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安全攻击防范与响应预案Thetopic"CybersecurityAttackPreventionandResponsePlan"iscommonlyusedinorganizationstooutlinestrategiesandproceduresforsafeguardinginformationsystemsanddata.Thisplanisessentialinvariousscenarios,includingcorporateenvironments,governmentinstitutions,andfinancialsectors,wheresensitivedataisatconstantriskofcyberthreats.Itprovidesastructuredapproachtopreventattacks,detectintrusions,andrespondeffectivelytomitigatepotentialdamages.Intheeventofacybersecurityincident,theresponseplanservesasaguideforimmediateactions.Itincludesstepsforcontainment,eradication,recovery,andpost-incidentanalysis.Organizationsmustensurethattheiremployeesaretrainedontheplan,aswellasthenecessarytoolsandresourcestoexecuteit.Regularlyupdatingandtestingtheplanhelpsinmaintainingitseffectivenessandadaptabilitytoevolvingthreats.Toimplementasuccessfulcybersecurityattackpreventionandresponseplan,organizationsarerequiredtoestablishclearrolesandresponsibilities,developrobustsecuritypolicies,conductregularriskassessments,andengageincontinuousmonitoring.Thisensuresthatallaspectsoftheplanarewell-coordinatedandexecuted,ultimatelyprotectingtheorganizationfrompotentialcyberthreats.网络安全攻击防范与响应预案详细内容如下:第一章网络安全攻击防范概述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网络安全攻击事件频发,对企业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防范网络安全攻击。本章将对网络安全攻击的类型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相应的防范策略。1.1攻击类型概述网络安全攻击类型繁多,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攻击类型:1.1.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传播和破坏功能的恶意程序,能够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包括邮件、移动存储设备、网络等。1.1.2恶意软件恶意软件是指设计用于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窃取信息或控制计算机的软件。恶意软件包括木马、勒索软件、间谍软件等。1.1.3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利用伪造邮件、网站等手段,诱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或恶意软件的攻击方式。1.1.4DDoS攻击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通过控制大量僵尸主机对目标网站发起流量攻击,使目标网站瘫痪。1.1.5网络欺骗网络欺骗包括IP欺骗、DNS欺骗、ARP欺骗等,攻击者通过伪装成合法用户或网络设备,窃取敏感信息或实施其他攻击。1.2防范策略概览针对上述网络安全攻击类型,以下简要介绍几种防范策略:1.2.1安全意识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使其了解网络安全风险,提高防范能力。1.2.2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控制,阻止非法访问和攻击。1.2.3漏洞修复及时修复系统和应用的漏洞,降低被攻击的风险。1.2.4加密技术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防止数据泄露。1.2.5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发觉潜在的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1.2.6应急响应建立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处置,降低损失。通过以上防范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网络安全攻击的风险,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网络安全形势仍然严峻,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防范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威胁。第二章网络边界防护2.1防火墙设置2.1.1防火墙部署策略为保证网络边界的安全,应采取以下防火墙部署策略:(1)根据业务需求,合理规划防火墙的布局,保证网络边界清晰。(2)对内外部网络进行隔离,防止外部攻击者直接访问内部网络资源。(3)针对不同业务系统,设置不同的安全策略,实现精细化管理。2.1.2防火墙规则配置防火墙规则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最小权限原则:仅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防火墙。(2)默认拒绝原则:默认情况下,拒绝所有未经授权的网络请求。(3)规则优先级原则:合理设置规则优先级,保证安全策略的有效执行。2.1.3防火墙监控与维护为保证防火墙的正常运行,需进行以下监控与维护工作:(1)定期检查防火墙日志,分析安全事件。(2)及时更新防火墙规则,应对新的安全威胁。(3)定期对防火墙进行功能评估,保证其满足业务需求。