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哲理、二中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第一次综合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哲理、二中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第一次综合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哲理、二中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第一次综合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哲理、二中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第一次综合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哲理、二中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第一次综合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综合训练(时间:120分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17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大漠雄浑壮阔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秋瑾《满江红》中表现秋瑾因知音难觅而潸然泪下的忧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春望》中表现诗人因战乱与家人音讯隔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出师表》中高度概括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在2025年春节档上,《哪吒之魔童闹海》掀起观影热潮。影片()“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底色,展现哪吒从“魔丸”到“英雄”的①____(tuì)变之路。面对村民的偏见与天命的桎梏,哪吒不再咆哮对抗,而是以一次次挺身而出打破成见。电影中还()刻画了亲情与友情的治愈力量——父亲李靖的隐忍付出、母亲殷夫人的温柔陪伴,以及敖丙从对手到②(zhì)友的转变,让哪吒明白:成长从非孤军奋战,而是在相互扶持中突破③______(nì)境。这部电影既以瑰丽的东方美学征服眼球,又以()的精神共鸣打动人心。它告诉年轻观众:人生难免被贴上标签,但定义未来的永远是自己——命运是茧,以炽热之心破茧成蝶;前方有浪,以凡人之躯斩浪前行。这不仅是哪吒的故事,更是每个少年在成长路上最需④______(míng)记的信念。(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④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持续细腻深刻 B.持续缜密深厚C.延续缜密深厚 D.延续细腻深刻(3)根据语境,把画线句修改成表示假设的复句。二、阅读(73分)(一)(7分)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塞下曲(其四)李益为报如今都护①雄,匈奴且莫下云中②。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注]①都护:指守卫边疆的将领。②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3.简要分析诗歌中“且莫”一词是如何展现边关将领形象的。4.本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运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诗作者表达的情感。(二)(1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节选自《宋史》)【注】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材料二】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5.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B.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C.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D.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6.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文言语句方法提示释义(填写文字)公将鼓之根据字源字形推断字义会意字,从壴从殳或攴同,象手持鼓锤击鼓之形。(1)鼓:________今日进退等死联系课文解释词义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2)等:________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查阅词典选择义项计:①考虑;②统计;③计策。(《古代汉语词典》)(3)计:考虑。(3)计:________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8.宗泽在卫南之战、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读碑刘成章①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②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其时,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③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上的浮雕,我也一一细心地看了。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们的记忆。④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豆芽般的小手,抚摸石栏杆上突出的圆柱。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我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此碑丰哉!丰碑千丈!⑤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见纪念碑。不过,有时是细看,有时只是扫那么一眼。然而,终因看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了,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不敢说可以倒背如流,起码是牢牢地记在心里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们的体会弥深。⑥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⑦南泥湾有一个泉,叫做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荫,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儿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周围一片寂静,只看见几个默默耕作的农民;碑前也只站着我和陪同我的一个同志。碑如苍茫天边的古老星体,我俩是卫星一和卫星二,绕着它运行。⑧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⑨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啊,一个旅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⑩泉水如泣如诉。⑪陪同者告诉我,年前,一位烈士的亲属从南方来,趴在碑上查找烈士的名字,整整找了半个小时,都没有找见。他说,假若让他到一个团的营房挨着门找人,也该找到了。⑫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我没有数,只是粗估了一下,然后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我是想: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那么,他们足足可以把多半条川道站满;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样齐声高呼,那么,这条川道将震响着多么恢宏一片声音!