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网设备 技术规范书(部分)_第1页
传输网设备 技术规范书(部分)_第2页
传输网设备 技术规范书(部分)_第3页
传输网设备 技术规范书(部分)_第4页
传输网设备 技术规范书(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文档

传输网设备技术规范书

(通用部分)

1

文档属性

编制或修

序号修订版页次批准人更改内容时间备注

订人

首次制定

修订

..

2

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标书目录

序号名称品类优化清单对应型号

ASON光设备

1传输网设备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自主可控ASON光传输设备

OTN光传输设备

目次

1总则......................................................................................1

2工作范围.................................................................................2

3应遵循的主要标准.........................................................................4

4使用条件.................................................................................5

5技术要求.................................................................................5

6试验.....................................................................................43

7企业VI标识.............................................................................43

8电气及土建接口要求......................................................................44

9包装、储存、运输及质量保证.............................................................45

10技术文件要求...........................................................................46

附录A技术参数响应要求...................................................................55

附录B延保服务内容........................................................................56

II

、/—1—

刖3

为保障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所属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优质、经济、环保运行,推进抽

水蓄能电站传输网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传输网设备选型技术规范,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结合传输网设备技术发展及抽水蓄能电站实际情况,规定了传

输网设备在规划设计、设备选型及验收等方面需遵循的技术指标。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其中第1-3章节由XXX主要编写,第4章节由XXX主

要编写,第5章节由XXX主要编写,第6章节由XXX主要编写,编写说明由XXX主要编写。

本文件首次发布。

III

传输网设备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

1总则

1.1本文件为ASON设备、安全可控型ASON设备和OTN设备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投标方应参照本技

术规范书“附录A投标技术规范书格式要求”,编写投标技术文件。

1.2本技术规范书分为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和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投标方应充分理解本技术规范书

要求,并分别对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和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进行应答。

1.3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ASON设备、安全可控型ASON设备和OTN设备的招标,包含了ASON设备、

安全可控型ASON设备和OTN设备及技术督导服务,提出了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和试验等方

面的技术要求,以及供货、技术服务要求等,供投标方编写投标技术规范书和报价之用。投标方应根

据本规范书所描述的建设规模、网络结构及业务需求等具体要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1.4投标方必须保证所投ASON设备、安全可控型ASON设备和OTN设备与现状网络组网的兼容性,实

现设备的统一网管,满足网络整体运行的功能及性能需求,否则应予否决投标。

1.5投标OTN设备“主要技术参数”的支撑材料为OTN设备的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均应由具有CNAS

认证资格的检测机构出具。每型投标设备的每项“主要技术参数”均应有检验报告作为支撑材料,且

投标设备和检验报告上的送检设备的下列配置应一致:OTN设备:设备型号、主控板型号(或主控交

叉板等合一型号)、交叉板型号(或交叉时钟板等合一型号)、时钟板型号(或主控时钟板等合一型

号)。每型投标设备”主要技术参数”中的所有功能项(即光电分机框、主子架电层业务槽位数量、

交叉连接容量),应在提交的同一份检测报告中检测合格。“检测合格”是指:1)主子架电层业务

槽位数量、交叉连接容量:在检验报告中列出了测得的具体数值,且数值不低于合格标准;2)光电

分机框:在检验报告中的检验结果为“满足要求”。

1.6投标方所投设备与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有差异时,应在投标技术规范书“技术偏差表”中加以详

细描述。如投标方未在投标技术规范书中提出说明,招标方即认为投标方所投设备可以满足本技术规

范书的要求且没有偏差;若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招标方发现投标方提供的产品与其应标技术文件的

条文存在差异,招标方有权利要求退货。

1.7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标准技术特性参数表”中标注“X”的指标项为“主要技术参数”,

