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课时作业24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石家庄高三调研]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改变,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样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解析:材料反映了儒、道、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汲取,出现了合流的趋势,所以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佛、道并未挑战儒学正统地位,儒学仍旧是正统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解除;儒、道、佛的终极目标各不一样,是不一样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解除;三教并非融为一体,即三教并非合归儒,选项D不符合题意,解除;故本题选A。答案:A2.[2024·南宁高三统测]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样,……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就须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学问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穿明“理”。这其中体现了确定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与材料“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样”观点一样,故B项正确。胡道静和李约瑟确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论,A、C两项与题干无关,解除。D项说法错误,朱熹的主见属于唯心主义,故D项解除。答案:B3.[2024·吉林高三统测]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这段文字体现的朱熹的主见是()A.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B.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C.慎思明辨,格物致知D.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解析:材料“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天理也,则敬以充之……人欲也,则敬以克之”可以得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做到“存天理、灭人欲”,这体现出朱熹的主见是“正君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理”与“气”之间的关系,故B项解除;C项是程朱理学驾驭“理”的方法,材料中没有体现,故解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答案:A4.[2024·阜新高三调研]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高校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则做去。高校是独创此事之理。由此可见该理学家()A.主见求理需按部就班B.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C.提倡教化需有教无类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解析:“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则做去。高校是独创此事之理”可知,该理学家主见求理要按部就班,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求理的方法,无法体现“因材施教”,解除B项;材料反映求理的方法,无法体现教化需有教无类,解除C项;材料反映求理要按部就班,并非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D项错误。答案:A5.[2024·桂林市高三模拟]有探讨者撰文指出,在现代儒学探讨史中,一般看法是把王学(即王阳明心学)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这种看法掩盖了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实情。事实上,王学是有元以来在“合会朱陆”的趋势下产生的。黄宗羲也称其“范围朱陆而进退之”。作者认为“王学”()A.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B.主要是上承陆九渊学说C.对朱陆的思想兼有承袭D.与程朱思想具有一样性解析:本题考查了王阳明的心学。依据所学内容可知,王阳明的心学与程朱理学是有不同之处的,所以他不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故解除A项;依据“王学是有元以来在‘合会朱陆’的趋势下产生的。黄宗羲也称其‘范围朱陆而进退之’”可知,王阳明对朱熹和陆九渊的思想都有所承袭,并不仅仅是继承陆九渊的学说,和程朱思想也不具有一样性,故解除B、D两项。故选C项。答案:C6.[2024·黄冈联考]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见()A.否定“存天理,灭人欲”B.留意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D.科学地指明白心与物的关系解析:材料“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反映了王阳明的心学观点,心学主见心是万物本原,留意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心学并不是对理学的否定,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否定“存天理,灭人欲”的内容,故A项错误;人文精神留意人性和人的价值,材料并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并不能科学地指明心与物的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B项。答案:B7.[2024·济宁高三诊断]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特性。这()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解析:材料“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反映了人人心中都有良知的思想主见。材料“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特性”反映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对人性的宣扬,这些主见都突出了人的自我价值,故A项正确;“西学东渐”指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材料未涉及此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民主政治的主见要求,故C项错误;“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直斥六经,张扬特性”体现了对传统理学的批判,而不是创新,故D项错误。故选A项。答案:A8.[2024·合肥高三联考]王夫之认为“天理寓于人欲,无人欲则天理不行得见”。由材料可知,王夫之()A.认为人欲也是天理B.主见“致良知”C.彻底批判儒家思想D.强调经世致用解析:材料“天理寓于人欲,无人欲则天理不行得见”,可见王夫之认为天理人欲不行分,故选A项;主见“致良知”的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解除B项;王夫之等早期启蒙思想家没有彻底批判儒家思想,解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做学问要关注现实解决现实问题,解除D项。答案:A9.[2024·三明高三统考]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A.以天下为己任B.抨击君主专制C.提倡民主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两位思想家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扶危定倾之心”,他们的思想都体现剧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反对君主专制,而是强调他们主见求学应以天下为己任,解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民主法治,而是强调求学应以天下为己任,解除C项。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思想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但材料没有涉及他们反对宋明理学,而是强调求学应以天下为己任,解除D项。答案:A10.[2024·青岛高三调研]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B.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C.确定人的私欲的正值性D.