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真题卷(鲁教版)_第1页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真题卷(鲁教版)_第2页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真题卷(鲁教版)_第3页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真题卷(鲁教版)_第4页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真题卷(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测试卷(鲁教版)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真题卷)分值:100分用时:60分钟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关于我国疆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曾母暗沙是我国领土最南端 B.海域辽阔,便于发展海洋事业C.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 D.陆地疆界辽阔,陆上邻国有14个【答案】1.C【解析】我国最南端为海南曾母暗沙,A正确,我国地理位置海陆兼备,海域辽阔,便于发展海洋事业,B正确;我国的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C错误,我国一共有14个陆上邻国。D正确。故C符合题意,故选C。2.(2022·山东省德州·统考中考真题)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多样条件B.全部位于低纬度,无寒带,为多数动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C.海陆兼备,有利于太平洋、大西洋的湿润气流从东南部深入内陆D.东临太平洋,优良港口众多,便于和蒙古、韩国等国进行经济往来【答案】2.A【解析】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多样条件,A正确;我国大致位于4°N-53°N之间,地跨中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较好,为多数动、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B错误。我国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只有东面临太平洋,海陆兼备,位置优越,不濒临大西洋,海洋湿润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C错误;我国东临太平洋,海岸线漫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流,蒙古为内陆国,D错误。故选A。(2024·重庆·统考中考真题)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于大年三十20点(北京时间)准时开播,四个分会场分别设在辽宁的沈阳、湖南的长沙、陕西的西安、新疆的喀什。开播时的沈阳已是万家灯火,而喀什还处在落日余晖之中。如图为春晚会场分布示意图,完成3-4下面小题。导致沈阳、喀什两地天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差大B.纬度差异大C.气候差异大D.经度差异大4.春节期间,西安街头(

)A.绿树成荫B.树枝光秃C.满树金黄D.落叶纷飞【答案】3.D4.A【解析】3.读图可知,沈阳位于中国东部,喀什位于中国西部,经度差异大,因此出现了时差,导致两地同一时刻天色不同。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4.春节期间处于冬季,西安位于中国北方,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树枝光秃,B正确,排除ACD;故选B。中国国土面积广,幅员辽阔,南北跨纬度广,气温差异大;东西跨经度广,时间差异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同气候类型对应不同的植被类型,如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2024·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2024年的主题是“新深度唤醒”,旨在让我们唤醒对海洋的理解、同情、合作和承诺的新深度。结合图文资料,完成5~6题。5.我国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A.禁止海盐生产,保护海洋生态 B.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增加渔民收入C.合理实行休渔制度,努力做到捕养结合D.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以免产生石油污染6.目前,我国已建成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是()A.草原面积广,畜牧业发展基础好 B.陆地面积辽阔,东西跨度大 C.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D.海域辽阔,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答案】5.C6.D【解析】5.我国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合理实行休渔制度,努力做到捕养结合;禁止海盐生产和禁止海上石油开采做法太绝对,不利于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会破坏海洋资源。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6.目前,我国已建成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是海域辽阔,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草原面积广,畜牧业发展基础好与海洋渔业无关;我国陆地面积辽阔,东西跨度大与发展海洋牧场无关;地形复杂多样与发展海洋渔业无关。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选:D。(2024·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珊瑚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海域,海水过深不易存活,22~28℃是最适宜生存的温度,满足以上条件,珊瑚才能繁茂生长,建造珊瑚礁。下图为“我国珊瑚礁空间分布图”。完成7-8小题。7.我国珊瑚礁主要分布在(

)A.南海 B.东海 C.台湾海峡 D.琼州海峡8.我国的领土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图中(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7.A8.D【解析】7.我国的海域自北往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读图可知,我国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海,排除BCD,故选A。8.读图可知,我国的领土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图中丁,排除ABC,故选D。(2024·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我国甲、乙两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读图完成下题。​9.甲、乙两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A.滇

闽B.桂

闽C.滇

赣D.贵

粤【答案】7.A8.D【解析】【小题7】我国的海域自北往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读图可知,我国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海,排除BCD,故选A。【小题8】读图可知,我国的领土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图中丁,排除ABC,故选D。10.(2024·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的名句,诗中长沙和武昌(位于武汉市)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分别是(

