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25.04.07注意事项:1.考试开始前,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在相应位置粘贴条形码。2.客观题答题时,请用2B铅笔答题,若需改动,请用橡皮轻轻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主观题答题时,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题;在规定区域以外的答题不给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阅读(70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民族艺术形象是各民族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流传下来的经典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动植物形象及特定的场景形象等。纵观中外文化中的经典艺术形象不难发现:有些经典形象一旦在某部作品中被成功塑造,便可跨越不同时期、文化、地域、语言环境,从而焕发出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比如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哈姆雷特被改编为迪士尼动画片中的狮子王形象,古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在西方美术史的不同时期反复出现。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哪吒形象至今亦是众多领域争相诠释的经典形象。哪吒原是印度佛经中的神话人物,属于夜叉神的一种。早期的哪吒多呈现为“忿怒哪吒”的形象,其典型形象为左手持戟、右手叉腰,一双恶眼、面露凶光,以威猛狰狞的形象寓意其降妖除魔、法力无边的神奇威力。至宋代,哪吒与民间信仰的融合更为紧密,其镇妖降魔、刚勇威猛的神力得以强化,且又附以驱鬼治病的灵验法力,成为民间崇拜的神祗。此时,哪吒在形象上增添了“三头六臂”“三眼八臂”的传奇色彩。此外,哪吒闹海、哪吒拆骨还父割肉还母等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以文学叙事的方式塑造了杂剧小说中的哪吒形象。少年哪吒的动态形象在明代产生了重要变化,其具身化的形象不再是一位英武狞厉的少年英雄,而收敛了烈性,转变为如来佛祖身边的一位可人孩童。2019年,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风靡全球。此部电影中的哪吒,尽管依然是身着红肚兜、颈戴乾坤圈的孩童造型,但其黑眼圈、大而邪恶的眼神被称为“史上最暗黑的魔童”。与其暗黑形象形成反差的是,影片中的台词却充满了坚韧与执着,尤其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1·(共10页)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体现了哪吒洒脱不羁、不向命运屈服的倔强性格,契合了当代青年人对自由的渴求。人类文化的发展与民族艺术形象的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待民族艺术形象的传承上,我们既要尊重特定民族文化的自然进化规律,又要考虑不断变化的外在因素的影响,使民族文化的精髓能够与时代同频共振,以致代代相传、福泽后世。(摘编自张爱红《民族艺术形象的跨界传承蠡探——以哪吒形象为例》)材料二: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大众传媒大规模涌现,文化经历了从印刷文化到视觉文化的转移,人们的消费对象也随之延伸至产品的符号价值。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表达面临着双重挑战——既要维系文化记忆的连续性,又要回应现代观众的审美期待。2025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集《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引发现象级观影热潮,票房跻身全球影史前五,实现国产动画电影里程碑式的突破。影片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视觉奇观,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神话意象进行创造性转化,构建起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文化记忆空间,为考查动画叙事中的文化符码创新提供了典型样本。在数字技术创新与传统文化传播的交融语境下,《哪吒2》既注重传统文化符码的选择性保留,又通过艺术想象和技术赋能实现突破性表达。影片对哪吒日常形态的造型采取“简化”设计,并未对传统服装鞋袜、颜色纹样进行大量搬运复制,仅以“双髻”发型作为文化基因的视觉锚点。而当哪吒变身后,火尖枪、风火轮等标志性武器及三头六臂的经典法相等元素集中出现,这一视觉张力成功激活了本土观众深层的文化记忆。