投标方所投对应类型设备技术参数均需满足“主要技术参数”要求且有符合本条款要求的支撑材料作

为证明,否则应予否决投标。投标ASON设备“主要技术参数”的支撑材料为“主要技术参数”中MSTP

功能项(即主子架高阶交叉连接能力、主子架低阶交叉连接能力、主子架业务槽位数量、2Mb/s光接

口板端口密度、2Mb/s光接口信号速率)的检验报告和“主要技术参数”中ASON功能项(即155MSPC

和2MSPC的先拆后建、155MSPC和2MSPC的永久1+1功能、155MSPC预置路由恢复、2MSPC的

预置路由恢复)的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均应由具有CNAS认证资格的检测机构出具。每型投标设备的

每项“主要技术参数”均应有检验报告作为支撑材料,且投标设备和检验报告上的送检设备的下列配

置应一致:ASON设备:设备型号、主控板型号(或主控交叉板等合一型号)、交叉板型号(或交叉

时钟板等合一型号)、时钟板型号(或主控时钟板等合一型号)、ASON专用控制板型号(如有)、

2M光接口板型号;每型投标设备“主要技术参数”中的所有MSTP功能项,应在提交的同一份检测报

告中检测合格。每型投标设备“主要技术参数”中的所有ASON功能项,应在提交的同一份检测报告

中检测合格。“检测合格”是指:1)主子架高阶交叉连接能力、主子架低阶交叉连接能力、主子架

业务槽位数量、2Mb/s光接口板端口密度:在检验报告中列出了测得的具体数值,且数值不低于合格

标准;2)其余参数:在检验报告中的检验结果为“满足要求”。

1.8投标方所投设备及板卡不得免费赠送。系统正式投运后,如招标方提出对网络扩容、升级等工作

的要求,投标方应予以协助,对于新购置的设备和技术服务,应以不高于本合同价提供给招标方。

1.9投标方应保证设备投运后使用寿命期内提供产品技术服务和备品备件供应,以及免费提供最新版

本设备、板卡、网管软件及升级服务,网管升级后应兼容现有设备及板卡。投标设备、板卡等部件在

1

正式投运后6年内不停产。如停产,投标方应保证有同类型或不低于原型号的设备或板卡供应,更换

后的设备及板卡等部件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的功能、性能以及与原设备网管系统

的兼容性等,且应将产品的停产信息及替换方案至少提前1年书面告知招标方。在此期间,如设备或

板卡等部件发生故障,质保期内,投标方将免费更换为同类型或不低于原型号的设备或板卡;质保期

后,投标方将以不高于本项目合同的价格更换为同类型或不低于原型号的设备或板卡。

1.10若投标方为设备制造商,投标方应提供满足合同要求的设备制造商承诺书。若投标方为设备代理

商,投标方应提供设备制造商的承诺书:承诺由设备制造商直接提供技术服务、直接负责投标方在投

标文件承诺的所有技术实现。

1.11投标方所投设备及网管软件原版本可能导致设备发生一般缺陷的,允许新、老版本同时存在,需

配合运行维护单位进行检测升级。原软件版本可能导致设备发生紧急、重大缺陷的,应配合运行维护

部门制定升级方案,并及时配合版本升级。

1.12投标设备出现批次性、家族性缺陷,或板卡、插件长期返修率(按时间折合)>2%/年,应实施

设备召回机制。

1.13对于有授权使用数量限制的软件,投标方应书面标出其基本配置可以合法使用的安装用户数量、

使用级别和并发用户使用数量;详细说明再增加用户数与用户权限之间的关系。若投标方没有明确表

述告知或对招标方隐瞒,造成招标方少配漏配、错配,导致授权数量、具体使用权限方面的版权纠纷,

投标方应付全部责任。系统、设备、网管、网元、业务等所有需licence授权的报价均应包含在设备

报价中,均满足设备满配置要求。

1.14技术督导服务包括现场查勘辅助、指导设备安装、配合设备开箱检查、开机测试、单机调试、系

统联调、业务开通及割接、验收测试等,以及提供对应的测试方法和资料。

1.151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所招标设备的最低限度技术要求,并未对所有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

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投标方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及本技术规范书引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16本技术规范书应视为保证本项目网络运行所需设备与服务的最低要求,如有遗漏,投标方应予以

