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物理规律总结及题型归类精讲、训练_第1页
初中中考物理规律总结及题型归类精讲、训练_第2页
初中中考物理规律总结及题型归类精讲、训练_第3页
初中中考物理规律总结及题型归类精讲、训练_第4页
初中中考物理规律总结及题型归类精讲、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律总结及专题题型归类精讲、训练

【物质】

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一是实体物质,如空气、水、铁等。二是场物质,如电场、磁场、电磁场。

2、物质的状态变化

⑴判断发生何种状态变化时,应先找出原来状态和后来状态,再分析发生哪种变化。(可能两种以上)

⑵熔化、汽化和升华三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凝固、液化和凝华三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一

3、熔化和凝固:三『三三三三三三三

⑴描述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图像。至三三三三三%

如图各点表示什么状态?各段表示什么过程?*°°5"""时间⑻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非晶体熔化时,固态与液态没有严格的界限,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不存在熔点。

⑶晶体熔化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热量。

4、汽化和液化

⑴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缓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液体蒸发的快慢:①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②对于同种液体,

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得越快,蒸发越快。如建造坎儿井,减少水的蒸发。

沸腾是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意:①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②液体温度达到沸点,要能继续吸到热,才能沸腾。③液体的沸点跟液

面上的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如高压锅内压强为两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升为120℃。

⑵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时要放热,如蒸汽熨斗。

液化有两种方法:①所有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②气体液化的温度跟压强有关,压

强增大,气体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液化。如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加压液化成液体。

5、升华和凝华

⑴物质由固态直簸成气态叫升华。如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降温,制造“白雾”。

⑵物质由气态直簸成固态叫凝华。如电灯泡发黑是气态鸨遇冷,在灯泡壁直接变成固态鸨。

6、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其中水的位置不断变动着,

水的状态不断转变,在这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因此,水循环影响地球各地的气候和生态,我们

应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记住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形成过程:

①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低空形成雾.

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露.

②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地面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霜。

③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省成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④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幽缄小水珠或凝生成小冰晶,从高空降下或降到地面前熔化

形成雨。

⑤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凝省成小冰晶,从高空降下来形成雪

⑥大气中的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

形成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大冰块。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降到地面,就形成冰雹。

7、温度和温度计

⑴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摄氏温度(℃)。

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如:温水一般为40℃左右;冰箱冷冻室温度可调到一20℃以下。

⑵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①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②正确的使用温度计(会拿、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⑶体温计:管内装水银,测量范围在35〜42℃,分度值是0.1℃。(人的正常体温为37℃)

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大,毛细管内径很细,玻璃泡上部有一“缩口”,故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使用

后拿住体温计的上部甩几下,让升入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

8、“温室效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气体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通过,达到地球,但却

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就像玻璃温室一样起保暖作用,使地球增温,导致气候变暖,造成海

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气象灾害。因此,人类应当有效地限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大量植树造林。

3、“热岛效应①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出大量的热;

②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

③城市中的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小,致使水的蒸发少,加之空气流动不畅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传递出

去等原因,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乡村高一些,就像一个个“热岛”一样,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10、人7摩够■常用的一种方法: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撒布干冰,靠干糊济绐吸收大量的热,使云

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二、物质的物理属性

1、物质的物理属性和分类

⑴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⑵物质的密度(o)--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⑶物质的比热(c)--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的热;⑷物质的透明度--透明、半透、不透;

⑸物质的硬度--软硬程度;⑹物质的延展性-一易延展(金、纳米材料)、难延展;

⑺物质的弹性--强弱程度;⑻物质的导电性--超导体、导体、半导体(错、硅)、绝缘体;

⑼物质的导热性--良导、不良、绝热;⑩物质的磁性--永磁、软磁、无磁;

2、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等无关,所以质量是硼钵身的一种属性。使用托盘天平时,先水平

调节:“放水平游码移零,针左偏螺母右调”,再横梁调节:“物左码右分两盘,先大后小移游码”。

3、密度p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力学特性),是鉴别物质的方法之一.

