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杭州师范大学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杭州师范大学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杭州师范大学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杭州师范大学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编制日期:2014年5月1单位名称杭州师范大学地址杭州市仓前街道海曙路58号法人代表电话邮编联系人项目名称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项目项目地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下沙校区)项目用途实验教学活动项目依据总投资核技术项目投资(万元)核技术项目环保投资(万元)应用类型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密封源其它丙级///杭州师范大学拟使用³²p、3³p、3⁵s、4⁵Ca、¹4c、³H、13I等7种放射性同位素在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内开展科学实验工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的目的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同位素示踪法又称为核素示踪技术,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研究被追踪物质的迁移、转归、代谢降解等行为规律。2玉皇山、古荡湾等校区,占地面积近1840亩。根据杭州师范大学科研的需要,拟在下沙校区八号楼内拟使用³p、3³p、3⁵s、4⁵Ca、¹⁴c、³H、¹³iI等7种放射性同位素,规模为丙级工作场所,实验地点均在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八号楼地下同位素实验室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理办法》及国家有关辐射环境管理规定,以上核素的使用应编制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为保护环境,保障老师和学生的健康,杭州师范大学委托浙江国辐环保科技中心对该校丙级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项目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单位在现场踏勘、监测和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完成本项目的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10月;(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2005年12月;(5)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国家环保部令第3号;(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2008年(7)《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8号,2011年4月;浙环发〔2009〕44号,2009年6月;(9)《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88号,2011年123(10)《浙江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89号,2012年2(1)委托书;(2)杭州师范大学组织机构代码证;(3)告知书。《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一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10.1-1995),国家环境保护局;(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本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实践中源的安①剂量限制第4.3.2.1款,应对个人受到的正常照射加以限制,以保证本标准6.2.2规定的特殊情况外,由来自各项获准实践的综合照射所致的个人总有效剂量当量和有关器官或组织的总当量剂量不超过附录B(标准的附录B)中规定的相应剂量限不应将剂量限值应用于获准实践中的医疗照第B1.1.1.1款,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本项目取其四分之一即5mSv作为管理限值。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a)年有效剂量,1mSv;本项目取其四分之一即0.25mSv作为管理限值。②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工作人员体表、内衣、工作服、以及工作场所的设备和地面等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应遵循附录B(标准的附录B)B2所规定的限制要求。4第B2款表面污染控制水平第B2.1款,工作场所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如表2-1所列。③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应按附录C(标准的附录)的规定进行。第C1款,应按表2-2将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大小分级。表2-1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单位:Bq/cm²β放射性物质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控制区1监督区4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控制区监督区44×10-¹1)该区内的高污染子区除外。