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2分)“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班固《汉书》中的这段记载,说明秦朝实行()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2.(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反映了当时()A.政权的更替 B.江南的开发 C.科技的进步 D.民族的交融3.(2分)“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上述材料共同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A.加强了经济交流 B.加重了人民负担 C.促进了中外交往 D.强化了君主专制4.(2分)“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个发明,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等人的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个发明是()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5.(2分)揭示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果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八王之乱——北魏孝文帝改革 B.安史之乱——岳飞抗金 C.郑和下西洋——开辟丝绸之路 D.倭寇扰边——戚继光抗倭6.(2分)如图所示是我国1825﹣1855年茶叶出口值和鸦片进口值,其中茶叶出口值和鸦片进口值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7.(2分)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A.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B.寻求中国自强办法 C.逃避国内政治斗争 D.单纯追求学术成就8.(2分)如表所示是某校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据此推测,该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要去的地方是()实践主题“历史巨变•辛亥革命”实践地点楚望台遗址公园、首义碑林景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A.广州虎门 B.浙江嘉兴 C.湖北武昌 D.江西南昌9.(2分)口号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征。以下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是()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D.“和平建国,反对内战”10.(2分)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与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国民党一大 B.西安事变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11.(2分)“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材料描述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12.(2分)1484年,意大利思想家皮科写道,“(人)可以有自己的主张与选择的权利”,他呼吁人们“作为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应该用最能够适合你的形式构建自己”。以下对皮科主张认识正确的是()A.提倡民主政治 B.维护教会特权 C.肯定人的价值 D.反对君权神授13.(2分)近代以来,作为宪政体制和模式创新……开启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时代,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国家政府建构问题。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与材料论述史实相关的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14.(2分)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D.殖民地人民的抗争15.(2分)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目的是()A.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B.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C.适应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 D.提升大众文化水平16.(2分)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该观点意在说明十月革命()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传播了马克主义思想 C.实现了俄国国家富强 D.开创了社会主义道路17.(2分)美国总统罗斯福1933年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从这一思想出发,“新政”期间采取的措施是()A.整顿金融体系 B.化解劳资矛盾 C.推行“以工代赈” D.调整农业政策18.(2分)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是()A.全球化 B.多极化 C.科技化 D.多元化四、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19.(12分)城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考古发现,陶寺中期城址面积有300万平方米以上,这是中国龙山时期最大的城址之一;城内有宫城、观象台、普通居民区、仓储遗址、手工业作坊、墓地和道路等多种遗存。在城南小城内,发现大墓一座,墓内有玉钺、琮、璜、玉石兵器,以及成组的彩绘漆木器和彩绘陶器等陪葬品,还随葬10具完整的猪骨,显示墓主相当富有……这种大型聚落可称为中国古代初期的城市。——牛世山、杨婧雅《中国古代初期城市的营建考察》(1)(3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我们了解“陶寺中期城址”的途径。以“陶寺中期城址”为例,概括中国古代初期城市的特征。材料二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2)(3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城市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城市居民为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采取了哪些方式。材料三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时间城市化进程状况1949﹣1960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的比重从10.64%提高到19.75%1961﹣1978年出现了逆城市化,再往后由于户籍制度、粮票制度等一系列阻断农业人口城镇化措施的实行,我国的城镇化率长期在17%左右徘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以平均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2011年第一次超过50%,到2019年超过60%(3)(3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4)(3分)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城市发展中得到的历史启示。20.(14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各族人民在苦难中求索、在风雨中前行,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立足于中国革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和发展了“思想建党”“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建党建军思想,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成功实践,初步探索出“以农村为中心”这样一条“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匡胜《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1)(3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材料二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危兆盖《论抗战精神》(2)(3分)材料二中“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材料三“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下,独立自主从零起步的。科学家们凭借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用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一颗火热的心、一个不知疲倦的大脑日复一日进行计算,科学奇迹终于诞生。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是一次漂亮的反击。在此期间,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1970年4月,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上了天,打破了西方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为国人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两弹一星”铸就中华民族精神脊梁》(3)(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弹一星”事业“内有困难、外有压力”的研制背景及其成功的影响。(4)(4分)请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一则,仿照示例,写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体现的精神内涵。示例:红船精神相关事件:中共一大的召开精神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21.(13分)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形成璀璨的世界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边是来自不同地区的文明成果图片。(1)(4分)请指出上述材料中体现大河文明的两张图片。(写出图片序号即可)从以上文明成果中任选一项,进行简要介绍。材料二2013年河北涿州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枚金币。据考证,其为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五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在位时所造,年代为回历80年,即699﹣700年(中国唐朝武则天圣历二年至三年)。