在一定状卷五对同一种物质,比值p=m/v是确定不变的,所以,密度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注意:⑴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如水蒸气、水和冰的密度不同。⑵外部条件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会

变化。如物体受热膨胀,密度就会减小;如因为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所以当压缩打气筒内的气体时,质量不

变,体积变小,气体密度就会变大。⑶气体的密度值常指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0℃条件时的值。

4、正确理解密度知识中的比例关系。注意,研究的对象是同一种物质,还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⑴同一种物质,密度P一定,m1/m2=vi/v2,也就是同一种物质,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⑵不同的物质,密度P不同,当体积V相同时,mi/m2=Pi/P2o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⑶不同的物质,密度P不同,当质量m相同时,V"V2=P2/P1。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5、测定某种物质密度的思路:供选用的器材有天平、弹簧测力计、量筒、刻度尺、细线、水。

⑴固体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P=m/vo

其中m可用①天平直接测出;②弹簧测力计测物重G=mg,再求得;③量筒测出物体在水中漂浮时的

V排水,根据G物=F浮,贝ljmg=P水gV排,间接求得。

其中V可用①量筒或量杯用排水法测出体积,遇到密度小于水的物质时要用压入法或沉锤法,使物体

浸没水中;②刻度尺间接测出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⑵液体的密度除用天平测出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V,根据密度公式P=m/v求得。还可从有P波的公式

间接求得。如结合浮力知识:①称重法中FJJ=G物-F/=P;«gV排;②漂浮时F浮=。液gV排=6物。

密度计也是根据漂浮时,F浮=6计不变,P液与V排成反比制成。它的刻度值是上小下大,间距是上疏下密。

⑶根据密度与其它物理量的比例关系,已知P1求P2。如称重法测浮力中,•・•物体浸没水中丫排=丫物,F

浮=G物-F,=P水gV排,G物=P物gV物。二.P物/P水=G物/(G物一F),测出G物和F:可求P物。

三、物质的结构和尺寸

1、分子世界

⑴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7°m.(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探测不到)

⑵分子间有空隙,分子一直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激烈,扩散进行得快)

⑶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皿,它们的大小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

⑷固体中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地排列,只能围绕某一点振动,因此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中

分子间距约固体的两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体中分子

离得比较远,间距为固体的10倍以上,能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粒子世界

⑴分子由原外直径约组成。(摩擦起电现象表明: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而这些粒子有的

是带电的)

⑵原子由带正电的摩孑四直径约lO-Rn)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1897年荡姆逊发现)组成,原子不显

电性。声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几乎集中原子质量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着

原子核高速旋转。

⑶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1919年卢方福发现)和不带电的中子(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组成。

⑷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称为麦克(1964年虚次曼提出)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如:回旋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1988年建成)。

3、宇宙世界

⑴古代人提出“天圆地方说”、法谡腐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⑵现代认为: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一员,太阳系又是银河星系

中数以千亿颗恒星中的一个,而银河星系又是宇宙中无数星系中的一个。

⑶天文学家的勤发现谱线“红移”现象(多普勒效应)表明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

⑷宇宙的起源,大多数科学家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宇宙模型”

4、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夸克一质子、中子一原子核一原子一分子;

月球一地球一太阳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星系团一超星系团。

5、“量无尺”:1光年为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1光年=9.461x1()15米.

四、新材料及其应用

1、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内部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如金属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当导体

两端加有电压时,这些自由移动的电荷就在电压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绝缘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很

少,一般情况下,绝缘体两端加上电压也不能形成电流。注意: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当

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可以成为导体,如玻璃在温度升高时,其导电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2、半导斯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例如: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

向导电性,即只允许电流从一个方向通过元件,可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半导体三极管可用来放大电信号;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大小还可受光、温度、压力等因素控制,因此可制成光敏电阻、热敏电阻、压敏电阻等

元件,用于计算机等电子仪器内。

3、超导斯是一种当温度在某临界温度时,电阻为零的材料。用于损耗很小地输送极大的电流,例如:

远距离输电线路、超导磁悬浮列车。

4、物够将是指几何尺寸达到1—100nm范围的材料(InnFlO^m),是分子水平上的研制,制成的用

品有许多奇特的性质。例如: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纳米陶瓷硬度高、耐高温、有塑性;纳米奶瓶有抗

菌作用。

【运动和相互作用】

一、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1、运动和静止的腐睨性。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一个选定的参照物

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时,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通常取地面为参照物。

同步卫星是以地球为参照物,地面上的人看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2、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例如:宏观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一直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宏观的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

3、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二、机械运动和力

1、使用刻度尺测量时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要会放、看、读、记。

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累积法、替代法、平移法、比例法等。v/(m-s-')

2、速度v是用比值s/t来定义的物理量,与s、t的大小无关。A3tA

⑴两种描述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图像::口J:口J

(a)路程——时间图像,简称路程图像(图a)JAj|A!

(b)速度一时间图像,简称速度图像(图b)°236t/s023;t/s

注意:①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喇)图a图b

②如何从图像中,读出速度和路程有多大。(点线、面)

⑵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随时间不断变化,用v=s/t计算它的平均速度时,要注意时间与路程一一

对应,求出在该段时间或该段路程内的平均速磨一般不等于各段时间或各段路程内的湖箧乎均。

3、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注意三个方面:(1)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叫受力物体,

另外一个叫施力物体。(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3)当物

体之间发生了(例如,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碰撞、摩擦)作用才会产生力。

4、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垂线的应用,重心)

弹力: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一定限度内,作用在弹簧上的外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的特性制成。(成正比)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夜希运动时,受到接触面留硝勿体相对

运动的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①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将要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它的大小在零至最大值之间.

②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及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与接触面面积大小无关。

③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除了可以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以外,还可用滚动花舂漕动、在接触面间

加润滑剂,使物体之间猊惑嬖般等有效地减小摩擦。如气垫、磁悬浮等。

5、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1)从力的作与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要合适;

(2)线段的末端加箭头以示力的方向;(3)在线段旁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6、二力平衡的条件一同体、等值、反向,共线,这两个力为平衡力。

要着重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像上(不同体),两平衡力是作用于闻一物磔•上.

7、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做出贡献的首先是如秘骼的理想实验(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进行科学推理)。

8、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

⑴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包括“固、液、气”状态的物体;任何情况是指无论“是

否运动和运动快慢、是否受力和受力大小等”情况.

⑵惯性不是力,惯性是性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三要素。而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外

界条件无关,惯性只有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不能说“惯性力”、“惯性的作用”。

9、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二是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物梅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记住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归纳如下:

(不受外力静止状态I

受平衡力的作用jHj运动状态不变

(合力为零)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

受力情况

r速度大小改变]

(受非平衡力的作用jj运动状态改变

(合力不为零)运动方向改变(拐弯)

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⑵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原来静止仍然静止,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

⑶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即其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将发生变化。

10、简单机械

⑴杠杆:所谓硬棒,就是要求在使用时棒不会变形,至于棒的形状则并非一定要求是直的。

比如滑轮、轮轴、杆秤、天平、常用的剪刀、镶子、羊角锤等及人体中有许多都是变形的杠杆。

⑵力对支点的转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支点到力的昨府线的垂直距离(力臂)有关。

作图时要先确定支点和力的作用线,再画力臂。千万不要把支点到力的作况点的距离误认为就是力臂。(这

个距离可以是力臂的最大值,若杠杆仍平衡,此时作用力是最小值)。

⑶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能使杠杆分别按两个不同方向(比如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若

杠杆保持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时,则我们说杠杆平衡了。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d动L动=FPHL阻。

⑷滑轮实质是变形的可连续转动的杠杆。定滑轮的支点是转动轴,定滑轮是等臂杠杆,故使用定滑轮不

能省力;动滑轮的支点是那段上端固定的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它的动力臂(轮直径)是阻力臂(轮半

径)的2倍,所以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⑸滑轮组的使用

①使用滑轮组提重物时,若忽略滑轮和轴之间的摩擦以及绳重,则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

起重物的力就等于总重量的几分之一,即F=(G物+G轮)。因此关键是弄清几段绳子承担总重。

n

②把重物和动滑轮从滑轮组中“隔离”出来,就很容易弄清直接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的段数n。

③同一个滑轮组,n为“奇动偶定”,拴点在动滑轮上时,连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2N+l,则更省力

④计算绳子的段数n可用拉力F=-、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nh或移动的速度V而nVc求得。其中G

n

为总重,h为重物和动滑轮上升的高度,“为重物和动滑轮移动的速度.n取整数(采用小数进一法).