同时,影片采用云计算架构、分布式渲染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大量特效镜头,不断刷新动画表达的极限。剧情“陈塘关大战”中妖兽身上疏密有致的铁链动态、突破物理规则的海水倒流和虚空裂口岩浆流出等效果,在动画叙事中构建了东方神话的视觉奇观;参数化建模技术精准捕捉角色的微表情,使哪吒丰富的内心活动得以自然流露;光线追踪技术实现物理级光影效果,当观众跟随角色在玉虚宫、天元鼎等场景中穿行时,文化记忆以数字原生代熟悉的语法传递开来。这种记忆重构不是对传统符号的简单复刻,而是通过数字转译的文化符码架起了古今对话的桥梁,重塑了文化记忆的传承路径。当然,技术的深度介入也使文化记忆面临意义解构的风险。如何在技术创新与文脉传承间保持动态平衡,并使其在多元化传播环境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同?这将成为数字时代动画叙事的核心命题。(摘编自闫晗等《文化记忆视角下中国动画叙事的代际传承与范式突破——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2·(共10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哈姆雷特被改编为狮子王,证明所有经典形象一旦被成功塑造,便可跨越时代与环境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B.哪吒形象从诞生起就具有“三头六臂”“三眼八臂”的传奇色彩,《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形象“最暗黑”。C.《哪吒2》中的哪吒形象创新强化次要元素,构建新的核心符号,通过变身很好地激活了大众文化记忆。D.《哪吒2》运用云计算、参数化建模等先进技术,突破视觉表现极限,构建了数字时代的东方神话奇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哪吒从降妖驱邪的民间信仰对象,到承载当代青年个性精神的符号,体现艺术形象随社会心理需求演变的适应性。B.民族艺术形象的传承不仅是形式的延续,更是精神内核的重塑。“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是对哪吒的精神内核的重塑。C.动画电影《哪吒2》的符号价值成为了人们的消费对象,可以印证视觉文化的兴盛,同时也印证了印刷文化的消亡。D.《哪吒之魔童降世》风靡全球,《哪吒2》票房大热,作为文化创新的样本,可以为更多电影制作提供重要参考。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的论证思路是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指出方法,论述逻辑清晰。B.两则材料在论证视角上形成互补,分别从时间维度和技术创新维度展开论述。C.两则材料在论证时都使用了丰富的论据,多条论据的使用增强了文章说服力。D.两则材料均将论证重心放在了对电影中哪吒形象的分析上,视点选择精准。4.材料二在论述文化传承的途径时,体现出辩证思维,试进行分析。(4分)5.你准备在班上做一次课前演讲,题目是《魔童哪吒在多元化传播环境中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你可以从两则材料整理出哪些要点?试进行概括。(6分)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3·(共10页)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大山来人张炜我爬到一棵最高的树上,望着西南方那道蓝色的山影。那里太远了,远到难以想象。我会在心里喊:“父亲。”他就在那道山影里。每年两次或三次,他会从那片山影里走出,然后一直往北,日夜不停地走上两天一夜。那里真的太远了,对我来说就是天边,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世界。如果问我什么地方最远?我会说:“南山。”我有个梦想,就是有一天去那片大山里,亲眼看看它有多么蓝。从这里看,它有时深蓝,有时浅蓝,上方飘着一朵朵白云。“你快下来吧,你爬得太高了。”外祖母找不到我,喊我。父亲过节时才能回家。因为路实在太远了,山里事情又太多,他每次回家都急匆匆的,很少能够待上一个星期。大山里有一群人,他们用锤子和钎子凿山,要把大山凿穿。母亲说过,他们要把更多的水汇集到一起,造出一个个大湖。啊,大湖,想一想都让人高兴。可是大湖再好,还是不如父亲回家好。我太想他了。我在夜里梦见他了:一个瘦高个子男人跨进了我们的小院,他胡子没刮干净,头发有些蓬乱,一进门就问我在哪里。我还做过一个不好的梦:一个男人从山影里飞跑出来,后面有人紧紧追赶,他就不顾一切地跑啊跑啊,鞋子都跑掉了。我在梦中呼喊,我想让那个男人听见。天亮了,我的脸上有泪痕。就是这天傍晚,真的有个男人踏进了我们的小院。他果真是一个瘦高个,胡子没刮干净,头发蓬乱。我特别看到了他的脚,很薄很长,脚背上有很多竖皱。他想抱我一下,我退开一步。外祖母和他说话时,我偎到跟前,不再离开。他的手按在我的头上。我有许多话要问他。关于大湖,关于凿山。我看他的手,手掌上是铁一样硬的老茧。①父亲讲得最多的就是那片大湖。我一直想着蓝色的山影,耳边响着凿山的声音。父亲说那一重重大山并不是从远处看去的样子,那是雾气的颜色。“到了跟前,会看到石头和土。大多是石头,是棕色和黄色,还有青色。”他说。我有点失望。我还是喜欢蓝色。我一直望着那道蓝色的山影,它要多好有多好。我永远都忘不了那种颜色,那是想念的颜色、梦的颜色。