补充,否则一旦中标将认为投标方认同遗漏部分并免费提供。

1.17投标方未经招标方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第三方公开本技术规范书。

1.18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招标方和投标方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协商确定。

1.19本技术规范书经招、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20本技术规范书解释权属招标方所有。

2工作范围

2.1工程概况

本技术规范书采购的设备适用的工程概况详见专用部分。

2.2范围和界限

本规范书适应于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抽水蓄能电站新建工程,AS0N设备、安全可控

型ASON设备和OTN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设计,制造,装配,工厂试验,交付,现场安装和试验的指

导、监督以及试运行工作。

2.3招标方与投标方职责

2.3.1招标方职责

1)提供投标方进行方案建议和设备配置过程中所需的信息。

2)审查投标方提供的技术文件和图纸,审议并确认项目进度、设计联络会议、试验及验收计划

等。

3)确认投标方提供的工厂验收(FAT)大纲,参加技术培训和工厂验收,负责设备和系统的验收。

4)提供与其他设备之间连接的接口要求。

5)负责组织设备安装现场的布置,并提供设备供电电源。

2

6)负责组织设备现场安装,参加设备和系统的调试,组织现场验收试验(SAT)»

7)提供投标方所派人员在现场工作时的必要帮助。

2.3.2投标方职责

1)投标方应基于本技术规范书所述的建设方案,提供详细的技术建议和配置清单。协助招标方

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及业务割接方案等。

2)负责供货范围内所有设备的包装及运输。

3)负责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要求的设备,提供设备安装调试的现场技术督导服务。

4)提供合同范围内的所有设备的连接光缆(包括配件)、专用电缆及其插头插座等。

5)负责参加工程设计联络会。

6)负责对招标方的技术培训。

7)负责提供工厂验收试验(FAT)大纲,并经招标方确认;负责设备的工厂验收试验。

8)提供设备的图纸、技术文件、用户手册、维护手册等资料(用户手册、维护手册须提供简体

中文版),并对所提供的全部技术资料的准确性负责,资料和图纸应提供电子版及书面材料。按南方

电网《一书三册》要求提供产品说明书、安装手册、运维手册及检修手册,具体要求详见9.3其他文

件资料。

9)负责及时向招标方通告软件的升级更新,免费提供升级并负责安装调试。

10)负责合同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在现场安装后的通电检查和系统联调,保证网络开通、正常运

行,并协助完成验收等工作。

11)负责提供系统调试和验收所需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

12)应及时提出并解决对系统开通、安全运行有影响的隐患。

13)负责供货范围内设备在试验、试运行、验收投运和质保期内的故障排除。

14)指定专人负责协调投标方在项目全过程的各项工作。

2.4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要求

1)投标方的投标技术规范书中,应说明投标方对本技术规范书的各章节的理解程度。

2)投标方的投标技术规范书中,要求对本技术规范书所提出的各章节进行逐条逐项答复、说明

和解释,首先对实现或满足程度明确作出“满足”、“部分满足”、“不满足”等应答,然后根据所提供的

产品特点作出具体、详细的说明,并附加详细的技术资料。如投标方对某些部分不能满足、部分满足

本规范书要求时,需详细说明原因,明确满足规范书要求的时限,并承诺今后免费提供该设备或功能。

若投标方认为有更合理的方案,可以提出建议。

3)凡在“点对点应答”中答复为“满足”的,双方均视其为无条件满足。若有附加条件的,双方均视

其为“部分满足”。如答复为规定格式之外其它内容的,均视为“不满足”。

4)凡“点对点应答”的答复与投标技术规范书的其他部分有出入的,以“点对点应答”的答复为准,

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投标方负责。

5)凡本技术规范书中要求给出具体参数或说明的条款,不能仅答复“满足”、“参见……”,而应按

要求给予具体答复。

6)对于本技术规范书中未能提出的系统性能指标等内容,投标方应在投标技术规范书中加以补

充和说明,并提供有关资料。

7)投标方在对本技术规范书作完整答复的前提下,应将答复为部分满足、不满足的有关条款及

其解释单独列出,并在技术偏差表详细说明。

8)本技术规范书作为项目所遵循的技术规范,以及测试和验收的依据。投标方在应答书中应慎

重回答“满足”,对于规范书中的任意项目投标方回答“满足”,实际却不能满足,招标方有权拒绝向投

标方付款,并且有权向投标方提出索赔。

9)投标方提供的所有配置清单中均须采用明确的中文说明和标识。

3

3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814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