11、压强

⑴弄清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①从力的性质上看,压力属于弹性力,而重力属于引力性质,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②从施力物体来看,压力的施力物是相互挤压的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③从力的作用点来看,压力作用点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而重力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④从力的方向上看,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

⑤从力的大小来看,重力的大小用公式G=mg计算,当g一定时,其大小决定于物体质量的大小。

而压力的大小决定相互挤压、发生形变的情况。(压力不一定与重力有关,水平支持面上受到物体的压力

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只是一种特殊情况,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小于物体的重力)。

⑵压强表示压力作用的效果。公式:P=F/S。1帕斯卡(Pa)的意义是Im?的面积上受IN的压力。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改变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数量级为1。'Pa。

⑶液体压强P灌=P淞gh,只与密度P浓和深度h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形状等无关,著名的“帕斯卡裂

桶实验”就是有力的证明。因为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所以静止液体内部压强有以下特点:

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③液体的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液体的压强还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⑷大气压强(1标准大气压等于1.0X105Pa)

①大气压的存在:“马德堡半球”、“易拉罐”、“覆杯”等实验是有力地证明。

②大气压的测定: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可估测大气压的值.注意:注射器横截面积的计算

方法是S=V/L.(V是注射器的容积,L是它的全部刻度的长度).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用实验测出大气

压的值相当于石颂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水银气压计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制成的.金属盒气压计是抽去

内部空气的薄金属盒在大气压发生变化时其厚度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经放大并显示出来,可测量大气压

的数值.若将其刻度盘上所标的大气压值折算成高度,则改装成了航空、登山用的高度计。

③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人的“高山反应”就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引起的;

大气压的变化还和天气有关,一般说来,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的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的高。

④大气压的应用:用吸管吸瓶中饮料;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抽水等都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普

通抽水机的抽水最大高度约10米左右,这是由于1标准大气压大约能支持10.13米高的水柱。

⑤气体的压强: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如打气筒要用力打气。在体

积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如自行车胎气打得太足,在阳光下容易爆裂。

12、流体(气体或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相关物理现象:飞机机翼的升力;气流喷雾器;同向行船相撞;站台上的黄色警戒线;弧圈球、香蕉球等。

13、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⑴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⑵浮力大小的计算:

①吊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在液体中静止的物体(称重法)F/G物一F,(F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定律法)F浮=G排渣=P液gV排

③当物体漂浮于液面或悬浮于液体中(平衡法)F浮=6物

14、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⑴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布用点在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上,其方向是竖直向上,

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G除。

⑵“麦茶”既包括物体全部体积都没入液体里,也包括物体的一部分体积在液体里面而另一部分体积露

出液面的情况;“浸没”指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和部分体积浸在液体中都适用.

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和物体的体积V物,它们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丫物,此时,物体在这种液体中受到浮力最大。

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则V排<V物,这时V/Vjt+V露。

⑷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PssgV排。即F浮的大小只跟P;«、V排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体机

密度、形状无关。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⑸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PrgV排,浸在大气里的物体,Vj»=V物。

例如:热气球受到大气的浮力会上升;给瘪气球打气会使原来平衡的天平不再平衡。

15、正确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只考虑浮力和重力),应该明确:上浮和下沉都是动态过程。

⑴从物体受力情况看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当G^=F浮时,受一对平衡力作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②当G物<F浮时,物体上落物体在上浮过程中,其受力情况是不变的,受非平衡力作用.当物体部分露出

液面后,其所受浮力随其露出液面部分体积的增加而减小,直至浮力与重力平衡,物体飘浮在液面上.

