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1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2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3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4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如皋市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试题整体概述本次江苏省如皋市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整体上涵盖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内容,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学科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试题结构合理,题型分布符合高考历史的常见模式。选择题部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多个板块,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准确理解和分析能力。非选择题部分则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史料分析、逻辑推理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题目设置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二、各题型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题目1:题干: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选项: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答案:D解析: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周是天子,是天下的大宗;鲁是诸侯国,相对于周来说是小宗。周天子与诸侯之间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种宗法关系有利于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所以答案选D。2.题目2:题干:"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选项:A.设丞相B.设内朝C.设御史大夫D.设三公九卿答案:B解析: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度,汉朝基本沿袭。而汉武帝时为了削弱相权,设立内朝,由皇帝亲信组成,参与决策,与外朝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形成制衡。这是汉朝在制度上相对于秦朝"颇有所改"的地方。设丞相和御史大夫是秦朝三公九卿制度的内容,汉朝沿袭,设三公九卿也是基本沿袭秦朝,所以A、C、D不符合"颇有所改"。答案选B。3.题目3:题干: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选项: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主要产粮区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但北方仍然是重要的经济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重要的产粮区。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为主要产粮区;明清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产粮区也以南方为主。所以该时期是隋唐时期,答案选B。4.题目4:题干:宋初,开始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雇值制度。由此可知,这会导致选项:A.政府财政收入增加B.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和C.自耕农经济逐渐衰退D.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答案:C解析:"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得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自耕农经济逐渐衰退。土地兼并严重会使政府税收减少,A项错误;这种政策加剧了土地兼并,B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的信息,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5.题目5:题干: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沈氏农书》《耕心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是因为选项: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B.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C.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这些实用性读物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知识,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科举考试内容仍然以儒家经典为主,A项错误;这些读物不是科学研究成果,B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在明清时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这些读物出现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6.题目6:题干: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选项: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C.开启了西式教育的先河D.迈出了师夷长技第一步答案:A解析:福州船政学堂开设西方自然科学科目,又注重传统儒家经典的学习,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洋务运动的序幕是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的创办,B项错误;西式教育在近代之前就已存在,C项错误;师夷长技第一步是林则徐编译《四洲志》等,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7.题目7:题干: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选项:A.重视传授西方政治思想B.课程内容全面且注重实践C.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D.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答案:D解析:课程设置中既有传统的读经讲经等科目,又有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目。读经讲经占比较大,体现了封建传统教育的延续;同时开设西方课程,又受到西方教育影响。整体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材料中未突出重视传授西方政治思想,A项错误;课程注重理论学习,实践体现不明显,B项错误;1904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8.题目8:题干: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选项: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B.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答案:C解析:标题中提到曹汝霖宅被焚烧、章宗祥大受夷伤,这与五四运动中"内惩国贼"相关;提到青岛问题之力争,与"外争主权"相关。A项中"遍及全国"在标题中未体现;B项逮捕大批学生在标题中未提及;D项青岛问题在当时并未解决。所以答案选C。9.题目9:题干: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这一声明选项:A.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B.表明国民政府决心抗战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答案:B解析: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表明国民政府决心抗战。中国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正式建立,C项错误;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是九一八事变后,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10.题目10:题干:1953年,周恩来指出:"斯大林同志在苏联实行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当中,曾经先提出'技术决定一切',以后提出'干部决定一切'。我们现在是既要技术又要干部,这两方面都需要加强起来。"这表明当时中国选项:A.照搬苏联经济建设经验B.重视技术和干部的作用C.优先发展重工业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B解析:周恩来指出既要技术又要干部,这两方面都需要加强,表明当时中国重视技术和干部的作用。材料未体现照搬苏联经验,A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在材料中未提及,C项错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11.题目11:题干:"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选项:A.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B.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C.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D.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答案:D解析:材料中提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这表明自然法是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A项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表述不准确;B项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在材料中未充分体现;C项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在材料中未提及。所以答案选D。12.题目12:题干: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选项: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答案:A解析:欧洲人带来的疾病使美洲和大洋洲大量人口死亡,加速了当地原有社会结构解体。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疾病传播不是主要原因,B项错误;疾病传播不会使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C项错误;疾病传播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没有直接关联,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13.题目13:题干: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取消了许多"衰败选区",增加了43个新选区,新兴工业城市得到了65个议席,选民总数由43.5万人上升到65.2万人。该改革选项:A.使英国的民主制度基本确立B.使英国的议会制度开始形成C.使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D.使工人阶级获得了普选权答案:C解析:1832年议会改革使新兴工业城市得到更多议席,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政治权利。英国民主制度基本确立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A项错误;英国议会制度在13世纪就已开始形成,B项错误;1832年改革工人阶级未获得普选权,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14.题目14:题干: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选项:A.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C.对工业文明的担忧D.对人类贪欲的遏制答案:C解析:19世纪中期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梭罗提出崇敬生命、保护荒野等主张,主要是对工业文明的担忧。生物进化论是1859年达尔文提出的,A项时间不符;材料未体现对理性社会的追求,B项错误;遏制人类贪欲不是主要目的,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15.题目15:题干:"这一革命开辟了通往战胜私有制的统治和消除人剥削人制度的道路,这一革命把社会主义从一种社会政治理想流派变成了大规模的世界实践现象。"这一革命是指选项:A.美国独立战争B.法国巴黎公社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C解析: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符合"把社会主义从一种社会政治理想流派变成了大规模的世界实践现象"。美国独立战争是资产阶级革命,A项错误;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没有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项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1.材料解析题材料一:内容:秦灭六国后,为纠正春秋战国以来各国各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对文字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后来程邈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为简便的新书体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推广。问题: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文字改革的措施。答案: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整理出隶书并在全国范围推广。解析:从材料中"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程邈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为简便的新书体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推广"可直接得出答案。材料二:内容: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问题: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建议。这一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解析:材料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