2.2入侵检测与防护2.2.1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的部署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覆盖:保证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覆盖所有网络边界。(2)实时监控: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觉异常行为。(3)多级防护:结合防火墙、安全审计等手段,形成多级防护体系。2.2.2入侵检测策略配置入侵检测策略配置应考虑以下因素:(1)检测范围: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检测范围。(2)检测规则:制定合理的检测规则,识别异常行为。(3)告警阈值:合理设置告警阈值,降低误报率。2.2.3入侵响应与处理入侵响应与处理包括以下步骤:(1)立即阻断:发觉入侵行为时,立即阻断攻击源。(2)分析攻击:分析攻击类型、攻击手段等,为后续防护提供依据。(3)修补漏洞:针对入侵原因,及时修补系统漏洞。2.3VPN技术应用2.3.1VPN技术选型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VPN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IPsecVPN:适用于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安全通信。(2)SSLVPN:适用于远程接入场景,提供安全的Web访问。(3)GREVPN:适用于跨地域网络互联,降低网络延迟。2.3.2VPN部署与配置VPN部署与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可靠:保证VPN加密传输,防止数据泄露。(2)易用性:简化配置,便于用户快速接入。(3)可扩展性:支持大规模用户接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2.3.3VPN运维与管理VPN运维与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监控VPN隧道状态,保证网络畅通。(2)定期更新VPN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软件,应对新的安全威胁。(3)审计VPN用户行为,保证合规性。第三章数据加密与完整性保护3.1加密技术选择在保证数据安全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加密技术。本节主要论述适用于我单位环境的加密技术选择标准及具体技术。3.1.1加密技术标准加密技术的选择需遵循以下标准:安全性:加密算法必须具备强大的安全性,能够抵御当前及未来可预见的攻击手段。效率性:加密过程应尽量减少对系统功能的影响。兼容性:加密技术需与现有系统及软硬件兼容。灵活性:支持多种密钥长度和加密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安全需求。标准化:采用国际或国内标准化的加密算法,便于管理和维护。3.1.2具体加密技术根据上述标准,我单位采用以下加密技术:对称加密:适用于内部网络通信,采用AES算法,具备高强度安全性和高效率。非对称加密:适用于外部网络通信,采用RSA算法,保证密钥分发安全。混合加密:结合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势,用于重要数据的安全传输。3.2密钥管理密钥管理是保证加密效果的关键环节,包括密钥、存储、分发、更新和销毁等环节。3.2.1密钥密钥应采用安全的随机数算法,保证密钥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3.2.2密钥存储密钥存储需采用物理和逻辑安全措施,如加密存储、访问控制等,防止未授权访问。3.2.3密钥分发密钥分发应通过安全的渠道进行,如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进行密钥交换。3.2.4密钥更新定期更新密钥,以降低密钥泄露的风险。密钥更新周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2.5密钥销毁密钥销毁需采用可靠的方法,如物理销毁存储介质或使用专业的密钥销毁工具。3.3完整性验证方法数据完整性验证是保证数据未被篡改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常用的完整性验证方法:3.3.1消息摘要采用哈希算法(如SHA256)对数据进行摘要,固定长度的摘要值。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摘要值进行验证,保证数据未被篡改。(3).3.2数字签名数字签名结合了加密技术和哈希算法,对数据进行签名和验证。签名过程中,使用私钥对摘要值进行加密;验证过程中,使用公钥对签名进行解密,并与摘要值进行比对。3.3.3校验和校验和是一种简单的完整性验证方法,通过计算数据的校验和值,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比对,以检测数据是否发生变化。3.3.4时间戳为数据添加时间戳,保证数据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未被篡改。时间戳服务由权威机构提供,保证其可靠性和权威性。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篡改。第四章内部网络防护4.1终端安全防护终端安全防护是内部网络防护的首要环节。为保障终端安全,需采取以下措施:(1)部署终端安全防护软件:在所有终端安装具有实时防护功能的防病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保证病毒防护能力。(2)严格管理终端操作系统:定期更新操作系统补丁,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降低操作系统被攻击的风险。(3)加强终端权限管理:为防止内部人员误操作或恶意行为,对终端用户权限进行严格控制,仅授予必要的操作权限。(4)数据加密存储与传输: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安全。(5)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对终端进行安全检查,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4.2内部网络隔离内部网络隔离是防止内部网络受到外部攻击的重要手段。以下措施可提高内部网络隔离效果:(1)设置内部网络访问控制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制定严格的内部网络访问控制策略,限制访问权限。(2)部署防火墙: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部署防火墙,实现对数据包的过滤和监控。(3)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对远程访问内部网络的用户,采用VPN技术进行安全认证和数据加密。