GB/T20185同步数字体系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

GB/T21645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GB/T242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GB/T24367.1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

GB/T387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信息

YD/T1022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要求

YD/T1238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YD/T1289同步数字体系(SDH)传送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YD/T877同步数字体系SDH复用节点和系统的电接口技术要求

YD/T900SDH设备技术要求-时钟

DL/T1291基于SDH的电力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规范

DL/T5344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TL9000TL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CSG204018南方电网光通信网络技术规范

Q/CSG411002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

ITU-TG.707同步数字系列(SDH)的网络节点接口

ITU-TG.7713分布式呼叫和连接管理

ITU-TG.7713.2采用GMPLSRSVP-TE的DCM信令

ITU-TG.7714通用自动发现技术

ITU-TG.7714.1SDH和OTN网络中自动发现协议

ITU-TG.7715ASON选路的结构和要求

ITU-TG.7715.1基于链路状态协议的ASON路由结构和要求

ITU-TG.7718ASON网管框架

ITU-TG.805传送网通用功能体系结构

ITU-TG.807自动交换传送网要求

ITU-TG.813同步数字体系设备运行适用的从时钟定时特性

ITU-TG.825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数字网中抖动和漂动的控制

ITU-TG.842SDH网保护结构的互通

ITU-TQ.811Q3接口的低层协议框架

ITU-TQ.812Q3接口的高层协议框架

ITU-TG.8080自动交换光网络结构

OIFE-NNI1.0运营商内E-NNI1.0信令规范

OIFUNI1.0R2用户-网络接口实施协议1.0R2版

YD5092波分复用(WDM)光纤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1060光波分复用系统(WDM)技术要求一32X2.5Gbit/s部分

YD/T1462光传送网(OTN)接口

YD/T1634光传送网(OTN)物理层接口

YD/T1960NXIOGbits超长距离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

YD/T1990光传送网(OTN)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YD/T2003可重构的光分插复用(ROADM)设备技术要求

4

YD/T2376.2传送网设备安全技术要求第2部分:OTN设备

YD/T2484分组增强型光传送网(OTN)设备技术要求

YD/T2485NXIOOGbits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

ITU-TG.709光传送网(OTN)的网络接口

ITU-TG.975.1高比特率DWDM海底系统的前向纠错

ITU-TG.8251光传送网(OTN)内的信号抖动和漂移控制

4使用条件

4.1正常使用条件

厂家所提供的设备应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正常工作,其持续工作时间应满足前述设备不间断

工作时间要求:

1)设备的运行环境条件应符合GB/T50980、GB50697、GB50059、DL/T5225、DL/T5344、YD/T

1821-2008的要求。

2)设备运输和储存时的温度:-20℃〜+60℃。设备使用时保证性能指标的温度:-5℃〜+45℃。

设备使用时保证工作的温度:-5℃〜+55℃。

3)设备长期工作环境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10%~95%(+35℃);短期相对湿度5%~90%(+35℃)。

4)在直径大于5Hm的灰尘浓度W3X104粒/m3、灰尘粒子为非导电、导磁和腐蚀性等情况下,

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5)设备应采用-48V双直流电源供电,正极接地。设备允许的电压波动范围为直流-57V〜-40V。设

备应具有防止电源中断影响处理器和存储器的保护措施。

6)设备电磁特性应符合GB/T15153.1、GB19286-2003的要求。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及抗电磁干扰

