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历史故事素材试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历史故事素材试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历史故事素材试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历史故事素材试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历史故事素材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历史故事素材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阅读理解要求:阅读以下历史故事,回答相关问题。1.《史记》中记载了哪位古代名将的“破釜沉舟”故事?A.岳飞B.张飞C.赵云D.秦始皇2.《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何要“望梅止渴”?A.为了激励士气B.为了掩饰自己的饥饿C.为了迷惑敌人D.为了节省粮食3.《红楼梦》中,贾宝玉为何要“通灵宝玉”?A.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B.为了追求爱情C.为了修炼成仙D.为了躲避世俗4.《水浒传》中,宋江为何要“三打祝家庄”?A.为了报答宋江的恩情B.为了夺回被祝家庄抢走的财产C.为了消灭祝家庄的恶势力D.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5.《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何要“大闹天宫”?A.为了反抗天庭的压迫B.为了寻找自己的师傅C.为了保护唐僧取经D.为了追求自由6.《水浒传》中,林冲为何要“风雪山神庙”?A.为了躲避追杀B.为了寻找自己的朋友C.为了报答宋江的恩情D.为了修炼武功7.《红楼梦》中,贾宝玉为何要“通灵宝玉”?A.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B.为了追求爱情C.为了修炼成仙D.为了躲避世俗8.《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要“草船借箭”?A.为了证明自己的智慧B.为了解决军队的箭矢问题C.为了迷惑敌人D.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9.《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要“葬花”?A.为了表达自己的悲伤B.为了追求爱情C.为了修炼成仙D.为了躲避世俗10.《西游记》中,唐僧为何要“三借芭蕉扇”?A.为了保护孙悟空B.为了解决火焰山的困境C.为了证明自己的法力D.为了寻找自己的徒弟二、选择题要求: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1.《史记》是哪位历史学家所著?A.司马光B.司马迁C.班固D.贾谊2.《三国演义》是哪位小说家所著?A.曹雪芹B.罗贯中C.施耐庵D.吴承恩3.《红楼梦》是哪位小说家所著?A.曹雪芹B.罗贯中C.施耐庵D.吴承恩4.《水浒传》是哪位小说家所著?A.曹雪芹B.罗贯中C.施耐庵D.吴承恩5.《西游记》是哪位小说家所著?A.曹雪芹B.罗贯中C.施耐庵D.吴承恩6.《史记》中记载了哪位古代名将的“破釜沉舟”故事?A.岳飞B.张飞C.赵云D.秦始皇7.《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何要“望梅止渴”?A.为了激励士气B.为了掩饰自己的饥饿C.为了迷惑敌人D.为了节省粮食8.《红楼梦》中,贾宝玉为何要“通灵宝玉”?A.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B.为了追求爱情C.为了修炼成仙D.为了躲避世俗9.《水浒传》中,宋江为何要“三打祝家庄”?A.为了报答宋江的恩情B.为了夺回被祝家庄抢走的财产C.为了消灭祝家庄的恶势力D.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10.《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何要“大闹天宫”?A.为了反抗天庭的压迫B.为了寻找自己的师傅C.为了保护唐僧取经D.为了追求自由四、文言文翻译要求: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3.《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4.《论语·为政》中记载:“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五、古诗词鉴赏要求:阅读以下古诗词,回答相关问题。1.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绘了怎样的景象?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愿望?4.李清照《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描绘了怎样的场景?5.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绘了怎样的节日氛围?六、现代文阅读要求:阅读以下现代文,回答相关问题。1.《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有哪些?2.《围城》中,方鸿渐的形象有何特点?3.《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的人生经历有哪些?4.《活着》中,富贵的人生哲学是什么?5.《三体》中,刘慈欣描绘的未来世界有哪些特点?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阅读理解1.B.张飞解析:张飞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将领,以勇猛著称,而“破釜沉舟”的故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壮举。2.A.为了激励士气解析:“望梅止渴”源自《三国演义》,曹操在行军途中,为了鼓舞士气,编造了一个故事,说前方有梅林,士兵们听了都流口水,从而振奋精神。3.A.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解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含着一块玉,这块玉被称为“通灵宝玉”,是证明他身份的象征。4.C.为了消灭祝家庄的恶势力解析:《水浒传》中,宋江为了救出被祝家庄绑架的兄弟,三次攻打祝家庄,最终消灭了祝家庄的恶势力。5.A.为了反抗天庭的压迫解析:《西游记》中,孙悟空不满天庭对他的压迫,于是大闹天宫,反抗天庭的统治。6.A.为了躲避追杀解析:《水浒传》中,林冲因为被奸人陷害,被逼无奈,最终在风雪山神庙中躲避追杀。7.A.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解析:《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他身份的象征,他以此证明自己的特殊身份。8.B.为了解决军队的箭矢问题解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利用草人诱敌,借东风之机,向曹军借箭,解决了军队箭矢短缺的问题。9.A.为了表达自己的悲伤解析:《红楼梦》中,林黛玉因悲伤过度,在梦中葬花,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命运的无奈。10.B.为了解决火焰山的困境解析:《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遇到火焰山,孙悟空通过三借芭蕉扇,解决了火焰山的困境。二、选择题1.B.司马迁解析:《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著作。2.B.罗贯中解析:《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3.A.曹雪芹解析:《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4.C.施耐庵解析:《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讲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5.D.吴承恩解析:《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古典小说。6.B.张飞解析:张飞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将领,以勇猛著称。7.A.为了激励士气解析:“望梅止渴”源自《三国演义》,曹操以此激励士气。8.A.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解析:《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他身份的象征。9.C.为了消灭祝家庄的恶势力解析:《水浒传》中,宋江为了救出被祝家庄绑架的兄弟,三次攻打祝家庄。10.A.为了反抗天庭的压迫解析:《西游记》中,孙悟空不满天庭对他的压迫,于是大闹天宫。三、文言文翻译1.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解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待误解和挫折的宽容态度。2.《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贫穷得无法养活自己,派人去请求孟尝君,愿意在他的门下寄食。”解析:这句话描述了冯谖的贫穷和寻求帮助的情景。3.《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于是率领所有军队渡过黄河,都沉没了船只,砸毁了锅碗,烧毁了庐舍,只带着三天的干粮,向士兵们显示必死的决心,没有一个人想活着回去。”解析:这句话描绘了项羽在巨鹿之战前的决心和壮志。4.《论语·为政》中记载:“孔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我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学习是否勤奋?’”解析: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自我反省的重视,以及他对于忠诚、诚信和勤奋的价值观。5.《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屈原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泽畔吟唱,脸色憔悴,身体枯槁。”解析:这句话描绘了屈原在流亡途中的凄凉境遇。四、古诗词鉴赏1.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悲痛和对美好山河的眷恋。解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国破山河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自然美景的珍视。2.描绘了黄河奔腾不息的壮阔景象,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解析:这两句诗通过黄河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转和命运无常的深刻认识。3.寄托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