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解析:李贽批判传统权威,提倡思想自由,“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说明李贽主见确定人的私欲的正值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对程朱理学观点进行批判,A项错误;B项中“唯一的人性”说法确定;D项中“大公无私”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C11.[2024·沧州高三联考]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确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经济的发展导致思想改变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解析:“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是在确定对财宝追求是人的天性使然,这种追求世俗价值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下,市民阶层的需求,故选A项;明末清初,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世俗化不是其儒学主流,故解除B项;当时经济领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经济并没有在明末发生转型,故C项也不符合史实;D项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一样,故解除。答案:A12.[2024·威海高三模拟]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依据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闹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这事实上是()A.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B.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C.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D.市民文化发展的必定结果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是对既存的封建秩序的抵制和打击,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而不是民众追求民主政治,B项错误。鸦片斗争后,小农经济渐渐解体,C项错误。“必定结果”一说太确定化,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24·潍坊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儒家始终比较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前期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见“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见威猛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身成仁、杀身成仁;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留意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主见“学以至圣人”,要求自己和他人能够把圣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圣人的人格为导向,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留意个体内在情感的调整,要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安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楚的头脑,以期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材料二西方现代的道德观念是从基督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兼而汲取了古代哲学的道德理论,并以近代三大著作为依托,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道德体系。基督教的精神内核事实上也是“仁”,即博爱世人;而古代西方人的道德观则特殊留意与学问、思想情感的结合。苏格拉底提出才智即德行,亚里士多德则更留意美德与人类思想情感的结合,强调知与行的统一。他们从人性角度动身,用学问与理性来实践道德;三大著作中,《国富论》在经济上用“看不见的手”兴起了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论法的精神》在法律上确立了法律的神圣地位和三权分立原则;《社会契约论》在思想上从“人生而自由”的基础动身提出了政治上的“契约自由”。(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学问,指出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儒家道德修养观的社会意义。(14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概括西方现代道德观的特点,并比较西方现代道德观与中国传统儒家道德观的异同。(14分)解析:本题考查东西方思想文化的比较。从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以及儒家道德修养观的社会意义;西方现代道德观的特点以及西方现代道德观与中国传统儒家道德观的异同等方面来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一“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见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见威猛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身成仁、杀身成仁;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留意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可以得出孔孟儒学认为道德的核心是“仁”;主见杀身成仁;留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同时留意个体内在情感的调整,要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安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楚的头脑,以期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可以得出宋明理学认为道德修养是治学做人的根本;强调自我修养;强调修心。其次小问的意义,依据第一小问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意义是有利于塑造志向人格;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社会进步。第(2)问,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二“从基督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兼而汲取了古代哲学的道德理论,并以近代三大著作为依托,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道德体系”“特殊留意与学问、思想情感的结合”“用学问与理性来实践道德”“在法律上确立了法律的神圣地位和三权分立原则”;“《社会契约论》在思想上从人生而自由的基础动身提出了政治上的契约自由”,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特点是吸取基督教、古代哲学和启蒙思想的成果;留意道德与学问、思想情感的结合;强调理性和实践,崇尚自由、法制和契约的精神。其次小问的异同点,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相同点是都主见“仁爱”;都留意道德实践;都与情感相结合。不同点是中国更留意道德中个体的自我修养,重感性;西方更留意道德的社会意义,重理性。答案:(1)观点:孔孟儒学认为道德的核心是“仁”;主见杀身成仁;留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宋明理学认为道德修养是治学做人的根本;强调自我修养;强调修心。意义:有利于塑造志向人格;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答对四点即可)(2)特点:汲取基督教、古代哲学和启蒙思想的成果;留意道德与学问、思想情感的结合;强调理性和实践,崇尚自由、法治和契约精神。异同:同:都主见“仁爱”;都留意道德的实践;都与情感相结合。异:中国,更留意道德中个体的自我修养,重感性。西方,更留意道德的社会意义,重理性。14.[2024·太原高三统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启蒙学者在批判封建专制的同时,提出了自己崭新的社会志向——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则根本没有自己新的社会志向。黄宗羲的志向是复原“三代之盛”,无非是改善君臣、君民关系的封建盛世而已。正由于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