应满足IEC61000-4-2、IEC61000-4-3,IEC61000-4-4的要求。

7)设备抗震特性应符合ANSIT1.329-2002标准。在抗震设防烈度7以上(含7)地区使用的主要

设备,应取得工信部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

8)设备防雷击能力应符合GB/T3482-2008、DL/T548-2012的要求。

4.2特殊使用条件要求

无。

4.3系统条件要求

无。

4.4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a)坚持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原则,同时应考虑降低投资成本和提高运行经济性。

b)应对噪声、工频电场和磁场、高频电磁波、通信干扰等方面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并满足国

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c)推广采用高可靠性、小型化和节能型设备。

d)优先选用损耗低的产品。

5技术要求

5.1ASON设备技术要求

5.1.1传送平面技术要求

5.1.1.1传送平面功能要求

5.1.1.1.1系统速率与复用结构

a)系统速率和标称容量

系统速率和标称容量应符合表1规定。

表1SDH信号比特率

SDH等级比特率(kbit/s)最大通道容量(等效话路)

STM-11555201890

5

SDH等级比特率(kbit/s)最大通道容量(等效话路)

STM-46220807560

STM-16248832030240

STM-649953280120960

b)基本复用结构

基本复用结构应符合图1规定。

1

图1基本复用映射结构

5.1.1.1.2功能模型

功能模型应符合的图2规定。

PDH也

图2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基本功能模型

5.1.1.1.3SDH功能

SDH功能应符合YD/T1022的规定。

5.1.1.1.4以太网功能

5.1.1.1.4.1以太网业务透传功能

a)以太网业务透传功能是指来自以太网接口的数据帧不经过二层交换,直接进行协议封装和速

率适配后,映射到SDH的虚容器(VC)中,然后通过SDH节点进行点到点传送。

6

b)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应具备下列以太网透传功能:

1)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

2)应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MAC帧、VLAN标记等的透明传送。

3)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可采用GFP、PPP、LAPS协议,优先采用GFP协议。

4)采用VC通道的连续级联/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5)应支持不同以太网透传业务之间的数据安全隔离以及VLAN重用功能。

6)应支持以太网帧长1500字节及以上超长帧(JumboFrame)的传输。

5.1.1.1.4.2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二层交换功能是指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以太网接口与一个或多个独立

的基于SDH虚容器的点对点链路之间,实现基于以太网链路层的数据包交换。

5.1.1.1.5频率同步功能

5.1.1.1.5.1频率准确度

a)MSTP设备时钟自由振荡的输出频率准确度应该优于4.6±10%

b)保持模式频率稳定度:无频偏W0.37X10t

5.1.1.1.5.2频率捕捉和失锁范围

最小频率捕捉和失锁范围均为4.6±10%

5.1.1.1.5.3同步时钟来源

定时基准应能从下述类型的输入中获得:

a)从2048kHz同步时钟输入或者2048kbit/s同步时钟输入中恢复定时,优选2048kbit/s。

2048kbit/s同步时钟信号应符合G.704。

b)从STM-N信号中恢复定时。

c)从其他支路信号中恢复定时。

5.1.1.1.5.4基准时钟转换

a)设备应该配置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外部定时基准输入,当选定的定时基准丢失后,应该能

够自动转换至另外一个定时基准输入。判断转换的准则采用基准节点失效准则,即定时基准信号丢失

或者选择的接口出现AIS信号。

b)定时转换的触发时间应处于检测出定时基准信号丢失或者定时接口出现AIS信号后10s之内。

c)设备应具备定时基准的自动恢复能力和手动恢复能力。在存在有效定时的情况下,自动恢复

应该在10s〜20s范围内切回。

d)设备应能识别在STM-N帧结构中SOH中定时信号标记和支持SSM倒换。在G.707中把同步

状态消息SSM定义于STM-N帧结构中的复用段S1字节。S1字节的比特5〜比特8中的16种编码

代表不同的信息,表明时钟的质量等级。

5.1.1.1.5.5传送定时的功能要求

a)MSTP设备应具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2048kHz或者2048kbit/s时钟输出口,优选2048kbit/s,