在外祖母口中,那一座座大山是永远凿不穿的,于是父亲他们也就永远不能停歇。她一直为他们难过,不停地叹气。可是父亲说起大山却高高兴兴的,我想这是因为山里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4·(共10页)有一片片大湖。湖太美了,所以他们造出一片,还要造另一片。他亲口讲的都是令人神往的一幅幅图画。他说每一天,从早到晚,再到深夜和天亮,整个白天,所有的时间,大山都好极了。我屏住呼吸听着,蜷在他的身边。我忘记了他两天一夜的回家路多长多苦,只迷恋他的故事。他说天刚亮他们就要起床,从那片大湖旁边走过。太阳还在山的后面,它比平原上出来得要晚,所以那时湖面上还是深灰色。湖就像人一样,也是懂事的,它独自待了一夜,这会儿有点想人了,就打起招呼。它问候的方式是睁大眼睛看人,浪花小到不能再小,一下下拍着近岸的沙子、卵石和小草。这浪花就像一只手,抚摸这个早晨。小蜻蜓咬在莎草上,鱼在草下偷看,青蛙扑通一声跳出来。②湖面上的雾像一缕棉絮,一点点抽离,整个湖面越来越亮了。太阳一点点从山后露脸,湖边欢腾起来。阳光从山的轮廓那儿喷射出一道道金光,山缘变得更黑了。③山根被湖水淹成焦糊色,这深颜色要一点点褪去,到上午八点多变成灰色、青色,最后是绿色和蓝色。山根那里的烟雾一开始很浓,渐渐变紫,有一小会儿紫得像野葡萄,闪烁一会儿又变成浅红色。天大亮了。野鸭子和长嘴鸟出动了,野鸭子三五成群,贴着水面飞跑,留下一串串银花。各种鸟儿都大声喊叫起来,野物吼个不停。我在那些夜晚有问不完的话。父亲讲着,有时会停下,好像在回忆自己讲得对不对、湖边和山里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给遗漏了。那是多大的一片山啊,故事多得讲不完。除了那片大湖,还有许多小湖,它们就在山的后面。父亲他们日夜开山,就为了将一些小湖连接起来,变成大湖。④所有的湖都是让人好奇的,它们不论大小,都有一些让人想不到的事情,有自己的生灵和传说。父亲说伙夫们为大家操持吃食,因为工地吃物时常紧缺。关于吃,父亲说起来就没完没了,这让我明白,吃的事情太重要了,他这么瘦,那一定是缺吃的东西。大湖里有那么多鱼虾,还有山中野果,怎么会没有吃的东西?父亲不说自己是否挨饿,只关心我吃得好不好,问得很细。我们一家在林子深处,吃的是外祖母做的各种好东西。我们除了吃玉米地瓜豇豆眉豆绿豆小米,不太多的白面,还吃林子里藏下的一些吃物,蘑菇野蜜甜瓜野山药,说也说不完。外祖母进一趟林子,出来时衣襟里就包着一大堆好吃的。特别是秋天,到处都是可吃的东西,我们从来不会挨饿。父亲在家里的几天,他一个人吃的东西比全家还要多。他第一天晚上吃下一大碗玉米眉豆干饭,又吃了两块烤山药、一张地瓜瓤儿杂面饼,最后再喝一瓦罐豇豆粥。我看着他吃下这些,都惊呆了。父亲回家的日子,母亲从园艺场赶回。我们过节了。一家人吃最好的东西,讲最多的故事。外祖母把积攒的所有宝贝都摆在桌上,小咸鱼干、地瓜糖、鱼酱、蟹酱、腌野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5·(共10页)蒜、李子酱、苹果醋,数也数不完。父亲讲大山的故事。他还是说那个大湖:椭圆形的,里面有各种鱼,湖边植物茂密,有鹭鸟和鹦鸟;朝霞和晚霞映红水面时,美极了;白天,老龟探头探脑;夜晚,湖两边的水鸟和四蹄动物就隔着一片大水呼叫,.有时吵一整夜。父亲的故事充满了诱惑。我当时想:我要跟他去凿山。父亲走了,把我的心也带走了。母亲回园艺场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外祖母了。我一个人走开,爬到树上,望着那一溜蓝色的山影。天阴了,山影看不清楚。我的心不在这儿,我的心在大山里。有一天父亲会把我领走,让我去看大湖。我夜里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说出这个主意。最后没有说,因为外祖母一定会阻拦我。我也不会告诉妈妈。我要迎着那道蓝色的山影,一直走下去。为了这个计划,需要悄悄做些准备。我要把一路的吃食装在细长的口袋里,然后斜挎到肩上。当一切准备停当的那一天,我会早早睡下,像平常一样蜷在外祖母身边,打个哈欠。我会在黎明前上路。(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从外貌、动作、语言等角度进行描写,刻画出了一个高大瘦弱、勤劳坚韧、顾惜家庭的父亲形象。B.“我”与父亲因为长期不见而产生了很深的隔阂,所以见面时通过“退开一步”的行为表达对他的不满。C.文中提到的玉米、地瓜、蘑菇等食物以及外祖母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乡村的一些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D.小说叙述了离家与归家、劳动与休憩、守护与成长等日常生活内容,在平淡中见真情,于平常中含变化。7.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说明大湖在父亲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他工作和生活的组成部分。B.句子②运用比喻,将雾气比作棉絮,“抽离”一词形象描绘出雾气散去的过程。C.句子③用丰富的色彩语言,描绘了阳光照射下山湖颜色的变化,很有层次感。D.句子④通过突出湖的多样性和神秘性,强调其对所有人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8.小说主体上以孩子的视角展开叙述,但也采用了成年人的视角,请简要分析。(4分)9.