表2-2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级别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甲乙丙④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的控制第8.6.2款规定,不得将放射性废液排入普通下水道,除非经审管部门确认是满足下列条件的低放废液,方可直接排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流量并应对每次排放作好记录:a)每月排放的总活度不超过10ALImin(ALImin是相应于职业照射的食入和吸入ALI值中的较小者,其具体数值可按B1.3.4和B1.3.5条的规定获得);b)每一次排放的活度不超过1ALImin,并且每次排放后用不少于3倍排放量的水进行冲洗。(2)《放射性废物的分类》(GB9133-1995)第5款,第I级(低放废液):浓度小于或等于4×10°Bq/L;第Ⅱ级(中放废液):浓度大于4×10⁶Bq/L,小于或等于4×10¹⁰Bq/L;第Ⅲ级(高放废液):浓度5大于4×10¹Bq/L。第6.2款除α废物外,放射性固体废物按其所含寿命最长的放射性核素的半6.2.1含有半衰期小于或等于60d(包括核素碘-125)的放射性核素的废物,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为二级。第I级(低放废物):比活度小于或等于4×10⁶Bq/kg。第Ⅱ级(中放废物):比活度大于4×10物,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为二级。第I级(低放废物):比活度小于或等于4×10°Bq/kg。第Ⅱ级(中放废物):比活度大于4×10⁶Bq/kg。6.2.3含有半衰期大于5a、小于或等于30a(包括核素铯-137)的放射性核素的废物,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为三级。第I级(低放废物):比活度小于或等于且释热率小于或等于2kW/m³。第Ⅲ级(高放废物):释热率大于2kW/m³,或比活度大于4×10Bq/kg。6.2.4含有半衰期大于30a的放射性核素的废物(不包括α废物),按其放射性比活度水平分为三级。第I级(低放废物):比活度小于或等于4×10°Bq/kg。第Ⅱ级(中放废物):比活度大于4×10°Bq/kg,且释热率小于或等于2kW/m³。第Ⅱ级(高放废物):比活度大于4×10¹Bq/kg,或释热率大于2kW/m³。(3)《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11930-2010)第7.1.2款规定,应从源头控制,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防止污染扩散。第7.1.3款规定,应分类收储废物,采取有效方法尽可能进行减容或再利用,第7.1.4款规定,应做好废物产生、处理、处置(包存。第7.2.1款规定,不得将放射性废液排入普通下水道;不允许利用生活污水系统洗涤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第7.2.2款规定,废液应妥善地收集在密闭的容器内。盛装废液的容器,除了其材质应不易吸附放射性物质外,还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在容器万一破损时其中的废液仍能收集处理。遇有强外照射时,废液收集地点应有外照射防护措6第7.2.4款规定,使用少量或短寿命放射性核素的单进行放射性废液处理处置系统,该系统应有足够的防渗漏能第7.3.3款规定,对于半衰期短的废物可用放置衰变的办法,待放射性物质衰变到清洁解控水平后作普通废物处理,以尽可能减少放射性废物的数(4)《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14500-2002)第12.2.3.1款医院、学校、研究所和其他放射性同放射性废物(包括废放射源),经审管部门批准可以临时贮存在许可的场所和专用容器中。贮存时间和总活度不得超过审管部门批准的限第12.2.3.2款应采用安全可靠的贮存容器,建立必要的管理办法,并配备管应进行干燥或无机化处理,以防腐烂变质导致病菌传染;废物贮存库的选址、设计、建造和运行应满足有关标准和审管部门规定的要物(包括废放射源)的短期贮存应符合12.2.3的规定。按照清洁解控准则,尽量将可免管的废物从其他来作为非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以减少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费用。16.2.1废物的免管须经审管部分确认并已书面文件形式予以批准。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5)《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133-2009)4.4如果经审管部门确认或批准,凡放射性核素活度浓7示清洁解控水平推荐值的放射性废物,按免管废物处5.1.2产生放射性废液而可不设置放射性污水池的单位,应将仅含短半衰期核素的废液注入专用容器中通常存放10个半衰期后,经审管部门审核准许,可作为普通废液处理。对含长半衰期核素的废液,应专门收集存6.3.3未知核素的废物在其活度浓度小于或者等于2×10⁴Bq/kg时,或废物中的核素已知且其活度浓度符合4.4或者4.5时,可作为免管固7.1操作放射性碘化物等具有挥发性的放射性物质时,应在备有活性炭过滤或(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4.5合成和操作放射性药物所用的通风橱,工作中应有足够风速(一般风速不低于1m/s),排气口应高于本建筑屋脊,并酌情设有活性炭置,排出空气浓度不应超过有关法规标准规定的限值。(1)对同位素实验室进行辐射环境质量背景监测,以掌握该建设地址的辐射环境质量背景水平;(2)对丙级非密封放射性实验室进行辐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对不利影响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把辐射环境影响减少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4)为辐射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按照HJ/T10.1-1995《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的规定,结合本项目特点,确定本项目评价范围为实验室周围.50m区域。