(4)定期检查网络设备:定期检查内部网络设备,保证网络设备安全可靠。4.3内部审计与监控内部审计与监控是内部网络防护的重要环节,以下措施有助于加强内部审计与监控:(1)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制定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周期等。(2)部署审计工具:采用审计工具,对内部网络进行实时监控,收集并分析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等信息。(3)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定期对内部网络进行安全审计,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4)建立安全事件通报机制:对发觉的安全事件,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5)加强内部人员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能力。第五章恶意代码防护5.1防病毒策略5.1.1制定全面的防病毒策略为保证网络安全,单位应制定全面的防病毒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病毒防护政策,明确病毒防护的目标、范围、责任和措施。(2)建立病毒防护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3)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病毒的识别和防范能力。5.1.2部署防病毒软件(1)选择合适的防病毒软件,保证软件具有强大的病毒检测和清除功能。(2)在所有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上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3)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扫描,保证及时发觉和处理病毒。5.1.3加强网络边界防护(1)在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防止病毒从外部网络侵入。(2)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及时发觉异常行为,采取相应措施。5.2恶意代码检测5.2.1采用多种检测手段(1)使用防病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对计算机进行实时检测。(2)采用沙箱技术,对可疑文件进行行为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恶意代码。(3)利用特征码匹配、启发式分析等方法,提高恶意代码检测的准确性。5.2.2定期进行漏洞扫描(1)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定期对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系统进行漏洞扫描。(2)及时修复发觉的漏洞,防止恶意代码利用漏洞传播。5.2.3加强异常行为监测(1)对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行为。(2)分析异常行为,判断是否存在恶意代码攻击。5.3恶意代码清除5.3.1及时响应(1)当发觉恶意代码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2)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协助处理恶意代码事件。5.3.2清除恶意代码(1)使用防病毒软件的清除功能,清除恶意代码。(2)手动删除恶意代码文件,恢复被篡改的系统文件。(3)对感染恶意代码的计算机进行隔离,防止恶意代码传播。5.3.3恢复系统(1)在清除恶意代码后,对计算机进行系统还原或重装系统。(2)恢复重要数据,保证业务正常运行。5.3.4跟踪调查(1)对恶意代码事件进行跟踪调查,查找攻击来源和传播途径。(2)分析攻击手法,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5.3.5完善防护措施(1)根据恶意代码事件,完善防病毒策略和措施。(2)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恶意代码的防范能力。第六章身份认证与权限控制6.1用户身份认证6.1.1认证机制概述为保证网络安全,系统应采用可靠的用户身份认证机制。认证机制主要包括密码认证、数字证书认证、生物特征认证等。本节主要介绍密码认证和数字证书认证两种方式。6.1.2密码认证密码认证是用户最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系统应要求用户设置复杂度高的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以下为密码认证的相关措施:(1)设置密码策略,包括密码长度、字符类型、密码有效期等;(2)限制密码尝试次数,防止暴力破解;(3)提供找回密码和修改密码功能;(4)对密码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泄露。6.1.3数字证书认证数字证书认证是通过数字证书验证用户身份的一种方式。以下为数字证书认证的相关措施:(1)用户需向认证机构申请数字证书;(2)系统对数字证书进行校验,保证证书合法有效;(3)使用数字证书进行加密通信,保护数据安全。6.2权限分配与管理6.2.1权限分配原则权限分配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即用户仅拥有完成其工作任务所需的最低权限。以下为权限分配的相关措施:(1)根据用户角色和工作职责,制定权限策略;(2)为不同角色分配不同权限,保证权限合理;(3)定期审查用户权限,防止权限滥用。6.2.2权限管理权限管理包括权限的创建、修改、删除等操作。以下为权限管理的相关措施:(1)建立权限管理平台,统一管理权限;(2)设置权限审批流程,保证权限变更合规;(3)审计权限操作,防止非法操作;(4)对权限进行分类,便于管理。6.3多因素认证6.3.1多因素认证概述多因素认证是指结合多种身份认证方式,提高系统安全性的措施。以下为多因素认证的相关措施:(1)结合密码认证、数字证书认证、生物特征认证等多种方式;(2)根据用户安全需求,灵活配置认证方式;(3)对认证过程进行监控,保证认证有效性。6.3.2多因素认证实施以下为多因素认证实施的相关措施:(1)为用户配置多因素认证策略;(2)在认证过程中,实时检测认证结果,保证认证成功;(3)对认证失败的用户,提供相应的错误提示和解决方案;(4)定期更新多因素认证策略,以应对新型安全威胁。第七章应急响应预案7.1应急响应流程7.1.1发觉与报告(1)一旦发觉网络安全事件,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报告至网络安全应急小组。