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春节》主题班会教案_第1页
小学生《春节》主题班会教案_第2页
小学生《春节》主题班会教案_第3页
小学生《春节》主题班会教案_第4页
小学生《春节》主题班会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春节》主题班会教案一、班会主题欢乐春节,传承文化二、班会目的1.通过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引导学生感受春节的欢乐氛围,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增进亲情。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春节相关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班会时间[具体时间]四、班会地点[教室名称]五、参与人员[班级名称]全体学生六、班会准备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与春节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视频等,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询问长辈等方式进行。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春节由来的动画视频、春节习俗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春节相关的诗词歌曲等资料。3.准备一些与春节相关的小道具,如红包、春联、福字、鞭炮模型等,用于课堂互动环节。4.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展示。七、班会流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欢快的春节音乐,营造节日氛围。2.教师提问:"同学们,听到这首音乐,你们想到了什么节日?"引导学生回答出春节。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节的感受和期待,从而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春节。(二)春节由来知多少(10分钟)1.请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收集到的春节由来的资料。2.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对春节的起源进行详细介绍: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传说在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人们发现"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3.播放春节由来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春节习俗大揭秘(20分钟)1.春节习俗展示与讲解小组讨论并推选代表上台,介绍自己小组收集到的春节习俗,如贴春联、贴福字、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拜年、发红包、逛庙会、舞龙舞狮等。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配合学生的讲解,展示各种习俗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进行详细讲解: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贴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放鞭炮:春节放鞭炮有着辞旧迎新之说,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传说鞭炮起源于"年"兽,以前人们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瘟辟邪。现在,放鞭炮已成为春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吃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晚餐。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守岁: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早晨,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发红包: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压岁钱寓意着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逛庙会:庙会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庙会上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还有各种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热闹非凡。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龙舞狮来助兴。龙是吉祥的象征,狮是力量的象征,舞龙舞狮可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2.互动环节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小道具,如红包、春联、福字、鞭炮模型等,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对这些习俗的理解,并进行简单的演示。例如,请学生上台贴春联、贴福字,讲解如何正确张贴;请学生模拟放鞭炮的动作,说说放鞭炮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请学生扮演长辈和晚辈,进行拜年的情景表演等。(四)春节诗词歌赋颂(10分钟)1.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与春节有关的诗词或歌曲,并朗诵或演唱给大家听。2.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春节诗词和歌曲,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和学习:诗词:《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赏析:这首诗写作者在新年第一天的所见所感。诗人虽已年届中年,却依然为农事担忧,体现了他对农民生活的关心。诗中描绘了乡村的田园风光和人们喜迎新年的欢乐气氛。歌曲:《恭喜恭喜》:这是一首经典的贺年歌曲,旋律欢快,歌词表达了对新年的祝福和喜悦之情。《新年好》:节奏轻快,简单易唱,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氛围,深受大家喜爱。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和歌曲中所表达的春节情感和文化内涵,感受春节在文人墨客笔下的独特魅力。(五)春节活动我参与(10分钟)1.教师介绍一些春节期间可以参与的有意义的活动,如写春联、剪窗花、制作春节贺卡、拍摄家庭春节照片等,并展示一些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课后和家人一起完成,并将作品带到学校进行展示和分享。3.教师鼓励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创新,融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为春节增添更多的乐趣和文化氛围。(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回顾春节的由来、习俗、诗词歌赋以及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强调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春节相关活动,让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希望同学们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增进亲情,共同度过一个欢乐、祥和、有意义的春节。3.最后,教师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展望新的一年,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八、班会延伸1.在教室设置"春节文化展示区",将学生在班会后制作的春节相关作品进行展示,如春联、窗花、春节贺卡、照片等,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互相欣赏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春节文化的理解和感受。2.组织学生开展"春节文化小使者"活动,鼓励学生向身边的人宣传春节文化,如给邻居讲解春节习俗、教小伙伴写春联等,通过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春节变化,如春节期间城市和农村的环境布置、人们的出行方式、消费习惯等,写一篇关于春节变化的小短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九、注意事项1.教师要提前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指导和筛选,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错误信息。2.在课堂互动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