史上的曾皙孔子问志弟子述志性格特征子路千乘之国——有勇,知方直率鲁莽冉有公西华愿为小相焉谦恭有礼曾皙暮春游乐图
从容洒脱小国——足民谨慎谦虚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描写方法神态、语言描写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合作探究孔子如何评志?四位弟子中,你更欣赏谁的志向,为什么?填写下面表格,谈谈你的看法人物孔子评志我来评志志的侧重点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评析先贤之志人物孔子评志我来评志志的侧重点子路冉有公西华曾晳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认可志向,但含蓄批评。没有正面加以评论,意在鼓励。唯求则非邦也与?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肯定才能,增强信心。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吾与点也。孔子十分赞同曾晳的观点。(哂之)(叹之)(惜之)(与之)探究:为何“与”点?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点的看法?他对其他几位学生的志向是不赞同吗?请大家结合以下资料,小组为单位思考。阅读以下四则资料ReadTheFollowingFourMaterials春二月雩,秋八月亦雩。春祈谷雨,秋祈谷实。——王充由此可见“舞”这个字的原始意义并非是一般性的娱乐舞蹈,而是娱神(使神快乐)祭天(使天神尊享敬意)的有所祈求(求雨)的舞蹈。点击播放“舞雩”视频阅读以下四则资料ReadTheFollowingFourMaterials舞雩,由于求雨过程中的自由的状态,后世逐渐引申出知时处世、远离权力、自得其乐、志向不俗等含义。阅读以下四则资料ReadTheFollowingFourMaterials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计其数。据统计,整个周朝(周朝包括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战乱的年代比稳定的年代的两倍还要多。争霸者首选霸道,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难以实现。阅读以下四则资料ReadTheFollowingFourMaterials且孔子之教人,于诗乐外,尤使人玩天然之美。故习礼于树下,言志于农山,游于舞雩,叹于川上;使门弟子言志,独与曾点……由此观之,则平日所以涵养其审美之情者可知矣。——王国维:《孔子之美育主义》在劳碌奔波、救世济民之际,仍然保持一种超脱精神。并且,正因为有这种超功利、超生死的所谓出世精神或态度,就使自己的救世济民活动可以获得更强大的精神支撑。——李泽厚:《美学三书•华夏美学》阅读以下四则资料ReadTheFollowingFourMaterials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根
本途径
仁爱天下,施行仁政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孔子认可这一社会理想,实是认可老百姓自给自足的田园自由生活,以及政治上休养生息之自由政策。从暮春咏归的社会自由和生活自然情景中,可以见证政治的仁政王道价值意蕴。思考: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点的看法?请大家小组为单位思考。他对其他同学的志向也并不是不赞同,他客观地分析了每个人的特点进行评价,其他同学从军事、经济、礼乐等角度进行剖析,只不过曾皙的看法与孔子心中的美好社会更加接近。四位弟子中,你更欣赏谁的志向,为什么?冉有我要不挨饿!富国公西华我要知礼节!文明曾皙我要追求幸福!终极目标子路我要不挨打!强兵思考#思考#文章中有一些隐藏的布局安排还可以看出儒家“为国以礼”的思想。(老师提示:请大家揣摩文章中孔子几个弟子发言的内容或顺序,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参考答案REFERENCEANSWER孔子的为政主张,与“志”这一列顺序相同,礼的成分加重。学生的表现越来越谦虚;礼的成分越来越重。所以,作者这样去安排几个弟子发言的顺序,是为了突出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哂由”的原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思考#思考#同学们,孔子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你们理想的教育又是怎样的?参考答案REFERENCEANSWER“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参考答案REFERENCEANSWER“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循循善诱参考答案REFERENCEANSWER子曰:“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教学民主最后一段“
评志”因材施教四、对话先贤,与孔子谈吾志评析先贤之志后,你在“立志”“求志”方面获得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对“志”的认识与思考。做个有志气的青年如何立志国泰方能民安,我们立志既要结合个人兴趣、才能,也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人类幸福紧密结合起来。儒家认为,修身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因而,立志后更应加强个人修养,不断提升自我学识和人格境界,如此方能实现志。此外,我们还应安贫乐道,纵使“求志”道路上遭遇挫折,也应不失本心,自在坦荡,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诗意,快乐进取。如何求志伟人之“志”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开始,便深切关注民族命运树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大志向;伟人之“志”
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斩钉截铁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伟人之“志”习近平曾深情回忆:“我当年到了正定,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心里很着急,的确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正是强烈的理想信念,让一代代共产党人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教师寄语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理想。
这种理想,在21世纪的人们心中依然激荡起轰然巨响……课堂小结
侍坐孔子诱导言志:平等民主四子言志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鲁莽直率,好胜自诩。
冉有:可使足民。——谨慎谦逊,不卑不亢公西华:愿学焉,愿为小相——委婉谦恭,善于辞令曾皙:暮春者“浴”“风”“咏”——从容洒脱,机敏好学释“哂”由“与”点之因重点字词
①鼓瑟希,铿尔: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①端章甫:
②风乎舞雩:
③三子者出,曾晳后:
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⑤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①居则曰:
②摄乎大国之间:
③加之以师旅:
希,通“稀”,稀疏
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与,通“欤”,语气词。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风,名作动,吹风后,名作动,落后小、大,形作名,小相、大相勇,形作名,勇气居,平时,平常摄,夹、迫近加,加到……上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宗庙之事,如会同 假如
至于
或者链接高考1.【2020年新高考I卷】《论语·先进》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利股份合同协议
- 委托清洁房屋合同协议
- 委托开模协议合同书模板
- 奶茶设备采购合同协议
- 委托合同协议模板
- 学校设备搬运合同协议
- 婚前房产赠予合同协议
- 家居服订购合同协议
- 市场投资合同协议
- 定制月结款家具合同协议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 FZT 73012-2017 文胸行业标准
- 医疗耗材采购工作总结
- 薄膜制备技术CVD课件
- 汽车振动学:基于MATLABSimulink的分析与实现 课件 第2章 汽车单自由度振动系统
- 家长进课堂-急救及医学小常识
-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
- 明亚保险经纪人考试题库答案
- 2024届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命题说题课件
- 五星级物业标准
- 企业安全防汛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