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工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复习题_第1页
工程测量工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复习题_第2页
工程测量工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复习题_第3页
工程测量工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复习题_第4页
工程测量工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测量工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复习题一、单选题1.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1.213m,B尺读数为1.401m,则()。A.A点比B点高B.A点比B点低C.A点与B点等高D.A、B点高度无法比较答案:A解析:后视读数小于前视读数,说明后视点高于前视点。后视点A尺读数1.213m小于前视点B尺读数1.401m,所以A点比B点高。2.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可以消除()的影响。A.视准轴误差B.横轴误差C.照准部偏心差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盘左、盘右取平均可消除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照准部偏心差等多种误差影响。3.全站仪测量中,测距模式不包括()。A.精测模式B.跟踪模式C.粗测模式D.平距测量模式答案:D解析:全站仪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等,平距测量模式不属于测距模式。4.GPS测量中,WGS84坐标系属于()。A.参心坐标系B.地心坐标系C.平面直角坐标系D.高斯平面坐标系答案:B解析:WGS84坐标系是地心坐标系。5.等高线平距越小,表示()。A.地面坡度越缓B.地面坡度越陡C.地面坡度不变D.与地面坡度无关答案:B解析:等高线平距越小,说明等高线越密集,地面坡度越陡。二、多选题1.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A.中误差B.系统误差C.偶然误差D.相对误差答案:BC解析:测量误差按性质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2.水准测量的仪器主要有()。A.水准仪B.水准尺C.三脚架D.全站仪答案:ABC解析:水准测量仪器主要包括水准仪、水准尺和三脚架,全站仪用于多种测量工作,不是水准测量专用仪器。3.经纬仪的主要轴线有()。A.视准轴B.横轴C.竖轴D.水准管轴答案:ABCD解析:经纬仪主要轴线有视准轴、横轴、竖轴、水准管轴。4.全站仪的功能有()。A.角度测量B.距离测量C.高差测量D.坐标测量答案:ABCD解析:全站仪具备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差测量、坐标测量等功能。5.控制测量分为()。A.平面控制测量B.高程控制测量C.导线测量D.三角测量答案:AB解析: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的具体方法。三、判断题1.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水准面。()答案:√解析: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2.竖直角观测中,盘左读数为90°,则目标的竖直角为0°。()答案:×解析:竖直角观测中,盘左读数为90°时,目标的竖直角不一定为0°,需根据实际情况计算。3.全站仪只能测量角度和距离,不能测量高差。()答案:×解析:全站仪可以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计算出高差。4.GPS测量不受天气条件影响。()答案:×解析:GPS测量在一些恶劣天气条件下,如暴雨、雷电等,测量精度会受到一定影响。5.等高线一定是闭合曲线。()答案:√解析:等高线一定是闭合曲线。四、简答题1.简述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仪器误差:测量仪器本身的不完善或不准确,如水准仪的i角误差、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等。观测误差:观测者的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限,在仪器的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产生的误差。外界环境误差:测量时的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2.水准测量的原理是什么?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竖立于两点上的水准尺读数,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公式为:hAB=ab,HB=HA+hAB,其中hAB为A、B两点间高差,a为后视读数,b为前视读数,HA为已知点A的高程,HB为未知点B的高程。3.经纬仪测角的步骤有哪些?经纬仪测角的步骤如下:安置仪器: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上,对中、整平。盘左观测:瞄准左边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L1;瞄准右边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R1。盘右观测:瞄准右边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R2;瞄准左边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L2。计算水平角:上半测回角值β左=R1L1,下半测回角值β右=R2L2,一测回角值β=(β左+β右)/2。4.全站仪坐标测量的步骤是什么?全站仪坐标测量的步骤如下:安置仪器:在测站点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设置测站参数:输入测站点坐标、仪器高、后视点坐标等参数。后视定向:瞄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定向,设置后视方位角。测量目标点:瞄准目标点,按下测量键,测量目标点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计算坐标:仪器根据测量数据和设置的参数,自动计算目标点的坐标。5.简述GPS测量的特点。GPS测量具有以下特点:定位精度高: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观测时间短:相对传统测量方法,观测时间大大缩短。测站间无需通视:不需要测量站之间互相通视,便于选点和测量。可提供三维坐标:能同时测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相对简单。全天候作业:不受天气条件限制,可在各种天气下进行测量。五、计算题1.已知A点高程HA=32.568m,后视读数a=1.425m,前视读数b=1.762m,求B点高程HB。解:根据水准测量原理,hAB=ab=1.4251.762=0.337mHB=HA+hAB=32.568+(0.337)=32.231m2.用DJ6经纬仪观测水平角,盘左读数为120°18′30″,盘右读数为300°18′48″,求该水平角的值。解:上半测回角值β左=R1L1=300°18′48″120°18′30″=180°00′18″下半测回角值β右=R2L2=(120°18′30″+180°)300°18′48″=180°00′18″一测回角值β=(β左+β右)/2=180°00′18″3.已知全站仪在测站点A上,仪器高i=1.52m,后视点B的坐标为(300.000,400.000),仪器后视B点后,测得目标点C的水平角α=60°30′00″,垂直角β=30°00′00″,斜距S=200.000m,求目标点C的坐标。(已知测站点A坐标为(200.000,300.000))解:首先计算水平距离D和高差h:D=S×cosβ=200.000×cos30°00′00″=173.205mh=S×sinβ=200.000×sin30°00′00″=100.000m计算C点的坐标增量:ΔX=D×cosα=173.205×cos60°30′00″=85.832mΔY=D×sinα=173.205×sin60°30′00″=150.533m则C点坐标为:XC=XA+ΔX=200.000+85.832=285.832mYC=YA+ΔY=300.000+150.533=450.533mHC=HA+h+i=32.568+100.000+1.52=134.088m所以目标点C的坐标为(285.832,450.533,134.088)六、论述题1.结合实际工程,阐述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工程规划阶段,通过测量获取地形、地貌等基础资料,为工程选址、设计提供准确依据。例如在修建水库时,需要精确测量库区地形,确定大坝的位置、高度以及库容等参数,以保证水库的安全性和效益。在工程设计阶段,测量数据是设计图纸的重要支撑。如道路设计,需要测量沿线的地形、地物,确定道路的走向、坡度、弯道半径等,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工程施工阶段,测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例如建筑物的施工,通过测量控制建筑物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垂直度,确保建筑物符合设计要求。在桥梁施工中,精确的测量可以保证桥墩的位置准确,桥梁的跨度和高程符合设计标准,保障桥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工程运营阶段,测量用于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如大型建筑物、大坝、桥梁等,通过定期测量其沉降、位移等参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护和加固,确保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总之,工程测量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和质量保障,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2.试述如何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选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根据工程测量的要求,选择精度合适的仪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检定,确保仪器的准确性。优化测量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如采用往返观测、多余观测等方法,减少测量误差。在水准测量中,采用偶数站观测可以消除水准尺零点误差的影响。提高观测人员素质:加强观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责任心。观测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量,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控制测量环境:尽量避免在不利的测量环境下进行测量,如高温、大风、暴雨等天气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减少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