小说结尾写道:“我会在黎明前上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6·(共10页)(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蜀相毋公①,蒲津人,先为布衣,尝从人借《文选》《初学记》,多有难色。公叹曰:“恨余贫不能力致,他日稍达,愿刻板印之,庶及天下学者。”后公果显于蜀,乃曰:“今可以酬宿愿矣。”因命工日夜雕板,印成二书,复雕九经、诸史。两蜀文字由此大兴。(节选自叶德辉《书林清话》)材料二:先公②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南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节选自欧阳发等《先公事迹》)材料三: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度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①毋公:后蜀名臣毋昭裔。②先公:北宋文学家欧阳修。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是秋A取解B明年C南省D试E皆为第一F人G由是名H重当世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7·(共10页)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衣,古代指平民,区别于特权阶级,因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之服,故称。B.是,助词,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之”用法相同。C.四六,即“四六文”,又称骈文,《与朱元思书》《六国论》都是这种文体。D.说,一种议论性文体,《师说》《马说》《爱莲说》采用的都是这种文体。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毋昭裔早年因贫借书受挫,立誓日后显达时要刻印典籍惠及天下学子。后来他成为蜀相,主持刻印了《文选》《初学记》等著作。B.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诵诗。他刻苦求学、才华早显,一生主要凭“四六文”闻名天下。C.袁枚分析,借人东西,因为担心别人逼着取回,于是小心忧虑,格外珍惜;而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反而不会充分使用。D.袁枚少时家贫,借书艰难而读书专注;做官后购书容易,反致书籍积尘。黄生与袁枚少时境遇相似,但有幸遇到袁枚慷慨借书。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后公果显于蜀,乃曰:“今可以酬宿愿矣。”(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14.材料二是否可以证明材料三“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中心观点?请简要分析。(3分)(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野色范仲淹非烟亦非雾,幂幂①映楼台。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谁会山公②意?登高醉始回。【注】①幂幂:深浓。②山公:晋人山简,时称山公。性嗜酒,镇守襄阳,常游高阳池,饮辄大醉。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连用两个“非”字,引发了读者对于郊野之色的好奇心。B.第三句以静写动,写出野色的朦胧与静寂,也赋予画面灵动之美。C.第四句以夕阳的暖色调和野色的冷色调调和,反差中又见和谐。D.第五句由近及远,第六句由远及近,在视觉上形成了往复之美。16.有人说这首诗突出的特色是在写景上做到了“以实写虚”,在抒情上做到了“似简实繁”,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6分)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8·(共10页)(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以阿房宫的音乐比集市上的人讲话还多来形容统治者的奢靡。(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很容易让人想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别号。(3)李白在诗中多次直接提及他推崇的诗人谢灵运,如:“,。”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在人们的生活中,语言和文字都有很大的用处,也各有使用的范围。面对面的时候,当然说话最方便;除非方言不通,才不得不“笔谈”。如果对方不在面前,就非写信不可;如果要把话说给广大地区的人听,甚至说给未来的人听,更非写成文章不可。(有了录音技术之后,情况稍有不同,也还没有根本改变。)人们既不得不学会说话,也不得不学会写文章,也就是说,在语言文字问题上,不得不用(A)走路。可是自从有了文字,一直就有重文轻语的(B)。