本项目的评价保护对象为杭州师范大学从事放射性同位素操作的工作人员和8序号核素名称日最人操作量数半衰期类型与地点1同位素实验室内同位素示踪短半衰期β中同位素废里2β中3中4中等半衰期中5中6长半衰期中7低9杭州师范大学是以教师教育、艺术教育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医、工、经、管、法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开放性和交叉融合性的学科结构体系,现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耳机学科硕士点没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和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中外合作培养教育领导学硕士项目。学校有“重中之重”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共15个,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创新团队。学校现有仓前、下沙、玉皇山、古荡湾等校区,占地面积近1840亩,校舍面积近97万平方米,校固定资产总值17.95亿元,藏书229万册。下设17个学院、2个基础教学部、1所附属医院和1个独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982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建立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位于杭州市下沙学林街16号,其东侧是沿江大道,隔道路为钱塘江,南侧是学林街,隔道路为杭州师范大学生活区,西侧是文澜路,隔道路为成蹊苑,北侧是学源街,隔道路为浙江财经大学下沙校区。项目具体的地理位置图见图4-1。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位于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八室设置了同位素标记培养室、同位素废料间和实验操作室,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在同位素废料间带锁的冰箱中,实验室布局基本合理。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东侧是普通实验室,南侧为地北侧为室外绿化,楼上为学校其他实验室,布局合理,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周围50米均属于学校范围。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的平面布置图见图4-2,放射性实验室平面布置图见图4-3。实验室现状照片见附图。莫干山0力石门镇們乡甲进泉铸家句镇0厢司州a莫干山镇高桥镇宋宋崇描德叹湖忱只正猫道A中EQ\*jc3\*hps15\o\al(\s\up2(ON),泰)统民拳兴脉恼士道除杭应道EQ\*jc3\*hps16\o\al(\s\up2(街),石)指对庄桥司五司镇0材;○;○暂下百渐口承下沙项日所在地承◎轩降镇◎轩降镇点汽钻粒局闲难罐鹰资空衣镇o闲难罐鹰资空衣镇o萧山区◎新塘I镇6EQ\*jc3\*hps15\o\al(\s\up1(5),K)EQ\*jc3\*hps15\o\al(\s\up1(0),河)马较镇马较镇镇安昌镇重年门镇镇安昌镇重年门镇农浦销◎A滴受隆销Q镇街道O窝市桥绍兴山银O年销Q镇街道O窝市桥绍兴山银O年销能让街道藏智钱2上钟2上钟二镇常安镇新标o新标o窗次坞锁出下湖镇窗次坞锁出下湖镇需绿镇品需绿镇图4-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楼地下图4-2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平面图苔02028图4-3实验室平面布置图图4-3实验室平面布置图区作架验实通普区作架验实通普3答2邕吕苦营吕苦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江三角洲的南翼,距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170公里。杭州总人口680万,其中市区人口380万,是中国华东地区第二大城市,因其历史文化悠久,城市环境优越,素有人间天堂之盛誉。表5污染源分析本项目拟购置的放射性核素主要用于示踪实验,核素示踪技术是用示踪剂研等二十余种。本项目实验室内拟使用3²P、3³p、³s、4⁵Ca、¹⁴c、³H、1³I7种放射性同位素,规模为丙级工作场所,放射性核素性能参数见表3。自然界中的同位素现象是示踪法赖以存在的基础。示踪技术。它是用示踪剂研究被追踪物质运动、转化规律的技术方法,它为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提供了特有的、精确的技术手段。与其它方法相比,它具有简便、快速、高质、易行、费用低等特点。核素示踪技术在农业科学中应用虽然很广,但就其类型而言大体可分为三类:①同位素示踪;②非同位素示踪;③放射性示踪。在实验系统中,作为示踪剂的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与被追踪的物质将遵循相同的化学和生物学途径转化。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与放射性自显影结合,可以提供的器官、组织,甚至细胞内的分布图象,从而能对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进行定位,进而研究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由于上述特点,自其诞生以来,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它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学的发展。技术优势如下:①灵敏度高:目前常规化学分析方法,灵敏度约为10-¹²g。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可以测定活度为1Bq的放射性或更低。如测3²P的灵敏度达10⁻¹7g。