⑬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后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名字的数目,不是几十万,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要是把那些名字也都复活为血肉之躯,那么,天安门广场是站不下的,加上东西长安街也是站不下的。就是把偌大的北京城挤得房倒屋塌,也摆不下他们的巨大阵容!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数还要多的!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⑭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却是不易读出来的最基本的东西。⑮读书往往要读注释,才能读得懂。读碑也需要读注释。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⑯现在完全读懂了么?⑰不敢说。但起码,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起码不会因为人生道路的漫长,口袋里的什么东西丢了,也发现不了;起码不会在某一天,摔了跤,眼镜也打碎了,抬头望望,说天安门广场的那个环绕着浮雕的高大建筑,只是一个美丽的装饰。(选自《刘成章散文选集》,有删改)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④段中,我感慨“此碑千丈”,是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千丈。B.参观了九龙泉纪念碑后,我开始重新思考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C.文章虚实结合,既叙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D.刘成章的散文情理并重,很有感染力,本文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10.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感受发生了变化,请你进行梳理。11.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1)其时,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赏析句子)(2)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信百信的烈士的名字么?(赏析加点词)12.第⑩段独句成段,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13.本文标题是《读碑》,结合全文,说说你读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哪些内涵?(四)(2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请你阅读“厚植家国情怀,争做强国一代”综合实践活动的三则材料,并完成以下任务。【材料一】“深潜”三十载旭日耀中华①2025年2月6日,“共和国勋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②1926年3月,黄旭华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一个杏林之家,原名黄绍强。黄旭华的父母开设药房救死扶伤,享誉乡里。黄旭华耳濡目染,从小立志继承父母职业,悬壶济世。③然而,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他意识到,战火一日不息,就会有更多的人受苦受难。“学医只能救人,我要救国。”面对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交通大学船舶系的录取通知,他选择后者,从此开始了探寻保卫祖国海域、抵抗外侮的人生道路。④当时,苏联断然拒绝我国核潜艇工程帮助请求,赫鲁晓夫称中国搞核潜艇简直异想天开。牵系国家安危,毛主席说出了鼓舞一代人奋斗终身的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⑤没学过,甚至从来没见过核潜艇的模样,黄旭华和同事们顶着基地葫芦岛的风沙和“文革”时的批斗,从事着白手起家的国之重器探索历程。友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的儿童玩具模型,大家把玩具反复拆装,发现模型和他们一半靠零散资料、一半靠想象构思出的图纸基本一样。在“一穷二白”的年代,甚至用一把算盘打出关键数据,几年时间,黄旭华与第一代核潜艇其他总设计师等密切协作,攻克了核潜艇研制的关键技术!⑥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我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极限深潜试验,黄旭华上艇坐镇,随艇下潜至极限深度,开创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先例。背后的风险无人可知——20世纪60年代,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深潜试验时沉没,艇上100多人全部丧生。⑦“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黄旭华说。⑧从1958年到1988年,这是一场长达30年的“水下长征”。因为工作保密,黄旭华整整30年没有回家,甚至父亲、二哥逝世也不能奔丧。离家研制核潜艇时,他刚30出头,等回家见到亲人时,已是60多岁的白发老人。⑨有人问黄旭华,“忠孝不能两全”怎么理解?“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2018年共青团湖北省委五四活动现场,这位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面对青年一代给出答案时,90后、00后的掌声经久不息。⑩走进青少年之中,黄旭华说,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从天而降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弱则国家弱,青年一代必须清楚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做事要有个方向,要立志做大事。”黄旭华谆谆告诫,“只有把个人的抱负和国家的需要紧紧相连,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他寄语青少年,“行行出状元,要做各自岗位上的将军。”⑪当年,这个还叫黄绍强的少年,在中学校园取义“旭日荣华”,改名“黄旭华”。在苦难的中华,怀揣一腔“民族如旭日东升般崛起”的报国梦想,一路走来。⑫当这位世纪老人永远闭上双眼的那一刻,今日之中国正如他少年时所愿。【材料二】【材料三】①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始终是历久弥新的歌颂主题;自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壮阔征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凝魂聚气、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②“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爱国是一种自觉,爱国的自觉是最为深刻的自觉。对祖国的爱亦如对母亲的爱,是一种天然有之的朴素情感,是不需要任何客观理由的自觉的爱。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中,爱国是第一位的美德,是一种无限崇高的公共精神。从古至今,自人类社会诞生国家以来,人民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视为一体,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人性的自觉表现和终生为之忘我奉献的伟大目标。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她寻求光荣和福祉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③“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爱国是一种情怀,爱国的情怀是最为深厚的情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之下而立不世之功、而成千秋伟业、而创万古传奇。汉朝张骞怀揣报国之志开辟丝绸之路,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南宋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成为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激励了世世代代代的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建设河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方志敏用《可爱的中国》表达了赤胆忠心的革命家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情怀比天高、比海深。