这是阿拉伯世界历史上铸造的第一种货币。此币没有人物或偶像图案,两面有文字,正面的阿拉伯文意思为“别无他神,唯有真主,真主举世无双”。——王雪农《涿州唐墓出土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金币》(2)(4分)按照史料价值分类,材料二中的金币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枚金币的史料价值。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世界上各具特色的不同文明相互交织、交相辉映,形成色彩斑斓的人类文明画卷。虽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出现过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但多样性文明间的平等交流互鉴始终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人类文明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部异质文明之间交流交融、互学互鉴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规律。——张凤莲《在深化交流互鉴中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3)(5分)根据材料,围绕“文明的多样性”提炼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运用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2025年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DACDABCADC题号12131415161718答案CADADCA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2分)“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班固《汉书》中的这段记载,说明秦朝实行()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郡县制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可知,材料说明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秦朝时期,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社会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故B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排除D。故选:B。2.(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反映了当时()A.政权的更替 B.江南的开发 C.科技的进步 D.民族的交融【分析】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可知,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反映了当时的民族交融。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政权更替、江南开发、科技进步无关,排除ABC。故选:D。3.(2分)“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上述材料共同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A.加强了经济交流 B.加重了人民负担 C.促进了中外交往 D.强化了君主专制【分析】本题考查了隋朝大运河,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经济交流,非加重了人民负担,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经济交流,非促进了中外交往,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经济交流,非强化了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A。4.(2分)“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个发明,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等人的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个发明是()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分析】本题考查了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题干“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个发明经济文化交流。”和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促进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使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因此,材料强调了指南针发明和应用的作用,C项正确;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排除AD项;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排除B项。故选:C。5.(2分)揭示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果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八王之乱——北魏孝文帝改革 B.安史之乱——岳飞抗金 C.郑和下西洋——开辟丝绸之路 D.倭寇扰边——戚继光抗倭【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D项正确;八王之乱发生西晋时期,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无关,排除A项;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与岳飞抗金无关,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交流的典型事例,与开辟丝绸之路无关,排除C项。故选:D。6.(2分)如图所示是我国1825﹣1855年茶叶出口值和鸦片进口值,其中茶叶出口值和鸦片进口值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根据材料“茶叶出口值和鸦片进口值”和所学知识可知,增长最快阶段在1842﹣1848年左右,原因是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客观上促使当时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符合题意。B.《天津条约》签订于18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7.(2分)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A.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B.寻求中国自强办法 C.逃避国内政治斗争 D.单纯追求学术成就【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寻求中国自强办法,B项正确;他们当时出国留学是寻求自强的办法,而非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排除A项;洋务运动时期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的目的是寻求中国自强办法,不是“逃避国内政治斗争”,排除C项;“单纯追求学术成就”说法错误,而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排除D项。故选:B。8.(2分)如表所示是某校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据此推测,该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要去的地方是()实践主题“历史巨变•辛亥革命”实践地点楚望台遗址公园、首义碑林景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A.广州虎门 B.浙江嘉兴 C.湖北武昌 D.江西南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表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根据题意中的关键信息辛亥革命、湖北新军楚望台军械库和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可知,辛亥革命爆发于湖北的武昌,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C项符合题意;广州虎门是林则徐销烟的地方,排除A项;浙江嘉兴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排除B项;江西南昌是南昌起义的地方,排除D项。故选:C。9.(2分)口号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征。以下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是()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D.“和平建国,反对内战”【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标志着五四运动爆发。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故A符合题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排除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C;“和平建国,反对内战”是重庆谈判时期的口号,排除D。故选:A。10.(2分)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与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国民党一大 B.西安事变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相关史实。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解答】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1945年,国共谈判,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上述内容出自《双十协定》,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1.(2分)“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材料描述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我国的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C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政治协商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B项;“一国两制”是指针对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排除D项。故选:C。12.