③当G物〉F浮时,物体下沉,在下沉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也不变,受非平衡力作用,直到物体与容器底部接

触后,才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作用,容器底对物体的支持力+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物体的重力。

⑵从质量均匀分布的实心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关系看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若P物<P浓时,则G勉<F浮,物体上浮;稳定后,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②当P物=P浓时,则G物=F浮,物体悬浮在液体内部任何深度;.

③当p物>p演时,则G粉>F浮,物体下沉至容器底部,稳定后,静止在容器底部。

16、改变物体所处的状态和使物体浮沉的方法:

⑴改变物体的重力大小.如潜水艇进水和排水、浮沉子的原理、浮桶法打捞沉船、热气球(孔明灯)。

⑵改变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如轮船的吃水线(排水量)、鱼鳗的作用、盐水选种、测定血液的密度。

三、声和光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就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线声的物体才是声源.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会发出声

音,但人耳不一定都能听得到,人听到的声音频率约为20-20000HZ.(人发声频率约为85-1100HZ)

(2)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需要有介质来传播.介质可以是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中不能传声.

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在气体中声速最小,在固体中声速最大(空

气中约为340m/s,水中约为1500m/s,钢铁中约为5200m/s)另外,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4)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若遇到高大障碍物,会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人耳要能区分清楚

原声与回声,其间隔时间必须在0.1秒以上,所以,人耳到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17m时,才能听到回声.

2、乐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声音的高加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

则越高;反之,音调越低。例如,1、2、3、4、5、6、7、i,音调越来越高。注意:鼓皮绷得越紧,音

调越高。小提琴的弦丝越短、越细、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吹笛的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演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反之则越

小.另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材料、结构所决定的,它是声音的扇质根据音色,能区分乐器或其它声源。

3、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其它正常活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表示声音的强弱用的分贝(dB)为单位。安静舒适为40—50dB;90dB以上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减弱噪声主要途径:在声源产生处挣制(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在传播过程中眼断(隔声、

吸声和消声),在人耳朵处城双(戴护耳器)。

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一定强度对人体会造成严重危害.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5.声波是一种疏密就切的波(纵波),能传递信息。一个人说话声沙哑了,说明他生病了;医生运用“B”

超探测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制成声呐测距;利用超声波多普勒效应测定速度。

声波能传避魔量声能),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焊接等,也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6、光的色彩颜色

⑴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⑵光的色散现象:用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说明它是由各种(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组成。

⑶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颜料的三原色是红、煮蓝三种颜色。

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是不同的,红光和蓝光混合可形成品红光;红颜料和蓝颜料混合可得到紫颜色。

⑷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迹勺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⑸光波: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具有能量,光能可转化为内能(太阳灶)、电能(光电池)、化学能(光合作用)

⑹光污染:如眩光、太阳光的镜面反射光、红外线的热辐射、紫外线过度照射等。了解防护措施。

7、人眼看不见的光

⑴红外线:波长大于(频率小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具有热或应如红外线取暖器。另有电视遥控器等。

⑵紫外线:波长小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具有炎光遥应和灭莺作用应用于紫外灯灭菌,验钞机等。适当

的紫外线照射对人有益,但过量的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臭氧层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

8、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密度均匀、不含有杂质、透明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可以在真空中传

播,速度为3.QXldm/s(最大值),光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相同,在水中为2.25Xl()8m/s。

激光测距仪:测量长距离的“直尺”.工作时晌目标发射脉冲激光束,并接受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测出激

光往返所经过的时间,就可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如测量月地之间距离,人造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

9、光的反射定律要明确以下几点:

⑴反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各自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可把它们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入射角和反射角

⑵当入射光线垂苣射到平面镜上,法线与入射光线重合,这跳入射角为0°,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⑶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⑷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就任何一条光线来说,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制成太阳灶、车灯里的反光罩等。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扩大视野。如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和商场中的反光镜等。

11、正确理解折射规律

⑴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和界面的夹角.同样,折射角也不是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

⑵光线射向两种透明物质分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分别遵循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⑶光垂直射向两种透明物质界面时,光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零度。

⑷光从空气射入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编向法线.如果增大或减小入射角,折射角就随着增大或减小.