该2048kbit/s同步信号符合ITU-T建议G.704。

b)定时接口的部分电气物理特性应符合G.703o

c)定时基准接口的漂移和抖动性能指标应符合YD/T900-1997o

d)节点时钟功能结构应遵循ITU-TG.783。其中,T1为STM-N输入接口,即来自STM-N线路/支

路的信号;T2为PDH输入接口,即来自PDH支路的信号;T3为外定时输入接口,即来自外定时输入

接口的信号;SETG为同步设备定时发生器,即MSTP设备时钟SEC;T4为外定时输出接口,其定时输

出可直接由STM-N线路/支路导出,也可来自SETG;T0为内部定时接口。

5.1.1.1.5.6SSM功能要求

a)在ITU-T建议G.707中规定使用STM-N帧结构复用段S1字节的5-8bit表示SSM质量等级。

b)保持状态下转发SSM质量等级的规则:在SEC丢失输入定时参考信号且无其它可用定时参考

7

信号时,SEC将进入保持状态,所有方向的STM-N线路/支路和外定时输出信号(直接导出的除外)

应发送SEC时钟等级的SSM信息。

c)非倒换状态下转发SSM的规则:当SEC选用的定时参考信号的SSM质量等级发生变化且不引

起参考倒换时,所有方向的STM-N线路/支路(反向发送DNU的除外)和外定时输出信号(直接导出

的除外)应发送变化后的SSM质量等级信息。

d)倒换状态下转发SSM的规则:当SEC选用新的定时参考信号时,所有方向的STM-N线路/支路

(反向发送DNU的除外)和外定时输出信号(直接导出的除外)应发送新选用的定时参考信号的SSM

质量等级信息。

e)反向发送DNU的规则:当SEC选用一个STM-N线路/支路作为定时参考信号时,其对应的反向

STM-N线路/支路信号应发送QL-DNU的SSM质量等级信息。当外定时输出信号选择从STM-N线路/支

路导出且SEC选用外定时输入信号作为定时参考信号时,而且两者的SSM质量等级相同时,其对应的

反向STM一线路/支路信号应发送QL_DNU的SSM质量等级信息。

f)外定时输出信号直接导出的规则:当外定时输出信号选择从STM-N线路/支路导出时,应发送

选用的STM-N线路/支路信号的SSM质量等级信息。当选用的STM-N线路/支路信号的SSM质量等级低

于所设门限值或出现LOS/AIS/OOF(LOF)告警时:对于2Mb/s接口,应具有在外定时输出信号中插

入AIS信息或闭塞的功能;对于2MHz接口,应具有闭塞外定时输出信号的功能。

5.1.1.2传送平面性能指标要求

5.1.1.2.1SDH/PDH抖动性能指标

5.1.1.2.1.1STM-N输入口的抖动和漂移容限

a)STM-1光/电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STMT光/电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分别符合图3和表2,及图4和表3规定的容限。

表2STM-1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f(Hz)抖动幅度(峰峰值)

10<f<19.338.9UI(0.25us)

19.3<f<68.7750f-1UI

68.7<f<500750f-1UI

500<f<6.5k1.5UI

6.5k<f<65k9.8x103f-1UI

65k<f<1.3M0.15UI

表3STM-1隹工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f(Hz)抖动幅度(峰峰值)

10<f<19.338.9UI(0.25us)

19.3<f<500750f-1UI

500<f<3.3k1.5UI

3.3k<f<65k4.9x103f-1UI

65k<f<1.3M0.075UI

8

4EA411一-

图3STM-1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a

-

d00

5

-110

S

J

W

I

-501

3t

001

1.E©1E*021E*O31E*041E*O51E*O61E*O7

飨率(Hz)

图4STM-1电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b)STM-4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STM-4光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符合图5和表4规定的容限。

表4STM-4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f(Hz)抖动幅度(峰峰值)

9.65<f<10001500f-IUI

Ik<f<25kI.5UI

25k<f<250k3.8x104f-IUI

250k<f<5M0.15UI

9

ETSI

1.EMJ3

a

_a

2e.

s

I1.E-01-----------------------------------------------------------------

图5STM-4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c)STM-16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STM-16光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符合图6和表5规定的容限。