(2分)1484年,意大利思想家皮科写道,“(人)可以有自己的主张与选择的权利”,他呼吁人们“作为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应该用最能够适合你的形式构建自己”。以下对皮科主张认识正确的是()A.提倡民主政治 B.维护教会特权 C.肯定人的价值 D.反对君权神授【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主政治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教会特权的内容,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人)可以有自己的主张与选择的权利”“他呼吁人为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应该用最能够适合你的形式构建自己”,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人的价值,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君权神授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13.(2分)近代以来,作为宪政体制和模式创新……开启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时代,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国家政府建构问题。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与材料论述史实相关的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据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成为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符合题意。B.美国实行总统制,排除。C.俄国推行沙皇专制统治,排除。D.日本不是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故选:A。14.(2分)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D.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拉丁美洲、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力图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章西女王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根据材料“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异同点的相关史实”可知,玻利瓦尔、章西女王的共同特点是领导了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属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D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有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A项;“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排除B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15.(2分)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目的是()A.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B.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C.适应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 D.提升大众文化水平【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目的。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有德国和法国;19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目的是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故选:A。16.(2分)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该观点意在说明十月革命()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传播了马克主义思想 C.实现了俄国国家富强 D.开创了社会主义道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十月革命的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材料“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知,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说明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的新纪元,D项正确;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是俄国的二月革命,除A项;材料未涉及十月革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且“实现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17.(2分)美国总统罗斯福1933年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从这一思想出发,“新政”期间采取的措施是()A.整顿金融体系 B.化解劳资矛盾 C.推行“以工代赈” D.调整农业政策【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信息“我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失业人数激增。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故C符合题意;整顿金融体系、化解劳资矛盾、调整农业政策都与让人民投入工作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D。故选:C。18.(2分)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是()A.全球化 B.多极化 C.科技化 D.多元化【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全球化指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相互联系和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在经济领域,全球化表现为贸易、资本流动、技术传播等跨国活动的增加,以及全球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降低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显著加速,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A正确;多极化主要描述的是国际政治格局,即世界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由单一或少数几个国家转变为多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虽然多极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格局,但它更多关注的是政治力量的分布,而非经济活动的全球性整合,排除B;科技化指的是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广泛采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过程。科技化确实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但它更多描述的是经济发展的手段或驱动力,而非经济格局的整体趋势,排除C;多元化通常指的是文化、社会或经济领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增加。在经济领域,多元化可以指产业结构的多样化或市场主体的多样化,但它并不直接描述世界经济格局的整体发展趋势,排除D。故选:A。四、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19.(12分)城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考古发现,陶寺中期城址面积有300万平方米以上,这是中国龙山时期最大的城址之一;城内有宫城、观象台、普通居民区、仓储遗址、手工业作坊、墓地和道路等多种遗存。在城南小城内,发现大墓一座,墓内有玉钺、琮、璜、玉石兵器,以及成组的彩绘漆木器和彩绘陶器等陪葬品,还随葬10具完整的猪骨,显示墓主相当富有……这种大型聚落可称为中国古代初期的城市。——牛世山、杨婧雅《中国古代初期城市的营建考察》(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们了解“陶寺中期城址”的途径。以“陶寺中期城址”为例,概括中国古代初期城市的特征。材料二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城市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城市居民为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采取了哪些方式。材料三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时间城市化进程状况1949﹣1960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的比重从10.64%提高到19.75%1961﹣1978年出现了逆城市化,再往后由于户籍制度、粮票制度等一系列阻断农业人口城镇化措施的实行,我国的城镇化率长期在17%左右徘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以平均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2011年第一次超过50%,到2019年超过60%(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城市发展中得到的历史启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陶寺遗址、中世纪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化进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1)途径:根据材料一“据考古发现,陶寺中期城址面积有300万平方米以上,这是中国龙山时期最大的城址之一”可得出,了解“陶寺中期城址”的途径是考古发现。特征:根据材料一“陶寺中期城址面积有300万平方米以上”可得出,规模较大;根据材料一“城内有宫城、观象台、普通居民区、仓储遗址、手工业作坊、墓地和道路等多种遗存”可得出,功能多元;根据材料一“发现大墓一座,墓内有玉钺、琮、璜、玉石兵器,以及成组的彩绘漆木器和彩绘陶器等陪葬品,还随葬10具完整的猪骨,显示墓主相当富有……这种大型聚落可称为中国古代初期的城市”可得出,出现较大贫富差距,阶级分化比较明显。(2)表现:根据材料二“市民阶层形成了”可得出,市民阶层形成;根据材料二“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可得出,出现早期资产阶级;根据材料二“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可得出,城市自治;根据材料二“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可得出,大学兴起。