(2)网络安全应急小组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初步调查,确认事件的性质、范围和影响,并在1小时内向公司领导层报告。7.1.2应急响应启动(1)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网络安全应急小组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2)启动应急预案后,应急小组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响应。7.1.3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以下三个级别:(1)一级响应:针对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涉及公司整体业务中断或数据泄露。(2)二级响应:针对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涉及部分业务中断或数据泄露。(3)三级响应:针对一般网络安全事件,对业务影响较小。7.1.4应急响应措施(1)一级响应措施:①立即启动备用网络和系统,保证关键业务正常运行。②对受影响的业务进行紧急修复,尽快恢复业务。③启动数据备份和恢复计划,保证数据安全。④对外发布事件通报,告知客户和相关单位。⑤配合部门和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和处理。(2)二级响应措施:①立即启动备用网络和系统,保证关键业务正常运行。②对受影响的业务进行紧急修复,尽快恢复业务。③启动数据备份和恢复计划,保证数据安全。④对内发布事件通报,告知员工注意安全防护。(3)三级响应措施:①对受影响的业务进行紧急修复,尽快恢复业务。②启动数据备份和恢复计划,保证数据安全。③对内发布事件通报,告知员工注意安全防护。7.2常见攻击应急措施7.2.1DDoS攻击(1)启动流量清洗系统,对攻击流量进行过滤。(2)调整网络带宽,保证关键业务正常运行。(3)联系互联网运营商,寻求支持。7.2.2网络入侵(1)立即隔离受攻击系统,防止攻击扩散。(2)对受攻击系统进行安全加固,防止再次被攻击。(3)启动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7.2.3数据泄露(1)立即启动数据备份和恢复计划,保证数据安全。(2)调查泄露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泄露。(3)对受影响用户进行告知,提供相应补偿措施。7.2.4网络病毒(1)立即启动病毒查杀工具,清除病毒。(2)更新病毒库,提高病毒查杀能力。(3)对受感染系统进行安全加固,防止再次感染。7.3恢复与重建7.3.1业务恢复(1)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尽快恢复受影响业务。(2)对受影响系统进行安全加固,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3)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系统抗攻击能力。7.3.2数据恢复(1)根据数据备份和恢复计划,尽快恢复受影响数据。(2)对恢复后的数据进行校验,保证数据完整性。(3)对数据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优化,提高数据安全。7.3.3网络重建(1)对网络架构进行调整,提高网络安全性。(2)更新网络安全设备,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3)加强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第八章安全事件监测与处理8.1安全事件监测8.1.1监测目标安全事件监测旨在全面掌握网络安全状况,及时发觉潜在的安全威胁,为后续的安全事件处理提供依据。监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网络流量监测:分析网络流量,识别异常流量,发觉潜在的网络攻击行为。(2)系统日志监测:收集并分析各类系统日志,发觉异常行为和攻击痕迹。(3)应用程序监测:对关键应用程序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应用程序的安全运行。(4)安全设备监测:监控安全设备运行状态,保证安全策略的有效执行。8.1.2监测手段为实现监测目标,可采取以下监测手段:(1)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识别并报警异常行为。(2)入侵防御系统(IPS):主动阻断恶意流量,降低安全风险。(3)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系统:整合各类安全设备日志,实现统一监控和管理。(4)漏洞扫描器:定期扫描网络设备、系统及应用,发觉并修复已知漏洞。8.2安全事件分类与评估8.2.1安全事件分类安全事件可根据其性质、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以下为常见的安全事件分类:(1)网络攻击:包括但不限于端口扫描、拒绝服务攻击、网络入侵等。(2)系统入侵: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入侵、数据库入侵、应用程序入侵等。(3)病毒与恶意软件:包括病毒、木马、勒索软件等。(4)数据泄露:包括内部数据泄露、外部数据泄露等。(5)其他安全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故障、设备故障等。8.2.2安全事件评估安全事件评估是对安全事件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的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影响范围:分析安全事件影响的业务系统、网络设备、数据等信息。(2)严重程度:根据安全事件对业务系统、数据和用户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3)紧急程度:根据安全事件的传播速度、潜在危害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评估。8.3安全事件处理流程8.3.1安全事件发觉与报告当安全事件发生时,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发觉并报告安全事件。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1)安全事件类型。(2)安全事件发生时间。(3)安全事件影响范围。(4)已采取的初步应对措施。8.3.2安全事件分类与评估安全事件发生后,应根据安全事件分类与评估方法,对事件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8.3.3安全事件应对策略制定根据安全事件分类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应对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1)隔离受影响系统。