高灵敏度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得一些研究有可能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进行;②样品制备相对简便、测定快速;③能溯源追踪物质的来源:示踪技术能区分被追踪的物质是实验系统中原有的还是实验过程中加入的;④可进行定位和基本功能研究: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可以为我们提供示踪剂在生物体/环境中的直观分布图象。杭州师范大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拟采取一系列措施,①对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进行前处理,减少器皿表②加入适量的载体,提高常量物质浓度,减少放射性胶体的形成,最大限度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放射性物质的回收率;③每操作一步进行放射性的测量,回收各种放射性组份以保持放射性物料的④利用氧化燃烧仪,在封闭或循环回路中,将标记化合物物和土壤)转化成溶液可吸收的物质,如将各种碳-14样品转化成¹⁴C-CO₂,将各种氚标记样品转化成H₂O后,用含NaOH或碱性乙醇胺的闪烁液吸收,这种方放射性示踪研究因研究目的、所用的示踪剂、分析测量方法等方面不同,具体操作会有差别,但在研究过程中,一些基本的试验程序是必不可少的。本项目同位素示踪相关操作仅限于实验室内。具体操作流程见图5-1。废物处理记化合物标记化合物比活度、活度和放化纯度分析腿引入量估算引入试验系统夏图5-1操作流程示意图本项目操作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放射性同位素回收率95%以上,具体如下:①对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进行前处理,减少器皿表②加入适量的载体,提高常量物质浓度,减少放射性胶体的形成,最大限度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放射性物质的回收率;③每操作一步进行放射性的测量,回收各种放射性组份以保持放射性物料的④利用氧化燃烧仪,在封闭或循环回路中,将标记化合物物和土壤)转化成溶液可吸收的物质,如将各种碳-14样品转化成¹⁴C-CO₂,将各种氟标记样品转化成H₂O后,用含NaOH或碱性乙醇胺的闪烁液吸收,这种方同时在各种放射性操作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内照射防护,严防放射性物质通过呼吸道、口腔食入、皮肤进入人体内。主要的内照射防护措施如①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辐射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射性工作实践;②工作人员进入放射性工作区前,需穿戴工作服、换工人防护用品和器材;③不准将无关物品带入放射性工作区,严禁在放射性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或存放物品;④工作人员身体有创伤时,禁止从事各种放射性实验操作;⑤接触放射性物品时必须带上乳胶手套,配备表面污染进行剂量监测和控制。涉及放射性粉尘、液体和气体的所有密封的手套箱内中进行,同时带上适宜的防毒面具或含吸附剂的多层口罩,努力实现防护的最优化;⑥放射性溶液加热、蒸发、浓缩和烘干等操作都必须在作过程中严防器皿破裂和溶液飞溅;⑦在操作发射y射线及能量较高的β粒子的放射性物质时,须有防护屏(屏蔽铅砖、铅板、铅玻璃或一定厚度的有机玻璃屏)和手穿上铅防护服(全身或背心)等。对高能β粒子的防护必须考虑轫致辐射;⑧严禁带着放射性污染的手套任意操作公用仪器和接触非放射性器皿;⑨离开操作现场时必须认真洗手,并经测量仪器检测,本项目用于同位素示踪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³H、¹⁴c、3²P、3³p、3⁵s、³I、较大,在空气中的射程因其能量的不同有较大差异,但一般仪器外壳仍能将其屏蔽;γ射线则贯穿本领很大。因此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对辐射工作人员产生的影响是以γ射线为主要的外照射。操作过程中还会对实验室内的工作台面、地面、工作沾污,造成小面积的β放射性表面污染。该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开展后,放射性废液(废水)的产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手部可能受到微量放手水,清洗室内地面、工作台和一些重复使用的实验器械带有微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液的清洗水;二是来自未用完的残留含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废液。由污染源分析可知,放射性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经实验后一次性试验手套,废玻璃器Ⅲ,拭擦过废液的纸巾等物品。由污染源分析可知,如13I为挥发性核素,经过加热、振荡等步骤,容易产生放射性气体。其分装操作在负压通风柜内进行,产生的气体经排气口外排,不存在食入、吸入等内照射影响,因此,同位素示踪工作的主要污染因子是:Y射线、β表面污染、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中的同位素。同位素操作严格在负压通风柜内进行,内照射影响较小。杭州师范大学辐射环境质量背景水平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进行调查。(1)监测目的该院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辐射环境影响。(2)监测内容根据污染因子分析,于2013年11月8日对杭州师范大学同位素实验室周进行辐射剂量率背景水平监测。(3)监测点位同位素实验室周围,重点考虑人员可能到达的场所。(4)监测仪器与规范监测仪器的参数与规范见表6-1。表6-1X-Y射线剂量率监测仪器参数与规范仪器名称剂量监测仪仪器型号生产厂家Thermo公司能量响应检定证书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定证书(检定证书编号:DYjl2013-2784)有效期:2013年8月13日~2014年8月12日监测规范《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5)质量保证措施a合理布设监测点位,保证各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学性和可比b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监测人员经考c监测仪器每年定期经计量部门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d每次测量前、后均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并用检验源对仪器进行校验。