注意:光从透明物质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痂豺翁大于人劾自,所以,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

入射光线会只发生反射,这时没有折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光导纤维传输光信号原理)

⑸折射现象的光路是可逆的。(可分析光通过平行玻璃砖后的出射光线跟原入射光线平行)。

12、记住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

u=°°(平行光)V=f会聚成一点测定焦距

U>2f2f>V>f与物异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摄像机

U=2fV=2f侧等大、倒立、实像计算焦距

凸透镜

2f>U>fV>2f放大、倒立、实像电影机,投影仪

U=fV=oo不成像(平行光)探照灯的透镜

同侧

U<fV>f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

凹透镜物在镜前任意处v<u同侧缩小、正立、虚像“猫眼”

注意:对于凸透镜①成实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大②成虚像时,物近,像范,像变小。

对于凹透镜只能成绿/'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尢

13、透镜对光是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A,

⑴如图甲把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它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二

光线平行于主轴,并没有相交成一点,这是否可认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_一下2屋;D

呢。如图,我们将入射光线FA、FC延长,即图中的AA'和CC'与经凸透镜C

折射的光线AB、CD比较。显然折射光线是相互“靠近”而会聚了,表明凸透B

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用于远视眼的矫正)

⑵在图乙中光线AB、CD入射到凹透镜上,折射光线为BE和DE。将入一二^"

射线AB、CD延长,如图中虚线BP和DP,折射光线BE和DE与入射光线的

方向BP、DP相比较,它们相互“远离”了,表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布用。(用于近视眼的矫正)

由此可见,透镜对光是会聚还是发散作用,不是看折射光线是否相交,而是体现在它们使光线相互“藉

近”了还是“远离'To

14、明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⑴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光线会聚而形成像为实像;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为虚像。

⑵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⑶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刀屏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

接收到。

15、波

⑴所有的波都是在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如:凹凸相间的横波、疏密相间的纵波。

⑵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

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为m。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s。

频率f:波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Hz。波长入:波在一个周期T内传播的距离,单位为m。

⑶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入、频率/的关系:

T

四、电和磁

1、磁体的性质:吸铁性;指向性;每块磁体都存在N极和S极;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2、磁场:磁体或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的一种靖殊物施能传递磁极间或磁极与通电导体间的相互作用。

⑴磁场的存在:通常小磁针静止时是指向南北的,若小磁针指向发生变化,则小磁针处存在着磁场。

⑵磁场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就是该点磁场方向(磁感线的方向)。

判断方法有:

①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②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磁极,画出磁感线及方向,再确定某点的磁场方向;

③根据导线中电流方向、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力的方向,确定通电导线所在处磁场的方向;

④根据导线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导线中感应电流的方向,确定导线所在处磁场的方向。

⑶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带箭头的整曲线。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

感线分布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磁感线在空间是

不能相交的。

⑷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应用于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和计算机磁盘等。

3、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地磁场。(月球周围不存在磁场)

⑴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⑵我国宋代沈腐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存在着磁偏角的科学家。

4、电流的磁场(美物将于1820年发现),“电生磁”

⑴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并且磁场的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⑵安培定则:①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②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③画出螺线管的绕法。

5、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

⑴电磁铁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和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软铁)后磁场大大增强的原理来工作的。

电磁铁的优点是;①它的磁性的有无可以由通、断电来控制;②它的磁性的强弱可以由电流强度的

大小和螺线管的匝数多少来决定;③它的N、S极可以由变换电流方向来控制。(应用于磁悬浮列车)

⑵电磁级电漆的低压控制电路控制高压工作电路的通断(相当于开关).应用于自动控制和通信领域。

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⑴布国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有关。

⑵国动用是利用磁场对通电线圈作用使线圈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把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为使直流

电动机持续转动,必须安装换向器,在刚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⑶改变电流或磁场方向可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改变电流的大小或磁场强弱可改变电动机的转动速

度。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和电动交通工具(绿色环保型,效率高,噪声小,无废气排放,无油污)。

7、电磁感应现象(洒我第于1831年发现),“磁生电”