(2)修复已知漏洞。(3)加强安全防护措施。(4)报警并协助公安机关调查。8.3.4安全事件处理与恢复在安全事件应对策略的指导下,对受影响系统进行处理和恢复。具体步骤如下:(1)停止攻击行为。(2)修复受损系统。(3)恢复业务正常运行。(4)收集并分析安全事件相关信息,为后续防范提供依据。8.3.5安全事件总结与改进安全事件处理结束后,应对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总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安全事件处理过程。(2)安全事件原因分析。(3)改进措施及实施计划。(4)对未来安全事件的预防策略。第九章法律法规与合规性9.1网络安全法律法规9.1.1法律法规概述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核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为网络安全攻击防范与响应提供了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性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为网络安全提供了基础性的法律保障。(2)专门性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等,专门针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规定。(3)相关配套法规: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等,为网络安全防护提供具体的技术要求。9.1.2法律法规主要内容(1)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网络安全保护责任,规定了网络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对网络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2)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规定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对网络运营者进行分类,明确了不同等级的网络安全防护要求。(3)其他相关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等,对网络信息内容管理、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9.2数据保护合规性9.2.1数据保护合规性概述数据保护合规性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对个人数据、重要数据等进行保护,保证数据安全、合法、合规的使用。数据保护合规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安全:保证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等环节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损毁、篡改等。(2)数据合法合规:保证数据处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要求,遵循数据处理原则。(3)数据隐私: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数据泄露对个人造成损害。9.2.2数据保护合规性措施(1)制定数据保护政策:明确数据保护的目标、原则和措施,保证数据安全。(2)建立健全数据保护制度:包括数据分类、数据访问权限、数据传输加密等。(3)加强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保证数据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4)定期进行数据安全检查:对数据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9.3内部规章制度9.3.1内部规章制度概述内部规章制度是网络运营者为保障网络安全、提高员工合规意识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内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网络安全管理的目标、责任、措施等。(2)数据保护制度:规定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3)员工行为规范:对员工在网络环境中的行为进行规范,提高合规意识。(4)应急预案:针对网络安全事件,制定应对措施和流程。9.3.2内部规章制度制定与实施(1)制定内部规章制度: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宣传动画制作培训讲课
- 马尾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 2025中储粮信息化运维中心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约134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保局法治建设和法律法规培训会
- 【销售管理系统】销售经理管理手册
- 非营利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计划
- 2025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采煤自营人员社会招聘1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暑假先修班课程
- 执业药师培训机构选择指南
- 《校本研修》课件
- 《有色金属材料制备与应用》课件 5-铝合金的净化处理
- 当前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 JGJT296-2013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DB6110-T 039-2023 桔梗栽培技术规范
-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梳理1
- 第8课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 砂子检验报告-焦化
- 六年级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辩论
- 执业兽医机构聘用证明或服务协议
- 卓越绩效调研提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