e由专业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并做好记录。f监测报告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经过校对、校核,最后由技术总负责(6)监测结果目前,同位素实验室已设计装修完成,但尚未投入使用。因此,仅对拟建址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6-2。表6-2同位素实验室周围X-X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点位序号辐射剂量率(nSv/h)标准差同位素实验室巡测废料间巡测培养室巡测根据表6-2可知:同位素实验室周围γ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在99.8~107.4nSv/h之间。由《浙江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报告》可知,杭州市室内x辐射剂量率在56~443nSv/h之间,可见,该拟建址γ辐射本底水平未见(GB18871-2002)中辐射防护“实践正当员产生辐射影响。7.3.1放射性同位素(1)工作场所的分级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实际日最大操作量(Bq)(见表3)和附录C中表C2、C3查得的各核素的毒性因子和操作方式的修正因子。操作方式的修正因子为1 实际日最人组别式修正因子日等效最大工作场1丙111111参照(GBZ120-2006)中关于“按不同级别工作场所室内表面和装备的要求”工作室内管道去污设备丙易清洗易清洗一般自然一般要求只需清洗设备整,容易清洗的污染防治要求;工作台面采用不锈钢(2)工作场所分区管理述分区进行管理,保障放射性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3)放射性废液(废水)该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开展后,放射性废液(废水)的产生主要来自两个标记液的清洗水;二是来自未用完的残留含放射性同废液,方可直接排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流量的普通下水道,并应对每次排放作好记录。对于放射性废水,出于本场所内放射性同位素不会交叉使用,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做如下保守假设:每种核素选取日最大操作量作为单次操作量,假设在实验过程中某次误操作,有1/100的放射性同位素沾到台面等处,其中的90%转移至固体废弃物(按操作流程,应先用药棉等先擦去),10%转移至清洗水中,则每次排放量约为日最大操作量的千分之一,小于各核素的ALImin值,按每月操作的次数累积,小于10ALImin,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a)每月排放的总活度不超过10ALImin(ALImin是相应于职业照射的食入和吸入ALI值中的较小者,其具体数值可按B1.3.4和B1.3.5条的规定获得);b)每一次排放的活度不超过1ALImin,并且每次排放后用这些废水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见表7-3。实验操作完毕后,将产生少量的实验废液,现根据该场所按照规划设计的最大操作量作保守假设,实验废液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见表7-4。(GB18871-2002)第8.6.2款规定;经收集的含3²P、3³P、13I实验废液至少分别标准》(GB18871-2002)第8.6.2款规定,同时,该场所内收集含3²P、33p、13lI实验废液累积收贮于专用容器存放于同位素废料间,满足存放的容量要求。此外,本项目需建设适当的流量和浓度监控设备,使排放是受控的,并做好排放记录工作。用来收集实验废液的专用容器应贴上标签,标明物品及最后一天的收集时间。半衰期5天5天每月排放量(Bq,未经过衰变时)半衰期45d(3个半衰期)25d(1个半衰16d(2个半衰期)存放后的含量(Bq)每月排放量(Bq)存放1个半衰期存放2个半衰期半衰期一次实验的规划最人用清洁解控水平(Bq/g)理管废物免管废物t(4)放射性固体废弃物t由污染源分析可知,放射性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一次性试验手套,废玻璃器皿,拭擦过废液的纸巾等物品。同位素试验相关工作场所的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收集在专用污物桶内,再将污物桶内的固体废弃物连同垃圾袋存放到放射性废弃物库废弃物的专用污物桶须贴上电离辐射标志,并把受不同核素污染的固体废物分开收储,即按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标记放射性废物,每次收集时收集袋表面应贴上标签,标明核素种类及最后一天的收集时间。现根据该场所按照规划设计的最大操作量作保守假设,每次实验完毕后,各同位素分别产生固体废弃物均约为0.5kg,假设某次试验时所用放射性同位素全部沾染至实验器皿壁,并最终进入固体废弃物中,固体废弃物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见表7-5。根据《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按照清性废物与免管废物,不可混同处理。未知核素的废物在其活度浓度小于或者等于2×10⁴Bq/kg时,或废物中的核素已知且其活度浓度符合4.4或者4.5时,可作为免管固体废物处理。根据《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14500-2002),对含有较短半衰期核素的废物应实行衰变贮存,直至衰变为免管废物或极低放废物;对含有较长半衰期核素的废物,应在完成必要的处理和整备步骤后送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处置。