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青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3.反复朗读,体会艺术手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学习目标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林壁等。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七月诗派”代表人物。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我爱这土地》等。论文集:《诗论》《艾青谈诗》等。作者简介艾青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七月诗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主张诗人到现实生活中去,采用自由体诗的形式,追求诗的散文美。文化常识自由诗体口语化自由化生活化形象化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她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从邻近的下张村招赘,又生了两个孩子。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解题大堰河(yàn)檐头(yán)瓦菲(fēi)典押(yā)
青苔(tái)
灶火(zào)荆棘(jí)
掐(qiā)虱子(shī)牌匾(biǎn)
火钵(bō)
碾过(niǎn)忸怩(niǔní)冰屑(xiè)麦糟(zāo)
团箕(jī)凌侮(wǔ)
叱骂(chì)
咒语(zhòu)飘泊(bó)正音23—8节眷念与感激回忆大堰河辛劳又悲苦的一身,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的眷念与感激。11—2节身世与身份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349—11节同情与控诉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12—13节讴歌与赞美这部分是诗人呈现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诗歌脉络初读任务:划分文章结构层次身世地位命运品格意义凄惨低微悲苦勤劳、善良、慈爱、朴实、默默无闻、忍辱负重、平凡又伟大大堰河是旧社会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概括大堰河的人物形象(探讨:概括大堰河的形象特点及意义)大堰河是一位命运悲苦、地位卑微、生活贫困的底层普通农妇。作者通过大堰河姓名、身份、家人和死亡的介绍想要说明什么?作者为何看到了雪就想起了她?
雪的特点:触感寒冷,质地洁白;
大堰河的特点:人生满是苦难,但品性善良;
所以诗人由雪联想到苦难一生的大堰河,想到了童年时在自己家里的冷漠,联想到给予自己心灵温暖的大堰河。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
说法一: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如“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虽然身份卑微但勤劳、善良、慈爱、乐观,集中了人之美德,所以说她的灵魂是高贵而伟大的。
说法二: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与死亡。大堰河一生悲苦,结局悲惨,所以说她的灵魂是紫色的。“我做了生了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十分矛盾,是哪两个?在这一节里,还能不能找出类似的矛盾的写法?(陌生化叙事)大堰河家贫穷,但充满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家客不熟识妹妹我不认识天伦叙乐第12节,诗人把这首赞美诗呈给哪些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大堰河:紫色的灵魂、手等兄弟们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以及她们的儿子好处:升华情感与主题
作者用呼告手法,直接抒发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戴之情.
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素养目标1.阅读补充材料,了解诗人徐志摩和他的诗,了解新月诗派。2.抓住意象(诗中的景物),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3.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的含蓄婉约的离别情绪。4.对比《再别康桥》和《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抒情方面的不同。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yǒu]森,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1921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并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后,发表大量诗文,与同学成立“新月社”。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坠机身亡。作者生平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徐志摩爱恋林徵因。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大、清华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林徽因和梁思成参与接待工作。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胡适充当媒人,梁启超做证婚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率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作者作品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正处在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但他从未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渴望与追求,笔耕不辍,梁启超称赞其“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他的诗歌代表作有《偶然》《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再别康桥》等。写作背景1920年至1922年,徐志摩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徐志摩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题目解读
再别:再次离别。
康桥: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徐志摩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重点字音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箫(shēngxiāo)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学习活动一:比较阅读,把握特点对比角度《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形式韵律异同意象异同艺术手法异同学习活动一:比较阅读,把握特点对比角度《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形式韵律异同意象异同艺术手法异同全诗13节,4-16行不等,每行2-22字,参差不一,散文化;不押韵。共7节,每节4行,每行6-8字,字数相近;每节偶数句押韵。都是现代新诗,受到西方文学影响。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一丈平方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厚大的手掌、围裙上的炭灰、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衬衣的虱子、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冰屑悉索的萝卜、黄土下紫色的灵魂、泥黑的温柔的脸颜……(日常生活事物意象、描述性意象)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星辉斑斓、别离的笙箫……(景物意象、想象性意象)色彩丰富,画面感强。联想、排比、呼告、对比比喻、拟人复沓新月诗派“三美”主张提出者闻一多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成立于1923年,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学习活动二:走进诗歌,感受三美关于“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追求诗歌的韵律感。主要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主要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匀称整齐,讲究节与节的匀称和行与行的整齐。赏“音乐美”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探讨1:这首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什么地方?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1.押韵灵活,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韵脚:来,彩;娘,漾;摇,草;虹,梦;箫,桥;来,彩2.叠词的使用。轻轻的、轻轻的、悄悄的……3.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赏“建筑美”探讨2:这首诗歌的“建筑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全诗共七节,在排版形式上精心构造,从段落上看,每节四句,各句错开,整齐划一。从句子上看,每句6-8字,大致相等,具有句的整饬和节的匀称。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既工整匀称,又有巧妙的变化,首尾回环呼应,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赏“绘画美”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探讨3:这首诗歌的“绘画美”体现在什么地方?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机械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精美课件
- 纸张耐高温性能考核试卷
- 纤维板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考核试卷
- 粮油商品知识与实践考核试卷
-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笔的行业竞争现状考核试卷
- 合成材料在个人防护装备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家禽饲养业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成果转化机制优化考核试卷
- 二年级下册成语
- 压接端子检验标准
- 一年级语文下册in-ing拼音练习2018(部编版)
- 幼儿园 家具玩具类 设备采购相关参数(仅供参考)
- 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 风机混塔产业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拿地申报
- 202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卷)
-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主题
- DB13(J) 148-2012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原版
- 广播剧编剧合同范本
- 办公场地托管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