方式:结合所学中世纪城市自治的知识可知,主要方式有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3)因素:根据材料二“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新中国成立、政策、工业化发展、改革开放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新中国成立;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4)启示: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城市发展应关注人的需求;城市发展面临挑战,需要不断创新与治理。故答案为:(1)途径:考古发现。特征:规模较大;功能多元;出现较大贫富差距,阶级分化比较明显。(2)表现:市民阶层形成;出现早期资产阶级;城市自治;大学兴起。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3)因素:新中国成立;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4)启示: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城市发展应关注人的需求;城市发展面临挑战,需要不断创新与治理。20.(14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各族人民在苦难中求索、在风雨中前行,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立足于中国革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和发展了“思想建党”“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建党建军思想,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成功实践,初步探索出“以农村为中心”这样一条“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匡胜《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材料二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危兆盖《论抗战精神》(2)材料二中“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材料三“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下,独立自主从零起步的。科学家们凭借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用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一颗火热的心、一个不知疲倦的大脑日复一日进行计算,科学奇迹终于诞生。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是一次漂亮的反击。在此期间,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1970年4月,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上了天,打破了西方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为国人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两弹一星”铸就中华民族精神脊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弹一星”事业“内有困难、外有压力”的研制背景及其成功的影响。(4)请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一则,仿照示例,写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体现的精神内涵。示例:红船精神相关事件:中共一大的召开精神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分析】本题考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两弹一星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立足于中国革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和发展了‘思想建党’‘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建党建军思想,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成功实践,初步探索出‘以农村为中心’这样一条‘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方面进行了实践。初步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材料二中“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根据材料二“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可知,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军民的共同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等。(3)根据材料三“‘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下,独立自主从零起步的。科学家们凭借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用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一颗火热的心、一个不知疲倦的大脑日复一日进行计算,科学奇迹终于诞生。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是一次漂亮的反击。在此期间,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1970年4月,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上了天,打破了西方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为国人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事业“内有困难、外有压力”的研制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封锁和禁运;苏联与中国关系恶化。其成功的影响是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以及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4)选择材料一,材料一体现的是井冈山精神;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其体现的精神内涵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等。故答案为:(1)方面: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事件:九一八事变。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军民的共同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等。(3)困难: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压力:美国对中国敌对、封锁;苏联与中国关系恶化。影响: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以及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4)井冈山精神;相关事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精神内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等。21.(13分)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形成璀璨的世界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边是来自不同地区的文明成果图片。(1)请指出上述材料中体现大河文明的两张图片。(写出图片序号即可)从以上文明成果中任选一项,进行简要介绍。材料二2013年河北涿州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枚金币。据考证,其为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五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在位时所造,年代为回历80年,即699﹣700年(中国唐朝武则天圣历二年至三年)。这是阿拉伯世界历史上铸造的第一种货币。此币没有人物或偶像图案,两面有文字,正面的阿拉伯文意思为“别无他神,唯有真主,真主举世无双”。——王雪农《涿州唐墓出土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金币》(2)按照史料价值分类,材料二中的金币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枚金币的史料价值。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世界上各具特色的不同文明相互交织、交相辉映,形成色彩斑斓的人类文明画卷。虽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出现过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
- KXJ660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液位控制箱主要技术指标
- 麻醉与手术室护理
- 2025届广东省潮州市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第1课《春》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除湿降温系统产品介绍
- 第四单元三角形(B卷:能力提升)-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AB卷
- 工贸行业重大隐患标准解读
- 高校健康教育学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海亮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第三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物理试题试卷
- 《云南烟草行业》课件
- 2025年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北京天文馆志愿者招募考试真题
- DBJ51-T 189-2022 四川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标准
- 起搏器植入术后突发肺栓塞病例
- 充电站环境污染应急处理预案
- 2024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技术规范+解读
- 公积金房贷垫资协议书
-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规程+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民法典医疗损害解读
- 2024年10月自考04851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