(5)放射性废气由污染源分析可知,实验室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介质均为水,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放射性同位素回收率95%以上;严防放射性物质通过呼吸道、口腔食入、皮肤进入人体内,避免了食入、吸入等内照射影响。丙级工作场所要求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整个地下室设置新风系统,同时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也需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或其他通风装置来达到学校设置了负压通风柜,所有放射性同位素操作均在通风柜内进行,经活性炭过滤后排放,其排风口设置在该建筑楼顶,现状照片见图7-1。通风柜排气管道通风柜排气管道图7-1通风柜及排气管道现状照片(6)β表面污染本项目投入使用后其β表面污染影响采用类比监测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类比对象选取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核农所原有的实验室,其可比性分析见表7-3,类比监测结果见表7-4。类比项日本项日日等效最分级日等效最分级丙丙丙丙丙丙丙丙丙丙由表7-3可知,相关放射性同位素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基本大于本项目,但表7-4类比项目在用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表面污染监测结果序号β表面污染(Bq/cm²)12345从表7-4的类比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原有核农所各实验室工作台面、地面、墙壁、操作工作人员衣服和操作工作人员手部等各个有可能造成表面污染的场所均未测出有表面污染。由此可以预测,本项目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投入使用后,其β表面污染水平也能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β表面污染的要求。(7)剂量估算射线对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成员的外照射影响采用理论计算的方式进行评①剂量率的选取与估算放射性同位素无屏蔽时剂量率可按下式计算:式中D:γ辐射剂量率水平A:辐射源放射性活度T:各种核素的γ照射率常数R:预测点离源的距离年有效剂量当量可按下式计算:按照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2000年报告附录A,X射线产生的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按下列公式计算:其中:Her:X射线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mSv/a;t:X射线照射时间,h/a;②辐射工作人员根据公式7-1,各同位素对周围环境产生的γ辐射剂量率水平与T成正比。根据表7-5,本项目使用的7种同位素中,131的T最大,为0.22R·m²/h·Ci,因此,本次剂量估算以13I为主。根据学校统计,每次实验近距离接触约为120min,根据式7-2,可以估算出各同位素实验的辐射工作人员每年所受的附加年有效剂量当量,见表7-5。表7-5各同位素所产生的附加年有效剂量当量Ey主要(MeV)1234567从表7-5可知,从事所有同位素实验产生的附加年有效剂量当量合计为1.0×10⁻9mSv,学校暂时只有1名辐射工作人员承担示踪实验工作,其附加年有效学校对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严格管理,使公众成员不会到达控制区与监督7.4事故分析①装有放射性核素药物的货包未按预定的时间到达时的事故。②由于管理不善,发生放射性物品失窃,造成放射性污染事故。③由于操作不慎,有少量的液态放射性同位素溅洒。产生的污染物品和湿的药棉、纸巾,从溅洒处移去垫子注意从污染区的边沿向中心擦抹,直到擦干污染区。用区,如果β表面污染大于40Bq/cm²,表明该污染区未达到控制标准,这时应用酒精浸湿药棉或纸巾擦拭,直到该污染区β表面污染小于40Bq/cm²为止。7.5实践正当性分析技术无法替代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科研效益,能在工作人员及公众健康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科研效益。学校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项目所产生的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取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学校丙级非密封放射性室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辐射防护“实践正当性”的要求。杭州师范大学位于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区内),其东侧是沿江大道,隔道路为钱塘江,南侧是学林街,隔道路为杭州师范大学生活区,西侧是文澜路,隔道路为成蹊苑,北侧是学源街,隔道路为浙江财经大学下沙校区。丙级非密封放射性实验室位于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八号楼底层地下室实验区的西侧,其东侧是其他实验室,南侧和西侧为走道,化,楼上为其他实验室。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周围50m均位于学校范围内,其选址是合理可行的。(1)实验室内须张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其中文警示说明,告戒周围的公众注意辐射照射。地面、操作台面须做到光滑平整、容易清洗等丙级工作场所的污染防治要求。(2)实验室内须设置放射性同位素储存点和废物库,并有专人负责其安全管理,双人双锁,确保其具备“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3)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张贴于工作现场处。