为了学习写文章,人们不吝惜十年窗下的工夫,而说话则除了小时候自然学会的以外,就很少人再有意去讲究。这也难怪。在古时候,语言只用来料理衣、食、住、行,也就是只派低级用场;一切(C)任务都得让文字来担任。可是时代变了。三天两天要开会,开会就得发言。工业农业的生产技术以及其他行业的业务活动都越来越复杂,交流经验、互相联系的范围越来越大,以前三言两语可了的事情,现在非长篇大论不成。语言不提高行吗?再还有传播语言的新技术。有了扩音器,一个人说话能让几千人听见;有了无线电广播,一个人说话能让几千里外的人听见。很多从前非用文字不可的场合,现在都能用语言来代替,省钱,省事,更重要的是快,比文字不知快多少倍。语言文字两条腿走路的道理应该更受到重视了。可是人们的认识常常落后于客观形势。仍然学校的“语文”课实际上是只教“文”,不教“语”。是应该有所改变的时候了,是吗?(节选自吕叔湘《语言和文字》,1964年)18.文中“笔谈”一词为什么要加引号?试作分析。(4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或词组。(3分)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9·(共10页)21.下列句子中,前后具有转折关系的一项是(3分)A.情况稍有不同,也还没有根本改变。B.如果对方不在面前,就非写信不可。C.除非方言不通,才不得不“笔谈”。D.为了学习写文章,人们不吝惜十年窗下的工夫。22.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解释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请你从当前高中生语文学习的角度改写这段话,要求包含作者的主要观点,不超过90字。(6分)三、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从1958年到1988年,我国核潜艇设计师黄旭华进行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水下长征”。因为工作保密,黄旭华整整30年没有回家,父亲、二哥去世不能奔丧。离家研制核潜艇时,他刚三十出头,等回家再见亲人,已是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将近90岁,这位核潜艇总设计师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深潜”,逐渐浮出“水面”,他惊涛般的功勋经曝光,在全社会激起阵阵浪潮。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写一封信给你的同学、老师或家长,谈谈你的想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10·(共10页)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模拟测试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A项错在“所有经典形象”扩大了范围:B项,从原文来看,哪吒形象并不是在诞生起就具有“三头六臂”“三眼八臂”的传奇色彩。C项,应该是保留了核心符号,简化次要元素,通过变身集中释放经典元素激活文化记忆。2.C【解析】C项言过其实。原文只说“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大众传媒大规模涌象的演变。4.①材料提示传承文化既要维系文化记忆的连续性,又要回应现代观众的审美期待。②在赞扬技术赋能文化传承时,也指出技术的深度介入使文化记忆面临意义解构的风险。【评分标准】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5.①哪吒是文化传承过程中流传下来的经典形象:②魔童坚韧与执着的精神契合了当代青年人对自由的渴求;③哪吒的形象激活了本土观众深层的文化记忆:④大量特效镜头营造视觉奇观,重塑了文化记忆的传承路径。【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6.B项【解析】“产生隔阂”和“不满”表述错误,“退开一步”只是表明由于我和父亲长时间不见,面对父亲“想抱我一下”,我感到陌生或害羞,需要时间来建立亲密感。7.D项【解析】句子④,原文的“人”,其实是“我”,选项拓展成了“所有人”,扩大了范围。8.①小说主体是孩子的视角,通过第一人称来叙述“我”的生活。②“我”听父亲讲述他的工作和生活时,实际上也采用了成年人的视角。【解析】本题考查叙述视角。现行教材、近年高考均有所涉及。【评分细则】答对2点给满分,答对一点给2分。9.①塑造形象。“我”准备上路,是成长的表现。②照题将特别结尾的“上路”与前文“我”想去看大湖、跟父亲去凿山等内容相照应。③深化主旨。“我”对大山大湖的向往体现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勇气,进一步表现“成长”主题。④留有余味。“我”是不是真正上路,给读者留有艺术再创造的空间。【评分细则】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必须结合文本分析该点才能给分。10.BEG(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解析】文意:同年秋天通过地方选拔考试,第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两次都得了第一名,从此名扬天下。