)A.湘、鄂 B.鄂、湘 C.湘、黔 D.滇、鄂【答案】10..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湖南省的简称是湘;武昌位于武汉市,武汉市是湖北省的行政中心,湖北省的简称是鄂。所以A正确;B错误;黔是贵州省的简称,C错误;滇是云南省的简称,D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故选A。(2024·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图为我国2012~2022年净增人口统计图(港澳台除外)(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据此回答11~12题。11.图中显示我国()A.人口总数逐渐碱少 B.2012年人口总数最多 C.净增人口持续上升 D.2022年人口呈负增长12.应对当前人口增长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延迟退休年龄②优化生育政策③发展养老产业④鼓励人口流动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11.D12.A【解析】11.读图可知,我国的人口总数逐渐增加,故A错误;从图中看不出2012年人口总量最多,故B错误;图中显示我国净增人口总体下降,故C错误;图中显示2022年人口呈负增长,故D正确。故选:D。12.读图可知,2022年我国人口为负增长,根据人口增长的现状,我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延迟退休年龄、优化生育政策、发展养老产业等,故①②③正确,鼓励人口流动不是应对当前人口增长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故④错误。(2024吉林·统考中考真题)2010年和2020年我国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读图,完成13~14题。13.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A.不变 B.下降 C.上升 D.最大14.针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2021年我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这将有利于()A.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B.人口均匀分布 C.调节男女比例 D.降低人口出生率【答案】13.C14.A【解析】13.由图可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26%;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占全国人口的18.7%,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不断的上升。故选:C。14.针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2021年我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这将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鼓励生育,优化人口年龄结构,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故选:A。(2024·广东省·统考中考真题)广东省常住人口2023年比上年增加49万人,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位。如图为广东省近十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15~17。15.近十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先降后升 B.先升后降 C.总体上升 D.持续下降16.近十年来,形成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总体趋势的主要原因有()①外来人口迁入较多②就业压力大③省内人口自然增长④落户政策宽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7.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带来的最突出优势是()A.人均医疗资源丰富 B.人均教育资源丰富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劳动力资源丰富【答案】15.C16.D17.D【解析15.读图可知,近十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总体上升,2022年有所下降。故选:C。16。读图可知,近十年来,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外来人口迁入较多、省内人口自然增长以及落户政策宽松等因素,“就业压力大”与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总体趋势无关。故选:D。17.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大量外来人口来此打工,常住人口数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这给当地带来丰富的劳动力。故选:D。(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人口普查有助于了解我国人口基本国情。图为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我国省区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率(2010-2020年)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18.我国省级行政区中,(

)A.河南省和四川省人口数量均超1亿 B.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口比山东省多C.长江沿线各省区人口均超5000万 D.人口大省主要在黑河一腾冲线以东19.2010-202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为(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增长率最高 B.浙江省人口增长数量大于北京市C.东南沿海各省区人口增长速度较慢 D.黑河—腾冲线以西各省区人口增长率低【答案】18.D19.B【解析】18.读图可知,河南省和四川省人口数量均为5000万至1亿之间,排除A;山东人口数量超一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少于5000万,故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口比山东省少,排除B;青海、贵州等未超过5000万,排除C;人口大省主要在黑河一腾冲线以东,以山东、广东人口最多,D正确,故选D。19.人口增长率指的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增长数量,通常是一年内,由人口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而引起人口增长的比率。读图可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增长率为19%不是最高,西藏自治区人口增长率为22%,排除A;浙江省人口增长率为19%,北京市人口增长率为12%,而且浙江省的人口数量多于北京市,故浙江省人口增长数量大于北京市,B正确;东南沿海各省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口增长率前十省区多位于东南沿海,排除C;黑河—腾冲线以西地区的部分省区人口增长率高,如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排除D;故选B。(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读图“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示意图”,完成下面20-21题。20.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21.每年农历6月初,牧民们聚集在一起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竞赛活动,该民族主要聚居的省级行政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20..D21.D【解析】2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为青海省,乙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丙为吉林省,丁为内蒙古自治区,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乙、丁,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1.甲为青海省,乙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丙为吉林省,丁为内蒙古自治区,赛马、摔跤、射箭等竞赛活动是内蒙古地区的传统体育活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四到初八,内蒙古地区的牧民会举行那达慕大会,期间牧民们聚集在草原上,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赛,以表达丰收的喜悦,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1月1日,中老铁路新年首趟国际货物列车停靠在昆明中心站。读“中南半岛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22.随着列车进入我国,沿途可看到的少数民族风情是(