(4)废水:①对每次放射性废液(废水)排放作好记录,包括排放浓(GB18871-2002)第8.6.2款规定的:a)每月排放的总活度不超过10ALImin(ALImin是相应于职业照射的食入和吸入ALI值中的较小者,其具体数值可按B1.3.4和B1.3.5条的规定获得);b)每一次排放的活度不超过1ALImin,并且每次排放后用②废液排放前应用专用容器进行分类收集保存。定期长半衰期废液,并作好移交记录。用来收集实验废液明物品及最后一天的收集时间。(5)固废:实验室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收集在专用污物桶内,并分别存放于各自实验室的固体废弃物贮存点。用来收集放射性固体废弃物的专用污物桶须贴上电离辐射标志,并与一般废弃物分开收集,把受不同核素污染的固体废物亦分开收贮,每次收集时收集袋表面应贴上标签,标时间。按照清洁解控准则,尽量将可免管的废物从其他的放射性废物中分拣或分离出来作为非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以减少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费用。妥善并作好移交记录。(6)废气:①核素中如1³I为挥发性核素,经过加热、振荡等步骤,容易②根据《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中气载废性碘化物等具有挥发性的放射性物质时,应在备置的通风橱内进行。③根据《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合成和操作风橱,工作中应有足够风速(一般风速不低于1m/s),排气口应高于本建筑屋脊,(7)辐射工作人员操作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对于发射β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应佩戴有机玻璃质设备进行防护,不宜采用行放射性同位素操作。(8)实验室应建立放射性同位素台帐,内容包括使用人、使用时间、使用核素、使用量增减等信息;出入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应登一、管理机构学校必须制定《放射防护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内容包括:①学校应确定本单位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人,设置以行政防护领导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射线装置运行时的安全和防护工②辐射防护领导机构应规定各成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③辐射防护领导机构应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证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二、规章制度(1)学校必须制定《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制度》。内容应包括:①学校须按法律法规要求,尽快向有权限的环保部门可证》,领取许可证且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放射工作,需改变许可登记内容或终止放射工作时,必须按规范向审批部门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③学校须组织辐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和辐射安全防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2)学校必须制定《操作规程》,内容应包①凡涉及对射线装置及放射性同位素的操作,都有应有明确的操作规程,操②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射线装置及放射性同位素的性能和相应的个人防护,操作规程应张贴在操作人员可看到的显眼位置,防止误操作。(3)学校必须制定《岗位职责》,内容应包①学校必须制定放射性同位素操作人员、放射性药品贮存、放射性固体废弃②放射性废水排放前,须对废水取样检测,确认废水放放记录。(4)学校必须制定《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内容应包括:①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场所,应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②建立放射性同位素的档案和台帐,贮存、使用放射性(5)学校必须制定《设备检修维护制度》,内容应包括:对可能引起操作失灵的关键零配件及时进行更换。设性同位素,待检修完毕确认检修完成才能重新启用。大修后主要性能未达到仪器基本参数时不准重新投入使用。(6)学校须制定《自行检查和年度评估制度》,内容应包括:①定期对放射性同位素的防护措施、设施的安全防护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立即进行整改,避免事故的发②学校应当编写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年底前上报许可证审批机关备案,接受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7)学校须制定《订购、转让、运输及退役处理制度》,内容应包转让放射性同位素,由转入单位向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入单位持有与所从事活动相符的许可证;转入单位具有放完成之日起20日内,分别向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8)学校须制定《放射性同位素管理制度》,内容应包①按照《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该校使用放射③须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表册,在使用时认真按④贮存放射性同位素的房间应加设防盗报警装置,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泄漏的“三防”工作。