⑴产生3电源的条件:①导体是闭合电路中一部分;②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注意:当导体/疗于磁感线运动时或当导体放入磁场中不运动时,都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⑵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有关。

⑶发电那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它将机械能大部分转化为电能,少部分转化为内能。

交流发电机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电流叫做交流

电。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0次。

⑷电能的传输过程:(变压器也是利用电磁感应来改变交流的电压的)

发电厂一升压变电站一高压输电线(可减少输电时电能的损失)一降压变电站一用电户。

8、电磁波

⑴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麦竟斯苦建立理论,裾兹实验证明存在。

⑵电磁波的特性:能在真空中传播,任何频率的波速均为c=3.0Xl()8m/s。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

⑶电磁波谱。若按波长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即频率由高到低)有:

丫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紫、靛、蓝、绿、黄、橙、红)、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⑷不同频率电磁波有不同的应用(X光透视机、紫外线消毒柜、微波炉、收音机);防止电磁污染。

9、信息

⑴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是:语言、符号和图像。

⑵五次巨大的变革;语言的诞生、文字的诞生、印刷术的诞生、电磁波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⑶传播工具:手语、烽火台、驿马、电报(莫尔斯)、电话(贝尔)、移动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10、现代通信——信息高速公路

⑴卫星通信:利用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传递信号。系统由空间部分(通信卫星——三颗互成120°

的同步卫星,就可以几乎覆盖全球)和地面部分(通信地面站)两部分构成。

⑵光纤通信:利用潴光在光纤中传递信号.光纤的内壁具有使光发生反射的特性(类似于平面镜).

⑶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应用广泛.如发送电子邮件、远程教育等。

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递信息所用的电磁波频率越高,在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就越多,信

息之路就越宽!

【能量】

一、能量、能的转化和转移

1、自然界存在不同形式的能:机械能(声能),内能,电磁能(光能),核能,化学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

2、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都可以互相转化。

如:晒太阳取暖是太阳的内能通过热传递(辐射)转移到人体;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如:摩擦生热的做功过程是机械能段化为内能的过程;运

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使静止的物体运动的做功过程是动能转彩的过程。

二、机械能

1、机械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力,一个是作用力方向上物体通过的路程,两者缺一不可。

若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跟受到力的方向垂直时,该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2、功率和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快;反之,做功快不一定做功多.

从公式P=w/t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做功多的,功率大;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少的,功率大.

从公式P=F.v可知,在功率P一定时,力F与速度V成反比。如汽车上坡时,当功率不变,司机采取换

挡减小速度,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若要保持速度不变,只有加大油门,增大汽车实际功率了。

3、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n=W有用/W总<100%。

机械效率与机械是否省力,机械功率的大小,做功的多少是无关的。

4、对于给定的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W『W有用+W额外,提高机械效率主要措施有:

⑴增大提升的物重(不超过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物重),以增大有期功在总功中的比例,提高效率.

⑵在滑轮的转轴中加润滑油,减小摩擦阻力;减小动滑轮的自重。即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减少领外

功提高效率。

5、物体做功的本领叫做第(或能量),物体能够做多少功,它就具有多少能。

⑴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盥物体的速度v越大,质量m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弹性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⑶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物体被举得越高h,质量m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6、动能和势能统称为初解。动能和势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转战过程中、如果没有其他形

式的腐产生•,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如忽略空气阻力时,空中下落石头,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三、内能

1、正确区分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

⑴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机械能是由物体的质量、速度、弹性形变和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所决定的.

内能是由物体内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激烈程度和分子间相对位置所决定的。

⑵物体内部大量分子一直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热运动),斫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热能),

但一个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如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它可以不具有机械能,但一定具有内能。

⑶当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就增加.但物体的机械能不增加.

2、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

⑴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

⑵内能是一种形式的能。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⑶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内能.榜说“物体的热量是多少”或“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直至温度相同,说明内能的转移具有方向雄。

⑷温度只能说“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只能说“具有、增加或减少”,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

⑸热量和温度、内能是实质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注意: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增加,表现为分子平均动能增加,温度升高。

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熔解或沸腾),它的内能增加,表现为分子势能增加,温度不升高。

3、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

区别:热传递是为统在物体之间转移;内能总量不发生变化;

做功是典它形式虎’与内能的转化,内能总量发生变化。

4、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汽油机有火花塞,柴油机有喷油嘴).