表5STM-16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f(Hz)抖动幅度(峰峰值)

10<f<12.1622UI

12.1<f<5k7500f-1UI

5k<f<100k1.5UI

100k<f<1M1.5x105f-1UI

1M<f<20M0.15UI

图6STMT6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d)STM-64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STM-64光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符合图1和表6规定的容限。

表6STM-64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频率f(Hz)抖动幅度(峰峰值)

10<f<12.12490UI(0.25us)

12.1<f<20k3.0xl04f-1

20k<f<400k1.5UI

400k<f<4M6.0x105f-1UI

4M<f<80M0.15UI

10

1E*04

图7STM-64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

5.1.1.2.1.2PDH支路输入口的抖动和漂移容限

a)MSTP设备2048kbit/s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高于图8及表7规定容限。

测试序列采用0.150建议的长度为215-1的伪随机码(PRBS)o

表72048kbit/s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频率f(Hz)指标要求(峰-峰相位幅度)

12u<f<4.88m18Hs

4.88m<f<10m0.088f-1us

10m<f<1,678.8us

1.67<f<2015f-1us

20<f<2.4k1.5UI

2.4k<f<18k3.6x103f-1UI

18k<f<100k0.2UI

注:1UI=488ns.

u.U1Frequency(Hz)

图82048kbit/s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b)34.368Mbit/s接口和139.264Mbit/s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符合YD/T1238-2002技术要求。

5.1.1.2.2时延指标

对MSTP设备的时延要求如表8、表9:

11

表8传输时延指标

输出信号延时(单位:ns)

STM-4STM-1140Mbit/s34Mbit/s2Mbit/s

STM-4<60<40<100<100<120

STM-1<40<60<100<100<120

输入信号

140Mbit/s<80<80<200

34Mbit/s<80<80<200

2Mbit/s<70<70<160

表9交叉连接矩阵的转接延时指标

输出信号延时(单位:us)

STM-N140Mbit/s34Mbit/s2Mbit/s

STM-N再生器<2

STM-NVC-4<2<2

STM-NVC-32830

输入信号

STM-NVC-122830

140Mbit/sVC-4<2<2

34Mbit/sVC-328

2Mbit/sVC-1228

5.1.1.3传送平面接口要求

5.1.1.3.1PDH/SDH接口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的PDH/SDH接口要求如表9所示。MSTP网接入层设备可支持各类

PCM接口。

表10PDH/SDH接口类型及其要求

接口接口种类采用的标准

2MQ/CSG110002-2011

STM-4GB/T16814-2008

光口

STM-16GB/T16814-2008

STM-64G.691-2000

2MGB/T16814-2008

电口34MGB/T16814-2008

155MGB/T16814-2008

5.1.1.3.210/100Mbit/s以太网接口

表1110/100Mbit/s接口类型及其要求

接口速率编码方式传输介质采用标准

10Mbit/s曼切斯特编码10Base-TIEEE802.3u

100Mbit/s4B/5B编码100Base-TX和100Base-FXIEEE802.3u

5.1.1.3.3GE接口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支持的千兆以太网接口应符合IEEE802.3zo1000Mbit/s以太网物理

接口支持1000Base-SX,1000Base-LX和1000Base-TXo

5.1.1.3.4网络接口

a)网络接口主要包括网络节点接口、外同步接口、公务接口、用户使用者接口和网管接口。

12

b)外同步接口(包括输入和输出)可有两种选择,即2048kHz和2048kbit/s,但应优先选用

2048kbit/s,具体接口要求应符合ITU-TG.703建议,帧结构应符合ITU-TG.704建议要求。

c)公务线路接口为64kbit/s的同向接口,具体接口要求应符合ITU-TG.706建议要求。

d)网管接口应包括Q接口和F接口。

1)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应具有符合ITU-T建议的Q接口,以便与网管系统相连。与站内网管

系统之间的Q接口应符合Q.811和Q.812规定的CLNS1无连接模式协议栈;与远端网管系统之

间的Q接口应符合Q.811和Q.812规定的CLNS2协议栈。

2)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应具有与工作站通信的F接口,性能应满足ITU-T建议V.10/V.11或