加强各个时段放射性同位素的管(9)学校须制定《放射性废物管理制度》,内容应包括:①学校应加强对放射性废水的产生、排放,放射性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使之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法规的要②设置专人收集放射性废物,并把受不同核素污染的固次收集时收集袋表面应贴上标签,标明物品及最后一天的收集时间。三、事故应急场所,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包括下列内容:(1)应急机构和职责分工;(2)应急人员的组织、培训以及应急;(3)可能发生辐射事故类别与应急响应措施;(4)辐射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及人员和联系方告。四、安全培训及健康管理(1)学校目前有1名辐射工作人员,已参加有资质单位组格并取得相应资格上岗证后才可上岗。(2)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均须配备个人剂量仪,个人剂量仪每3个月到有资质的单位检测一次,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加强档案管理。案。在本校从事过辐射工作的人员在离开该工作岗位时也要进行健康体检。五、监测方案的单位定期对核医学科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辐射监测内容包括:(1)监测频度:每次进行常规监测一次。(2)监测范围:实验室操作台面、地面,工作人员的表(3)监测项目:β表面污染,X-y辐射剂量率,放射性废水排放前对废水(4)监测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并纳入档案进行保为使学校内部职工及周围公众了解本项目的建设情况及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就本项目的环境影响于2013年11月21日在学校门口张贴了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告知书,见图9-1,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环境影响及初步评价结论;意n師范见反馈方式主要为电话,时间为10个工作n師范图9-1杭州师范大学公告现状照片在公告期间,建设单位、评价单位及环保部门均未接到任何意见反馈。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条件:(一)使用I类、Ⅱ类、Ⅲ类放射源,使用I类、Ⅱ类射线装置的,应当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或者至少有1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二)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三)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有满足辐射防护和实体保卫要求的放射源暂存库或设备。(四)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场所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五)配备与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相适应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包括个人剂量监测报警、辐射监测等仪器。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单位还应当有表面污染监测仪。(六)有健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方案(八)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还应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表11结论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在我国是一门成熟的技术,它技术无法替代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科研效益,能在工社会创造更大的科研效益。学校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项目所产生的危害和个人从中取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室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辐射防护“实践正当性”的要求。杭州师范大学位于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区内),其东侧是沿江大道,隔道路为钱塘江,南侧是学林街,隔道路为杭州师范大学生活区,西侧是文澜路,隔道路为成蹊苑,北侧是学源街丙级非密封放射性实验室位于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八号楼地下室实验区的西侧,其东侧是其他实验室,南侧和西侧为走道,北侧则是八号楼室外绿化。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周围50m均位于学校范围内,其选址是合理可行的。放射性同位素的主要污染因子是x射线、β表面污染、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中根据类比监测及理论计算结果可知,丙级非密封放辐射操作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成员受到的额外照射均小于各自的剂量管理限值(5mSv、0.25mSv),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剂量(1)实验室内须张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其中文警示说明,告戒周围的公(2)实验室内须设置放射性同位素储存点和废物库,并有专人负责其安全(3)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张贴于工作现场处。(4)废水:①对每次放射性废液(废水)排放作好记录,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