⑴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且不断地循环进行。

每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2次,曲轴旋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

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汽油机启动要靠外力做功,而完成一个循环之后的下一个工作循环的启动,要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⑵燃料的热值q表示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kg,(气体常用J/n?)。燃料

芫全燃藉所放出的热量:。放=加。燃料在箔全燃藏放出的热量:QtA=qmn(n为燃烧效率)。

⑶热机的效率n:n=(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燃料完全燃烧所获得的能量)。

5、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⑴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物质的一种热学特性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同的,是鉴别物质的方法之一.注意:水的比热

容最大;同种物质物态不同,比热容也不同。如水(4.2X1()3"(kg•℃)和冰(2.1义10打/(kg•℃).

⑵虽然某种物质的比热容可以用c。吸或c-来计算,但某种物质的比热容跟它吸、放热的多

硒-%)m(tQ-t)

少,质量的大小,升温或降温的多少无关。

⑶在没有物态变化时,热量的计算Q*cmZSt,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c、m和At有关,跟物体的

初温to或末温t无关。

四、电磁能

1、电源是将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装置。

电路连接方式可根据电流的流向来判断:让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

⑴若只有一条通路经过各用电器,一定是串联;

⑵若在某接点处分为有几条通路并列经过各用电器至另接点处空冷,则在两接点间的电路是并联。

电路故障通常是:⑴某处断开,该电路中没有电流;⑵某用电器被短路,该用电器没有电流通过。

2、电流及电流表的使用

电流的存在:可以通过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来判定电流的存在.(转换法)

⑴电路中电流方向由电源的正极到电源的负极.

⑵使用电流表时要注意:①调零;②电流表(内阻极小)必须瘠㈱在要测量的那部分导体的电路中,使

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③要选择适当的量程,正确读数。

注意:决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造成电源短路,也不能直接接在用电器两端。

3、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

⑴当导体两端加有电压时,自由移动的电荷在电压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把能提供电压的器件称为电源。(注意:废电池的回收和利用)

⑵使用伏特表时要注意:①调零;②伏特表(内阻极大)必须分寐在待测电路的两端,它的正接线柱

跟电源正极一端相连,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③要选择适当的量程,正确读数。

4、在判断电路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电路,电流表可看成一成导线.在有伏特表的电路,可看成的路

5、电阻及变阻器

⑴电阻是表示导体本身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电学特性,金属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

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与外界其它条件无关(注意:白炽灯的冷态电阻与热态电阻相差很

大)。

⑵几种常用的测量定值电阻的电路和测量方法。(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①"伏安法":分别测出Ux、lx,Rx=l以Ix»

②“伏阻法”:R。与&串联,分别测出U。、L,则Rx=UxRo/Uoo

③“安阻法”:R。与&并联,分别测出Io.L,则-=IoRo/Lo

④“等效法(电阻箱法):替代时保持U或I不变,则Rx=R。

注意:在不同电压下测量电灯的电阻值是不相等(因与温度有关),不能用平均值作为电灯的电阻.

⑶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实现变阻的,正确的接法是“一上、一尸',将

滑动变阻器后雌电路中,闭合电路前,一般将阻值调至浸尢

电位器也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的大小来实现变阻的,正确的接法是“一中、一边,

电阻箱则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箱内不同阻值的电阻器来实现变阻的,可直窗卖出阻值大小。

6、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⑴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得到I=U/R,即I与U成正比;与R成反比的关系.(公式R=U/I,不可理解为R

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因为比值U/I表示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电压、电流大小无关)o

实验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当R不变时,移动滑片P,个改变“调节作脚,研究I与U的关系;

②当改变R后,移动滑片P,可保持V不变(茂捌附初,研究I与R的关系。

⑵要特别注意定律叙述中两处出现“这段导体”的文字。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