11.C【解析】《与朱元思书》是骈体文,但《六国论》是散文,以散句说理为主,与骈文体裁不同。12.B【解析】从原文来看,欧阳修名闻天下的直接原因是他参加解试、省试均得第一。且选项说他一生主要凭借四六文闻名天下也没有依据。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欧阳修名列唐宋八大家,主要还是因为散文写得好,而不是骈文。13.(1)后来他果然在蜀地显达,于是说:“如今可以实现夙愿了。”【评分标准】“显于蜀”1分,在蜀地显达,注意介词结构后置:“酬”1分,实现,可关联“壮志未酬”来理解:“宿愿”1分,夙愿,素来的心愿,以前的心愿;句意1分。意思相近即可,阅卷时不宜过于抠字眼。(2)只不过我共享书籍与张氏吝惜书籍,好像是不一样的。【评分标准】关键词:“公”“吝”“若”各1分。句意1分。意思相近即可。14.示例一:可以证明。欧阳修借了书认真阅读,这里都严峻寝忘食的程度,证明了借书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示例二:不能证明。欧阳修本身具有刻苦学习的品质,如果书不是借的,他也会认真阅读。【评分标准】给出判断1分,合理分析2分。只给判断不分析,不给分。【解析】本题有难度。“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观点其实包含了两层理解,一层是字面上的:书只有借的才会好好读(自己拥有的书不会好好读)。另一层是深层的,借的书才会好好读,虽然不排除有些人自己有书也会好好读,但这样强调这个观点,对于鼓励后辈学习有重要作用。所以参考答案给出了两个角度的示例,关键是看学生能不能自圆其说。我们在日常立论时,其实通常是有目的的立论,即观点本身未必是十分全面的(可以反驳),但从实用角度看自有其合理性。【参考译文】材料一:后蜀宰相毋昭裔,蒲津人,早年为平民时,曾向人借阅《文选》和《初学记》,对方却面露难色。毋公感叹道:“可恨我贫穷无力购置书籍,若他日稍有成就,定要雕版刊印这些典籍,惠及天下学子。”后来他果然在蜀地显达。于是说:“如今可以实现夙愿了。”就会工匠日夜雕版,先印成《文选》《初学记》二书,继而刊刻九经及各类史书。自此,蜀地的文化事业日益兴盛。(叶德辉《书林清话》)材料二:我们的父亲(欧阳修)四岁丧父,家里穷得连纸笔都买不起。祖母用获秆当笔,在地上教他写字,还让他背诵大量古诗文,教他学习作诗。等到年纪稍大些,家里没有藏书可读,他就去乡里的读书人家借书来读,有时边借边抄。常常书还没抄完,他就已经能背诵全书了。他读书刻苦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从小写的诗文,水平就和成年人差不多。后来参加科举考试时,读书人都在钻研当时流行的骈体文(四六文),而欧阳修已经能写得非常出色。天圣七年(1029年)。他进入国子监读书。同年秋天通过地方选拔考试,第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两次都得了第一名,从此名扬天下。(欧阳发等《先公事迹》)材料三: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我把书给他并且会会看见那样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读。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搬运起来累得使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中认真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章积攒的图书,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更不用说了。不只是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逼着取回,因而小心忧虑,不断抚摸玩赏那东西,说:‘今天它存放着,明天它就要离开。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拥有,我一定在高处捆绑着它,放置收藏保存它,说‘姑且等到别的日子再看它。’如此罢了。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中贫穷不容易得到书。有个姓张的人有很多藏书。我向张氏借书,他不借给我,我回家以后在梦中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那感觉是这样的迫切。所以我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不断地堆积着书籍,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感叹借书读的人的用心专一,而年少时的岁月是值得珍惜的!现在姓黄的书生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共享书籍与张氏吝惜书籍,好像是不一样的。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运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书生本来幸运遇到了我吗?