V.28/V.24的规定。

3)SDH光缆传输系统应能提供SNMP、CORBA、Q3等北向接口。

5.1.1.4传送平面保护倒换要求

5.1.1.4.1板卡级保护倒换

a)交叉、时钟、主控、电源、2M电接口、FE电接口的板卡级保护可采用1+1、1:N、M:N(M

21,N21)等保护方式。

b)交叉、时钟、主控、2M电接口、FE电接口的板卡级保护倒换触发条件至少应包括:

1)主用板卡变为不在位状态。

2)主用板卡电源模块故障(包括:电源输入过高、过低、振荡等情况)。

3)主用板卡复位(包括:被动导致复位,或人工触发的软复位、硬复位等情况)。

4)主用板卡的逻辑芯片故障。

5)主用板卡的单板软件工作异常。

6)网管下发主备倒换命令。

7)系统时钟失效或不稳定(仅交叉、时钟、2M电接口板卡适用此触发条件)。

c)主、备用电源板应独立工作,相互隔离。

d)主、备用主控板之间应有数据实时同步机制。网管应支持主备板卡之间数据同步检查功能。

e)交叉、时钟、2M电接口、FE电接口的板卡级保护倒换时间应不超过50ms。主控、电源的板卡

级保护倒换不应影响业务通道。

f)宜支持GE光接口的板卡级保护。

g)应支持2M光接口的板卡级保护。2M光接口板卡级保护应为1+1或1:N保护,保护倒换时间

〈50ms。若投标时尚不支持,投标方在投标时应提供设备制造商出具的承诺函,承诺在中标通知书发

出后一年内研发支持2M光接口的板卡级保护功能。中标方应在合同中承诺合同生效之日起一年内将

本项目配置的所有2M光接口板免费更换或升级为支持板卡级保护功能的软硬件版本。

5.1.1.4.2网络级保护倒换

a)MSTP设备应支持子网连接保护(SNCP)、二纤复用段共享环保护(2FMS-SPRING)、四纤复

用段共享环保护(4FMS-SPRING)(STM-64设备)、环间互通业务保护(DNI)等。

b)复用段保护(MSP1+1)的保护倒换时间不超过50ms。

c)子网连接保护(SNCP)的保护倒换时间不超过50ms。

d)复用段共享保护环(MS-SPRING):环长小于1200公里时,保护倒换应在50ms内切换完成;

环长大于1200公里时,保护倒换应在150ms内切换完成。

e)双节点互联保护(DNI):当网络中存在多个复用段共享保护环或SNCP保护环时,应支持环

间双节点互连,具体应符合ITU-T建议G.842的要求。

f)网络保护原则应根据网络结构、业务等级和具体条件确定。

g)TDM业务保护直接采用SDH物理层保护,包括复用段保护倒换和子网连接保护倒换,保护倒换

时间小于50mso

h)以太网透传业务直接利用SDH提供的保护。以太环网采用SDH层、MAC层分层保护方式。当

13

MAC层倒换与SDH层同时使能时,宜优先采用SDH层保护倒换。保护倒换时间小于50ms»

5.1.1.5超长站距光路子系统

5.1.1.5.1基本要求

5.1.1.5.1.1超长站距SDH系统应支持2.5Gbit/s、10Gbit/s速率,根据不同技术组成和应用需求的

差异归纳为下列几种基本类型:

表122.5Gbit/s、10Gbit/s超长站距SDH系统基本类型

类型类型描述

IBA(SBS)+PA+FEC

IIBA(SBS)+PA+FEC+RFA

5.1.1.5.1.2定义下列参考点,其具体位置如图9所示:

a)S表示信号发射机(Tx)输出接口之后至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

b)MPI-S表示发射端光放大器输出接口之后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

c)MPI-R表示接收端光放大器输入接口之前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

d)R表示信号接收机(Rx)输入接口之前至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

图92.5Gbit/s、10Gbit/s超长站距S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