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爱国是一种力量,爱国的力量是最无坚不摧的力量。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只有把爱国转化为实践,把对祖国的深情厚谊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的力量方如有源之水,流之不竭。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十六岁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爱国给予的奋斗力量;大科学家黄大年在祖国的事业面前“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爱国赋予的奉献力量。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⑤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雄踞于世界的东方,当代青年躬逢千年未有之盛世,务必坚定爱国的自觉、奋发为国的情怀、激发强国的力量,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14.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旭华院士出生在杏林之家,原本立志继承父母职业,悬壶济世。B.为了工作保密,他30年未回家,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C.他告诫青少年不要追求个人的名利和地位,要完全放弃个人抱负。D.文中采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文章可信度。15.根据材料一,补写出横线上内容。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华广袤肥沃的土地、绵长深厚的历史,涵养了深沉的家国情怀:为祖国两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鲜为人知的邓稼先;为我们衰微的民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锲而不舍钻研古代典籍的闻一多;__________16.请结合材料一,写一则新闻短评。(要求:字数100字左右)17.观察材料二,推测“国”的含义。国:______________。家:人在屋廊下祭祀祖先。18.材料三第③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19.下面链接材料,作为材料三中哪一段的论据最恰当,请说说理由。【链接材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诗是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自己活着的时候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那便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他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20.“践行爱国主义的当代青年,在外界磨砺中更要有坚韧不拔、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用他的经历印证下面的诗句。三、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郦道元遇见三峡,看到“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美景;鲁迅遇见藤野先生,“忽又良心发现,倍加勇气”;斯诺遇见毛主席,顿觉红星照耀中国……在生命的成长中,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遇见,只要用心品味,总能体会出其中的美好。请以《遇见,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综合训练参考答案(时间:120分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17分)【1题答案】【答案】①.大漠孤烟直②.长河落日圆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④.青衫湿⑤.烽火连三月⑥.家书抵万金⑦.受任于败军之际⑧.奉命于危难之间【2题答案】【答案】(1)①蜕②挚③困④铭(2)D(3)示例:如果人生被贴上标签,那么定义未来永远是自己。二、阅读(73分)(一)(7分)【3~4题答案】【答案】3.“且莫”意为“暂且不要”。诗人借边关将领的口吻,警告匈奴不要轻易南下侵犯云中,展现出边关将领对匈奴的威慑力,体现其英勇无畏、自信豪迈的形象,同时也透露出将领对守护边疆的坚定决心。4.本诗运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边关将领渴望建立像窦宪那样的战功、保卫边疆的壮志豪情,以及对国家安宁、边疆稳定的期盼。(二)(16分)【5~8题答案】【答案】5.C6.①.击鼓进军②.同样③.考虑7.(1)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间偷袭我军,那我们就危险了。(2)大国是难以推测的,我怕他们设有埋伏。8.宗泽取胜的原因:身先士卒,勇往直前;激励士兵,让士兵抱定必死的决心;善于分析战况,提前做好防备。鲁国取胜的原因:善于把握战机,在齐军士气衰竭时进攻;谨慎追击,在确认齐军无埋伏时才追击。【9~13题答案】【答案】9A10.示例:(1)印象深刻(2)体会弥深(3)升起悲壮感和使命感11.(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瞻仰者比作半凝滞的河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瞻仰者的络绎不绝,以及凝神参观的情态,表达了瞻仰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敬仰之情。(2)示例:连用8个叠词加强语势,反复渲染牺牲的烈士之多,表达了“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烈士牺牲感到无比的痛心。12.示例:作者移情于景,强调了作者此时受到了强烈的心灵冲击;渲染了悲伤沉重的氛围;为下文想象战士的宏伟阵容做铺垫。13.示例:人民英雄纪念碑①镌刻着那样艰苦的革命历史;②铭刻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象征着伟大的革命精神;③使人领悟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过去无数的革命先烈流血和牺牲换来的;④寄托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缅怀;⑤我们应该从先烈那里汲取精神力量,勇敢地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砥砺前行。(四)(27分)【14~20题答案】【答案】14.C15.示例: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却长期隐姓埋名的黄旭华。(符合要求即可)16.示例:黄旭华院士逝世,令人悲痛。他放弃学医救国,投身核潜艇事业,30年隐姓埋名,攻克关键技术,开创深潜试验先例。他将个人抱负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连,用一生诠释了家国情怀,是青年的榜样,值得永远铭记。17.用武力守卫城邑、疆土,后来加上“口”表示疆域,“国”的含义为有武装力量保卫的城邑、疆土。18.首先提出“爱国是一种情怀,爱国的情怀是最为深厚的情怀”的观点;然后列举汉朝张骞、南宋岳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方志敏的事例,论证观点,说明在历史长河中,仁人志士在家国情怀感召下成就伟业。19.作为第③段的论据最恰当。理由:链接材料中陆游在《示儿》诗里,临终还心系国家统一,体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这与第③段“爱国是一种情怀,爱国的情怀是最为深厚的情怀”的观点相符,能够有力地论证该观点。20.示例:选择彭德怀。彭德怀在革命生涯中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无论是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都坚定信念,毫不退缩。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指挥作战,面临巨大压力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