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也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快速。我写下这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崖!(袁枚《黄生借书说》)15.B【解析】B选项第三句“白鸟忽点破”以动写静,赋予画面灵动感。这里白鸟的出现打破了之前的静谧。A选项说第一句连用两个“非”字引发读者对野色的好奇。原句是“非烟亦非雾”,确实用否定形式引起读者思考,正确。C选项第四句“残阳还照开”用暖色调调和冷背景,入赋成反差。残阳是暖色,之前的幂幂是冷色调,正确。D项,一般在古典诗词中对芳草意象的使用主要是的尽头,所谓“远芳侵古道”,这里说由近及远,是可以讲得通的,而“远帆来”,明显是由远及近。16.①景物描写:以白鸟、夕阳、芳草、远帆来映衬迷离的野色,(健难以捕捉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②情感表达:山简的典故表面写的是豁达乐观,但全诗又隐隐传达出一种怅惘的情绪v【解析】“以实写虚”方面,诗中的野色是虚无缥缈的,但诗人用白鸟、残阳、芳草、远帆这些具体景物来映衬,使抽象的野色变得具体。“似简实繁”在抒情上,表面用山简的典故表现豁达,但结合全诗,如“非烟亦非雾”的不确定感,“残阳”“远帆”等意象,包括“醉”的行为本身的包含的情感复杂性,又让诗歌的情感表达显得“繁”。17.(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蹈海思仲连游山慕康乐/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18.①强调特殊性。“笔谈”是面对面用笔在纸上交谈,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②提示语境。这里的引号表明“笔谈”是针对“方言不通”这一特殊情况的解决方案。【评分标准】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序不当,学校的“语文”课本“是”的能是只教“文”不变考虑,求最应该有所改变的时候,不是对意思,不是对应该表达的是“语定的意思,所以要改成“不是吗?”。【评分标准】每改对一处给2分。如果其他地方本来是对的反而改错了,扣1分。其他地方有改动而不影响整体意思,不扣分。20.A.两条腿B.倾向C.高级【评分标准】每空1分。如有其他答案(主要是B空),言之成理,也可给分。21.A【解析】B项为假设关系、C项属于条件关系、D项为目的关系。22.【参考要点】①现在对主动学习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就要经常发言。②随着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我们更容易让更多人听见我们的声音。③许多交流的场合语言都比文字更实用。【解析】本题较难,考生需要经过两个步骤才能得出合理的答案,首先是要能够概括出作者的在原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解释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主要是从1960年代的社会实际生活来说的,主要可分成这样两个方面:①实际生活中使用语言表达的场合越来越多;②技术发展让语言传播更方便,效率更高。其中第②点,在作答的时候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2025届四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济南第一中学2025届第二学期高三期末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5届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新余第四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 企业年度工作总结模板
- 滚动轴承的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 皮鞋制作中的D打印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批发商库存管理技巧考试考核试卷
- 潜水装备声学特性与设计考核试卷
- 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安全措施考核试卷
- 头面部保健按摩课件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 京东快递员合同
- DB42T2012-2023土家族吊脚楼营造规程
- 高中生物-细胞膜教学课件设计
- 2023年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员工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
- GB/T 614-2006化学试剂折光率测定通用方法
- GB/T 31539-2015结构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型材
- 最新体检信息系统课件
-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