)A.B. C. D.【答案】22.C【解析】列车进入我国云南省,傣族孔雀舞主要分布在云南省,C正确;维吾尔族的手鼓舞主要分布在新疆,A错误;蒙古族的摔跤主要分布在蒙古族,B错误;朝鲜族的跳板主要分布在吉林,D错误。故选C。23.(2022·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其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 B.西南、东南和东北地区C.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D.东南、东北和西北地区【答案】23.C【解析】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2022·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读川藏铁路及局部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24.分布在川藏铁路沿线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A.汉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傣族【答案】24.C【解析】川藏铁路主要经过四川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汉族不是少数民族,A错误;藏族主要分布在此地,C正确;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B错误;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D错误。故选C。(2024·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村超”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它以独特的乡土味火爆全网,已演变成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大舞台。25.“村超”赛场上有这样一条标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下列表述不符合其寓意的是()A.各民族一律平等 B.各民族互帮互学 C.各民族相互尊重 D.各民族全面统一【答案】25.D【解析】“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指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体现在不论人口多少,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应当互相包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各民族相互尊重各自的文化和信仰;而各民族不论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还有风俗习惯都不可能完全统一。故选:D。二、解答题(50分)26.(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以“我国辽阔的疆域”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下图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主题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主题二:海陆兼备的大国(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万平方千米。(5)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A海。(6)我国的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海里。主题三:行政区划(7)B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是。(8)C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是,简称是。【答案】(1)东北(2)热(3)亚欧(4)960(5)南(6)12(7}哈尔滨(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根据所学知识,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所以我国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处于热带,中国没有极圈穿过,所以没有寒带。(3)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4)根据所学知识,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5)根据所学知识,我国临海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图中A为最南部的南海。(6)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是我国的领海范围。(7)读图可知,B为我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其行政中心是哈尔滨。(8)读图可知,C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简称是新。27.(2024·年上海市·统考中考真题)地图绘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图、学习地理。运用表格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分布图”。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省级行政单位指标(人/km2)省级行政单位指标(人/km2)省级行政单位指标(人/km2)省级行政单位指标(人/km2)澳门20704浙江612海南285云南120香港6709河南595江西271宁夏108上海3923安徽436山西223黑龙江67北京1333河北395贵州219甘肃59天津1162重庆389广西212内蒙古20江苏791福建335陕西192新疆16广东701湖南314四川172青海8台湾654湖北311吉林128西藏3山东652辽宁288//(1)第一步,确定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在上图的图例上方填写该指标的名称。(2)第二步,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数据进行分级。若将数据分为五级,补充上图图例中第④层级的数据范围。(3)第三步,在人口数据分级后,根据图例填绘各省级行政单位对应的层级图案。将“江苏、青海”两省人口数据对应的图案填绘到上图中。(4)完成“中国人口分布图”后,接着可以确定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在上图“A、B、C、D”四点中选择合适的两点,画出人口地理界线,并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5)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参考示例,运用地理图册中的地图,说明我国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示例所用地图:“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东部地区处于季风区,水热条件适宜人类活动,人口稠密所用地图:“”图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答案】(1)指标:人口密度。标注如下插图:(2)第四级:300-550。标注如下图。(3)江苏人口密度大于550人/km²,青海小于10人/km²,作图见下图。(4)我国的人口分布界线为B黑河--C腾冲一线,分布特点;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作图如下:(5)如: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气候高寒,人口稀疏。【解析】(1)第一步,确定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读表可知,上表是我国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在图例上方填写“人口密度”即可。如图:(2)第二步,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数据进行分级。若将数据分为五级,补充上图图例中第④层级的数据范围为300-550,因为第五级>550,第三级100-300,故第四级为300-550。如图:(3)读表可知,江苏省的人口密度为791人/km²,而青海省为8人/km²,按照图例,将对应的图例和对应的省区标注出该符号就可以。如图:(4)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标注两点,连线即可。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该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3%,而人口占总人口的94%;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而人口仅占总人口的6%。作图如下:(5)如:所用地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气候高寒,人口稀疏。如所用地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不足,人口稀疏。28.(2023年·广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人口的分布状况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图左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县区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图右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和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请据此开展探究。探究一:探求人口分布规律(1)广西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99人/千米2以下地区相对集中分布在部(填方位)。广西部分城市人口密集,人口密度在500人/千米2以上,如市(填城市名,1个即可)。探究二:探索人地关系(2)广西人口疏密与地形关系密切,盆地与(填地形类型)人口稠密,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人口稀疏。为获得更好的水源与交通条件,广西很多城市沿分布。探究三:模仿地理学家研究问题上世纪30年代,地理学家胡焕庸绘制了中国人口密度图,提出了黑河——腾冲人口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